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通知

時間:2022-06-09 10:33:00

導語:貫徹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貫徹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通知

為促進我縣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根據《金華市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年)》和《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我縣殘疾人事業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規劃。

一、全縣殘疾人事業“十五”計劃執行情況

“十五”期間,我縣認真貫徹實施《縣殘疾人事業“十五”計劃》,大力推進殘疾人事業發展,切實保障殘疾人權益,殘疾人組織、康復、教育、就業、扶貧、文化體育等得到全面發展,“十五”計劃的各項任務指標都完成或超額完成。殘聯實行了計劃單列,配備了專職理事長,健全了殘聯領導班子,建立了肢殘人、盲人、聾人等專門協會,組建了殘疾人康復中心和殘疾人扶貧服務社,召開了縣殘聯第四次代表大會,健全了20個鄉鎮殘聯,組建社區殘疾人協會6家、村殘疾人協會137家。培訓殘疾人889名,安排殘疾人就業437名,殘疾人就業率由80%提高到85%。5700名貧困殘疾人通過扶持解決了溫飽問題,1300名特困殘疾人基本生活得到社會保障。落實殘疾預防措施,有效減少了殘疾的發生。通過實施助明、助行、助聽等康復工程,1492名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實施助學工程和就學補助獎勵,殘疾少年兒童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由92.6%提高到95%,符合條件的殘疾考生基本能進入普通高等院校學習。殘疾人文體生活日趨活躍,五年間殘疾人在國內體育比賽中獲得金牌7枚、銀牌9枚、銅牌6枚。殘疾人廣泛參與社會生活,自強不息,為兩個文明建設作出貢獻。扶殘助殘環境進一步改善。新聞媒體更加關注殘疾人事業。全社會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風尚逐步形成,社會扶殘助殘意識逐步提高,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開始起步。殘疾人無障礙設施建設有了突破,殘疾人無障礙設施列入道路改造和新建規劃,并逐步實施。

當前殘疾人事業發展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投入不足,與發達地區發展存在較大差距;殘疾人事業仍滯后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殘疾人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存在不小差距;殘疾人在康復、教育、就業、扶貧等方面存在很多困難;社會上歧視殘疾人、侵害殘疾人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服務殘疾人的綜合設施尚未建設。加快發展全縣殘疾人事業,改善殘疾人狀況,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二、“十一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十一五”我縣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全面建設小康和諧社會目標,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政府主導、統籌安排、講求實效、加快發展”的方針,努力構建服務殘疾人的組織體系、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全面推進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十一五”期間我縣殘疾人事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全面改善殘疾人狀況。全面解決貧困殘疾人生活溫飽問題,殘疾人基本實現小康;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進一步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措施;盲、聾、弱智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到或接近正常兒童少年水平;加強殘疾人職業培訓和職業指導,爭取有勞動能力殘疾人就業率達到90%;開展殘疾預防,控制和減少殘疾發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提高殘疾人素質。殘疾人科學文化素質普遍提高,法律意識普遍增強,廣大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得到提高。

創造文明進步的社會環境。倡導全社會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維護殘疾人的尊嚴和權利;普遍開展志愿者助殘活動,廣泛、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扶殘助殘活動;修訂健全優惠政策,開展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推進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施建設及信息交流的無障礙環境建設。

增強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建設一個為殘疾人服務的綜合設施;拓展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建立健全社區殘疾人服務體系,增強基層為殘疾人服務的實力;加快信息網絡平臺建設;進一步加強殘聯組織建設,建設一支“人道、廉潔、高效”的殘疾人工作者隊伍。

三、“十一五”計劃的各項任務目標和有關措施

(一)康復

任務目標: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300例,為50名低視力者配用助視器;對15名聾兒進行聽力語言訓練,對其家長進行相應培訓,受訓聾兒康復率達到25%,免費驗配助聽器100臺;為20名肢殘人安裝普及型假肢,完成10例矯形器安裝;組織供應各種殘疾人用品用具1500件;對120名肢體殘疾人、10名腦癱兒童、10名0—14歲智力殘疾兒童開展康復訓練;開展精神病防治康復,對重癥精神病患者提高康復服務;加強康復人才培養,吸收、利用現代科技成果,提高康復水平。有關措施:

1、繼續實施“復明工程”,密切配合“視覺第一、中國行動”為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培訓縣人民醫院眼科醫生,白內障致盲基本得到控制。

2、組織進行低視力患者康復、助視器供應和相關技術人員培訓。

3、加強聾兒康復管理工作,選送15名聾兒參加語訓,培訓15名聾兒家長;規范助聽器市場,加強助聽器技術、質量監督。

4、開辦縣康復中心門診部,開設縣殘疾人用品用具供應服務站。

5、以社區為基礎,家庭為依托,充分發揮社區服務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村(社區)衛生室(站)等現有機構、設施、人員的作用,資源共享,形成康復訓練服務網絡,開展肢殘人功能、智殘人能力、聾兒聽力語言、助視器配戴、精神病防治康復等訓練與服務。

6、開展以“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模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加強以政府為主導、有關部門協作、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組織管理體系,為精神病康復者回歸社會創造條件。

7、完善縣殘疾人康復服務指導中心。

8、積極籌措資金,對貧困白內障患者、聾兒、肢殘人、腦癱兒童、智殘兒童和精神病患者的康復治療給予適當補助。

(二)教育

任務目標:將殘疾兒童少年教育全面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統籌安排、同步實施,盲、聾、弱智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到或接近正常兒童少年水平。

有關措施:

1、認真貫徹落實《殘疾人教育條例》,依托縣外殘疾兒童少年教育資源,將殘疾兒童少年特殊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認真抓好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殘疾兒童在戶口所在地學校隨班跟讀,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接收,建立靈活的殘疾兒童教育管理機制,確保有學習能力的殘疾兒童都能接受正規教育。

2、開展多種形式的扶殘助學活動,幫助貧困家庭殘疾學生及殘疾人子女完成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及大學教育階段的學業。

3、做好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和中考錄取工作。

4、加大對特殊教育的財政投入,貧困殘疾學生及殘疾人子女在九年義務教育、三年高中教育及大學教育階段都能受到資助,杜絕出現殘疾學生因貧輟學,使殘疾兒童教育納入政府義務教育優惠政策范圍。

5、開展殘疾人掃盲教育,逐步推廣中國手語和漢語盲文。

(三)就業

任務目標:建立規范、科學、有效的就業服務體系,依法實施按比例就業,采取多形式扶持措施,拓寬就業渠道,促進殘疾人就業,使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率達到90%以上。大力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培訓殘疾人600名。有關措施:

1、貫徹落實《浙江省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加強對按比例就業、集中就業、個體就業等就業形式的指導。加大對企業行政執法、勞動監察和年檢年審力度。

2、做好殘疾職工穩定就業工作,做好失業殘疾職工再就業。制定完善優惠政策,大力扶持殘疾人個人或自愿組織起來從事個體經營。扶持農村殘疾人參加生產勞動。

3、加大對福利企業監管力度,完善并落實扶持保護政策,促進殘疾人集中就業,切實維護殘疾職工合法權益。

4、積極發揮各類就業服務機構作用,大力開展職業介紹、職業指導,職業培訓等規范化的就業服務,每年召開殘疾人勞務洽談會。建立殘疾人就業信息網絡。

5、積極組織社會各類培訓機構,根據勞動力市場和用人單位的需求,大力開展殘疾人職業培訓,提高殘疾人職業技能,為就業創造機會。

(四)盲人按摩

任務目標:大力發展盲人保健按摩,培訓盲人保健按摩師8名,經過培訓的盲人按摩人員90%實現就業;穩步發展盲人醫療按摩。

有關措施:

1、對盲人按摩實行政策扶持,鼓勵盲人按摩人員開業,在場地、注冊、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照顧。

2、賓館、飯店等有按摩業務的服務行業及社會醫療機構中的按摩科室,要優先錄用具有按摩技術并持有相應資格證書的盲人按摩人員。

3、盲人免費參加盲摩培訓。

(五)扶貧和社會保障

任務目標:扶持300名殘疾人實現脫貧,200名殘疾人奔小康,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殘疾職工依法參加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鼓勵幫助個體就業和自愿組織起來就業的殘疾人參加各類社會保險,資助農村殘疾人參加養老、合作醫療等社會保險,積極改善殘疾人居住條件,積極探索無業殘疾人的生活保障措施。有關措施:

1、將殘疾人扶貧納入政府扶貧規劃,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效益農業,培育特色產業,下山脫貧,加快城市化建設中同步推進殘疾人扶貧工作,重點解決低收入殘疾人及其家庭的相對貧困問題,穩定提高經濟收入。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繼續開展殘疾人專項扶貧,依托農業龍頭企業,建立技術培訓和生產實踐相結合,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的殘疾人扶貧培訓基地,輻射農村殘疾人,為農村貧困殘疾人參加農業生產勞動和脫貧奔小康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

3、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對貧困殘疾人幫包帶扶。

4、切實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全部納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建立特困殘疾人救助制度,對重殘特困殘疾人給予救濟、補助,保障其基本生活。

5、引導、督促社會各類用人單位依法為殘疾職工繳納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及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金;建立貧困殘疾人個體基本養老保障補助制度。

6、對農村殘疾人和城市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對象中的殘疾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予以經濟補助。擴大殘疾人康復項目,與殘疾人康復有關的項目普遍列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范圍。

7、加大殘疾人危房改造的資金投入,實現助殘安居工作的制度化、經?;?。

(六)文體活動

任務目標:提高殘疾人科學文化素質,活躍殘疾人文化生活,努力滿足殘疾人的文化需求。依托全民健身活動,開展殘疾人體育健身活動,提高殘疾人競技體育水平,使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率達到15%以上。有關措施:

1、公共文化、體育場所普遍對殘疾人開放,并提供特別服務和優惠。

2、廣泛開展“愛心贈書(報刊、磁帶)”、“入戶讀書、讀報”等活動,便利殘疾人及其家庭了解信息,增長知識,充實精神生活的志愿者文化助殘活動。

3、廣泛開展殘疾人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社區、村鎮、學校、福利企業和殘疾人專門協會要根據各類殘疾人的特點,開展殘健融合、形式多樣、健康有益的文化、藝術、健身、娛樂等自娛活動,吸引殘疾人參加,豐富殘疾人文體生活。

4、發展殘疾人特殊藝術,選拔、培養殘疾人特殊藝術人才。

5、加強對殘疾人體育的指導和扶持,充分依托學校的設施和師資力量,積極開展殘疾人體育訓練,提高殘疾人體育運動水平。建立健全優秀殘疾人運動員的培訓體系和獎勵制度,選拔培養殘疾少年運動員積極為省市輸送優秀殘疾人體育運動人才。

6、積極創造條件,爭取舉辦首屆全縣殘疾人運動會,組隊參加市第四屆殘疾人運動會,推薦運動員參加第八屆全省殘疾人運動會,爭取優良成績。

(七)社會環境

任務目標:大力弘揚人道主義,發揚中華民族扶殘助弱的傳統美德,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倡導團結、友愛、和諧、進步的社會風尚,逐步消除對殘疾人的歧視,營造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環境。

有關措施:

1、加大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的宣傳力度,大力宣傳現代文明社會的殘疾人觀;認真組織“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國際盲人節”、“國際聾人節”等活動;宣傳殘疾人事業。

2、新聞媒體要進一步重視殘疾人事業的宣傳,增加反映殘疾人生活內容,宣傳優秀殘疾人和扶殘先進典型的事跡;推廣開辦殘疾人專題節目。

3、廣泛開展“志愿者助殘”、“紅領巾助殘”、“文化助殘”、“科技助殘”、“法律助殘”等形式多樣的扶殘助殘活動,建立完善志愿者助殘機制。

4、積極推行無障礙設施環境建設,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和重要公共建筑物時,嚴格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的要求,設立無障礙通道。

5、推進信息和交流無障礙工作。探索開辦手語新聞節目,本地電視臺有關節目增加字幕。推動服務行業人員學習、掌握基本手語。試行適合盲(低視力)人、聾人、肢殘人使用的通訊設備。

(八)社區殘疾人工作

任務目標:把殘疾人工作納入社區建設總體規劃,充分利用社區資源,使殘疾人在康復、就業、文體、法律咨詢等各方面得到切實有效的服務。

有關措施:

1、要將殘疾人工作納入社區總體規劃和建設內容。

2、建立完善社區殘疾人協會,開展規范化社區殘疾人協會建設,加強社區殘疾人協會建設,做好社區殘疾人工作者和社區康復員的骨干培訓工作。

3、充分發揮社區殘疾人協會的作用,積極協助社區居民委員會做好殘疾人工作,密切聯系殘疾人,維護殘疾人權益,反映殘疾人意見和需求,為殘疾人提供切實有效服務。

4、根據實際需要和財力情況,加大社區殘疾人工作經費投入。

(九)法制建設

任務目標:加強對殘疾人優惠扶持力度,加大對殘疾人保障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執法力度;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機構要為殘疾人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

有關措施:

1、建立完善的扶持體系??h、鄉(鎮)要及時制定修訂優惠扶助殘疾人的規定,村(居)民公約中有扶殘助殘的內容。相關政策的制定、修訂要將保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的內容納入其中。

2、貫徹實施《浙江省法律援助條例》,加強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服務機構、基層調解組織要將殘疾人列為重點對象,為其提供優先、優質、優惠的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

3、加強普法宣傳,將殘疾人保障法納入普法規劃,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增強殘疾人的法律觀念,提高全社會依法維護殘疾人權益的意識。

4、認真處理殘疾人來信來訪,及時化解矛盾、幫助解決問題,維護社會穩定,保護殘疾人合法權益。

(十)殘疾人組織和綜合服務設施建設

任務目標:加強殘聯組織和思想、作風建設,健全完善各級殘疾人組織,更好地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加強培養、選拔優秀殘疾人干部的工作,加強殘聯干部培訓,提高殘聯干部隊伍和殘疾人工作者綜合素質。加快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擴大為殘疾人服務范圍。

有關措施:

1、鞏固和完善縣、鄉(鎮)、村(社區)三級組織體系,加強全縣殘疾人工作組織網絡建設,開展規范化殘疾人組織建設。

2、關心、重視對殘聯干部的培養、教育和選拔,選拔更多的優秀殘疾人干部從事殘疾人工作。召開縣殘聯第五次代表大會,做好換屆工作。

3、加強殘聯干部隊伍的思想、作風建設,提高殘疾人工作者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造就一支恪守“人道、服務、奉獻”職業道德的高素質殘疾人工作者隊伍。

4、加強專門協會建設,活躍協會活動,發揮專門協會“代表、服務、維權”的職能。

5、整合資源,建成一處為殘疾人提供康復指導、用品用具供應、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扶貧以及殘疾人文化活動等服務的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

6、發揮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功能,開展康復訓練、聾兒語訓就業服務、用品用具服務及文體娛樂等活動,規范管理,使之真正成為殘疾人之家。

(十一)殘疾預防

任務目標:從源頭上減少、控制殘疾發生。

有關措施:

1、認真執行優生優育、母嬰保健、醫藥衛生、交通管理、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與殘疾預防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

2、由衛生行政部門牽頭,計生、民政、環保、教育、公安、勞動保障、經貿、交通、工會、婦聯、團委、殘聯等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密切配合,建立有效的殘疾預防工作機制。

3、加強殘疾預防宣傳工作;利用“愛耳日”、“愛眼日”、“計劃免疫日”、“精神衛生日”、“防治碘缺乏病日”等節日,廣泛宣傳、普及殘疾預防知識,增強全民殘疾預防意識。

4、禁止近親結婚,加強婚前指導、咨詢,減少遺傳性殘疾和先天性缺陷;加強計劃免疫,控制傳染病、后天營養不良及腦血管疾病致殘;嚴格耳聾藥物的管理,減少藥物致聾;嚴格道路交通管理,加強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控制、減少意外事故致殘。

(十二)殘疾人事業信息網絡系統建設

任務目標:實現殘聯系統辦公自動化和信息網絡化,建立殘疾人事業數據庫,為殘疾人和殘疾人事業提供服務。

有關措施:

1、開辦縣殘聯網站,利用網絡為殘疾人提供服務。

2、建立連接到省市殘聯的信息網絡管理系統;建立殘疾人事業數據庫。

3、加強計算機知識普及教育和培訓,逐步提高殘聯干部整體運用現代化辦公手段的能力。

(十三)殘疾人事業經費

建立發展殘疾人事業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對殘疾人事業的投入,收好用好殘疾人就業保障金,鼓勵社會各界多種形式資助殘疾人事業。殘疾人事業財政預算經費按財政收入同步增長。

殘疾人事業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殘疾人事業崇高而又艱巨。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協作,要按照殘疾人事業“十一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和要求,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確保規劃順利實施,為實現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的崇高目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