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正確權力觀應增民權、民主、民本意識
時間:2022-04-23 04:52:00
導語:樹正確權力觀應增民權、民主、民本意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領導干部必須樹立正確的權力觀,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絕不允許以權謀私,這對于我們黨來說既是個老話題,也是一個不斷被實踐賦予新內容的新話題?!吨泄仓醒腙P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再次強調,“各級領導干部都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堅決反對脫離群眾、以權謀私”。《黨建》雜志同人民網一起就這個問題開展征文活動,給我們開辟了一個討論這個重大問題的平臺。借這個平臺,我也發表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必須增強民權意識
黨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對于各級領導干部來說,只有真正認清權力的來源和性質,強化“主權在民”、“權為民用”、“為民執政”思想,不斷增強公仆意識,才能自覺做到“今日權在手,傾心為人民”。
一是樹立權由民授思想。對權力的來源和性質的正確認識和判斷,是樹立正確權力觀的首要問題。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人民是一切權力的主體和最終來源,是權力的所有者;執政黨產生于人民,服務于人民,代表人民掌管國家政權,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是權力的使用者。中國人民在爭取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的漫長而曲折的斗爭中,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黨在革命戰爭時期是代表人民并領導人民去奪取政權的,在革命勝利后則代表并領導人民掌握和行使國家的各項權力。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對權力擁有毋庸置疑的法定所有權。我們必須筑牢權由民授的思想根基,不斷強化權力就是服務、權力就是責任、權力就是奉獻的觀念,擺正權力行使者與權力所有者的關系、人民公仆與國家主人的關系,把權力看作是為人民服務的責任和義務,把職位看作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和平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用好手中的權力,不辜負黨和人民的厚望與重托。二是強化為民執政觀念。為民執政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體現,是保持黨員先進性的內在要求,是正確權力觀的價值導向?!盀槊駡陶北砻鲊艺嗍欠招凸芾碚?,是從民眾的需要出發建立的,執政的目的具有惟一性即一切以民眾的需要為立足點,執政完全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執政者服務于民眾。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指出,只有一心為公,立黨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為民,執政才能執得好。黨員干部作為人民的公仆,必須堅持以民為本、以民為根、以民為先的執政理念,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堅信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立場不能變;始終把“萬事民為先”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以群眾呼聲為第一信號,以群眾需求為第一選擇,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使手中的權力發揮最大的效能。為民執政,必須樹立“掌權為民是本分,為民造福是天職”的價值取向,始終把理想的起點、信念的支點定位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視個人名利淡如水,視群眾利益重如山,把為民造福作為人生的最高追求,自覺地把手中的權力和有限的生命用在為民盡職、為黨分憂上。為民執政,必須確立“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的不懈追求,始終保持一種重任在肩、不辱使命的責任感,始終保持一種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始終保持一種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謹慎態度,把獻身黨和人民的事業作為自己的最大職責和最高使命,恪盡職守、心無旁騖、義無反顧、鞠躬盡瘁。
二、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必須增強民主意識
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務于人民,黨之所以能取得執政地位,關鍵就在于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集中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只有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充分發揚民主,讓人民群眾的意見能夠充分表達,并在政治上得到尊重和維護,黨才能執好政掌好權。
一是深入調研、反映民意。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經常深入基層,了解群眾呼聲,關心群眾冷暖,做到常登百姓門,親近群眾,送情送暖,解憂解難,憂民之憂,樂民之樂,急民所急,與群眾心心相印。在實際工作中,要經常到艱苦的地方去,到困難的地方去,到問題多的地方去,到群眾家中去,真正弄清他們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怨什么,對黨委、政府有什么要求和建議。只有這樣,才能“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慮,親民之所愛,為民之所需”,掌握為民執政的第一手資料,奠定民主決策的基礎。
二是集體決策、體現民志。我們所做出的一切決策,大到路線方針政策、小到一個個具體的決定,都必須符合最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利益。一要對群眾的反映和意見進行綜合分析,使代表絕大多數群眾根本利益的意見成為制定決策和部署工作的依據。工作中,要科學地分析群眾的意見,正確把握人民群眾的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從各種意見中梳理出代表絕大多數群眾根本利益的意見,排列出最能反映絕大多數群眾愿望和要求的問題,作為制定決策的依據,確定工作的方向;二要集思廣益,主動讓群眾參與重大問題的決策。群眾的智慧是黨的智慧的源泉,好的經驗和思路只能從群眾的實踐中產生,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的辦法也只有在群眾當中去發現。為此,我們既要大力支持和鼓勵人民群眾在社會實踐中創新,還要及時發現、總結和推廣人民群眾創造的成功經驗,切實把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引導好、保護好。
三是落實舉措、贏得民心。一要建立健全民主制度。試行重大事項市民聽證會、重大決策專家咨詢等各項制度,通過各種方式自覺問政于民、聽政于民、議政于民、接受監督于民。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認真總結、積極推廣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更好地推動工作。二要注重面對面做好群眾工作。領導干部要提高政策溝通能力,使群眾正確理解并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處理好群眾之間以及群眾與集體、國家之間的利益關系;提高感情溝通能力,真正形成干群之間的魚水關系。各級領導都要發揚民主作風,通過與市民對話、親自接訪、公開電話及電子郵箱等形式,不斷拓寬與群眾的溝通渠道。特別要善于與群眾面對面溝通,更加及時準確地掌握基層和群眾當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訴求。三要健全與群眾交流的形式。通過崗位交流、到基層掛職鍛煉等形式,使更多的機關干部學會直接與群眾打交道,在實踐中增強民主意識。對群眾提出的要求和愿望,要及時和負責任地做出回應。要善于運用耐心說服、教育和示范引導等手段,切實做好群眾思想政治工作。
古人云,“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民而不擾民為本?!蔽覀児伯a黨人應該站得更高,做得更好。一個合格的黨員領導干部,行使權力必須時刻牢記黨的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
一是樹立為民服務觀念。鄧小平同志曾說過,“領導就是服務”。黨員干部無論職務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要擺正“主人”與“公仆”的位置,切不可將其顛倒。領導干部要克服“官本位”思想,牢固樹立“民為貴”、“民為上”、“民為重”、“民為衣食父母”的觀念,慮及民生,念及民苦,躬察民情,諳熟民意,為民做主,替民行道。領導干部為民排憂解難,并不是個人權力的體現,也不是對群眾的恩賜,而是自己的職責。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日益進步,為人民服務的觀念,已成為整個社會成員都必須具有的意識,黨員領導干部更應該如此。只有樹立強烈的服務意識,做好服務工作,才能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二是增強為民服務本領。光有正確的權力觀還不行,只有不斷提高素質,才能增強黨員領導干部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才能在其位謀好其事。要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提升把握群眾現實需求的洞察能力;要堅持開放兼容,著力提升處理多樣性信息的整合能力;要堅持實事求是,著力提升發現工作規律的探究能力;要堅持公正高效,著力提升系列化制度的構建能力;要堅持終身學習,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從而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為黨和人民工作的本領。
三是提升為民服務水平。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人民群眾的綜合素質也日益提高。新形勢下,廣大人民群眾對黨員干部的服務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黨員干部要有提高服務水平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在“三改善三提高”上下功夫,即:切實轉變作風,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切實轉變觀念,改善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率;切實加大投入,改善服務環境,提高服務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