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通告
時間:2022-01-21 10:21:00
導語:貫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通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也是探索科學發展,推進跨越發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市委四屆九次全會對“十二五”時期的目標任務已經作出了部署,提出以建設幸福為核心,著力推進收入倍增、教育提升、文化惠民、醫療健康、社保擴面、安居保障、扶貧開發、基層善治、宜居城鄉、平安“十大幸福計劃”和基礎設施拓展、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培植、現代農業提升、現代物流整合、旅游品牌打造、重點園區共建、信用成長、創業人才集聚、體制機制創新“十大發展工程”建設。全市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全會精神,把建設幸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心同德,扎實工作,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為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夯實基礎。
年經濟社會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15%,人均生產總值增長13.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30%;外貿進出口總額和外貿出口總額分別增長10%;合同利用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分別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5%;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33.8%;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0.8%;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單位生產總值用水量,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均控制在省下達的考核指標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4%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84%;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快發展現代產業。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推動科技創新,大力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一是加快發展現代生態農業。進一步加強糧食生產,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監督體系,實施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認證工作,確保糧食安全。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促進農業產業化集聚發展,大力發展生態旅游觀光農業,努力打造國家級畜牧業產業化示范中心、珠三角健康食品基地和珠三角生活品質提升基地。二是加快發展特色產業集群。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推進“五四三”工程建設,即打造石材、不銹鋼制品、水泥、硫化工、電力五個超百億的產業集群,培育基于“三網融合”的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健康產業、電池新材料四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機械、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三個優勢傳統產業集群。三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培育服務業新業態,不斷拓展服務業新領域。提升商貿服務業水平,建設現代服務業營運中心;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推進“三網融合”建設,積極打造“三網融合”應用示范產業基地,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新港、都騎和溫氏物流園區建設,發展運輸、倉儲、貨物裝卸、中轉、配送、加工、等物流業務;壯大發展特色旅游業,提升資源開發和市場競爭力,打造禪宗六祖文化、南江文化、石藝文化、溫泉文化等旅游品牌,推進特色旅游業發展。四是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建立和完善自主創新體系,健全科技人才激勵機制,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依靠科技進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吸引高新技術產業落戶園區,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二)大力推進“雙轉移”工作。認真落實“雙轉移”的有關政策,以園區為抓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雙轉移”工作取得新成效。推進四大園區組團發展,重點培育佛山()產業轉移工業園以專業機械制造、金屬材料加工與制作、新型材料等為主導,循環經濟工業園以港口物流、硫化工、石材、水泥為主導,佛山順德(新興新成)產業轉移工業園以電子通信、輕工機械為主導,羅定雙東環保工業園以電子、五金、化工、化學等為主導的特色產業基地。加快勞動力培訓基地建設,大規模組織勞動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城鄉勞動力就近、就地或轉移就業。
(三)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今年全市安排重點項目(工程)100項,計劃總投資797.1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09.88億元。圍繞這一目標,進一步完善重點項目工作責任制,加強項目建設督查,拓寬項目建設融資渠道,鼓勵社會投資,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確保完成年度投資計劃任務。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工作,加快風電項目建設,推進華潤西江發電廠、汕湛高速、肇云輕軌等項目的立項建設,做好核電站、粵瀧電廠二期、電廠D廠、郁南抽水蓄能發電站等項目前期工作。
(四)加快城鄉統籌發展。按照資源環境城鄉區域統籌發展的理念,大力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一是明確功能定位,明晰產業布局。云城區重點發展石材、電力、機械制造、現代服務業;羅定市重點發展水泥、紡織服裝、電子、新能源產業;新興縣重點發展不銹鋼制品、生物制藥、食品加工產業;郁南縣重點發展機械制造、電池、電力、農林產品深加工產業;云安縣重點發展硫化工、水泥、石材、港口物流四大產業,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提高區域發展競爭力。二是推進生態宜居城鄉建設。以美好環境與和諧社會共同締造為載體,加強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加快“三舊”改造,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加快推進“一江三組團”,加快云城云安同城化建設,完善和增強城市功能,做大城市規模;積極推進以市城區為重點的城市綠道和以金道、禪道、文道、同道、福道為重點的城郊綠道建設,構建與珠三角相連的綠道慢行系統。三是加快城鎮化步伐。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統籌城鎮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等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的均衡配置,推進村鎮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就業、社會管理一體化,深化農村戶籍制度改革,引導農村人口有序向中心城鎮和小城鎮集聚,提高城鎮化水平。
(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建設幸福為根本目的,加快發展社會事業,著力改善民生。一是加快文化強市建設。以“三大文化”特色文化品牌為依托,加快六祖禪宗文化產業博覽園、石藝文化創意產業園、南江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推進以“三網融合”為基礎的文化信息服務業、文化生態旅游業等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發揮文化品牌的輻射效應,提升文化軟實力。二是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基本藥物制度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等五項重點改革工作,切實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大力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三是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積極發展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終身教育,努力提高高中階段辦學水平,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加快教育園區建設,建好市中專新校區、市技工學校農民培訓和技工教育實訓基地、云安鳳凰高級中學、市實驗學校等項目。四是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積極實施促進就業的有關政策,穩定和擴大就業。加快建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養老、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住房保障體系為重點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繼續加強雙擁、物價、統計、國防動員、規劃編制、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人口計生、公共安全等社會事業建設,努力構建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六)努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一是加快全省農村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深入實施《市建設農村改革發展試驗區總體方案》,大力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推進富縣強鎮事權改革,研究制定下放或委托縣、鎮政府管理事項目錄,進一步擴大基層政府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二是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建立“三規合一”管理體制,推進規劃創新;強化市場監管職能,完善社會管理職能;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增強公務員素質,提高執行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精簡行政審批事項,提高審批效率,創新服務方式。三是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加快建立“鎮級公共財政城鄉均等化機制”、“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共建共享機制”,建立健全事權與財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完善市和區、縣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快建立穩定規范的縣以下政權組織運轉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的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四是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實施信用成長工程,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全面實施項目代建制,規范政府投資資金管理,實行以項目帶資金的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投融資平臺造血機制,壯大投融資平臺的資金實力。五是加快公平公正的市場體系建設。培育壯大金融機構及資本市場,規范發展產權交易市場;建立功能完善、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進一步規范土地市場,建立土地權屬爭議協調和裁決機制;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政策,落實非公有制經濟的平等市場主體地位。
- 上一篇:電網直供農電改革方案
- 下一篇:社會養老保險統籌相關性問題通告
精品范文
1貫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