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局提高農機產業化水平的通知
時間:2022-06-04 03:26:00
導語:農機局提高農機產業化水平的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構建新型農機服務產業是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必經之路。近年來,我市農機產業化發展水平得到明顯提升,農機產業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農機裝備總動力為57.56萬千瓦,農業機械總價值億元;全市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59.6%;有農機服務組織62個(固定資產達100萬元以上的新型農機服務組織10個)。但是,制約著我市農機化產業發展的難題亟需徹底解決,農村土地流轉速度慢,農民購機能力低,新型農機服務組織數量不多、實力不強、裝備結構不盡合理、運營不夠規范等問題凸顯出來。為創新農機服務體制,提升農機產業化水平,推進土地集約化經營,現就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農機產業化發展總體思路
圍繞大農業,發展大農機,促進大調整,構建多種經濟成份、不同合作形式、不同層次和規模、富有活力的新型農機服務產業;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用工業化理念經營和管理農機生產作業,加快農機服務產業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步伐,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為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提供有效途徑;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二、農機產業化發展目標
到20**年,全市平原地區農業生產實現機械化;東部山區的機械化水平有較大提高,并普遍推廣小型適用的農機具。具體目標:
水稻、玉米兩大主栽作物綜合生產機械化率達到70%。機耕地機械化率達到100%;機械播種機械化率達到91%;水稻機械栽植機械化率達到59%;水稻機械收獲機械化率達到77%;玉米機收機械化率達到23%。
構建新型農機服務組織達到200個。其中新建20臺(套)農機具、100萬元以上資產的規?;r機服務組織42個,從20**年起,每年新建6個。
機械化作業每年節本增收1.07億元,人均同比增加純收入134元,其中,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創收2000萬元以上。
轉移農村人口22萬人,其中,轉移農村勞動力7萬人。
設施農業、林果業、畜牧業、水產業等行業的機械化水平有較大提高。
三、農機產業化發展方式
根據土地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情況、生產費用負擔情況、農田管理主體、收益分配方式,農機產業化發展方式可分為以下5種類型:
(一)代種代管型農機作業服務模式。農戶與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建立契約型服務關系,農戶交納一年的農機作業費,服務組織為其提供耕、播、收等生產各個環節一條龍的作業服務。
(二)統種分管型農機作業服務模式。農戶只需將種子化肥款和農機作業費交到項目村村委會,由農機服務組織統一調配作業機具,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農資、統一機械化作業、統一技術工藝模式,并統一結算。
(三)土地流轉型農機作業服務模式。農戶將土地使用權與經營權分離,由新型農機服務組織自主生產、自負盈虧。
(四)設備入股型農機作業服務模式。農機專業戶將自有的農機設備入股到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由該組織統一管理和使用,按資產份額獲得收益。
(五)土地合作社型農機作業服務模式。農民以土地使用權加入合作社,由新型農機服務組織按合作社章程生產和管理,農民與服務組織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四、發展農機產業化的政策措施
(一)享受惠農政策。凡有志于發展現代農業,投資興建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不受區域、行業、所有制性質的限制,均可享受國家和省、市發展農機化的各項優惠政策。
(二)加大財政投入。市財政應通過優化和調整每年安排的農機專項支出結構,逐年加大對農機產業投入力度,增量投入重點用于貸款貼息、服務、管理和科技創新等費用,各縣(市)區政府也要適當增加投入。
(三)優先購機補貼。實行單機累加補貼,在中央、省財政資金補貼的基礎上,對符合農機投入重點條件的給予不同程度的累加補貼;對一次性投資較大或填補我市農機服務產業空白項目的,在原有額度基礎上給予累加補貼;在購機補貼資金緊張時,購機補貼優先滿足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的需要。
(四)實行農機貸款及財政貼息。20**年購機貸款規模不超過1000萬元,適當安排財政貼息規模,資金來源由農業投入安排的農機專項解決。今后每年購機貸款規模按20%遞增。
財政貼息資金由每年市本級農業投入安排的農機專項中解決,并保持適當增長。
(五)提供更多的服務。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優先享受技術咨詢和農機信息服務;享受燃油補貼政策;參加跨區作業的,優先辦理出境手續和安全檢測證明;對一次性購買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機械數量較多的,農機安全監理部門上門辦理牌照,并優先安排農機駕駛員、操作人員參加技術培訓、辦證和年度安全檢驗;對引進新式農機具、實用新技術及新的作業方法,農機部門給予現場技術指導,進行專業技術培訓。
(六)保障農民合法利益。保持土地所有權不變;國家發放的農機具補貼歸農機具購置者所有;因失去土地轉為城鎮人口的農民,應按有關規定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七)實施考核和獎勵制度。各縣(市)區政府要將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建設情況、綜合機械化率、農村人口轉移情況納入對對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的年度考核。對生產經營規模較大、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的或發展設施農業、林果業、畜牧業、水產業等機械化取得重大突破的新型農機服務組織予以表彰和獎勵;市政府對超額完成任務指標的縣(市)區政府,對在管理、服務、科技創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將予以表彰和獎勵。
- 上一篇:政治課教學策略優化管理論文
- 下一篇: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