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科技救災工作的通知

時間:2022-07-24 04:18:00

導語:國家林業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科技救災工作的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家林業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科技救災工作的通知

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廳(局):

林業救災,科技為先。林業災后恢復重建是一個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為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林業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中的重要作用,我局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先后編發了《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地區林業科技救災減災技術要點》和《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地區林業災后恢復重建技術要點》,及時組織科技工作組趕赴災區進行技術指導,緊急啟動應急研究專項,并通過印發技術資料,組織專家網上“坐堂應診”等多種途徑和手段,及時解決抗災救災中的具體問題,科技救災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當前,林業救災的工作重點已轉移到災后恢復重建上來,為貫徹全國林業災后恢復重建現場會精神,落實局黨組關于科技救災的系列要求,現就進一步加強科技救災工作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提高對科技救災的認識。林業面對的是一個復雜的生命系統,救災有自己的特殊性,技術要求很高。在抗災救災階段,應用科學技術是降低災害程度和損失的重要舉措;在恢復重建階段,充分發揮科技的作用是提高建設質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證。因此,在推進林業災后恢復重建過程中,必須把科技放在突出位置,依靠科技,應用科技,減少盲目性,提高恢復重建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堅持科學規劃。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必須從科學發展的角度,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正確處理好速度與質量的關系、經濟功能與生態功能的關系、外來樹種與鄉土樹種的關系。堅持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分區施策,著眼長遠、穩步推進,科學部署、優化布局,科學編制恢復重建規劃。要充分發揮專家的咨詢參謀作用,組織對恢復重建規劃進行科學論證,把握好方向、目標和進度,使恢復重建工作在一個高起點上按照高標準、高要求進行。

三、堅持科學重建。災后恢復重建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講究科學、尊重科學、按科學規律辦事。要嚴格按照有關技術指南開展受損林木的清理,確保清理工作科學、及時、有效;著力推進科學造林營林,確保森林資源恢復高質高效;加強科學防災減災,防止森林火災、病蟲害、水土流失等次生災害;全面提高基本建設技術標準,提升林業基礎設施避災抗災水平。

四、堅持科學指導。各地要繼續組織和動員廣大科技人員深入災后恢復重建第一線,應用科學知識和技術成果,開展技術指導,做好技術服務。要通過科技信息網、報刊、廣播等多種形式,及時提供各類技術信息;開通技術服務熱線,為基層林業生產單位和廣大林農提供技術咨詢;大力開展技術培訓,為林業生產單位和廣大林農講授不同區域、不同樹種、不同受災程度林木的生產恢復技術以及受災林木的利用技術,提高林業生產單位、林農的生產自救能力和恢復重建水平。

五、強化科學營林。林業災后恢復決不是簡單的復原。要以此為契機,調整林種樹種配置與結構,切實把提高生物多樣性、優化林分結構、提高森林質量作為前提和長遠目標,貫徹科學造林營林的原則,從根本上提高林業災后恢復重建的水平。建立混交林生態系統,避免營造大面積的純林,要從生態功能多樣性的角度,增加不同樹種的比例,優化結構;科學確定合理的造林密度,根據不同樹種、不同區域,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合理確定造林密度,提高森林抗災能力;加大營造林標準的制修訂力度,以保障災區森林可持續經營、林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對相關技術標準及時進行修訂和完善,規范指導受災林木的清理和災后重建,并強化標準實施,確保林業生產真正做到按標準設計、按標準實施、按標準驗收,提高林業工程建設的質量。

六、重視科學監測。要對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和野生動物疫病等災害以及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發生、蔓延的情況持續進行監測,科學制定應對方案,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重視對轉基因林木的監測,及時對野外涉及轉基因試驗的林木進行摸底調查,并采取有效措施,按相關規定對受災轉基因林木進行處理,確保轉基因林木得到有效控制,防止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完善和利用生態站網絡平臺,加強森林生態系統長期定位觀測,監測受損生態系統的生態因子變化,監測評估災后森林生態服務功能的變化、災害發生風險等。

七、加強技術推廣。要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建立科技救災示范樣板,充分發揮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加強抗寒、抗凍、抗風、抗病蟲害的優良新品種,特別是優良鄉土樹種新品種的篩選,鼓勵申報新品種保護,我局將在法規許可的條件下,加快審批速度,對符合條件的盡快予以授權,并通過公告、網站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和推介,加快優良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擴大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率,有效改善林分結構,不斷提高森林質量,從根本上提高林業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八、增強技術儲備。此次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給林業生產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但也給相關科研工作創造了特殊的研究條件,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各地在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同時,要把握機遇,及時組織科研機構,結合本區域災害特點,不失時機地開展有針對性的研究工作。保留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受災樣本和樣地,從應急響應以及提高林業應對自然災害能力等角度,開展相關研究,為林業應對突發自然災害提供科技支撐。尤其要在抗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品種選育、林種樹種結構配置、生態系統經營等領域,在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預測、監測、預警、影響評估、應急對策等災害管理能力方面,進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切實增強林業防災減災技術儲備。

國家林業局(章)

二〇〇八年四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