現代企業文化科學發展觀論文
時間:2022-04-24 01:23:00
導語:現代企業文化科學發展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有繁榮的經濟,也應該有繁榮的文化。面對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和綜合國力劇烈競爭,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面對小康社會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全黨必須從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和民族振興的高度,充分認識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和諧社會必須有和諧的文化。因此,開展文化建設是當前我國建立和諧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企業文化是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是企業行為科學理論研究的重要內容。本文從現實與歷史的角度,闡述了企業文化的涵義、地位、作用及重要性,如何塑造企業文化建設是新時期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企業文化;地位;塑造
一、企業文化的涵義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觀念,是由企業管理者當局所倡導、為全體員工所認同的本企業的群體意識和行為準則。它不僅是表面現象,而應是一個立體的范疇,即表層、里層、深層。表層指可見之于形、聞之于聲、觸之有覺的物質文化,如廠容廠歌、廠旗廠服、產品形象、典禮儀式等;里層指制度文化,如企業的領導體制、組織結構、規章制度中所反映出來的指導思想;深層指積淀于心靈的意識形態,即精神文化,如理想信念、道德規范、價值取向、經營哲學、行為準則等。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企業全體成員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確立的共同信仰,是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三個層次中核心是深層文化,即企業精神那部分文化,它支配著企業及其職工的行為趨向,是決定里層文化、表層文化的企業之魂。培養企業精神的目的,是使企業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實現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目標。
二、企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正確的精神文化一旦被群眾所認同,就會成為物質生產的巨大推動力量。企業文化已經作為新世紀的新理論,在企業管理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培養“四有”員工,達到增強企業活力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主義企業既是物質文明建設的承擔者,又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兩個文明一起抓是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現階段,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部門仍然側重于學文件、講形勢,滲透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中去的少,對企業的經濟工作缺乏實質性的指導意義。同樣,經濟工作也大多是強調盈利,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和文化建設。對企業發展的長期目標并以此規劃職工思想政治建設考慮的少。企業文化則可以較好地調節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技術工作,把個人的榮辱得失、道德規范和國家民族的長遠利益融合在企業文化的精神風貌之中,使遠大理想有現實基礎和扎根點。人們結合經濟工作去發展企業文化,在發展企業文化中培養職工熱愛本職工作、樹立良好職業道德的高尚情操,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員工,從而增加企業活力,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2、有助于增強企業內聚力,達到“上下同意”
《孫子·謀攻篇》中說:“上下同欲者勝”。引入到企業中來,我們可以把“上”理解為企業,把“下”理解為職工,“欲”可以理解為目標、利益。也就是說,只有使企業的目標和利益與職工個人的目標和利益有機的統一起來,才能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用于現代企業管理,那就是企業文化的范疇。企業文化像一種理性的粘合劑,以共同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將個人的理想拴在同一目標上,齊心協力,減少職工之間、組織之間的磨擦和內耗,增強對企業目標的認同感和作為企業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通過企業文化,建立一種積極的機制,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道德標準和整體信念,對企業產生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凝聚力,從而煥發出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這種主人翁責任感具體體現在個人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上,積極搞好本職工作,以自己出色的業績來維護軍隊和軍企的信譽,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作出貢獻。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文化又能通過創造良好的組織氛圍確保職工的積極勞動會受到尊重?!白晕覂r值”能得到實現。這樣,又進一步加強了職工對企業的向心力,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達到“上下同意”。
3、有利于協調和控制,達到自我調節
企業管理的重要職能是協調和控制。管理者要對企業人財物及其運行過程進行有效的協調和控制,必須依靠嚴密的管理制度。但制度管理存在著兩個不可克服的缺點:一是再嚴密的制度也不可能包羅萬象,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疏漏;二是制度管理還有強制性,它只能讓人服從而不能贏得人心,這是現代管理所忌諱的。企業文化是管理制度的升華,它把名目繁多的制度壓縮凝聚成幾條富有哲理性的感召力的企業精神和行為準則。管理者按此精神和準則去啟發誘導職工適時修正自己的言行,達到與企業目標和價值準則的一致。同時,企業成員如果違反了行為準則,即使他人不知道或不加以指責,本人也會感到內疚、心理失調而進行自我調節。企業文化通過強化企業內部上下左右的溝通,加深了彼此的信任,群眾的呼聲會體現在領導的決策中,上面的意圖也會容易被下面所理解接受。這樣,企業運行過程中的協調和控制就由強制性的制度管理為主升華為自覺性的自我調節為主了。
綜上所述,優秀的企業文化一旦形成,就會對全體職工的言行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和輻射作用,形成導向力、凝聚力、約束力。在這種環境氛圍中,職工們彼此和睦相處,積極向上,自覺地克服不良現象,為維護和提高企業的信譽和實效而竭盡全力作出貢獻。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可以把企業文化視為是現代企業生存的基礎、發展的動力、成功的核心。三、如何塑造企業文化
1、強化領導自身建設
企業領導中,有的忙于面面俱到地處理企業內的各種問題,包括注意在企業高層中形成一致的意見;(下轉第24頁)(上接第21頁)有的善于向職工提出長遠的、系統的企業目標,提倡新的價值準則,為創造優秀的企業文化作貢獻。不論哪種類型的企業領導必須有良好的自身形象。首先,要做“全才”,以樹立威望?!秾O子兵法·計篇》中說:“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機制才能嬴得敬重,守信才能賞罰嚴明,仁愛才能團結同志,勇敢才能激勵士氣,威嚴才能統一軍令。其次,要有“將德”。孫武提出,“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諸葛亮說要“見利不貪,見美不淫”;戚繼光說要“功名利欲,與心為敵”,等等。都是“將德”的規范。企業領導只有德才兼備,甘苦與眾,“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方能在職工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實現為企業經營目標努力奮斗的企業精神。
2、強化領導觀念和方式的轉變
領導者必須樹立自己是公仆,職工群眾是主人的觀念,想方設法真正確保職工主人翁地位得到體現。與此同時,必須轉變事必躬親的領導方式,發動群眾參與管理,群策群力,共同對企業的興衰負責,形成團隊精神。這樣,企業領導層必須高度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
3、強化職工整體素質的提高
企業的主體是職工,企業管理的基本任務,就是如何發揮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人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塑造整體文化的價值觀。因為人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只有提高人的素質,即不斷提高職工的思想覺悟、文化水平、心理素質、倫理道德、價值觀念、整體觀念、集體意識、人際關系及興趣愛好等才能產生和傳播優秀的企業文化。因此,提高企業職工的整體素質,是關系到能否建成優秀企業文化的一項根本性工作。
4、強化企業利益共同體的建立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競爭觀念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特征。企業的競爭不是企業領導個人的事,而是與每個職工息息相關的。他包括投資者、經營管理者和勞動者三方合一的共同利益。因此,協調好三方關系,建立利害與共、分配得當的企業利益共同體,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內涵。利益共同體的建立,會使職工心甘情愿的與企業同舟共濟,盡心盡力為企業發展而奮斗。使國家、企業、職工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是建設優秀企業文化的保證。
5、強化企業自身特色
建設企業文化,不能“千人一面”。社會環境、地理環境、市場環境等各個方面對企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各個企業的內部環境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個企業在建設自己的企業文化時,應根據本企業所處的特點、生產經營的特點以及企業的服務對象,塑造自己的企業文化。像“讓世界自由聯通”、“讓我們做得更好”、“服務到永遠”等。要在實踐中培育而不要憑臆想創造;要有選擇的汲取別的國家、別的企業的優秀文化精華經過改造為我所用,以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6、強化企業文化與企業目標內涵上的結合
企業目標是一個企業的方向和未來,是企業職工通過努力才能實現的期望值,是激勵職工的精神力量。企業文化是針對企業戰略發展目標提出來的,貫穿于實現企業目標管理的全過程;企業文化包含著諸多因素中的主意因素,如強調人的作用,提高職工素質等,與企業目標的主要特征是一致的。從內涵上看,企業目標與企業文化有許多相通之處,如突出職工的主體地位,形成內在的動力,既能促進企業目標實現,又能加速企業文化建設。因此,應把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使企業文化給企業目標的實現注入靈魂。
企業文化是以人為中心管理的發展,它作為一種理論,必須同加強制度化、規范化、定量化的科學管理結合起來,積極推廣應用現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沒有“硬件”,“軟件”的作用也無從發揮。如果片面強調企業文化建設,夸大企業文化的作用,那將會把企業文化引入歧途,甚至陷入唯意志論的泥潭,對我國經濟體制產生消極影響。
- 上一篇:科學發展觀高職院思想建設論文
- 下一篇:科學發展觀與建筑企業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