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局的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時間:2022-07-19 03:54:00

導語:審計局的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計局的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一、對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的認識

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十七大報告深刻揭示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報告對科學發展觀的這一精辟概括,提綱挈領,闡明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精髓,使我們對科學發展觀豐富內涵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不能離開發展這個主題。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集中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創新。發展之所以要以人為本,是因為:第一,人的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第二,人的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第三,人的發展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標志。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是黨的執政為民理論的必然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權,包括公民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創造人們平等發展、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社會環境。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必須堅持統籌兼顧。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于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國際環境。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統籌兼顧,要求我們把發展看作是各方面共同推進、彼此協調的過程,在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和矛盾時堅持“兩點論”,防止片面性。

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是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實現“又好又快”,是發展觀念的調整,要把“好”置于首位,做到好中求快。這就是說,要更加強調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意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更加強調以人為本,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十六大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集中體現在科學發展觀上。我們黨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等一系列新的理論命題,都貫穿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了以人為本這個核心。掌握了科學發展觀科學內涵,就掌握了理解這些重要思想的關鍵。

科學發展觀內涵十分豐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緊密聯系安慶實際、聯系審計工作實際,切實增強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審計工作實現科學發展

當前,我市正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統一部署,扎實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最根本的是貫徹落實問題,是搞好結合的問題。對于審計工作來說,就是要把科學發展觀融入到審計工作的實踐中去,運用科學發展觀解決審計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全市審計機關和廣大審計人員要緊扣“創新審計理念,服務安慶崛起”這一鮮明主題,切實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進一步推動審計事業的科學發展,更好地履行審計監督的職責,為加快安慶追趕跨越提供審計支持。

(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從戰略上服務安慶崛起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審計工作的根本要求,必須一以貫之地加以堅持。要牢牢抓住服務大局這個宗旨不動搖,審計工作就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把握大局的基礎上融入大局,在融入大局的基礎上服務大局,從戰略上服務安慶崛起。

一是要把握大局。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市發展面臨的外部和內部雙重約束日益凸顯,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加深,全球經濟明顯減速,我國經濟增長整體上出現了回落的跡象,我市經濟也會毫不例外地受到影響。作為政府的重要組成部門,今后一個時期,審計機關的擔子會更重,大家必須要有憂患意識,必須把握大勢、服務大局,堅持正確的方向,不斷增強做好審計工作的責任感和主動性,為安慶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提供強有力的審計支持。

二是要融入大局。為了更好地服務大局,需要審計機關真正地融入大局。要在安慶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中來統籌規劃審計工作,使審計工作與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機結合,與人民群眾的期望有機結合。審計機關和廣大審計人員要深入理解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充分認識到自身在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中的職責,切實把審計的各項工作與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標任務結合起來,把服務大局的思路、目標、重點,以及創造性做好審計工作的要求、措施,與“推進科學發展、加快追趕跨越”這一總體戰略結合起來,既要通過實現審計工作科學發展來進一步提高服務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為大局服務,又要在服務大局中檢驗審計工作服務大局的能力和成效。

三是要服務大局??偫碇赋?,“審計是依法實行行政監督,建設廉潔政府、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工作”。現代國家審計的本質是經濟社會運行的“免疫系統”。它不僅具有糾錯防弊的查處職能,具有反映經濟社會真實狀況的評價職能,也具有促進整改、完善制度、改革體制、健全法制的建設性職能。審計的目的就是要服務發展、保障發展、促進發展,通過發展保證人民合法權益,體現依法治國、體現為人民服務。所以,衡量審計工作服務大局的成效,關鍵是要看審計監督的力度怎么樣,審計成果運用得怎么樣,看審計是否把維護財政經濟秩序、保障經濟安全、推進體制制度建設、從源頭上規范經濟社會運行行為作為自身工作的重心,既要發揮監督性作用,又要在宏觀層面、在更高層次上發揮了建設性作用。當前一些問題之所以產生,之所以屢犯,往往是因為體制、機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審計在揭露問題的同時,只有透過問題去分析和揭示體制、機制、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缺陷,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審計的對策和建議,督促有關方面彌補漏洞,完善制度,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類似違規違紀問題的再次發生。要把服務大局的切入點放在服務發展、保障發展、促進發展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審計工作服務大局的成效。

(二)加速轉型,提升水平,從工作上服務安慶崛起

今年是安徽審計系統實施的“五年行動計劃”的“審計創新年”,也是我們新一屆領導班子開展工作的第一年。我們要在全面回顧總結過去審計歷程,特別是近幾年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審計工作的發展規律,對下一步審計工作進行科學的謀劃和設計,加速審計轉型,以更好地實現審計工作與時俱進、科學發展,更好地為服務安慶崛起做出更大的貢獻。就審計轉型而言,從傳統審計向現代審計轉型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審計創新。在“審計創新年”活動中,全市審計機關要通過審計創新加快推進審計轉型,切實做到在創新中轉型,在轉型中創新,重點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求實效。

第一,創新審計理念。一是科學審計理念。現代國家審計是經濟和社會運行的一個“免疫系統”,有責任更早感受到風險,有責任更準確發現問題,有責任提出解決問題、抵御“病害”的建議,有責任在促使其健全機能、改進機制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審計機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自覺地樹立起科學審計的理念,以推進法制、維護民生、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高主動性,發揮建設性,堅持開放性,全面履行法定職責。二是民本審計理念。從審計的本質和職責上來思考民本審計,在把握人民群眾需求的基礎上突出民生重點,進一步突出對公共財政、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環境情況等方面的審計監督,讓群眾放心;突出對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的審計監督,特別是對民生、民享、民用項目的審計監督,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群眾滿意。三是績效審計理念。要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進一步突出重點,進一步突出對政府及政府部門職責履行情況和資金使用績效的審計監督,切實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敢于問責,善于問效,服務宏觀管理,促進管理規范。四是文明審計理念。以審計行為的文明為基礎,進一步營造依法有序、和諧高效的審計環境,推進審計理念的文明、審計技術的文明、審計行為的文明,構建和諧的審計關系。

第二,創新制度機制。機制制度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以制度創新帶動工作創新,以制度創新推動審計轉型。要結合學習實踐活動中查找出來的突出問題,充分借鑒學習調研成果,對現有的制度規定進行系統全面的梳理,該廢止的廢止,該完善的完善,該建立的建立,特別是要研究制定符合審計工作科學發展的新機制、新制度,努力為科學發展觀在審計工作中的貫徹落實,創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環境。

第三,創新審計技術。推廣先進的審計技術方法,加快審計工作現代化建設,是審計機關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審計工作轉型的關鍵所在。推進審計技術創新,要積極運用先進的組織管理方法和手段,促進審計工作由傳統審計向現代審計轉型。尤其要大力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金審工程”,加快傳統審計與計算機審計融合,更好地發揮審計信息化的整體效能。同時,要適應現代審計對審計管理的要求,大膽創新審計管理模式,進一步改進審計計劃編制,強化審計質量控制,進一步明顯提高審計能力和水平。

(三)著眼長遠,加強監督,從職能上服務安慶崛起

第一,要加強對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審計監督,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針對當前國內外的復雜形勢,中央立足把握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控制物價的平衡點,最近對宏觀調控政策作了一系列調整,保證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審計工作要關注這些政策措施落實情況,把各項政策措施的執行情況作為檢查的重要內容,促進各地各單位落實到位。要有重點地開展專項審計調查,了解政策措施執行結果,揭示和分析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政策措施和制度的完善,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要逐步擴大預算執行審計的覆蓋面,促進公共財政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

第二,要注重查處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經濟犯罪,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要增強審計人員的職業敏感性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注重在審計中,查處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經濟犯罪,不容許任何侵占國有資產的行為發生,切實保障國有資產安全完整。同時,要通過審計監督,遏制經濟發展中的某些混亂現象,維護經濟秩序,促使國有企業守法經營,促使部門和單位依法理財,保證管好用好國有資金,保證經濟健康運行,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第三,要積極開展效益審計,促進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生態文明社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速度、效益、質量的統一。審計機關要在這方面發揮作用,就必須更加重視開展效益審計,努力擴大效益審計的比重。目前,要更多地采取“結合型”的效益審計方式,在各方面審計中重視效益問題、體現效益審計的要求。要以投資審計作為效益審計的起始點和突破口,積極探索效益審計的模式和方法、手段。在效益審計中,要關注由于決策失誤等各種原因造成的損失浪費,以及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的問題,同時要關注各項決策實施和各方面資金使用的社會效益,促進做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促進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

第四,要做好涉及群眾利益重要事項的審計工作,切實關注民生問題。要從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審計工作的重點。加強民生工程資金審計,特別要關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事業的發展以及政策執行、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關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資金、為農民辦實事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關注征地拆遷補償政策和發展農業生產各項補助政策的落實情況。要通過加強審計監督,嚴肅查處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切實維護好和保護好人民群眾的利益,促進社會公平與和諧。

第五,要充分發揮審計在權力制約和監督中的作用,促進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設。一是突出審計重點。根據市經濟責任領導小組的要求,統籌安排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強化任中審計。二是深化審計內容。以領導干部的職責為主線確定審計內容,重點關注黨的方針政策,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情況,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情況,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領導干部進行經濟決策與管理的情況。三是加強制度建設。要加強經濟責任審計規范化建設,進一步規范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工作和經濟責任審計文書。四是搞好管理和協調。加強工作指導,密切與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聯系和配合,推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深入發展。

第六,要更加注重做好審計規劃、計劃工作,建立審計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要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謀劃和實施審計工作,圍繞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和工作安排,立足審計監督職能,找準加強和改進審計工作的著力點,加大審計力度,服務安慶崛起,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

創新審計理念,服務安慶崛起,既是市審計局這次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鮮明主題,也是今后一個時期安慶審計工作的重要戰略。全市審計機關和廣大審計人員要以求真務實的作風,開拓創新的精神,奮發有為的姿態,進一步提升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努力實現審計工作的科學發展,為推進科學發展、加快追趕跨越,不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