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科學發展觀實踐專題心得體會

時間:2022-05-05 11:06:00

導語:供銷社科學發展觀實踐專題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供銷社科學發展觀實踐專題心得體會

如何真正樹立科學發展觀并實現科學發展,對廣大干部群眾尤其是領導干部來講需要進行深刻、徹底的頭腦風暴。一些片面發展的做法已經被清醒認識并開始加以糾正。但是,如果沒有牢固的科學發展觀,在碰到新問題時還會犯與過去類似的錯誤。科學發展觀不僅僅是一系列獨立概念的疊加,而是一個系統的思想體系,更是一種自覺的思想方法。樹立科學發展觀要奠定五塊基石,即全面和長遠的視野、以人為本、求真務實、繼承和創新的結合、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把農村的改革發展擺在了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位置。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局。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專題研究了農村的改革發展問題,并做出了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把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作為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市委九屆四次全會對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具體部署,要求到2011年,力爭把我市農村基本建成全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支撐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宜居區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先行示范區。這預示著**的城鄉一體化發展要走在全國的前列,率先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格局,以此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供銷社是農民的合作經濟組織,它以服務三農為己任,以促進城鄉流通一體化為職責,以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目的,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供銷社六十年的發展歷史,就是與農相生、與農相伴、與農相進的歷史,無論是經濟恢復期的穩定市場、鞏固政權,計劃經濟期的溝通城鄉、保障供給,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拓寬渠道、擴大流通,其根本點都是起著溝通農民與政府、城市與鄉村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探索與實踐

步入市場經濟,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出現了巨大的變化,供銷社也經歷了一種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但供銷社服務三農的宗旨不變,生存發展的陣地不變,溝通城鄉流通的作用不變,推進供銷社改革發展的方向不變,在實踐科學發展觀,促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上做出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果。

一是堅持了發展思路與全市發展大局相合拍。無論是計劃時期還是市場經濟,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始終堅持了把供銷社這個棋子放在全市發展的大格局中去謀劃,使發展思路與全市發展的主旋律相和諧。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盤活資產、減員減債、調整結構、加強管理”的改革思路,順應了當時深化改革、減員增效的時代要求,為發展奠定了基礎。本世紀初提出的“建網絡、改體制、上項目、搞聯合”的發展思路,順應了農村流通現代化體系建設的要求,夯實了供銷社的經營發展陣地。20*年提出的“項目帶動、資源整合、深化改革、完善機制”和“兩翼齊飛、均衡發展”的工作思路,順應了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增強了服務實力。這些思路既體現了階段性的工作特點,又體現出發展脈絡的相承相繼,它說明了只有把發展思路與全市不同時期的發展要求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方向明、用力準、效果好。

二是堅持了發展布局與城鄉發展要求相協調。把供銷社的主戰場放在農村,把政府關心、農民需要、供銷社可為的事情作為主攻方向,自覺地把自身的改革、調整與城鄉經濟的發展緊密結合,形成互促互動的局面。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以“農業生產資料連鎖經營進鄉鎮、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進村莊、農副產品進市場”的三進工程為切入點,著力打造促進生產、引導消費、擴大流通的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實現總投資5.5億元,建成了日用消費品和農資連鎖超市2823家,配送中心24個,總經營面積達65萬平方米,培育了36家龍頭企業,基本實現了以區縣城區為中心、鄉鎮為骨干、村為基礎的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網絡和以市農資公司為龍頭、區域配送中心為骨干、鄉鎮農資超市(店)為終端的農資連鎖經營服務網絡,成為農村現代流通體系的主導力量。圍繞農村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和農業產業化的需求,引領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設施農業、綠色農業的發展。先后建立了蔬菜種植、家禽養殖、果樹栽培、果品加工、干果炒貨等農民專業社14個,帶動農戶1866家,年助農增收達2720萬元。

三是堅持了發展方式與市場經濟相順應。適應市場經濟帶來的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把提高社有企業實力作為深化為農服務、擴大服務內涵、提高服務水平的先導,堅持了以項目建設為帶動的發展方式。從20*年始,每年上十個重點項目,已建成的金匯萬噸冷庫、廢鋼爐料集散基地、勸寶購物廣場、獨流醬油、白醋萬噸生產線、皓升鑫異型鋼管廠、薊縣蔬菜交易市場、環渤海汽配城配套設施、綠天使社區回收中轉站、不銹鋼交易市場、標準化工業廠房等重點項目,不僅對調整經營結構、拉動經濟發展、增強發展后勁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擴大了為農服務的平臺,提高了為城鄉生產生活服務的能力。堅持了以龍頭企業帶動為農服務、為城鄉服務的發展方式,著力培育規模大、品牌亮、創效能力強的社有企業。全系統年經營規模超兩億元以上的社有企業已達二十余家,成為供銷社的主要經濟支柱。20*年,僅直屬企業經營規模和利潤分別達到了76.2億元和2098萬元,社有企業的發展帶動了供銷社整體實力的提升。20*年全系統實現營銷總額179.4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實現利潤1.089億元,同比增長40.45%;上繳稅費1.87億元,同比增長17.29%。去年1至11月份完成營銷規模204.92億元,同比增長27.02%,實現利潤12200萬元,同比增長36.28%,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四是堅持了發展目的與助農惠民相統一。按照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要求,把為農民謀福利,為職工謀福利作為供銷社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無論是推進三進工程、發展專業合作社,還是搞好生產生活資料供應,深化為農服務,都在直接或間接地達到了助農增收致富的目的。每年僅農業生產資料、日用消費品的零售供應值達40億元以上。通過新增的現代商業服務設施帶動了農村富余勞力的就業,僅三進工程就吸納區縣就業人員近萬人,直接實現了助農增收。系統職工隨著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人均收入每年均以15%以上速度增長,職工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使廣大干部職工充分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供銷社在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上取得了一些成果,積累了一些經驗,但與當前中央、市委提出的加速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與不足,表現在:思想觀念相對滯后,發展思路較窄;經濟總量不大,服務實力較弱;商業服務設施相對滯后,服務載體功能不強;經營服務業態偏窄,結構布局不盡合理;企業單體能量不足,散、小、弱狀況沒有得到根本轉變;人員隊伍老化,經營人才匱乏。

標準與定位

當前市場形勢和農村的生產生活現狀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的經濟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國內出口、投資和消費均出現下滑趨勢,供銷社的部分行業也受到了較大的沖擊,整體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和城鎮地域越來越大,農村的區域越來越小;城鎮人口越來越多,農業人口越來越少;工業、服務業的比重越來越大,農業的比重越來越小。有農村沒農業,有居民沒農民將是一些區域的主要特征。這種大都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對供銷社的職能作用和經營服務內涵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這種新的變化、新的要求,供銷社要在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有所作為:

必須實現發展戰略的轉變。由區域性服務向大三農服務轉變;由偏重為三農服務向城鄉服務并舉轉變;由傳統經營、分散經營向現代經營、集約經營轉變;由傳統的經營業態向多領域、多空間的經營內涵轉變;由單純商品經營向商品經營和資產經營并重轉變;由重點管經營、管企業向重點管資產、管主要經營者轉變。走出一條具有**供銷社特色的發展之路。

必須明確科學發展的標準。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供銷社的發展標準是:思想觀念與時俱進。自覺破除因循守舊、故步自封、小富即安、小進則滿的思想障礙,使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觀念與時俱進,與客觀形勢相適應,與時代脈搏相合拍;職能作用充分發揮。自覺地把自身的發展融入到全市的發展之中,盡職盡責的落實政府賦予的職能,完成政府交予的任務,創造性的發揮新時期的橋梁紐帶作用;企業經營協調持續。自覺地把企業經營與服務三農有機地結合起來,把鞏固傳統業態與發展新型業態結合起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服務三農的水平不斷提高,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自覺地與客觀形勢相適應,不斷在經營理念、發展思路、發展方式、體制機制、管理模式、人才培養使用等方面有所創新,提高各級領導的發展能力,形成發展的強力支撐;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自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確保企業職工的收入與企業的發展同時增長,不斷改善干部職工的生產生活條件,讓廣大干部職工充分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必須選好發展戰略定位。根據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總體趨勢,供銷社發展的戰略定位是:以連鎖經營網絡建設帶動基礎設施的改造提升,夯實生存發展的基礎;以項目建設帶動資源整合、拉動經濟擴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以現代經營方式帶動生產設施、經營手段科技含量的提高,增強競爭的實力;以經營服務的多元化,帶動經營空間的拓展和服務內涵的深化;以組織結構的優化調整,帶動資源配置和體制機制完善,推進集約化經營,使供銷社成為構建城鄉流通一體化的主導力量,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力量,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依靠力量;使重點業務在**乃至環渤海地區具有較強的市場影響力,綜合經濟實力躍居全國城市供銷社前列;使供銷社真正成為政府信得過、農民離不開、市場有地位、全國有影響的新型合作經濟組織。

方法與路徑

按照科學發展觀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依據自身特點和戰略定位,供銷社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中選擇的方式與路徑為:

(一)以項目建設為基點,提升供銷社商業服務設施水平。適應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按照前瞻性、多業態、現代化要求,以上項目為引擎,建設、改造、完善供銷社整體的商業服務設施,增強載體的集聚和拓展功能,提高社會認知度和影響力,塑造嶄新的供銷社形象??傮w投資突破35億元,實施天河酒店和津門飯店重建、靜??h社物美金橋國貿中心、寶坻區社勸寶購物廣場、武清區社農副產品交易中心、西青區社綜合大賣場、靜海子牙再生資源加工拆解物流基地、建設公司金匯冷庫二期工程、濱海新區再生資源物流基地、祥泰公司萬噸冷庫等重點項目建設,新增生產流通商務設施100萬平方米以上。特別是靜海子牙再生資源加工拆解物流基地和武清區社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單體投資均超過10億元以上,將在提升再生資源行業,促進我市循環經濟發展,提高農業設施化水平,帶動農副產品大流通上起到重要作用。

(二)以網絡提升為基點,打造城鄉一體化的現代流通體系。適應農村生活區域和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按照城鄉通開、設施現代、加強自營、強化連鎖、管理規范的要求,以“農業生產資料連鎖經營進鄉鎮、日用消費品連鎖網絡進村莊、農副產品進市場”為主要內容的三進工程,要在現有基礎上深化提升。加快區縣中心城區大賣場和配送中心建設,使重點區縣都有經營面積超過一萬平方米以上的龍頭超市,帶動連鎖網絡的延伸,促進網絡資源的整合和輻射能力的提升;提高連鎖直營店的數量和水平,力求在農村主要鄉鎮都建起500-1000平方米的直營超市,形成連鎖網絡終端骨干群,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加速網絡終端向農村新型城鎮延伸,力求網絡跟著城鎮建設走,城鎮在哪兒興起,網絡在哪兒落腳,形成城鎮與農村網絡建設一體化;提高三進工程連鎖網絡的電子化水平,每年投入1000萬元以上,增建現代化的網絡管理設備,實現連鎖經營網絡電子結算、信息溝通的全覆蓋;加快農村連鎖經營網絡由區域性向全市性、由分散性向集中性轉變,實現集中采購,統一配送,增強網絡的凝聚力和輻射力。使三進工程真正成為農民信賴的經營品牌和供銷社發展的基礎資源,在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中起到主導作用。

(三)以深化服務為基點,拓寬經營服務領域。適應**大都市發展和農村新一輪改革的變化,樹立服務大三農的理念,按照市場需要、政府支持、因地制宜、可能可為、主動占位、成長性強的要求,發揮地域優勢和自身優勢,積極拓寬經營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促進經營結構的改變。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蔬菜、果品、蜂產品、炒貨、家禽、調料、農資、編織等種養業、加工業和產品購銷等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上,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帶動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致富;積極發展城鎮社區綜合服務社。適應小城鎮居民新的要求,建設集商品供應、農產品采購、再生資源回收、科普宣傳、信息、娛樂休閑等多位一體的商貿服務中心,形成區域型的經營商圈;加快農村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全面提升供銷社在城鄉的商業服務設施水平,在現代物流業、旅館餐飲業、旅游業、中介服務業等方面有一個較快的發展,使供銷社在農村現代服務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以調整結構為基點,發展支柱型行業。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變化,按照資源集約、產業多元、經營專業、組織優化、多點支撐、特色突出的要求,主動、堅決、合理、適時地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支柱型行業的培育,形成多元經營、支柱強勁、抵御風險能力較強的經濟架構。大力發展再生資源行業,打造以骨干企業為龍頭,以經營網絡為基礎,以交易市場為依托,集收購、加工、銷售、研發于一體的再生資源經營鏈條,使其年經營規模達到100億元以上,成為**再生資源行業的主導力量;大力發展涉農流通行業,以市、區縣農資企業為主體,以連鎖經營網絡為平臺,以現代農業需求為著眼點,擴大綠色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科技農業等專用農資商品供應,拓展經營的內涵和外延,使供銷社農業生產資料經營份額占據**市場70%以上;大力發展生活類重點商品經營,以擴大內需,引導農村消費為著力點,以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網絡為載體,推進食品、食鹽、卷煙、煤炭、燃油、電器、醫藥、酒類等農村重要消費品經營上規模,使供銷社年社會商品零售額在農村所占比重達30%以上,使供銷社真正成為農村現代流通的主導力量。

(五)以增強實力為基點,打造帶動力較強的社有企業。適應結構調整、行業發展、網絡延伸、產業鏈拉長的新變化,按照業態突出、管理科學、團隊和諧的要求,打造經營規模較大、創效能力較強、企業品牌響亮、可持續發展的社有支柱企業群,形成供銷社企業推動行業、行業拉動系統、系統反饋三農的良性互動的發展態勢。重點培育以經營不銹廢鋼、不銹鋼材為主的濱海英馳有限公司,以經營廢鋼鐵爐料、進口廢七類為主的**市供銷商社,以生產系列化異型鋼管為主的再生資源紅橋公司,以生產天立獨流老醋、獨流醬油為主的天立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個企業集團,使前三個集團的年經營額分別達到20億元以上,形成經濟支柱,使獨流老醋的品牌躍出國門,走向世界。

(六)以激發活力為基點,創新體制機制。適應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按照職能與實力增強、約束與激勵并舉、活力與控制相宜、上下積極性并發的要求,進一步深化社有企業體制機制的變革,提高企業生存能力、發展能力和創效能力,促進供銷社管理職能、管理方式、管理重點、組織結構的轉變和優化。實施開放辦社,積極招商引資,廣泛吸納社會各類資本,推進社有企業體制變革,實現投資多元化,增強參與城鄉一體化建設的能力;擴大聯合與合作,實行重點行業、重點商品的集約經營和規模經營,加速重點項目建設;發揮資產經營管理公司的作用,整合資源,優化資產,提高資產運營和資本經營的能力;進一步地完善企業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從業績考評、獎勵分配、精神鼓勵三個層面激發企業的活力。

自主與借力

為更好地落實供銷社的發展戰略定位,按照既定的發展路徑推進供銷社平穩較快發展,必須處理好以下四個關系:

(一)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供銷社在城鄉資源配置和流通一體化建設上是一顆重要的棋子,是一股重要的助推力量。供銷社生存和發展的主陣地在農村、在區縣,因此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自覺地把發展思路、規劃、目標和路徑,與**的整體思路相一致,與區域經濟的發展格局相吻合,經營結構、服務內容、經營方式與農村的生產生活需求相適應,形成順勢而為、借力發展、互進互促、相得益彰的良性發展局面,使供銷社真正成為推進城鄉流通一體化的重要力量。

(二)自身發展與政府支持的關系。供銷合作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各級政府和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幫助,離不開各種政策的引導和助力。但必須立足于自身的強基固本,立足于自身的經營服務水平的提升,立足于自身的又好又快發展,使自身的經濟總量和效益水平穩步提高,在擴大城鄉流通、促進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上有所作為、有所影響,讓政府信任、農民歡迎、社會認可,同時要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和幫助,充分研究、運用政策,發揮政策的最大效能,為自身的發展拓寬渠道,增加動力。

(三)自身發展與深化服務的關系。社有企業是供銷社的基本經濟細胞、重要的經濟支撐,是供銷社履行職能、深化服務的火車頭,是供銷社參與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要載體,社有企業實力的強弱,決定服務水平的高低。因此,發展的著眼點必須是培育起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打造結構均衡的企業群體,做強做大一批骨干企業,使企業的帶動能力、創效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形成發展促進服務、服務助推發展的有利局面。

(四)自身發展與開放辦社的關系。合作經濟是供銷社本質的特征,時代要求是開放聯合,這種組織特性和發展理念,是供銷社參與城鄉一體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條件。大力實施開放辦社,敞開胸懷,吸納各種經濟組織入社,壯大供銷社隊伍,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服務、為城鄉一體化建設服務;遵循開放辦社的理念,加快供銷社基層組織再造,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綜合服務社、消費合作社等基層合作經濟組織,夯實供銷社的組織基礎;推進內外經營和經濟的聯合,以組織優化和資源整合為切入點,實施系統同類業務、重點商品的聯合發展和集約經營。以重點項目和設施升級為切入點,廣泛招商引資,吸納社會各類資本,發展壯大有主控力的多元投資企業,達到在開放中合作,在聯合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