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論文:從井岡山精神到“三個代表”

時間:2022-08-09 09:34:00

導語:黨建論文:從井岡山精神到“三個代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建論文:從井岡山精神到“三個代表”

黨建論文

黨建論文--從井岡山精神到“三個代表

[摘要]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角度來看,井岡山精神就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之源,始終把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堅持執政為民,開創了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正確的道路。

從井岡山精神到“三個代表”,蘊涵著我黨幾十年來的風雨發展歷程,真實記錄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發展的足跡,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堅持把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走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從井岡山精神誕生到現在,中國以及世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井岡山精神穿越時空依然光芒四射,煥發出經久不衰的活力。

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與世界的脈搏一起跳動,用“世界眼光”應對挑戰,堅定不移地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黨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這是總結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經驗、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

一、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首創精神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一致、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以其獨有的導向功能、凝聚功能、塑造功能、激勵功能而發揮著特殊的作用。在中國革命斗爭實踐中孕育的井岡山精神,就是對民族精神的極大豐富和發展,是具有原創意義的民族精神。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以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同中國具體革命實踐相結合,創造性地開辟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闖出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中國共產黨由革命黨成為執政黨的事實雄辯地證明:井岡山道路是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的唯一正確的道路。與井岡山道路連在一起的井岡山精神,同志精辟地、科學地把它概括為“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井岡山的革命斗爭已經成為歷史,井岡山精神則作為具有原創意義的民族精神,穿越時空,永放光芒。同志稱井岡山是“天下第一山”,這既是指其開辟新的中國革命道路的首創性,也是指其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的原創性。

井岡山精神是對民族精神的創造性傳承。井岡山精神并不游離于民族精神之外,而是在民族精神傳承中的偉大創造。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者,也是徹底的愛國主義者。近代以來,中國一步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面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和亡國滅種的危險,無數仁人志士奮起抗爭,救亡圖存,演出了一幕幕愛國主義的壯舉。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不但自覺肩負起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歷史重任,而且努力探索真正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正確道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開始實現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以堅定信念、敢闖新路的創新精神,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道路。可以說,正是井岡山道路和井岡山精神,使中國人民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最先進的政治力量;正是井岡山精神把愛國主義的傳統從民族圖存的境界升華到了民族自立、自新、自強的全新高度,從而突顯出它的首創意義。

井岡山精神是中國革命之源,是中國共產黨人培育出來的革命的民族精神。中國革命精神是當代中國的時代精神,是當代中國的民族精神。井岡山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后來革命精神的發展則是“流”,是對它的繼承和發展,是對它的豐富和展開。此后的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新時期的“54字創業精神”、“抗洪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還有在突如其來的“非典”災害面前,同志倡導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于勝利”的精神等,都是井岡山精神的延伸和具有時代內涵的發展。這些精神以其源遠流長的革命傳統,豐富深刻的底蘊和內涵,光輝卓絕的道德人格典范,自強不息的人文精神,成為維系中國過去和現在、歷史和未來的精神血脈,成為中國革命的民族精神的源頭及偉大象征。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井岡山精神的具體體現

在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井岡山精神是緊緊圍繞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農村革命根據地建設三者緊密結合的“工農武裝割據”這一中心政治任務迸發出來的革命精神,它順應了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的需要,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從推翻封建土地制度人手,調整生產關系,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耙赞r業為主要經濟的中國的革命,以軍事發展暴動,是一種特征?!迸f中國農民由于幾千年來在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縛下,經濟上受剝削、政治上受壓迫、文化上受愚昧,生產的積極性受到極大的制約。因此,打碎封建主義的枷鎖,消滅土豪劣紳階級,把農民從舊的生產關系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這就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而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所以土地革命就是中心政治任務??吹搅诉@一問題的極端重要性,便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深得農民的擁護。由于土地革命符合廣大農民的切身要求,農民情緒空前高漲,武裝斗爭、根據地建設也蓬勃地開展起來。之后,在革命實踐中,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制訂了我黨歷史上第一部土地法《井岡山土地法》,從法律上進一步保障了農民的切身利益和權力,“耕者有其田,勞者有其得”,實現了廣大群眾千百年來的夢想和愿望,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為振奮。同時邊界工農兵政府采取有力措施,鼓勵、保護中小工商業者發展貿易,農民交換產品,搞活流通。開辟遂川草林“紅色圩場”,“草林圩上逢圩(日中為市,三天一次),到圩兩萬人,為從來未有”,紅軍在茨坪設立公賣處,平抑物價,促進物資交流,繁榮了邊界經濟,解決了軍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基本供應,武裝斗爭和根據地建設得到了有力支持,推動了革命形勢迅猛向前發展。

——從創建革命的紅色文化人手,發展和鞏固紅色政權。井岡山時期正處在艱苦創業初始,一切從困難中起步,敵人在軍事上頻繁“圍剿”,經濟上嚴重封鎖,斗爭十分殘酷。由于敵我力量懸殊和黨內“左傾”冒險主義的干擾,紅色政權多次遭到嚴重摧殘。在革命的緊急關頭,以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的胸懷,寫下了《井岡山的斗爭》《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輝著作,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指明了航向,堅定了根據地軍民的革命信念,鼓舞了軍民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井岡山根據地軍民一直保持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旺盛的斗志,紅軍和根據地的文化工作者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紅色歌謠,如《三灣來了毛委員》《送郎當紅軍》《紅米飯,南瓜湯》等,為群眾喜聞樂見,廣泛傳唱,大大激發了軍隊和老百姓的革命熱情,形成了濃厚的革命紅色文化氛圍。

——以建立新型的民主制度為依托,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爸袊坏嗣裥枰裰髦髁x制度,軍隊也需要民主主義。軍隊內的民主主義制度,將是破壞封建雇傭軍隊的一個重要武器。”首先在紅軍隊伍內部建立民主制度:(1)開展政治教育。提高紅軍士兵的階級覺悟,使其懂得革命的道理,知道為誰扛槍為誰打仗。通過教育紅軍官兵意志堅定,英勇善戰,樹立了崇高的革命理想。連、營、團都有了士兵會,代表士兵利益,做好政治工作和民眾工作。(2)實行政治民主。紅軍官兵在政治上一律平等,長官不準耍軍閥作風,不準隨意體罰士兵;士兵有說話的自由,可以對長官提出批評意見,長官不許打擊報復。軍事是政治的延伸,實行軍事民主就是操練演習時提倡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作戰前充分聽取士兵對完成軍事任務的意見,在發揚民主的基礎上集中大家的智慧,形成最佳戰斗方案;戰斗結束總結時,聽取士兵對軍事指揮的評議,以利再戰。(3)實行經濟民主。紅軍隊伍里經濟公開,士兵管理伙食。從軍長到伙夫,吃一樣的伙食,穿同樣的衣服,發零用錢兩角一律兩角、四角一律四角,官兵待遇平等。軍隊民主制度的建立又推動了地方政權的建設。以“建立工農兵政府(又叫蘇維埃政府)”來解決根據地人民的民權問題,使群眾得到真正的民主權利。工農兵政府由各界群眾選舉產生。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充分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就是“邊界紅旗子始終不倒”,從而最后奪取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發揚井岡山精神,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執政為民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必須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志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最新成果,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發揚井岡山精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最本質的要求就是執政為民,也是我黨在任何時期、任何情況下執掌政權都必須遵循的重要指導思想。具體地說,就是我們要把牢記黨的宗旨、堅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作為行為準則。

首先,要擺正領導干部與老百姓的位置,做到權為民所用。官與民,誰是主,誰是仆?如何認識和回答這個問題,是一個根本的立場問題。黨中央號召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向鄭培民同志學習,我們向他學習什么呢?就是要學習他永做人民公仆的情懷。他不管職位有多高,始終信奉的是“老百姓比天還大”,他的行為準則是“萬事民為先”,他對自己的要求是權為民所用。所以,我們必須牢記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必須用來為人民服務。

其次,要善待百姓,做到情為民所系。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歸根結底是感情問題,“得民心者得天下”,凡拋棄人民者,必將為人民所拋棄。人們不會忘記,當“非典”襲來、國難當頭的時候,新一代中央領導人分赴疫區,親臨一線慰問和看望廣大醫護人員和科技人員的情景。2003年4月14日,總書記在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向戰斗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鞠躬,發自內心的“為一線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而感到揪心”的感人話語,帶給人們無限溫暖和力量。

2006年4月26日,溫總理看望北大學生時,動情地說:“昨天我在歡迎法國總理拉法蘭的儀式上,看著飄揚的五星紅旗,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當時就想,中華民族幾千年多災多難,但始終是壓不垮的,愈挫愈堅,愈挫愈奮?!毙乱淮h和國家領導人情為民所系,全力為民的工作作風不僅贏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愛戴和擁護,也為各級領導干部作出了表率。

最后,要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上,做到利為民所謀。對各級黨政領導干部來說,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最基本的著眼點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腳踏實地地為人民辦好事,辦實事,做焦裕祿、孔繁森式的好干部,帶領人民奔向康莊大道。

同志在視察井岡山時說:“中國革命的勝利離不開井岡山精神,實行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同樣需要發揚井岡山精神。當然,對革命傳統要繼承又要發展。我們應該把革命優良傳統和改革開放以來煥發出的新時代風貌結合起來,鑄成新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并把它貫徹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去,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蔽覀円欢ㄒ浴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立足本職,艱苦奮斗,勇于創新,開拓進取,為實現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