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核心鞏固思想道德基礎
時間:2022-07-09 10:24:00
導語:建設核心鞏固思想道德基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系統的和諧。建設核心價值體系,需要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追求和諧社會這一共同理想,在實踐中,堅持價值體系的辯證性,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根據時展潮流和當代中國現實,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而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它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境界,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諧社會需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其中,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則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
馬克思主義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思想
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的根本。建設核心價值體系,鞏固思想道德基礎,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著力回答現實提出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密切結合實際,深入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教育,引導全體人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當前社會發展的多樣化局面,使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點,其中必然蘊涵著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尤其是經歷了改革開放近三十年的深入發展,我國社會體制結構特別是傳統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轉型。這種社會轉型是以國際現代化潮流為背景的自覺選擇,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基本起點和立足點,以社會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與法制化、社會文化生活的多樣化與文明化為基本價值目標的現代化運動,它不僅直接沖擊人們舊有的思想,也進一步引起社會階層的不斷分化和利益格局的不斷調整,并更深刻地影響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
人們對社會生活利益追求和實現形式的多樣化,在人們的思想意識領域必然會出現不同的價值觀念,這就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整合和引導,鞏固思想道德基礎。執政黨的意識形態是居于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是凝聚黨心、贏得民心,進而團結整個社會,促進社會和諧的旗幟。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主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政治社會化的過程中,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加強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是團結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實現黨和國家各項任務的中心環節。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思想道德建設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諧文化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實質上就是建設和發展和諧文化。和諧文化是引領思想道德建設的指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加強和諧文化建設,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必須牢牢把握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落實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
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著眼于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問題,是建設社會主義價值體系、鞏固思想道德基礎的首要問題??茖W的信仰是以科學為前提的。馬克思主義是迄今為止關于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最嚴整最有生命力的科學。一百多年來,沒有哪一種理論、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保持勃勃生機,對推動社會進步起那樣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樣深遠的影響。盡管現在世界上的情況有很多新變化,但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并沒有越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規律。當然,馬克思主義是在曲折中發展的。曲折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歷史告訴我們,曲折之后必有大的發展。把握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這一規律性,我們的信仰就會更加堅定。
第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著眼于樹立和諧社會共同理想。樹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共同理想,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和要求。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具有現實可能性的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人生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理想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和精神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和諧社會是理想的社會;和諧社會理想是我們的共同社會理想。古人講“上下同意者勝”。共同的社會理想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精神支柱。和諧的社會是以社會的必然和個人的自由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最終是實現人類最崇高的理想共產主義。共產主義社會在本質上是一種理想的和諧社會,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從價值目標來看,構建和諧社會的理想同我們的遠大理想是一致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要堅持不懈地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用建設和諧社會的價值目標凝聚人心、鼓舞人心,使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強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信念和信心,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牢共同的思想基礎。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著眼于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培育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任務之一。鞏固全民族思想道德基礎,要堅持不懈地加強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建設。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為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價值取向和道德規范;是一個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傳統、思想情感等的綜合反映。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血脈,是維護國家團結統一、鼓舞人們奮發進取的精神旗幟,也是中國人民在未來的歲月里繼往開來、走向繁榮富強、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紐帶。所謂時代精神,是指在一定的社會形態下的人們在劃時代的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符合歷史發展方向、引領時代進步潮流的精神。當代中國時代精神的核心就是改革創新。改革創新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緊跟時代、與時俱進,抓住機遇、開拓進取的精神。
第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著眼于推進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譽和恥辱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基礎。我國社會的深刻變革,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的相互激蕩,對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產生了多方面影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使全體公民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明榮辱之分,做當榮之事,拒為辱之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堅持不懈深入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在全社會形成良好文明風尚,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思想道德支撐。
在辯證統一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
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正確指導,堅定和諧社會價值理想的基礎上,構建核心價值體系,鞏固思想道德基礎,還需要在實踐中堅持正確的現實路徑,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價值體系的辯證性,堅持理想性與現實性、多樣性與主導性、民族性與全球性、社會性與個體性的辯證統一,并在各種價值取向之間保持適當的張力。這對于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理想性與現實性的結合中凸顯價值基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的共同理想,是對美好生活狀態的設想和期望。理想具有揚棄現實、高于現實、超越現實的特征,是感召、激勵和鼓舞我們為之奮斗的力量源泉。和諧社會價值理想的實現是在理想與現實的持續轉換中實現的,我黨一貫堅持將遠大的社會理想和現階段的工作目標統一起來。
在多樣性與主導性的協調中表征價值認同。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經濟制度的調整帶來了利益結構的變化,利益主體趨于多元化,促成社會多元價值取向。價值觀的多元化有利于人們解放思想,促進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突破陳規,大膽創新,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在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中,必須確立一種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即主導價值取向,并在多元價值取向之間保持合理的張力,借以統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在具體實踐中,堅持價值觀的多樣性,不是要消滅價值觀的差異性,而是要以主流的價值取向引導支流的價值取向。既大力倡導同社會發展進步一致的主導價值取向,又鼓勵和保護那些積極進步的價值取向,要努力造就一種富有時代特征的社會價值認同感,進一步鞏固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道德基礎。
在民族性與全球性的碰撞中回應價值沖突。在經濟全球化和開放經濟的條件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包括內部和諧和外部和諧兩個方面,是內部和諧與外部和諧的有機統一,這種內外的交流需要在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上既要堅持本民族價值觀的獨特性,又要以某種為各民族公認和接受的價值觀為基礎和前提。要在人類文化中發掘中華文化的特殊性,在中華文化中提煉人類文化的一般性,在價值體系的建設上把民族性與全球性協調統一起來。對于民族文化,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增添新內容,培育新時代的民族精神,建立既順應全球化的大趨勢,又合乎自身國情的價值觀念。尊重不同民族國家的價值觀,倡導以對話、交流與合作等手段消解和調適價值沖突,促進人類多元價值體系的共同進步。
在社會性與個體性的聯結中促進價值實現。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社會的和諧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是聯系在一起的。正如馬克思所說,“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社會的和諧發展,首先要求人的全面發展,并為人的發展創造條件。沒有人的全面發展,就不可能有社會的和諧發展,同時,人的全面發展也只有在和諧發展的社會中才能實現。和諧社會這一價值理想,既是關于“社會的”“共同的”理想,也是每個社會成員共同接受和追求的一種價值和信念,是社會群體對現階段社會規律的集體認識,是社會成員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綜合反映。建設核心價值體系,鞏固思想道德基礎,需要我們在實踐中處理好價值取向上個體性和社會性的統一,樹立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辯證統一的價值觀,并在兩者的相互聯結中促進其價值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