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誤工報酬和村級組織運轉費用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5-22 03:07:00

導語:村干部誤工報酬和村級組織運轉費用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干部誤工報酬和村級組織運轉費用現狀及對策

村干部誤工報酬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是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確保村級組織健康有序運轉的重要保證,是加快新農村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動力,也是農村稅費改革后欠發達地區黨委政府面臨的一個現實而迫切的問題。

一、村干部誤工報酬和村級組織運轉費用的基本現狀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下,我縣村干部誤工報酬和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基本有了保障,保障水平也逐步得到提高,村級組織運轉基本正常。

1、黨委政府日益重視。各級黨組織對村干部誤工報酬和村級組織運轉經費越來越重視,把它作為“落實三真、關愛基層”的重要舉措和重要內容,并落實在實際工作中。省委于2001年建立了欠發達地區經濟薄弱村村干部誤工報酬補助資金,同年7月,我縣建立了村主要干部誤工報酬保障制度;各鄉鎮基本上都建立了村干部目標考核制度,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村干部進行考核獎勵;村黨組織也采取實誤實計或年薪制的辦法,落實村兩委干部誤工報酬。從*年起,省財政專項設立了村級組織運轉補助資金,對年集體經濟收入在1萬元以下的村給予每村每年0.5萬元的補助;縣、鄉兩級組織也十分關注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問題,采取扶貧結對、支部共建、雙文明結對和下撥專項補助資金等方式,幫助集體經濟薄弱村解決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不足問題。

2、誤工報酬逐步提高。根據經濟發展和縣級財政狀況,我縣于*年、2007年先后兩次調整提高村主要干部誤工報酬保障標準,村民人口在300人以下、301-500人、501-800人、800人以上的行政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每人每月誤工報酬保障標準分別從2001年的30元、40元、50元、60元,提高到目前的120元、130元、140元、150元。鄉鎮對村主要干部績效考核獎也在逐步提高,*年全縣村主要干部人均考核獎達到535元,比*年人均增加113元。全縣村干部誤工報酬實誤實計平均補助標準也由*年的每人每天8元,提高到現在的每人每天20元左右,*年全縣村級發放村干部誤工報酬206.184萬元,比*年的173.551萬元增加了32.633萬元,增幅為18.8%。*年全縣共發放村主要干部誤工報酬663.1344萬元,人均年誤工報酬3871.19元。

3、組織運轉基本正常。省、市、縣、鄉千方百計解決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努力使村級組織在艱難中運轉基本正常。全縣326個年集體經濟收入在1萬元以下的行政村,省財政每年都安排一定的專項補助資金,*年共150萬元,平均每村4450元??h、鄉兩級也采取多種形式為村級組織爭取幫扶資金、項目補助資金,基本保證了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同時,實行村賬鄉鎮,建立了財務公開、村干部離任審計、村重大工程和集體資產處置公開招投標、支出聯審聯簽等制度,規范了村級財務管理,并全面執行村級零招待制度,有效地控制和減少了村集體經濟支出,僅村級零招待制度一項,全縣每年就為集體節約開支300多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由于經濟欠發達的縣情以及鄉鎮之間、村之間的差別,我縣村干部誤工報酬和村級組織運轉經費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具體表現在:

(一)誤工報酬總體水平較低

我縣的村干部誤工報酬只能說是低水平上的廣覆蓋,總體水平不高。

1、報酬標準不高。從絕對值來看,村干部的誤工報酬比較低。近年來新農村建設項目多,村干部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等村主要干部一年到頭忙于村級事務,年平均誤工達到150個左右,其誤工報酬包括縣誤工報酬補助款、鄉鎮績效考核獎、村實誤實計或按年薪制發放的誤工報酬偏低,*年全縣村主要干部年人均誤工報酬為3800多元,平均每個誤工報酬不足25元;其他村干部誤工報酬更低,村會計年誤工報酬平均為1400元左右,村兩委一般干部年誤工報酬平均為500元左右。從相對值來看,村干部的誤工報酬也比較低。村主要干部誤工報酬與外出打工相比,僅相當于外出務工兩個月的收入;與當地打短工每天40元的工價相比,僅有6成,況且村兩委干部大多是村里的能人,身懷一技或幾技,其務工的收入要高于一般的短工;與個人付出相比,村干部尤其是村主要干部擔負著大量的日常工作,整天處在矛盾糾紛的前沿,所得誤工報酬與其付出的大量勞動和心血相比不很相稱。同時,與杭州地區其他縣市相比,同樣也有不小的差距。

2、報酬參差不齊。由于鄉鎮之間、村之間的差別和村集體經濟的不穩定,導致我縣村干部的誤工報酬參差不齊,具體表現為:一是不平衡,你高我低。鄉鎮之間存在不平衡,*年村主要干部人均誤工報酬最高的是富文鄉4210元/人,最低的是安陽鄉1400元/人,高的是低的3倍;同一鄉鎮內村與村之間存在不平衡,村集體經濟較好的村,村干部誤工報酬相對較高,村集體經濟薄弱的村,村干部誤工報酬相應就低,王阜鄉有13個村實行村干部誤工報酬年薪制,但村與村之間差距較大,最高的村年薪標準3220元,是最低村350元的8.9倍;同一行政村,村干部之間也不平衡,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比村會計要高,村會計又高于一般干部。二是不穩定,時好時差,時有時無。由于村集體經濟來源不穩定,村集體經濟收入好的年份,村干部誤工報酬也就好,村集體經濟差的年份,村干部誤工報酬也就差,無集體經濟的年份,村干部誤工報酬就從有到無。三是不全面,有的有,有的沒有。通過三種方式,村干部誤工報酬總體覆蓋較廣,但不夠全面??h統籌只覆蓋到村兩委主要干部,鄉鎮考核大多也是對村兩委主要干部進行考核,村兩委其他干部尤其是村會計未列入縣、鄉保障之中,單由村里采取定補或實誤實計的辦法,而村集體經濟的不穩定,就出現有的村有些干部拿不到誤工報酬的現象。

3、報酬兌現不了。從全縣來看,村干部誤工報酬兌現情況總體是好的,特別是村兩委主要干部誤工報酬資金和鄉鎮績效考核獎金全都能及時足額發放到位。但村實誤實計這塊誤工報酬,由于部分村集體經濟薄弱、空殼,加上沒有實行鄉鎮統籌,全憑各行政村自我籌措、自定標準、自主發放。因而,一些村無論是村兩委主要干部,還是其他干部都存在實誤實計的誤工報酬全部兌現不了或部分兌現不了的問題。據統計,*年全縣共有163個村的村干部拿不到應該由村里發放的實誤實計的誤工報酬,占全縣行政村總數18.15%,拖欠誤工報酬總額達到106.86萬元。個別鄉鎮、村,情況還比較嚴重。*年楓樹嶺鎮64個行政村中有26個,安陽鄉31個行政村中有9個未兌現村干部誤工報酬,分別占本鄉鎮行政村總數的40.63%和29.03%。姜家鎮葉祀村,由于康莊工程建設村負債20多萬元,從*年起,從村兩委主要干部到一般成員,一直沒有在村里拿誤工報酬,完全是憑著公心,自覺自愿地在為村里工作。

(二)組織運轉經費不足

由于來源少、支出大、管理松,部分村不同程度存在運轉經費不足問題。

1、來源少,經費不多。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主要來源于村集體經濟、上級專項補助,還有工程建設節余款、幫扶結對支助款。在這些來源中,由于上級對每個薄弱村0.5萬元的專項補助,不僅資金有限而且覆蓋面也有限,工程建設、幫扶結對也是不固定、不長久的,所以除了村集體經濟外,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來源甚少,而我縣自2002年實行農村稅費改革,取消土地承包款等村提留后,有些村集體經濟普遍薄弱,積累少或根本無積累,村級組織運轉經費難以保證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

2、支出多,經費不夠。與運轉經費來源少,經費不多相對應的是行政村運轉經費支出多,經費不夠。一方面,運轉經費支出項目多,村運轉經費包括村干部誤工報酬,農戶零星工資報酬,日常辦公費用,報刊雜志費,五保戶、敬老院、學校及其他公益事業開支,通訊、車旅費,房屋維修費及其他費用(見表1),據統計,全縣村均運轉費用為每村每年25553元,全縣有420個左右的村達不到這個標準,這些村存在經費不夠的問題。另一方面,非運轉經費支出多。村用于村級相關會議及培訓費用、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衛生保潔費、發展效益農業補助等也多,據統計,全縣光這四項費用達804.826萬元,每村平均8962元,加上運轉經費支出平均每年接近3.5萬元,全縣有540個左右的村達不到這個標準。

3、管理松,用得不好。我縣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來源少、支出多,同時也存在管理不嚴、開支使用不規范等問題。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支出沒有嚴格把握,用的不夠合理。屬于運轉經費支出范圍內的費用,沒有有效控制,如報刊雜志費,平均每村達到1168元,其中除了必要的黨報黨刊和農業科普雜志外,還有許多是可有可無,對“三農”涉及不深,作用不大的,但礙于情面或出于完成任務,村里沒錢也訂。不屬于運轉經費支出范圍的,也有不合理的成份。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費,有的村為完成任務,圖省事,貪方便,把本該由村民自己負擔的部分保費,采取集體代付的方式代支代付,全縣由村集體代支代付的保費共有292.766萬元。村級黨員干部群眾實用技術培訓,本不該集體付報酬,但實際中,有許多村還是集體記誤工付報酬。還有支出安排上也不夠合理,一般應該先保證村級組織正常運轉項目支出,再對發展效益農業等生產項目視情況予以補助。另一方面,制度沒有嚴格執行,用的不夠規范。有的村沒有嚴格執行財務報銷制度,有的村干部外出辦事,存在超標準、越范圍和重復報銷車旅費等現象,財務報銷手續沒有嚴格按照村支書、村委會主任聯審、聯簽的規定。有的村沒有嚴格執行村級零招待制度,存在招待費變相入賬現象。有的村沒有嚴格執行招投標制度,一些小的建設工程、小的集體資產處置,沒有進行公開招投標。這些問題的存在,使本來就捉襟見肘的運轉經費更為困難,

(三)部分環境不夠優化

村干部誤工報酬和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提高還存在部分內外環境不夠優化的問題。

1、組織運行成本高。從單個行政村來說,我縣村級組織運行費用并不算高,但全縣2294.7萬元總體運行費用,與不到40萬農村人口規模相比,運行費用相對較高。一方面,村規模小導致運行成本高。從我縣的情況看,存在行政村數量太多,規模太小的問題,全縣平均一個行政村只有133戶,431個人,最小的一個村僅36人。而不管這個村規模的大小,應有的組織都要建立,應有的設施都要建設。大村要有村黨支部、村委會、計生、婦聯、治保等組織,小村也一個不能少;大村要建村活動場所、遠程教育接收站點,配備必要的辦公設施,小村同樣不能缺。從實際情況看在一定規模內,大小村的運行費用相差并不大。另一方面,村干部人數多也導致運行成本高。由于村規模小、數量多,村干部總量也就多。據統計,全縣共有4512名村兩委干部,平均每個村5.02名。如楓樹嶺鎮鄭家莊村,只有56個人口,村干部卻有5名。村干部人數多,不僅加重了村運轉經費的負擔,還影響了決策、辦事效率,直接增加了運行成本。

2、集體經濟實力弱。全縣村級集體經濟普遍薄弱。一是集體經濟收入少。*年全縣898個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325.8萬元,平均每個3.7036萬元,其中年集體經濟收入1萬元以下的村有326個,1-3萬元的144個,3-5萬元的140個,5-10萬元的162個,10萬元以上的有120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少,關鍵是沒有固定的來源,收入不穩定。*年全縣無經營性收益的村有280個(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情況見表2)。二是集體經濟負債重。*年底全縣村級債務總余額為9250萬元,每個村平均負債10.30萬元,與*年底的2247萬元相比翻了兩番。729個村不同程度負債,其中負債50萬元以上的村有18個,20—49萬元的村有91個,5—19萬元的村有282個,1—5萬元的村有211個,1萬元以下的村有127個。產生大量負債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村在新農村建設中舉債上項目搞建設。如康莊工程省里給的補助標準是每公里20萬元,實際建設費用平均為每公里25萬元,缺口5萬元,全縣1300多公里,總缺口6500多萬元,基本上由村級消化負擔。同時,還有大量的陳年舊債不能及時回籠,如村集體承包款、代付的農業稅等。三是組富村窮集體空。我縣不少村集體資產、山林以隊為基礎,收益歸村民小組所有,村集體無資產、無資源、無收益,造成部分村集體經濟薄弱虧空,組一級資產、資金閑置的組富村窮集體空現象。

3、保障形式不夠全。一方面,作為村干部誤工報酬延伸和補充的在任村干部養老保險制度,目前還沒有建立。全縣村兩委主要干部有1721人,村干部隊伍規模大,縣、鄉財政困難,村集體經濟薄弱,在任村干部養老保險制度一時難以建立?,F在只有部分村集體經濟較好、個人收入高、保險意識強的,采取村集體出資或個人出資的方式為村兩委主要干部辦理了農村養老保險、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全縣有82個村168人參加農村養老保險,3個村10人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64個村229人參加商業養老保險。另一方面,退任村干部待遇也未能落實好。同樣由于退任村干部人數多,缺少財力的支撐,我縣退任村干部的待遇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實。目前我縣退任村干部待遇,一般由鄉鎮按任職時間長短采取一次性補助或按月補助的方式解決,個別鄉鎮甚至還沒有落實退任村干部待遇。據統計,全縣仍有1300名擔任過三年以上村主要干部待遇未能落實,對生活困難的退任村主要干部,更多的是將其列入農村低保、“三老一特”和“春風行動”慰問對象等方式予以補助。因為退任村干部待遇問題,經常引起上訪,也直接影響村干部誤工報酬的提高和村干部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

三、對策和建議

解決村干部誤工報酬偏低和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不足問題,根據淳安實際,著重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從增強集體經濟入手,夯實村干部誤工報酬和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基礎。

增強集體經濟是解決村干部誤工報酬偏低和村級組織運轉費用不足的根本,只有村集體經濟增強,村干部誤工報酬和村級組織運轉費用才有可靠的保障。

第一,千方百計發展集體經濟。立足我縣實際發展集體經濟,要在“三個該”字上做文章:一是該收的要收起來。農村稅費改革后,村集體可收的更少,更應該把集體經濟林承包款、木材采伐費等及時足額收起來。要堅決克服有些干部中存在的怕麻煩、圖省事、怕難為情、不敢做難人等現象,該收的要理直氣壯地收。同時,還要克服部分群眾中存在的“皇糧國稅都免了,什么都不用交”的現象,牢固樹立起該收的要收這是村干部的責任,該交的要交這是老百姓的義務的觀念。二是該活的要活起來。盤活現有資產是發展集體經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對集體山場、水塘,荒蕪的茶園、果園,村集體無資金又無能力開發的,可以通過租賃、入股等形式,獲得收益;對村集體閑置的村小學、茶廠、大禮堂等房屋設施,可以通過招商引資、興辦來料加工廠、出租給農戶做養蠶房等形式,盤活集體資產,增加集體收入。在盤活集體資產上要慎重對待拍賣,主要以出租為主,以保證集體經濟細水長流,永不間斷。三是該建的要建起來。充分挖掘和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做好發展文章,把該建的都建起來。城郊村,要利用其區位優勢,通過集體土地要素入股、聯營等形式興辦各類企業、專業市場;偏遠山村,要利用資源優勢,發展山核桃、毛竹、茶葉等特色產業,興辦小農場、開發小水電、農家特色游;幫扶結對村要抓住結對機遇,借助外力大力實施生產性項目建設,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在發展生產的同時,壯大集體經濟。

第二,嚴抓細管節約集體開支。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農村永恒的課題,但在目前還沒更多更好辦法的情況下,加強管理,節約集體開支,尤為重要,更為迫切。一是嚴格執行制度。嚴格執行制度,是節約集體經濟支出、規范集體資金、資產管理的有效手段。要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按照聯審聯簽的要求,規范財務支出;要嚴格執行村級零招待制度,控制非生產性開支,加強對村干部的教育,增強集體觀念和執行制度的自覺性,防止假公濟私和貪小便宜現象發生;要嚴格執行工程招投標、集體資產處置有關制度,防止集體資產流失。二是嚴格控制支出。一方面,對該支出的要把好度。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確定開支項目、開支額度,結合村情民意,充分利用好現有資源、設施,避免重復投資,統籌安排好各項費用支出。另一方面,不該由村集體負擔的,堅決不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村黨員干部群眾實用技術培訓等,村集體就不應該予以補貼或代支代付。三是嚴格控制項目。新農村建設離不開必要的項目支撐,但選擇什么項目、什么時候上項目,一定要量力而行。要正確處理好“兩個關系”,一個是“運轉與發展”的關系。一般要按照“先運轉后發展”的原則,優先考慮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另一個是業績名譽與家庭負擔的關系。村干部要有正確的業績觀、名譽觀。在考慮集體經濟承受能力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家庭的承受能力,那種不惜向親朋好友借款、個人名義向信用社貸款建設項目,結果不僅給集體帶來沉重的包袱,也給家庭個人帶來沉重負擔的做法只能說是“精神可佳”,其實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取的,不應該提倡。所以,對不必要的項目堅決不上;對不急的項目先緩一緩待集體經濟好轉時再建;對必需馬上上的項目也要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充分吸收群眾的意見,充分考慮村集體償還能力,千萬不能不顧實情、盲目舉債建設,使項目成為村集體和村干部沉重的負擔。

第三,清理債權債務回籠集體資金。清理債權債務,可以及時回籠資金,緩解經費不足。一方面,要及時清理債權。據統計,*年底全縣累計拖欠村集體的承包費、個人借款、應收款等債權總額達到1772萬元,對這些債權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及時清欠。對長期拖欠村集體的山場轉讓承包費、經濟林承包款、個人借款等要逐個逐步收回,回籠集體資金。要開展集中清理,縣里統一部署,鄉鎮具體實施,相關部門配合,組織一次集中清理活動。對欠款較多、矛盾較大、工作難開展的重點村,由縣里派工作組進村幫助清理。要開展集體追償,按照“誰借誰還”的原則,村兩委落實責任,明確分工,集中精力進行追討。另一方面,要化解債務。要認賬,凡是集體欠的債要認賬,要破除“新人不理舊賬”的觀念。要還賬,因村制宜制訂好可行的還款計劃,分輕重緩急,逐年逐步還清債務,贏得民心,獲得誠信,促進和諧。同時,對一些無法追討的呆賬、死賬,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做好核銷處理。

2、從整合統籌資源入手,提高村干部誤工報酬和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水平。

整合統籌資源,是提高村干部誤工報酬和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的有效方法。

第一,實行行政村撤并,解決運行成本問題。實行行政村撤并,擴大村規模,有利于減少村干部職數,降低運行成本。隨著幾次鄉鎮區劃的調整、周邊縣市行政村撤并的成功實踐,行政村撤并已有概念,干部群眾認同感增強,使行政村撤并有了一定的群眾基礎;隨著康莊工程的開通,交通條件的改善,縮短了村與村之間的距離,使行政村撤并有了交通基礎;隨著農村經營方式的改變,農業產業化、規?;?、集約化經營,使行政村撤并有了生產發展基礎。行政村撤并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規模要適度。要按照運轉成本最小化的原則,在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的基礎上,合理確定行政村的規模,從我縣的情況看行政村總數撤并到400個左右比較適宜。二是時機要把握。行政村撤并要適時進行,撤并工作要在認真搞好試點的基礎上,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要認真做好行政村撤并的基礎性準備工作,為順利實施行政村撤并創造條件。三是資產要保護。這幾年投入5000多萬元資金建設村級活動場所、遠程教育,這些設施群眾很歡迎,也正在受益,必須妥善處理好這些資產,明確所有權和使用權,繼續發揮好這些資產的作用,確保撤并工作順利。另外,要充分利用明年村級組織換屆的有利契機,采取控制職數、交叉任職等措施,減少村干部人數,降低運行成本。

第二,推行組賬村管,解決組富村窮問題。實行組賬村管可以整合資源,降低財務成本,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壯大集體經濟總量,解決組富村窮問題。要加強監管。組里在組委會負責管理組級財務的同時,由戶主會議推選出財務監督小組,負責組內的財務監督,組一級財務支出審批由村一級行使,收益實行組向村報賬制度。要加強統籌。村向組統籌主要采取三種方式:一種是村召開村民代表會議直接向組統籌資金;第二種是對涉及全村的公共事業項目建設,根據項目實施受益情況,按照一定比例由村向組統籌資金;第三種對個別組受益的建設項目,由受益組承擔建設資金。

第三,試行鄉鎮統籌,解決不平衡問題。實行統籌是解決村干部誤工報酬不平衡、不穩定、不全面問題的有效方法。目前,縣里已經對書記、村委會主任誤工報酬實行統籌發放,較好地解決了村主要干部誤工報酬保障資金不平衡、不穩定、不全面的問題。在現階段村兩委所有干部誤工報酬由縣級統籌條件尚不具備,建議條件好的鄉鎮可以試行以鄉鎮為單位進行統籌。統籌采取年薪制的辦法,分檔次,統一確定村兩委干部的誤工報酬基數,再按照行政村人口規模,適當調整。在資金的籌措上,采取村里出一塊,鎮里補一塊,以村為主的方式統籌資金,由鄉鎮統一掌握,專項使用,按季發放到村干部的手中。實行村干部誤工報酬鄉鎮統籌,也要防止和克服增加村集體的負債,統籌標準要切合實際,量力而定。

3、從完善政策制度入手,優化村干部誤工報酬和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環境。

完善政策制度是優化村干部誤工報酬和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環境的關鍵。

第一、建立保障保險制度。退任村干部養老保障金和現任村干部養老保險制度是提高村干部待遇的有益補充,也是對提高村干部誤工報酬外部環境的優化,兩者必須同步考慮,同步實施,才能有利于社會的和諧。鑒于我縣退任村干部人數多、縣級財力有限的實情,建立退任村干部養老保障金制度,現階段還是以鄉鎮統一建立為宜。鄉鎮沒有建立的,要盡快建立;標準偏低的,要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和鄉鎮財力情況,逐步提高;待條件成熟后,再建立全縣統一的退任村干部養老保障金制度?,F任村干部養老保險制度,目前現有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年交費額偏高,無論是縣、鄉財政,還是個人承受難度較大;杭州市農民養老保險還在征求意見中,建議待杭州市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出臺后,在統一的政策性補助基礎上,適當提高村主要干部農民養老保險的財政補助標準,解決現任村干部養老保險問題。在保險費的籌資方式上,、應以村干部本人為主,縣鄉補助為輔。

第二,完善項目建設政策。新農村建設項目對集體經濟薄弱村來說是個機遇,但如果把握不好,對某些村也可能成為包袱。不建設會坐失良機,要建設村里又缺少配套資金。建議省市在出臺政策措施時,要充分考慮經濟欠發達縣的實際,加大傾斜力度,在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資金上不留資金缺口,不搞層層配套,即使有少量配套,也要由縣財政配套,切實減輕村集體經濟負擔。同時,要嚴格控制各類達標創建活動,對一些不必要的達標創建活動要堅決取消;對一些必要的達標創建活動,相關部門在搞好指導的同時也要給足資金,不能讓村里貼錢達標、創建。

第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首先,要繼續加大對集體經濟薄弱村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的補助力度。一方面,要提高補助標準,對年集體經濟收入1萬元以下的薄弱村,建議省里再適當提高補助標準,目前市里已經在考慮對經濟薄弱村給予每村1萬元的專項補助,建議縣財政也要安排相應的補助資金。另一方面,要擴大補助范圍,建議將年集體經濟收入2.5萬元以下的村都列入省市縣補助,確保這部分村的正常運轉。其次,要加強財政扶持資金的監管??h財政局、農經總站每年要對各級財政扶持資金的撥付、使用情況進行一次專項檢查,確保專項資金不截留、不挪用,及時足額撥付到位,開支使用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