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個創新”探索城鄉統籌就業之路

時間:2022-03-10 01:37:00

導語:市“三個創新”探索城鄉統籌就業之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三個創新”探索城鄉統籌就業之路

肇慶市地處珠江三角洲與粵西山區的結合部,全市共有農村勞動力156萬,其中富余勞動力36萬人。2003年以來,肇慶市以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為切入點,大膽探索,開拓創新,率先建立城鄉統籌就業基本制度,形成了特點,打造了亮點。2005年該市被廣東省勞動保障廳確定為城鄉統籌就業試點市。該市在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工作的探索中主要做到了“三個創新”,即思路創新,政策創新,工作創新。

一、思路創新,實現就業工作重心轉移

2003年9月,肇慶市委、市政府在廣寧縣召開全市就業再就業工作會議,確定了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重點是組織引導36萬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快山區農村致富奔康。由此,該市城鄉統籌就業工作正式拉開了序幕。該市把加強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發展勞務經濟,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舉措,擺上黨委、政府工作重要位置,以提高農民收入為出發點,以信息服務為手段,以本地產業為主要載體,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為了探索建立促進城鄉統籌就業制度,2005年該市勞動保障局還邀請省社科院和華南師大經濟系專家教授組織開展“肇慶市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問題課題研究”,奠定建立城鄉統籌就業制度的理論基礎。

二、政策創新,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一是制定政策,建立公平就業環境。肇慶市委、市政府積極貫徹國家和省的積極就業政策,相繼出臺一系列文件,實行“四個取消,三個建立”:即取消企業用工先城鎮,后農村的歧視性規定,實行城鄉同等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取消農村富余勞動力進城務工的各種限制性政策,用人單位使用農村勞動力不再實行調控和限制;取消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審批制,對各類用人單位的城鄉勞動者實行登記備案制,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確立勞動關系;取消向用工單位收取使用本地農村勞動力管理費;建立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憑證管理制度;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和失業登記(統計)制度;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就業援助政策。將就業援助的對象從城鎮就業困難群體擴大到農村年均純收入低于1500元的貧困戶家庭勞動者,并向他們提供免費的技能培訓和職業介紹等就業援助。二是對農民工培訓實行財政補貼政策。結合“廣東省百萬農村青年技能培訓工程”的實施,對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實行“四免”政策:即免費技能培訓、免費技能鑒定、免費推薦就業、免費跟蹤服務。各級財政設立了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專項資金,按照物價部門核定的標準,對承擔農村勞動力培訓的培訓機構實行每培訓一人補貼200元的補貼政策,補貼資金由市、縣財政各承擔100元。三是鼓勵企業吸納本地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凡肇慶市內企業招收農村富余勞動力到市內企業就業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由當地財政給予1年的工傷保險補貼;村委會兼職勞動助理員介紹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按每人100元給予獎勵,獎勵資金由市、縣財政各負擔50元。四是政府出資建設農民工培訓基地。市財政一次性支持每個山區縣200萬元啟動資金,各縣再配套200萬元,建設一家上規模、上檔次、綜合性的城鄉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同時建立農村勞動力培訓與就業緊密結合的基地化運作新機制。山區縣和中心區分別建立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和安置基地。截止2005年底,該市共建立了25個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基地和34個接收基地,實行對口掛鉤,定向培訓和定向輸入。

三、工作創新,建立城鄉統籌就業長效機制

(一)加大資金投入。從2004年起,在確?,F有就業資金規模投入的情況下,該市各級財政每年要在上年安排的就業資金規模的基礎上增加10%和按上年度個人所得稅地方庫收入增量部分的10%安排促進就業經費。同時,確保每年用于職業培訓、職業介紹補貼部分,在失業保險基金中足額安排。

(二)建立勞務輸出“五個機制”。一是考評機制。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輸出的數量、質量和效果等作為年終考核縣市區和鄉鎮黨政班子政績的重要指標。如該市德慶縣政府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任務分解到鄉鎮政府,將任務完成情況與鎮黨政“一把手”政績和村干部工資獎金掛鉤,縣政府還撥出專項資金,開展“有獎招工”活動,鼓勵當地企業招用本地農村勞動力。二是激勵機制。通過各種行政性和政策性優惠扶持政策,包括補助扶持資金、工作經費等,對組織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縣(市、區)和鄉鎮政府,以“以獎代撥”的形式從資金上給予適當獎勵。三是村委會兼職勞動助理機制。在每個村委會聘任一名思想覺悟高、責任心強、熟悉基層情況的村委會干部為兼職勞動助理員,協助鄉鎮事務所組織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工作,制定了村級勞動助理員工作規范,并建立了村級兼職助理員激勵制度,從2006年開始,對村級兼職勞動助理員給予每月50元的崗位補貼,年終根據工作實績給予一定獎勵,所需的資金由當地財政統籌解決。四是訪問機制。每年的春節該市政府都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慰問,廣寧、懷集、封開、德慶四個勞務輸出大縣每年春節都舉行輸出人員迎春茶話會。五是回歸創業機制。積極營造有利于吸引勞務輸出人員中的成功人士回歸家鄉投資辦廠的環境,舉辦了“肇慶市十佳回歸創業明星”等表彰活動,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懷集縣還成立了外出務工者協會,挑選回歸創業中有文化、綜合素質好的勞務人員掛任鄉鎮領導,縣政協專門設立勞務經濟組,吸收了15名優秀的外出勞務人員為政協委員。

(三)加強基層工作平臺建設。2003年以來,按照“六到位”要求建立了112個鄉鎮(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平臺(2004年鄉鎮撤并減少了7個)。2004年和2005年分別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了規模較大的城鄉勞動力資源調查工作和農村青年勞動力資源摸底調查工作,并將調查情況錄入計算機,建立起全市城鄉勞動力資源信息庫,全面、系統地掌握各地的城鎮勞動力、農村勞動力、勞務輸出情況、外來流動人員情況和困難就業人員情況。

(四)全面啟動創業培訓富民工程。2005年,該市成立了“創業指導委員會”和“創業培訓中心”,全面啟動企業培訓富民工程,培訓的對象從原來的下崗失業人員為主擴大到城鄉所有勞動者。在政策扶持上,對有創業愿望的農村勞動力參加創業培訓享受與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同等的全額補貼,創業培訓結業者可享受政府免予反擔保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等。2005年至2006年6月份,該市就業訓練中心共舉辦創業培訓62期62個班,培訓學員1560人,培訓后成功創業的有550多人,帶動就業165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