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局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心得體會

時間:2022-10-27 08:18:00

導語:地震局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震局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心得體會

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對什么是科學發展觀作了精辟的概括:“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倍潭痰膸拙湓?,深刻揭示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只有深入準確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掌握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我們才能進一步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防震減災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一、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堅持發展這一硬道理

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小平同志說過:“發展才是硬道理?!备母镩_放30年的成績充分說明了這一點。30年來我們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建立在發展基礎之上的。XX省地震事業30年的大發展,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不發展,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發展,就不可能解決中國的問題。不發展,當然也就沒有XX地震事業輝煌的今天。

發展,最初主要被看著是一個經濟問題,指的是經濟領域的活動,其目標是產值和利潤的增長、物質財富的增加。隨著認識的提高和不斷深化,人們意識到發展不是單純的經濟增長,更不是純粹的經濟問題。伴隨著對發展的認識過程,不同時期、不同民族、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形成了不同的發展觀。發展觀是關于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就會對發展的實踐產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響。同對其他事物和規律的認識一樣,我們黨對發展的認識,也是伴隨著實踐而不斷深化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問題的重要思想,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來源,它們之間是一脈相乘而又與時俱進的關系。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進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成果,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XX是一個集邊疆、民族、貧困和山區“四位一體”的省份。當前,XX省的防震減災事業在發展中面臨著很好的機遇,一方面,XX省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地區,XX省地震局擔負著保駕護航的責任;另一方面,XX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加快,城市建設、重大工程上馬、民居住房建設對抗震設防提出很高要求。挑戰是嚴峻的,地震部門還存在一些困難、問題和薄弱環節。這就需要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解決到底為誰發展、發展什么以及如何發展這些關于發展的根本問題的觀念和理論。

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堅持以人為本

我們知道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說過:“世界上最寶貴的就是人的生命。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就拿地震災害來說,我們所說的地震災害帶給我們的損失,主要評估的是人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如果地震災害發生在無人居住的區域,就無所謂災害。我想我們可以用馬克思主義的原理和方法論來理解以人為本這個問題。馬克思說,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目標。以人為本歷來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人民在國家建設中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人為本,就是要解決民生問題,就是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要推進地震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加快推進人才隊伍的培養。一是要立足自身,抓好人才培養,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通過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等活動,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通過組織職工在干中學、學中練、練中精,培養出更多的“精一、會二、學三”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技術人才。鼓勵職工創新,激發和調動職工為單位發展多作貢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富裕民主文明開放和諧XX建功立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依靠社會的力量共同抓好人才的培養。要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共同培養,鼓勵人才的合理流動。要讓廣大職工明白增長知識、提高素質,是時展的呼喚,是社會進步的要求,是民族復興的需要,是事業發展的希望。要發展職工培訓的機構,為職工培訓搭建更大的舞臺。三是營造有利于職工成材的良好環境。既要大力宣揚職工成材的重要意義,又要宣傳科技創新英才的突出事跡;既要善于發現、總結和推廣成材的新鮮經驗,又要通過典型的示范、引導、輻射、帶動作用,以點帶面,形成整體推進,努力營造出人才成長的有利環境。四是完善機制,確保人才培養工作經?;?、制度化。強化管理機制,健全保障機制,建立培訓機制,完善激勵機制。大力推進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的用人制度,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打造人人有表演的舞臺,最大限度調動職工積極性,讓職工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形成推進地震事業蓬勃發展的滾滾洪流。

三、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指要總攬全局,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協調,促進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協調,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的協調。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社會的進步。

中國地震局黨組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系統總結防震減災工作歷史,深入分析防震減災工作面臨的新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動防震減災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新目標和新思路:牢固樹立“震情第一”觀念,切實加強“兩個能力”建設,建立健全“3+1”體系,始終堅持“四個面向”的工作思路。這一工作思路得到國務院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這一思路正成為地震部門干部職工的自覺行動。

地震事業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針對排除體制性障礙繼續解放思想,破除制約發展的習慣做法和思維定勢,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加大各項體制改革的力度,加快建立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以解放思想引領體制機制的創新,為防震減災事業新一輪的發展提供更為強勁的動力,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其次,要加強對黨員、干部進行發展觀、人才觀和群眾觀的教育。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把人作為單位的主體和中心,在改革和發展中,以滿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質、實現人的發展為終極目標。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要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我們的各項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堅持以調整和優化人才結構為主線和培養、選拔優秀管理人才和技術帶頭人為重點,大力實施人才戰略。讓廣大職工明白我們前進道路上充滿艱辛,還需要我們頑強拼搏、勵精圖治、艱苦努力,繼續堅持“以獻身地震事業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的精神,用我們的青春和汗水續寫XX地震事業新的輝煌。第三,牢固樹立“震情第一”觀念,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切實加強地震部門自身能力和社會防御地震災害能力建設,始終堅持面向社會、面向科技、面向經濟、面向市場的工作思路。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發揮優勢,在地震監測預報、應急救援、震害防御上實現新的突破。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一定要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切實改進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推進XX防震減災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創造XX地震事業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