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加快工業創業創新步伐
時間:2022-06-26 06:25:00
導語: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加快工業創業創新步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為在*經濟中處于主導地位的工業經濟,應該在推動“兩創一促”中,起到與其產業地位相適應的積極作用,為*經濟跨越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要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著力推進工業產業結構創新,構建新型臨港工業產業體系。
*工業基本上是在建國以后才逐步發展起來的,至上世紀90年代,擁有20多個行業,但三分之二為輕工業,大部分企業規模小、檔次低。1990年,*全市工業產值只有22.5億元,到1999年才突破100億元。進入本世紀后,隨著發展海洋經濟思路的逐漸清晰,市委、市政府提出了“3×3”的產業發展戰略,*工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其中以常石集團和中遠集團修造船項目落戶為標志,更是進入了一個向重工業和大工業發展的歷史轉型期,走上了跨越式的發展軌道。2006年,全市工業突破了500億元,2007年又達到了640多億元,在整個“十五”的五年期間,全市工業的年均增幅達到了近30%。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發展工業必須揚長避短,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積極推進工業產業結構的創新,繼續貫徹“3×3”戰略,進一步發展適合海洋經濟特點、具有海洋經濟優勢的臨港工業產業,加快水產品精深加工、船舶修造和臨港石化工業的發展步伐,積極發展其他臨港裝備制造業和臨港物流加工業,通過結構創新,著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努力構建新型臨港工業產業體系。
(二)要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著力推進工業布局創新,加快產業集聚,培育企業集群,提高總體實力。
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工業客觀上存在著散、小的情況,對規模經濟的形成和總體實力的提高帶來不利。在今后的發展中,要站在戰略發展的高度,用創新的思維、超前的理念,努力拓展工業的空間布局,為工業的集聚化發展、企業集群的形成、大企業的培育提供條件。
*本島是工業發展的主體區域,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島各類資源對工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在“南生活、北生產”格局下,加快本島北部的岑港—小沙—馬岙—干—北蟬等鄉鎮的工業產業轉入、企業的集聚和產能的形成,將這一區域打造成*本島北部開發的工業帶;同時,將南部現有的工業企業,逐步向北部轉移,為南部人居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在本島之外的其他島嶼,如六橫、岱山、秀山、衢山等,根據要素和資源條件,選擇若干區塊予以集聚發展。與此同時,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引導企業加快重大項目向工業集聚區落戶,最大限度地提高工業容積率和單位用地產出率;積極鼓勵企業實施聯合兼并,加快向大企業的轉化,實行規模升級,不斷做大做強。
(三)要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著力推進工業科技創新,不斷增強工業的核心競爭力。
科技創新是工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途徑。從總體來看,產業層次低仍是*工業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因此要把推動科技創新,作為*工業創新的重要內容。推進工業科技創新,必須從*工業的實際出發,把握和處理好幾個關系:一是外延擴大再生產與內涵擴大再生產的關系。隨著海洋經濟的發展,一大批工業項目紛紛落戶我市,增強了我市工業的總體實力。但與此同時,技改投入的下降,又使我市一些工業企業在產業層次的提升方面,處于徘徊不前的局面。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要鼓勵企業把眼睛盯在內涵擴大再生產上,花大力提升產業層次,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產生最大的產出效益,增強核心競爭力。二是自主開發與引進消化吸收的關系。*很多工業企業基礎薄弱,規模較小,實力不強,因此當前工業科技創新的重點要在正確處理和把握好自主研發與引進消化吸收關系的基礎上,大力提高引進消化吸收的能力。三是硬件條件改善與軟件支撐的關系。要在增加工業投入,重視硬件條件改善的同時,把人員的引進擴充、熟練勞動力的培養、工藝的改進、管理水平的提高,作為工業技術創新的重要環節抓緊抓好,以軟件的支撐來充分發揮好硬件投入的最大效能。四是單個企業的科技創新與搭建平臺的關系??萍紕撔碌闹黧w是企業,但政府部門更要為企業的科技創新搭建良好的平臺。近年來,市經貿委通過舉行科技成果交流會的形式,邀請國內外水產加工業的專家攜科研成果來*與水產加工企業對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過這一平臺,專家教授將他們的研究成果實現了產業化,企業則大大提高了生產技術水平,達到了雙贏的效果。同時,政府要不斷創新理念和方法,加快組建若干行業或區域性的技術創業中心,面向行業或區域,實施科技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在新產品開發、工藝技術改進中的困難。
(四)要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著力推進工業發展方式創新,實現可持續協調發展。
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工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其他產業的支撐、推進和制約,因此只有實現和諧發展,才能實現持續發展。*作為海島地區,又處于著名的世界級漁場和佛教風景名勝區,如何實現和諧可持續發展,需要我們創新。一是在對全市工業現有排污源實行全面的摸排調查基礎上,對污染源進行分類清理,特別是對一些污染嚴重、不達標的企業,采取“關、停、搬、轉”等措施。二是實行*工業項目的準入制度。在國家投資目錄的基礎上,結合*的實際情況,制定全市工業項目控制性目錄,出臺更加詳細的準入條件。同時,嚴格操作規范,實現“選商引資”。三是開展對全市主要工業行業的環境影響評價,掌控主要工業行業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工業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四是建立工業發展與資源支撐評價體系,為*海島型工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資源支撐,使*現有資源得以最合理的開發和良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