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家新型產業基地重塑沿海經濟強省形象
時間:2022-05-28 12:23:00
導語:打造國家新型產業基地重塑沿海經濟強省形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是**在全國乃至東北亞的大格局中,為自身選定的實現老工業基地振興的路徑。以“五點一線”為重點的我省沿海經濟帶的開發建設,為修筑這條振興之路開辟出廣闊的施展空間,給踏上這條振興之路的**帶來了不竭的前進動力。當前,樹立沿海意識、強化互動合作、重塑沿海經濟強省的形象,已成為**上下整齊劃一的振興步調。
或許是因為在祖國的版圖上東北三省高居于右上方的緣故,以往**在審視自己位置時,目光總是自下而上、由南向北,并在不知不覺中將碧波萬頃的大海留在了背后。在振興東北的藍圖上選準了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的新坐標后,**深切地感覺到自己對于大海是如此深情向往,并且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原本就站立在海邊!
于是,轉身迎向大海的**頓覺豁然開朗:通過對“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開發建設,不僅開辟出全新的發展空間,而且獲得了無窮的騰飛動力,國家新型產業基地建設從此海闊天高、一展胸懷。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全省生產總值完成2016.53億元,增長13.7%,創近13年來同期最高水平;其中構成新型產業基地之一的裝備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57.6億元,增長31.3%,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7.8%,為全省經濟提速增長輸送著主動力。
認清省情樹立沿海意識
5月27日,由寶鋼集團和遼漁集團合資建設的“寶鋼大連物流中心”正式啟用。據介紹,總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可一次性儲存3.1萬噸精品鋼材的寶鋼大連物流中心,是寶鋼集團在東北設立的唯一一個物流中心;該中心啟用后,年內即可完成20萬噸鋼材中轉量,預計到2011年,鋼材中轉量可達80萬至100萬噸。據了解,該物流中心最終選址**大連,看中的就是我省正在實施、以先進裝備制造業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業為重點的新型產業基地建設,以及大連優良的港口基礎設施。
沿海,是我省重要的省情之一,是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的前提基礎和有利條件。據了解,全省14個市中有6個沿海,全省2/3的陸地面積距離海岸在100公里范圍之內,宜港海岸線長達1000余公里,其中條件優越的深水岸線就達400公里;現有優良商港港址38處,有大小港灣40余個,與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通航。背倚如此豐厚的沿海資源,**沒有理由不迅速轉身,更沒有理由忽略自身的沿海優勢。
從一定意義上講,打造“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過程,實際也是我省實施生產力布局調整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過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曾明確指出,要以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帶動國家新型產業基地建設,進一步在全省強化沿海意識,進一步提升“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產業布局水平,為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打造沿海經濟強省提供有力支撐。
大力開發建設“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是遵循世界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助理巡視員郁紅軍介紹,從國內外經濟發展實踐來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沿海逐漸成為生產力布局的重點地區。據介紹,全世界約3/4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70%的人口都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左右的沿海地帶,世界最發達的大都市經濟圈、經濟帶也在沿海,且大多呈帶狀拓展,逐步向內陸擴展、輻射。他認為,全省大多數地區處于沿?;蚪5貛?,具備發展沿海經濟的基礎優勢;如此廣闊的沿海地區,為新型產業基地的建設開辟出難得的施展空間。
對此,省委黨校省情研究所負責人高中理亦持相同觀點,他分析認為,我省開辟沿??臻g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遵循了國際重化工產業向沿海集聚的一般規律。沿海布局是世界主要工業國經濟的普遍特點,因為海洋運輸大幅度降低了大批量貨物的運輸成本,并解決了大型重型設備的運輸問題,生產要素沿著沿海發展軸線快捷地融通,沿海產業布局因而成為對外合作的優勢區位。其中重化工產業臨港集聚發展,更容易形成競爭優勢,還有利于污染治理及環境保護。當前,我省的沿海地區正成為承接海外產業轉移和腹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交匯集聚的活躍地帶。
延伸輻射深化互動互強
5月15日,國務院振興東北辦重點研究課題———《東北沿海經濟帶產業布局研究》在沈陽通過了專家評審,我省沿海六市的產業布局規劃被納入到東北經濟發展的大視野中審視。而此前不久,由國務院振興東北辦編制完成的《東北地區振興規劃》,明確了東北地區的總體開放格局:即哈大經濟帶和沿海經濟帶的倒“T”型結構加東西兩翼展開。東北地區總體開放格局的落腳點就在**的沿海經濟帶上,它是整個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前沿、窗口和平臺。
這些都充分說明,**沿海經濟帶不僅屬于**自身,而且對整個東北地區的開放和振興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的過程中,“互動、互強”已成為沿海與內陸腹地的共同心聲。
有關專家指出,開發建設“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就是要將沈陽作為連接沿海與腹地的樞紐,促使腹地利用沿海對外開放的優勢向境外、海外發展,促進沿海地區利用腹地配套能力強的優勢拓展服務功能,以便形成沿海與腹地優勢互補、有效銜接、互為支撐、良性互動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關于沿海與腹地的良性互動,專家認為應主要從三個層面充分展開。一是沿海與中部城市群的良性互動。**中部城市群具有大中城市高度集中、重化工業基礎雄厚、交通運輸網絡密集、物流中心功能完備、科學教育較為發達等近海腹地優勢,在向沿海拓寬發展空間的同時,可與沿海地區共同構建國家重點開發主體功能區。為此,將統籌規劃沿海與中部城市群的優勢產業,鼓勵強強聯合,延伸產業鏈條,共同打造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優勢互補、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還將支持中部城市群企業通過土地置換等多種辦法,到沿海投資興業。
二是沿海與遼西腹地的良性互動。遼西沿海經濟區將以錦州灣開發建設為突破口,主動承接**中部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的雙重輻射,吸引資金、技術和人才等生產要素,大力發展臨港工業和外向型經濟。鼓勵遼西腹地在能源、裝備制造、冶金、化工及農副產品深加工等領域與沿海對接合作,形成具有遼西特色和優勢的新型產業群。鼓勵錦州灣港區發揮港口優勢,構筑多層次、高效率的現代物流網絡,完善港口服務功能,使其成為遼西腹地及內蒙古東部地區的物流集散地和商品配送中心。大力支持遼西腹地以各種形式參與錦州灣港口建設,在錦州沿海經濟區內設置“飛地”,實行優惠的稅收政策,輻射帶動朝陽和阜新加快發展。
三是沿海與東北腹地的良性互動。東北腹地是我國重要裝備制造業、原材料工業、商品糧和能源基地。將實行靈活互利的資源配置政策,促進遼、吉、黑及內蒙古東部地區各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有效整合資源,拓寬發展空間。特別是要加強沿海與內蒙古東部地區在能源、原材料、礦產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合作,沿海地區提供港鐵聯運等便捷、高效的出海通道,腹地提供煤炭等豐富的礦產資源,使沿海經濟帶與東北腹地形成利益共同體。
明確方向重塑沿海強省
建設成為國家新型產業基地,是**老工業基地實現全面振興的重要標志之一。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在牢固樹立沿海觀念、充分發揮互動合作的基礎上,努力打造沿海經濟強省,使**快速融入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省份的行列。
作為全省對外開放的龍頭,大連提出要進一步優化裝備制造業的定位布局,一方面依托大窯灣港口的保稅功能,建設以發展汽車整體配套為重點的裝備制造業聚集區;另一方面依托大連灣北岸深水海岸,建設以發展大型裝備及部件為重點的裝備制造業聚集區;同時依托渤海深水岸線,建設以發展造船業為重點的船舶和海洋工程及配套產業帶,最終形成“兩區一帶”的發展新格局,不斷提升“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的整體產業布局水平,為全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提供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地處渤海岸邊的營口,亦憑借著豐富的土地資源、毗鄰億噸大港等先天優勢,在全省“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開發戰略中乘勢而起,欲將**(營口)沿海產業基地建設成為承接國際國內重化工業梯度轉移的優勢地帶。在**“五點一線”沿海產業帶上,隨處可見沸騰的建設場面。
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指明了路徑。高中理認為,我省裝備制造業、石化、冶金、農產品加工業等支柱產業,面對的是國際化的競爭,即便在國內市場上也是與跨國公司同臺競爭,即國內競爭國際化,這就要求在沿海優勢區位打造競爭平臺,培育國際競爭力。
我省對于沿海經濟帶的開發建設,是事關東北能否建成國家新型產業基地的重要舉措。高中理認為,把**老工業基地建成國家新型產業基地,必須徹底更新計劃經濟時代的思維觀念和思維方式,面向世界,面向海洋,借鑒世界城市群和產業帶發展的一般規律,制定東北地區城市群、產業群的新的空間布局體系。這就要求重新審視東北工業區位資源,進行全球化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開發。因此,**沿海開發軸線的城市群和產業群布局,將成為東北區域經濟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取向。
從東北老工業基地走新型工業化振興道路的內在邏輯看,**沿海地帶的進一步大規模開發是東北振興史上一個繼往開來的大戰略,高中理認為,它為東北裝備制造業等主導產業大范圍進行整體調整改造、優化重組、產業集群化發展提供了整合的平臺,是把東北老工業基地建成國家新型產業基地和新的增長區域的重要平臺。因此,**的沿海重點發展園區,已成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最佳著力區之一。
精品范文
10打造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