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大討論演講稿

時間:2022-06-03 06:02:00

導語:科學發展觀大討論演講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大討論演講稿

一、史志工作如何為科學發展服務:

要著力抓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扎實做好資料搜集和研究工作;二是以科學的方法論為指導,扎實做好史志鑒書籍的編輯出版工作;三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拓展史志事業的領域,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二、史志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史志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黨政大局服務的,是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而開展的,離開了這一點,史志工作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目前,我辦的工作正圍繞史志文化十一五工程的既定目標工作緊張的進行,可以說時間緊、任務重,但正是由于目標任務的繁雜性,使得史志工作資政的功能發揮得尚不明顯,特別是根據一段時期內的經濟社會情況及時轉變服務方向的功能發揮得不夠明顯。前段時間在《中國方志通訊》2009年第11期上刊登了一篇信息,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召開“地方志與金融危機應對辦法”專家咨詢會,會上邀請了上海市方志界經濟、檔案、史學等方面的專家,圍繞“積極挖掘地方志資源,為上海應對經濟危機提供歷史借鑒”的主題進行了研討。會上,各個領域的專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對策。舉辦這樣的咨詢會,一方面是地方志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體現,同時也是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求計于民、求智于民的體現。因此我覺得,黨史地方志工作應當在完成既定目標的同時,不斷把握社會上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創新服務社會的思路和方法,發揮更大的“資政”功能。

三、史志工作自身如何實現科學發展及實現科學發展的對策:

一是要具備秉筆直書的素質。秉筆直書是修志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然而,當今所修志書,記成績的多,記問題的少;記經驗的多,記失誤的少;報喜的多,報憂的少。這樣的志書是不能體現科學發展觀的,如果只記成績,不記教訓,那志書就沒有存史價值,也沒有深度可言。因此,我們在二輪修志的過程中,應當盡量應用科學發展觀選擇、分析、應用資料,如實記述,學會用科學發展觀去洞察事物,具有敏銳的思維、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秉筆直書的史德,才能修出有益后人的佳作。

二是要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而地方志書是一方之全史,必須讓廣大人民群眾廣泛參與,而不能搞閉門修志。一是廣泛發動群眾提供資料。這方面我們在2006年啟動《張家港市志》編纂時做得比較好,通過報紙、網站等渠道廣泛發動群眾提供地情資料和歷史見證。二是創新志書評議制度??梢詮V泛發動群眾對入志的重大事件、重要決策、重要人物公開進行評議。在充分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正確集中群眾智慧,確保志書質量。三是記述的內容應體現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性力量,體現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

三是要發揮史志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茖W發展觀的內涵包括改革成果與人民共享,這一理論指導史志工作就是要將史志成果與人民共享,也就是要發揮史志資政、育人作用。近幾年來,我們修編了大量的史志鑒書籍,除了分發給各鎮區、各部委辦局之外,余下的書籍在倉庫里放了很久,而許多史志愛好者卻沒有途徑獲得。通過學習科學發展觀,我認為,如何讓史志這一社會公共文化產品更好的為人民服務,讓成果與人民共享,可以探討以下幾條途徑。一是擴大宣傳面。可選擇一批史志書籍,適當組織一些宣講,讓全市人民了解我們所出的成果,一方面為廣大群眾拓寬知識面,另一方面也為我辦的工作進行了很好的宣傳,擴大了影響,將“有為才有位”落到實處。二是擴大史志書籍的發放層面,正如我們現階段推行的史志書籍“五進”工程,通過進學校、進社區、進軍營、進企業、進圖書館。讓更多層面的人接觸、了解和運用書籍,真正起到育人的功能。三是增加史志書籍全文數據庫入庫的書目類別。我辦前幾年開始與北京《中國知識資源總庫》合作,每年將張家港年鑒全文錄入他們的數據庫,供社會人士查閱使用,除此之外,我覺得可將其他可以公開使用的書籍全文錄入數據庫,方便人們查閱,通過電子化、網絡化的公共服務平臺,真正實現修志成果與人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