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時間:2022-06-02 05:21:00

導語: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如何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根本要求?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為什么第一要義是發展?因為離開發展,就無所謂發展觀,發展是硬道理,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不發展就沒法保證人民的基本權益,特別在我國這樣一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殊國情的國家,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等達到2%就很不錯了,而我們的增長如果低于4%,就業問題就無法解決。太湖藍藻以后,蘇南經濟幾十年發展毀于一旦,喝水都得從幾十里地外運,于是,蘇南痛下決心,污染企業一概不要,但蘇北要,為什么?因為要發展,蘇北人提出:要環保,更要溫飽,要健康,更要小康,哪怕被毒死,也不要被餓死。蘇南為什么不要,因為發展起來了,富起來了,有了治理污染的資本。

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必須抓住“以人為本”這個核心,:“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币匀藶楸?,相對以物為本,即以經濟增長為本,發展經濟學的代表人物劉易斯就提出了經濟增長是發展的唯一尺度,核心理念就是:發展就是經濟增長(生產總值、人均收入),增長就是社會進步。簡單說就是:發展=增長=進步。這就是以物為本的傳統的發展理念。因為適應了人們對快速發展的渴望,對促進財富積累起了積極的作用,所以曾在歷史上起過一定的促進發展的作用,但到了上個世紀50年代,發展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首先是環境污染、資源短缺問題嚴重。由于大量使用能源資源,很快排放量就超過了自然的凈化能力。也就是說,工業化在制造了大量的巨大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日益嚴重的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和資源、能源的短缺。全世界十大著名的環境污染事件,半數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最著名的是倫敦煙霧事件:即倫敦被煙霧包圍,白天汽車開燈行駛,所有飛機被迫停飛,空氣中的粉末,灰塵使市民的呼吸疾病俱增,許多市民暈倒在去醫院的路上。其罪魁禍首就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倫敦是霧都,在當時特殊的氣候條件下燒煤產生的廢氣造成了這種現象,這也是環境對人類社會最嚴重的警告。于是,首先完成工業化的國家不得不投入相當于當初幾倍、幾十倍開發的代價,追求生態平衡,從外延型的擴大再生產轉倒內涵擴大再生產。發達國家的環境治理過程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人均收入3000美元時開始治理環境;人均收入8000美元時由于技術進步、環保投入環境開始出現拐點;環保投入占gdp3%的時候,環境恢復到經濟起飛以前的水平,但原來的生態是不能恢復了,因為物種多樣化遭到了破壞。我國改革開放30年也存在環境代價過大的問題:為什么沿海先富起來了?我國2萬1千家規模以上的化工企業,沿黃河、長江布點的就占一半,一出事就危害整個流域。我們國家是用很短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業化道路,但另一方面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幾十年間也集中出現了。

聯合國計劃開發署1996年發表的《人類發展報告》曾例舉了五種有增長無發展的情況,根源就在于有增長無發展。1、無工作的增長:增長沒有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失業群體不斷擴大;2、無聲的增長:人民的民主、自由的權利沒有得到擴展;3、無情的增長:雖然經濟增長了,但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窮人數量有增無減;4、無根的增長:受外國文化的影響,本民族的文化正日趨邊緣化或消失;5、無未來的增長:自然資源的枯竭和居住環境的惡化對后代子孫的生存造成破壞。

為什么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全面,因為人民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只是增加收入,還有提高素質的要求,發展民主的要求,精神文化的需求。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考慮。:“全面發展,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也就是說,全面,包括經濟、社會、物質、政治、精神文明建設。

協調發展,就是在發展中實現速度與結構、質量與效益的有機統一,促進發展的良性循環。具體說做到“五個統籌”。為什么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因為只有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兼顧東西部、城鄉、社會各群體的發展需要,才能真正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所以說,我們要按照統籌兼顧的要求,處理好人和人、人和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要著力解決全局意識不強,缺乏戰略思維,不能妥善處理中央和地方、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暢的問題。我們提倡的發展是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可持續,就是在發展經濟同時,充分考慮環境、資源和生態承受能力,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實現社會的永續發展。:“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的永續發展?!?/p>

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必須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著力解決片面發展、盲目發展、只顧眼前發展等問題,尤其是要解決單純追求速度,不重視質量和效益,甚至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的問題。

例如,湖北省是千湖之省,是重要的珍珠產地,但將湖泊承包給珠農以后,為了讓珍珠生長的快,珠農們向湖泊里施肥,結果造成了湖泊的富營養化,珍珠雖然長的較快較大,但沒有光澤,所以也賣的便宜。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有資料顯示,在山西,小煤礦每挖1億噸煤,需要消耗5億噸煤的儲量,而國產的大礦則能挖出2億---2.25億噸的煤,煤可是不可再生資源,是容不得我們進行浪費的。

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把握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這個精神實質??偫砣ツ暝谑〔考壷饕I導干部專題研討班做報告的時候強調: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大的起落,是促進科學發展的首要目標。最近中央決定對宏觀經濟政策做出重大的調整,把穩健的財政政策調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把從緊的貨幣政策調整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今年國家新增1000億元中央投資主要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

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重視節能環保,黨的*將“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列為前進中面臨的首要問題,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寫入《黨章》,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這一切說明,國家對環保工作更加重視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環保局已經升格為環保部,這是一件大好事,意味著環保的春天來了。

的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環保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又是以人為本,對環保事業發展極為有利,希望環保人抓住機遇,趁勢而上,為環保工作再登新臺階,為鶴崗經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