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業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時間:2022-10-26 02:45:00
導語:縣農業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日,我參加了縣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集中安排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專題研討班活動,在聽取地區講師關于科學發展觀的專題輔導、縣主要領導的專題報告和座談討論后,對科學發展觀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巨大成果,蘊涵著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要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也是推動我縣農業工作健康發展的重要指針。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就是要緊密結合農業工作實際,認真研究、深入思考,進一步完善發展思路,強化工作措施,加快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業不斷增效,加快我縣農業發展步伐。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對農村改革的不斷探索和大膽實踐,我縣“三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牧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是用發展的眼光看,農村改革中還有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農村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農牧業生產資料區域性配置不平衡。全縣農民人均占有耕地6.8畝,最低人均占有耕地僅為2.5畝;土壤質量差,造成單產水平低。農業現代化科技服務體系不完善??萍挤漳芰θ?,科技創新和技術更新能力差,缺乏原動力,科技服務體制不適應現實需求。本地科技隊伍老化,知識更新緩慢,外來科技服務更為奇缺,造成科技推廣應用水平低下。農牧業科技含量不高、農產品生產的附加值低。農業科技投入總量不足,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力度不夠,農牧戶向科技要效益的理念不強,農牧產品附加值低,農牧業整體效益較低。農牧業產業化生產難以形成,農牧民難以得到加工流通領域的附加值,農產品初級、精深加工轉化增值能力差。農業產業化水平低。龍頭企業的拉動作用不大,不能帶動大量的農牧民家庭進行規模生產。農副產品加工能力弱,加工企業少,農業產業化發展滯后,可持續發展的后勁不足。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多年來,我縣雖然加大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但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仍然未得到根本解決,農業防災抗災的能力非常弱。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認為農業部門要拿出破解的辦法,就必須要用科學發展觀來統領農業和農村工作,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牧民增收為核心,以產業化為依托,以科技應用為手段,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把農業增效和農牧民增收作為突破口,抓住重點環節,確保農牧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和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進一步優化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
結構調整也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立足自身優勢,搶抓機遇,創新發展思路和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強化規模,集約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業和主導產業。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支柱產業。大豆是我縣農業中得天獨厚產業,多年來在農業增效和農牧民中發揮了較大作用,已經形成支柱產業的地位,那么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要進一步做大做強這個產業。大力發展優質高產大豆,使大豆生產向專用大豆方向發展,以大豆產業化示范縣項目為載體,堅持走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洜I和科學化管理的路子。
特色種植在我縣農業發展中顯示出了優勢作用,給農牧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今后我們要繼續圍繞旅游市場需求,在旅游沿線鄉村種植特色經濟作物,如大棚蔬菜、喀納斯蜜瓜、甜玉米等作物,逐步擴大種植規模和比重,走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產業化發展之路;在城鎮郊區,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蔬菜,以設施大棚來帶動我縣的特色種植業。加大力度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依托旅游業,使毛豆、甜玉米和喀納斯蜜瓜等特色種植規模能有大的發展。設施農業要在管理和運作上下功夫,逐步理順經營管理體制,加快公司化運作步伐。把設施農業種植作為特色農業的突破口,著力打造農產品出口基地。
二、大力發展勞務經濟,使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中轉移出來
隨著勞務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市場的開放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每年都有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首先抓好勞務輸出的組織工作,加強組織引導。要發揮好各類勞務輸出中介組織的作用,加大扶持力度,盡可能多地轉移勞動力。其次抓好技能培訓。通過開展大規模的創業就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致富增收能力和轉移就業能力,逐步使更多的農牧民由短期打工變為長期就業,真正從土地上走出來。著力抓好貧困牧民勞動力培訓。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引導廣大牧民樹立“一戶轉一人,富裕一家人”的理念,通過縣內吸納和區外輸出,加快牧區勞動力轉移步伐,提高牧民整體收入水平。以農牧民增收為目標,積極做好農村非農產業工作,把勞動力轉移勞務輸出作為農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使我縣農牧民人均勞務創收占人均增收的三分之一以上。
XX最大的優勢就是旅游業,這是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最有利的基礎。發展勞務經濟,使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中轉移出來,就必須打破二元結構格局,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并重的工作原則,在理順城鄉關系的基礎上,加快農村二、三產業和小城鎮發展步伐,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步伐。
三、大力扶持和培育農業龍頭加工企業
農業龍頭企業是帶基地連農戶一個紐帶,對于農民來說是一個定心丸的作用。我們一定要加以扶持和支持。一是加強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推廣龍頭企業帶基地、連農戶的經營模式,積極爭取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的項目資金,加強對農業龍頭企業的培育,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的困難和問題,引導幫助支持協調龍頭企業搞好基地建設、產品開發、技術改造、上市融資、市場開拓等,完善利益連結,投資入股合作經營,擴大規模。二是加強市場體系建設,推廣市場帶基地、擴規模的經營模式,組織龍頭企業參加各種形式的企業產品展示訂貨及經貿洽談活動,幫助龍頭企業搞好產銷銜接和市場開拓。三是積極引導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機制、規范管理,搞好推廣。四是加大發展農業產業化力度。積極培育和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農業龍頭企業技改步伐,實現產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逐步形成龍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以此來促進農牧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五是注重品牌效應。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依托農業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著力打造富有區域特色的名特優農產品品牌。
四、積極做好農區畜牧業工作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了避免草場過載,造成環境惡化,重點發展農區畜牧業和做好牧民定居,大力發展養牛業。農區畜牧業重點是抓好兩個方面工作,第一是品種引進和改良工作,這個問題一直在抓,還需進一步加大力度;第二是科學管理和飼養的問題,這個問題多年來一直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優良品種畜有了,但仍然是粗放經營和不科學飼養方法來養畜,以致造成投入和產出不能成正比,未能很好地發揮品種畜的作用,經濟效益也未能充分發揮出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領導要高度重視,把科學地管理和飼養工作象抓品種改良和引進一樣重視;二是要提高畜牧專業技術人員的自身素質,做好指導和服務工作;三是想方設法轉變農牧民粗放養畜的理念。
五、科學合理開發土地,逐步增加農村耕地面積
耕地是農牧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行合理開發。我縣有一定數量的宜農耕地,加大項目爭取力度,進行科學論證,合理有序的開發土地。按照國務院32號文件精神和黨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充分利用山口電站的開發機遇,引XX河,開發哈克和XX河兩岸的“宜農荒地”,以此來增加我縣農牧民耕地的占有量和解決牧民定居問題。
- 上一篇:辦公室人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 下一篇:縣城鄉建設局科學發展觀活動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