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政治建設論文
時間:2022-04-24 02:33:00
導語:科學發展觀政治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世界各國人民總是力圖把人類政治文明的共性與本國的民族特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選擇自己的政治發展道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這條道路的基本要義是:創建“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政治文明制度模式,致力于建設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制度核心的民主國家,致力于建設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法治國家,探索“自下而上”與“由內而外”并舉的獨特的政治發展路徑。
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堅持什么樣的發展觀,對這個國家的發展會產生重大影響,不同的發展觀往往會導致不同的發展結果”[1]。促進政治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地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
由于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現實政治環境的差異,世界各國人民總是力圖把人類政治文明的共性與本國的民族特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選擇自己的政治發展道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勇于探索,歷盡艱險,初步找到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
一、創建“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制度模式
世界各國文明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政治文明也是如此。西方政治文明以“三權分立”的制度模式而著稱于世。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沒有照搬西方的制度模式,而是在借鑒西方政治文明有益因素的基礎上,從中國國情出發,創造性地構建起“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制度模式。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2]這表明,我們黨已經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制度模式。這就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制度模式。
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實行依法治國。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辯證統一的關系。
1.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的關系來看,人民當家作主是政治文明建設的基本內容和本質要求,而黨的領導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共產黨執政從根本上說就是支持、組織和保證中國人民當家作主,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維護和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苦奮斗所追求的偉大理想和目標。正因為如此,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是可以達到辯證統一的。
2.從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系來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之“法”,本身就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產物。中國共產黨通過人民群眾政治參與的各種渠道,了解并代表人民的利益訴求,進而將其整合為黨的主張和政策,再通過合法的程序把黨的主張和政策轉化為國家法律,進而嚴格依法執政,黨的各級組織和個人以及國家公共權力機構的各個機構和個人都嚴格依法辦事。因此,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是可以達到辯證統一的。
3.從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的關系來看,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社會主義民主對社會主義法治具有促進作用,反過來,社會主義法治對社會主義民主也具有積極作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促進,任何一方脫離了另一方都不可能是完善的,任何一方的進步都必須借助于另一方的發展。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辯證關系在政治文明建設中舉足輕重。假如對這三者的關系處理得當,做到堅持黨的領導、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和實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協調發展,整體推進,中國政治文明建設就將順利發展并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假如處理不當,片面強調某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甚至忽視另兩方面,那21世紀的中國就有可能走上和20世紀前半期一樣政治動蕩的道路,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二、建設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制度核心的民主國家
建設民主國家是現代國家政治發展所追求的共同目標,但每個國家實行的民主制度卻有所不同。中國實行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制度核心的民主政治,“它植根于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廣闊沃土,產生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進行的偉大實踐?!盵3]
1.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建設民主國家,首先要結合我國的實際,借鑒當代西方國家民主制度運行的成熟經驗,采取切實措施完善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改革和完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民主選舉制度,是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礎性工作。衡量現代民主國家的標志之一就是民意代表的選舉體現的民主程度如何。如果民意代表的選舉僅僅是為了實現上級的意圖,按有關部門圈定的人頭來選,不讓選舉人更多地了解被選舉者,不逐步擴大選舉的差額比例,就很難充分體現選舉人的意志。各級人大代表的選舉要增加預選、代表候選人要與選民見面、回答選民問題等。一句話,人大代表選舉要增強競爭性。在各級人大代表的民主選舉過程中使人民群眾得到民主政治生活的鍛煉,同時也使各級黨組織得到民主政治生活的鍛煉,在民主政治生活的鍛煉中不斷提高在代議制民主政治體制下的執政能力。
(2)更好地落實憲法規定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各項職權,保證其依法履行職能。人大是國家權力機關,各級黨組織必須尊重憲法和法律規定的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地位;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要自覺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地方性法規和做出的決定,自覺接受其監督。其中突出要落實各級人大的重大事項決定權。重大事項由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并做出相應的決定,一方面是黨領導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使黨的主張變成人民易于接受和執行的國家意志,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這些重大事項的決策更加完善,以避免類似于過去的一些重大決策失誤。
(3)強化預算審批制度。審批國家預算是各國議會的一項傳統的基本職能,我們應借鑒外國國會履行審批國家預算職能的有益經驗,強化我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預算審批職能,防止政府濫用權力亂花錢,以有限的財力為國家、為人民辦更多更好的實事[4]。
(4)完善和落實質詢制度。質詢是各國議會對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質問和要求答復的一種行為和活動。按照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若發現國家各政治權力機關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或失職瀆職等行為,可質詢其領導人,并將有關情況公之于眾,造成強大的輿論壓力,促使這些機關糾正其行為。近幾年在地方屢次出現有關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質詢有關政府領導人的事,效果很好。所以,我們要借鑒其他國家的有益經驗,完善并落實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對國家各政治權力機關領導人的質詢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對世界多樣性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我們要理直氣壯地堅持并不斷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一定能夠更充分地顯示出我國政治體制的比較優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發展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建設民主國家,必須發展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1)支持各派加強自身組織建設。支持派加強自身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一項重要政治責任。要積極支持派以思想建設為核心,以組織建設為基礎,以制度建設為保障,把自身建設提高到新的水平,為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礎。
(2)完善政治協商的具體制度。首先是要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就重大問題在決策前和決策執行中與各派進行協商。要進一步完善政治協商的方式,既要完善共產黨同各派的政治協商,也要完善共產黨在人民政協內同各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協商。要規范共產黨同各派協商的內容和程序,使政治協商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
(3)在制度上確定各派在各國家機關中的比例
要在制度上保證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在各級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和人大專門委員會委員中占有適當比例,在各級人大領導班子成員中有適當數量。要加大政府職能部門黨外人士的選配力度,重點在涉及行政執法監督、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緊密聯系知識分子、專業技術性強的政府部門領導班子中選配派成員、無黨派人士擔任領導職務。
3.擴大基層民主
建設民主國家,還必須擴大基層民主。擴大基層民主,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作。在中國,基層民主主要包括農村基層群眾自治和城市基層群眾自治兩大方面。
(1)在農村,要認真貫徹執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完善村民自治,形成制度健全、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一要認真實施《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一步健全村民自治組織。二要完善村民選舉程序,進一步健全村級民主選舉制度。三要完善民主議事程序,進一步健全村級民主決策制度。凡涉及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重要事項,尤其是與村民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都要依法召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四要完善村民自治章程,進一步健全村級民主管理制度。五要完善公開辦事程序,進一步健全村級民主監督制度。
(2)在城市,要認真貫徹執行《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完善城市居民自治,發展社區民主,建設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一要強化社區基層黨組織的建設。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發展是基層群眾自治發展的政治保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不僅體現為加強自身組織建設,強化黨對基層社會的領導,還要體現為黨如何成為基層群眾自治的主導力量,從而使黨在推進基層群眾自治的同時,在基層社會確立起自己牢固而廣泛的社會基礎。二要保證社區自治組織在城市社區中的主導地位,處理好自治組織與其他群眾組織、利益組織的關系。
4.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
建設民主國家,還必須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
公民政治參與程序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政治發展與政治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針對我國政治參與的狀況,要不斷加強公民政治參與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度,使其健康有序地發展。一要不斷完善政治參與機制,加強政治參與的制度化建設,從制度上保障我國的政治參與朝自主型、理性化、制度化的方向良性發展。二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教育,提高公民的主體意識、權利意識和監督意識,充分調動公民的政治積極性。三要培育和發展有利于公民政治參與的政治文化。四要加強黨對公民政治參與的正確引導。既要加強對公民認識自己的政治權利和自由的引導,也要加強對其認識相應的義務和責任的引導;既要加強對公民了解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引導,也要加強對其充分認識我國國情和民主政治目標的正確引導[5]。
三、建設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法治國家
法治國家是現代國家的重要標志。建設法治國家是一個國家現代化過程中追求的又一重要目標。中國作為一個有著長期封建社會歷史的國家,建設法治國家更是任重而道遠。為此,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建設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的法治國家。
1.加強立法工作。建設法治國家,首先必須加強立法工作。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新形勢,必須進一步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確保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2.規范政府的執法活動。建設法治國家,必須規范政府的執法活動。為此,必須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堅決克服多頭執法、執法不公的現象;強化行政問責制,對行政過錯要依法追究;要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推進依法行政,提高執法水平,確保法律的嚴格實施;要維護法制的統一和尊嚴,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
3.落實司法獨立。建設法治國家,必須落實司法獨立,消除司法腐敗。為了有效落實司法獨立,必須按照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機關的機構設置、職權劃分和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行的司法體制,從制度上保證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要完善訴訟程序,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要改革司法機關的工作機制和人財物管理體制,逐步實現司法審判和檢察同司法行政事務相分離。
4.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建設法治國家,還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耙婪ㄖ螄北仨毰c“以德治國”相結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這是古今中外治國經驗的總結。法治以法律的權威性和強制性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道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要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6]。
四、“自下而上”與“由內而外”并舉的政治發展路徑選擇
一個國家政治發展的目標確定之后,發展路徑的選擇就顯得至關重要了。中國特色政治發展應該尋求一條“自下而上”與“由內而外”并舉的道路。
1.自下而上
“自下而上”是指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過程從基層開始,使人民群眾得到民主政治生活實踐的鍛煉,在條件成熟時不斷提升民主的實現程度。
在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不斷發展的基礎上,要積極將民主政治建設從村、鄉鎮、縣逐級向上推進。從村民自治發展到鄉鎮民主政治建設,這是一種歷史性的趨勢。從各方面的情況來看,從村民自治發展到鄉鎮民主政治建設的時機正逐漸成熟。同樣,這種發展也應該走漸進式的道路,其近期目標是在改善共產黨對鄉鎮領導方式的基礎上完善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其中遠期目標是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和鄉鎮人民政府組成人員的雙重直接選舉[7]。
2.由內而外
“由內而外”是指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過程由黨內民主逐漸向整個社會民主的發展。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充分的黨內民主對社會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干部,在黨內民主生活中樹立了民主觀念,養成了民主習慣,培養了民主作風,形成了民主傳統,就會把黨內民主的經驗、作風和傳統帶到各自的工作崗位,帶動自己工作領域的民主風氣。所以說,發展黨內民主是發展社會民主的關鍵,只有積極發展黨內民主,才能有力地推動社會民主的發展。
在黨內民主不斷發展并取得經驗的基礎上,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整個社會民主政治生活的進程。在民主政治建設的進程中,魯莽冒進和畏首畏尾都是同樣有害的。
只要我們循著“自下而上”與“由內而外”并舉的政治發展路徑,積極穩妥地推進中國特色民主政治建設,中國的民主政治必將擁有燦爛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國土資料通訊,2004年第5期.2004—03—10.
[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中國共產黨第16次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
[3].在首都各界紀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04—09—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2004年第2期.
[4]田穗生,等.中外代議制度比較[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322.
[5]聶愛云.堅持和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J].求實,2003,(3).
[6]中共中央宣傳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3.67.
[7]劉紹春,等.鄉鎮管理與發展研究[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209.
- 上一篇:鋼筋技術建筑工程應用論文
- 下一篇:住宅工程防滲漏論文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