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要點
時間:2022-03-31 02:39:00
導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項目申請理由
㈠項目背景
鄉屬省級貧困鄉。近年來,鄉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努力下,扶貧開發工作緊緊圍繞《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中提出的“2010年以前盡快解決極少數貧困人口溫飽問題,進一步改善貧困地區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鞏固溫飽成果,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加強貧困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逐步改變貧困地區社會、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為達到小康水平創造條件”和“盡快解決剩余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并幫助初步解決溫飽、但還未穩定脫貧的低收入人口增加經濟收入,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實現穩定脫貧”的扶貧開發目標任務,扶貧開發工作進展順利,貧困山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貧困農民解決溫飽與脫貧致富步伐加快。但是年1月12日以來,受北方強冷空氣持續影響,我鄉遭受50多年來最為嚴重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基礎設施受損嚴重,給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據初步統計,全鄉共損壞水利工程設施30余處,凍裂毀壞供水管道10余公里,凍裂毀壞農村公路37公里、灌溉渠道82公里、鄉村供水設施水表3251塊、閘閥1028只,使得7000余畝農作物絕收,2萬余畝山林受損,直接經濟損失5362萬元,影響鄉村供水人口5081人。災害發生后,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抗凍工作,并深入受災一線檢查指導抗災救災工作,全力投入災后恢復重建。由于基礎設施落后和修復資金投入不足等方面因素影響,有些基礎設施至今仍未得到修復和利用,給當地群眾造成了極大的生產、生活不便,全鄉面臨的災后重建形勢依然嚴峻,任務還相當繁重。
為盡快解決受雨雪冰凍災害毀損基礎設修復資金的嚴重不足,使廣大群眾盡快恢復災后重建,鄉黨委、政府決定向國家申請利用國債資金支持雨雪冰凍災害毀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施國債資金支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國家擴大內需,促進地區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推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及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目的與內容的統一,意義深遠。
根據《省扶貧辦關于報送利用國債資金支持扶貧開發項目申報書的通知》要求,鄉黨委、政府及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了認真調查研究,并按照國債資金投入的重點領域和拉動內需的要求,以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盡快解決貧困群眾溫飽并實現脫貧貧富為目的,結合鄉實際,提出多項修復和改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經綜合比較,篩選出目前急需解決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施條件具備作為鄉利用國債資金支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并形成《鄉國債資金支持雨雪冰凍災害毀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申報書》。
㈡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項目建設是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需要
黨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的奮斗目標和“加大對貧困地區發展的扶持力度,提高扶貧開發水平,逐步提高扶貧標準”的工作要求,為此增加農民收入是經濟工作的中心。實施國債資金支持產業扶貧項目,既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具體體現。
2、項目建設為貧困山區恢復災后重建,恢復農村經濟增長有作積極的推動作用
鄉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貧困鄉,農村基礎設施薄原本就弱,加之百年一遇的雨雪冰凍災害,使得基礎設施受到毀滅性的損壞,廣大群眾的溫飽得不到保障。為此,實施本項目,一可改善貧困山區農村基礎設施,增強農業發展后勁;二可提供勞動崗位,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3、項目建設用利于貧困地區拉動內需,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增長與和諧社會的構健
農民收入是農村消費市場的基礎,由于受雨雪冰凍災害的影響,農民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更談不上消費,從而影響整個市場的擴大,影響內需的擴大和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并關系到貧因山區農村和整個社會的穩定。為此,實施本項目,可保障群眾的基本生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穩定增收,對于拉動內需,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增長和和諧社會的構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㈢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本項目投入資金達320.4萬元,可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水平,恢復災后重建,促進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為農民生產帶來方便,經濟效益明顯。項目規劃布局合理,切合實際,符合國家產業扶持政策和市、縣產業發展規劃要求,項目實施條件具備,技術可行,覆蓋面寬,帶動面大,效益明顯,方案可行。
二、項目區選擇和規劃區基本情況
㈠項目區選擇依據與原則
1、項目覆蓋區主要是受雨雪冰凍災害毀損基礎設施較嚴重地區。
2、受毀損基礎設施有修復和重建的必要性,關系到群眾的生產、生活的基礎設施。
3、干部、群眾有發展生產,對恢復災后重建要求迫切,積極性高漲的地區。
㈡項目區范圍
鄉利用國債資金支持雨雪冰凍災害毀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規劃覆蓋全鄉6個行政村,71個村民小組,8696人。
㈢項目區概況
1、地理位置與資源優勢
2、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鄉總人口8696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397人,占4.6%。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958元。由于我鄉農業基礎薄弱,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解決溫飽人口不穩定,受自然災害影響大,返貧率高。鄉有低收入人口0.48萬人,共有貧困人口0.67萬人,占鄉總人口的77%,這些貧困人口大部份居住在自然環境條件較差,經濟基礎較脆弱的地方;部分地方和部分群眾就學難、就醫難、飲水難、燒柴難、行路難、生活難和住房難等問題仍然存在。
三、項目目標
㈠總體目標
將人民群眾最關心的農村人畜飲水、城鎮供水和擺在首位;其次結合春耕生產的灌溉需求,盡快解決農業灌溉供水的通水通電問題,加快基礎設施系統的恢復;加強水土保持方面的水保林、經果林的恢復,盡快恢復水土保持方面取得的成績。
㈡具體目標使
1、修復供水管道11.9公里,更換水表3251塊,閘閥1028只。
2、修復10座病險水庫,重建8座提灌站,修復灌溉渠道82公里。
3、修復農村公路37公里。
4、補種2萬余畝受損山林樹苗。
四、項目規劃編制依據和規劃過程
㈠項目規劃編制依據
1、本項目規劃依據《省扶貧辦關于報送利用國債資金支持扶貧開發項目申報書的通知》要求編寫。
2、本項目規劃依據《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精神和國務院總理11月5日主持如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衡增長提出的十條措施中有關要求進行編制。
㈡規劃過程
1、收集資料。、通過召開群眾座談會和走訪農戶,收集相關資料,掌握基本情況。
2、推選重點扶持農戶和扶貧項目。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分析貧困原因,明確發展思路,推選出重點扶持農戶和扶持項目,并按投票結果排序,把貧困群眾最迫切、最需要、最現實的問題優先列入規劃。
3、公示重點扶持農戶和扶貧項目。將群眾推選的重點扶持戶和扶貧項目在項目村張榜公布,群眾無異議后納入總體規劃。
4、編制項目規劃文本并按程序上報、審批。
本項目規劃從貧困群眾中來再到貧困群眾中去,到村、到戶項目均符合貧困村實際和貧困農戶意愿。
五、項目內容和規模
1、供水管道修復建設:全鄉43個村民小組,需主管道5千米,水表3251塊,閘閥1028只。
2、水利系統設施修復:修復10座病險水庫,重建8座提灌站,修復灌溉渠道82公里。
3、農村公路修建項目:水泥路面修復15公里,土石路及機耕道修復22公里。
4、植樹造林項目:補種1萬畝經濟林,5千畝竹果林(其中小山竹3000畝,早熟梨2000畝)
六、項目技術標準
本規劃中建設項目技術標準以各部門出臺的項目技術標準為依據。
- 上一篇:管委會反腐倡廉工作計劃
- 下一篇:管委會紀委學習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