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村黨總支創先爭優黨課發言
時間:2022-09-01 10:15:00
導語:2010村黨總支創先爭優黨課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全黨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要求各級領導要深入基層,深入到村、居、企業為黨員群眾做輔導,今天有幸來到車站村同大家一起來學習,咱們互相切磋,共同學習。今天我主要講五個大問題,核心問題是發展。
第一個問題:中國的近代史告訴我們,不發展不行。回顧中國的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的近代史,就是列強任意欺凌中國的屈辱史。軍事上,西方列強憑借堅船利炮,瘋狂侵略中國,他們割占中國領土,奴役中國人民。對外關系上,在“炮艦外交”的旗幟下,中國被迫先后簽訂了《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被迫開放門戶,實行的是屈辱的外交政策??萍嘉幕希袊锹浜罅宋鞣揭淮蠼?。中國落后了,而且經常被打,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全面侵華、美國扶蔣反共等等,這樣的史實太多了,舉不勝舉。近代中國僅割讓給俄國的土地就達100萬平方公里。外蒙古原本屬于中國領土,總面積156.65萬平方公里,1921年宣布獨立,也從中國版圖上被分離了出去。用一個數據說明的話,近代被分割出去的256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于350個秦皇島,35000個北戴河。近代的中國因為貧窮落后而受盡欺凌,被稱為“東亞病夫”,在這段時間里,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血淋淋的歷史和事實告訴我們,只有我們變得強大起來,別人才不敢欺負我們。想要國家富強,從此揚眉吐氣,不受欺凌,不發展不行,發展慢了也不行,必須大發展、快發展。當今世界,各個國家發展經濟的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與美國、歐盟等西方發達國家差距還相當大。2009年,中國的GDP排名世界第三,但人均排名則為第一百名,綜合實力和富裕程度還很低。
中國的近代史是外患伴隨著內亂。辛亥革命勝利后,袁世凱竊取了勝利果實,中國隨即進入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這一時期沒有統一的中央政權領導,軍閥混戰,內亂頻繁,摩擦戰亂不斷。各個軍閥為維護和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過武力解決,你打我、我打你,南方北方打,到處都在打。當時比較大的軍閥有三支:直系軍閥(勢力范圍長江中下流域及直隸,代表人物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孫傳芳,扶植勢力美國、英國)、皖系軍閥(勢力范圍安徽、浙江、山東、福建、陜西,代表人物段祺瑞,扶植勢力日本)、奉系軍閥(勢力范圍奉天、黑龍江、吉林,代表人物、張學良,扶植勢力日本),1920—1924年三派之間發生了一次直皖戰爭和兩次直奉戰爭。另外還有晉系軍閥閻錫山、滇系軍閥唐繼堯和桂系軍閥陸榮廷等。有歷史數據顯示,從1916到1928年間共發生軍閥之間有一定規模的混戰140多次。戰爭中軍閥們為保全自己肯定是要招兵買馬、擴軍備戰,而這些恰恰造成了老百姓的災難,造成中國民生凋敝、滿目瘡痍。血的教訓告訴我們:中國不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中國不能亂、亂不起。中國再積貧積弱下去,只有受欺凌的份兒,甚至會被肢解,國將不國。我們必須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力確保社會的安定和諧,為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大環境。
第二個問題:中國的發展、崛起很難,面臨形勢嚴峻。世界各國,如美國、俄羅斯、歐盟和北約各國等,都不愿意看到一個強大的中國出現,都在制約、控制、牽制中國,中國崛起面臨的國際環境非常艱難和危險。以美國為首,對中國實施圍堵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歇過。在東亞,日韓是美國的盟友,對中國大陸在東面及太平洋上已形成了包圍鏈。美軍在太平洋地區有三大島鏈防線,第一島鏈以駐日韓等地的美軍和新加坡、菲律賓等盟友組成,第二島鏈以關島為中心,由駐扎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基地群組成,第三島鏈以夏威夷為中心。關島是西太平洋上一個偏遠小島,為美國海外屬地。美軍在關島的軍事用地約占關島陸地總面積的1/4。阿普拉海軍基地、安德森戰略空軍基地和阿加尼亞海軍航空站是該島最大的三個基地。美軍太平洋總部前進預備指揮所、馬里亞納美國海軍司令部和第15戰略導彈潛艇中隊均駐在該島,它還是美軍在西太平洋重要戰略空軍基地和惟一的戰略核潛艇基地。目前,美國在關島的軍隊僅有數千人,但在10年之內將超過兩萬,主要目的是為遏制中國?,F在,空軍已開始部署空中加油機,大批轟炸機,還有最多為48架的戰斗機,包括最先進的F-22“猛禽”隱形戰斗機。同時,海軍也已將關島的阿普拉港變成了3艘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艇的基地。美國的戰略轟炸機從這里起飛,可以在12小時內打擊亞太地區的任何目標。到朝鮮半島只要5個小時,到中國的臺灣僅需3個小時(從美國本土起飛到朝鮮半島和臺灣需要20多個小時)。而美軍核潛艇從關島出發,到中國大陸沿海、臺灣和菲律賓周邊只需兩三天。美國第七艦隊,是美軍駐東亞地區一支規模最大的戰略部署部隊,是將來干涉東亞地區的“橋頭堡”。該艦隊包含2個航艦戰斗群的60艘艦船、350架戰機及6萬名海軍與陸戰隊官兵。第七艦隊直接轄美軍太平洋總部指揮,其司令部設在日本的橫須賀港,巡防區域包括西太平洋、印度洋及阿拉伯海岸。一旦區內出現任何事變尤其是臺灣海峽一旦出現危機,第七艦隊會迅速出兵干預。在南亞,新崛起的軍事大國印度站在美國一邊,對中國虎視眈眈。印度號稱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1962年中印曾因為邊境問題爆發戰爭。在東南亞,美國極力拉攏越南(1979年爆發了中越戰爭)、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國家參與圍堵中國。在北面是俄羅斯,蘇聯時期原本中蘇同屬一個陣營,但自六十年代起關系惡化,成為死敵。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與中國的關系有所改善,但大國之間,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競爭對手。中亞(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是中國的大后方,這樣才有了上海五國組織的成立。但美國和歐盟在中亞及周邊國家極力策動顏色革命,培植親西方的勢力,塞爾維亞、格魯吉亞、烏克蘭和吉爾吉斯斯坦先后發生政權變更。尤其9.11之后,美國借反恐之名,大舉進兵阿富汗,并且在吉耳吉斯斯坦和阿富汗長期駐兵,使得中國的戰略空間受到了極大的擠壓。有美國專家認為,美國已經有效地對中國完成包圍,只需使用常規武器就能夠在15分鐘之內襲擊中國境內任何目標。在經濟上也是如此,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頻頻指摘中國出口和匯率問題,要求人民幣升值,將金融危機罪魁禍首的帽子往中國頭上扣。目前,美國這個大哥,帶領歐洲這個鐵桿盟友,聯合全世界60多個國家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圍堵中國出口產品,就是想搞垮中國的經濟。中國的生存環境如此艱難,我們更應珍惜當前來之不易的良好局面,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
第三個問題:中國沒有共產黨的領導不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并不是自封的,是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雖然1921年成立時,它只有幾十名黨員,革命道路上經歷過各種挫折,但中國共產黨牢牢把握著中國革命的歷史航船,不斷發展壯大。正因為黨把人民群眾組織起來,推翻三座大山,抗擊侵略,打倒反動政權,建立了新中國,我們在世界上才有了發言之地。沒有黨的領導,中華民族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9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從此中國走上了富強之路。這是我國歷史上任何一個統治集團都沒有做到的。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黨離不開人民,人民也離不開黨,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夠改變的。
中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除了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外,還有8個派,分別是民革、民盟、民建、民進、農工、致公、九三、臺盟。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已超過6450萬,占全國總人口的5.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現有派沒有力量取代共產黨的地位。
第四個問題:在中國轉型期,共產黨員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方方面面已經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經濟體制深刻變革。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基本實現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每個轉型期都是大的利益調整。通過改革開放,我們快速發展了30年,各項改革一直在進行,如投資、融資改革,價格改革。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完成了三件事:第一個是農村的家庭承包制。把土地承包給農民,集體土地下放,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解放了農業生產力。第二個是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從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我們進行了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在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同時,也出現了大量下崗、失業人員,這是大的社會陣痛,但為中國發展市場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第三個是民營經濟的興起。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結構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擴大,它的興起調動了許多人創業的積極性,這對長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但中國發展到今天,舊有的發展方式已走到盡頭,現在的環境承載能力和資源缺乏狀況支持不了現在的方式。從經濟發展的持續性而言,中國本身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的資源耗竭性模式不僅給本國的環境和資源帶來了壓力,更給世界資源和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中國GDP只有美國的1/4不到,資源消耗卻僅次于美國。中國消耗的資源,比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加起來的總和還大。鋼材消耗大約占世界鋼材消耗量的30%,水泥消耗超過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0%以上。未來30年,這種資源耗竭性的發展模式無論對于中國自身還是世界而言,都將是很難再承受的。再從經濟拉動的動力而言,中國經濟增長出口和投資占了70%左右,而國內需要卻在30%左右的水平徘徊,這種過度依賴投入推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可能導致的結果我們已經從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看到了,在外界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將遭受巨大沖擊。而且,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也面臨困境,過去30年以低成本為代價來發展,這種模式現在也走不通了。想要成為經濟強國,靠的是技術和創新的進步,靠的是形成了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群,否則就很難保持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為此,國家提出了自主創新、人才戰略、科技興國戰略。
二是社會結構深刻變動。目前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深化發展階段,經濟體制轉軌和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促使中國的社會階層發生結構性的改變,原來的“兩個階級一個階層”(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知識分子階層)的社會結構發生顯著的分化,大體可分為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經理人員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服務業員工階層、產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以及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者階層等十大階層。公務員之家:
在我國社會加速轉型時期,社會階級分化使社會矛盾和沖突更加普遍和廣泛,從而導致社會穩定難以持續維持、大量非穩定因素產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社會矛盾與問題日趨上升。目前,我國社會矛盾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矛盾的利益性突出;矛盾的群體性增強;干群矛盾日益突出;矛盾的原因極其復雜,解決起來難度極大。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職業差別仍在擴大,分配不公矛盾凸顯;一些社會群體為改革發展做出的貢獻與應得的補償不對等;公共資源分布不均等等。第二,社會犯罪沉渣泛濫。經濟犯罪、暴力犯罪、搶劫、盜竊等刑事犯罪不僅上升且屢禁不止;利用高技術的智能犯罪現象也開始露頭;群體性事件呈高發態勢,數量不斷上升,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我國的社會穩定指數出現了負增長,嚴重威脅到了社會成員基本的生存安全感。第三,社會風氣敗壞現象突出。目前社會上存在的嚴重的奢侈浪費、消極腐敗現象、官僚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功利主義、形式主義、封建迷信等等歪風邪氣嚴重危害著社會的穩定與和諧。1979—2003年25年間我國的社會穩定指數增減相抵后年均遞減1.1%。所有這些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作為社會的非穩定性因素,其影響都是非常突出深刻的。
三是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社會階級分化導致“利益需求多樣化、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來源多樣化、利益差距擴大化、利益關系復雜化、利益沖突顯性化”。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社會轉型和經濟轉軌的最核心內容是社會階級分化和社會結構的變化。社會階級分化過程的實質是社會各階層利益重新分配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尤其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僅從原有的階級、階層的內部結構中分化出具有明顯差別的不同利益群體,而且還出現了一些新的社會階層和利益群體,呈現出一種多樣化的發展態勢,產生了不同于原階層的新興階層或利益群體,導致利益關系從統一走向分解,利益平均化的態勢被逐步打破,利益主體呈現出多元化趨勢。這使得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勢必出現新的利益矛盾和沖突。不同利益主體的根本利益雖然基本一致,但在根本利益之外,還客觀存在著大量的、形形色色的個性化利益要求,推動了多樣化利益需求格局的形成。同時,也使人們的利益差距越來越大,城鄉差距擴大,貧富懸殊驟增。
四是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深刻變化。不同社會階級和同一階級內部的不同群體,由于社會分工﹑所處地位、利益追求、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在價值觀念的選擇和追求上的差異是明顯的,這就在客觀上導致了社會成員價值觀念的多元化。而市場經濟的功利性缺陷,又使社會主義倡導的價值觀念——集體主義、社會整體利益、奉獻精神等受到極大沖擊,共產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受到很大的挑戰,不僅傳統價值觀念中某些不合理的因素被拋棄了,甚至一些核心價值觀也幾乎為人們所漠視,集中體現在社會信仰的缺失。過去我們講共產主義理想,改革開放后,小平同志提出了共同理想,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在我們就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通過100年的時間,才能過渡到比較完善的階段。社會信仰的缺失導致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出現了問題,現在各種宗教發展很快,邪教等封建迷信、不講科學的東西都出來了,我們應該樹立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特別是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方面的引導教育。
當前社會存在的問題很多、很復雜,而且交錯糾纏在一起,有的是歷史遺留的問題,有的是在新形勢下面臨的現實問題,解決起來很困難,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和很多精力。但一個國家、一個地方不可能把發展的腳步停下來,專門去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只能往前走,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只能通過更好更快地發展來加以解決。發展了,富裕了,各種矛盾就減少了,各類問題就能夠得到有效解決。我們必須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我們所做的工作,不可能讓每個群體、每個人都滿意,需要求大同,存小異,只要是代表絕大多數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應當義無反顧的做下去,堅持下去。在這個過程中會面臨很多矛盾,需要每名共產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凡事以國家、民族和黨的利益為重,帶領群眾投身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之中。我們作為黨員更要站在大局上考慮問題,有大局意識,有服務奉獻意識。
第五個問題:北戴河區自身發展問題。剛才講了很多我國發展以及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我想把最后的落腳點聚焦在我們北戴河區自身的發展問題上。一是北戴河區要堅持“城市化”、“旅游立區”、“人才強區”的戰略路線。要爭取在五年內將整個北戴河區農村轉型為城市,不僅是體現在外在形象上,而是要實現農村和城市的直接對接;要依托、利用、發揮區位旅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服務旅游業,樹立北戴河旅游自身特有品牌;要意識到人才因素是發展的關鍵,要下大決心加大力度引進人才、重視人才、培養人才、包容人才、有效利用好人才,為人才提供能力發揮的最優環境。二是注重北戴河區的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挖掘自身文化內涵,發揮文化底蘊,特別是要加強廣大黨員群眾的素質教育工程,引導其形成同我區物質文明建設相符的精神文明風貌。三是高度重視暑期工作。全區的黨員群眾要在思想上正確認識北戴河區的暑期工作,將其當成政治任務來抓、來完成,要有作為北戴河人的自豪感、使命感,要高度熱愛暑期、維護暑期、愛護暑期、服務暑期、服從暑期。
- 上一篇:偵查權司法控制體系構建論文
- 下一篇:鄉村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