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節能減排
時間:2022-07-13 05:17:00
導語:大力推進節能減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實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國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成為當前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求:“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并明確將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作為“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
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推動節能減排的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去年全國萬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1.33%,是2003年以來首次下降;主要污染物增幅減緩。今年上半年,在GDP增長11.5%的情況下,萬元GDP能耗降低了2.78%;1—9月,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出現雙下降,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81%,化學需氧量同比下降0.28%。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節能減排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從今年上半年情況看,經濟增長速度偏快,特別是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增長仍然過快,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5%,增速比輕工業快3.1個百分點。占全國工業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鋼鐵、有色、電力、石油石化、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20.1%,增幅同比加快3.6個百分點,產業結構重型化的格局沒有改變。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要繼續抓好節能減排工作,關鍵是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七大精神上來,統一到中央的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上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防止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把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更加重視發展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更加重視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提高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大力調整能源結構,積極發展水能、風能、生物質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廣泛開展煤炭的清潔利用?!笆晃濉逼陂g,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提高3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稍偕茉凑既磕茉聪M的比重由7.5%提高到10%,切實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產業政策方面,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加強產業政策與信貸、土地、財稅、價格、質檢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對重點地區和重點行業實行更加嚴格的市場準入。調整《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行業項目進入。對項目建設實施更加嚴格的能耗、水耗、環境、安全、資源綜合利用和質量、技術等標準,建立新開工項目管理的部門聯動機制和項目審批負責制,嚴格執行項目開工建設“六項必要條件”。重點加強項目能評和環評審批。加大環評“區域限批”和“行業限批”力度。
依法加快淘汰電力、鋼鐵、建材、電解鋁、煤炭等13個行業的落后生產能力。認真抓好“十一五”期間關停小火電機組5000萬千瓦、淘汰落后煉鐵能力1億噸、煉鋼能力5500萬噸、水泥生產能力2.5億噸、造紙能力650萬噸等任務的落實。積極研究實施《中央財政促進淘汰落后產能獎勵資金管理辦法》,加快建立淘汰落后產能退出激勵機制。
二是加大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實施力度。上半年安排國債和中央預算內投資10億元,支持余熱余壓利用等節能項目184個,形成年節能657萬噸標準煤的能力;安排國債和中央預算內投資40億元,支持“三河三湖”(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松花江、三峽庫區等重點流域和重點區域內城市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建設,建成污水管網3970公里、形成污水日處理能力700萬噸;安排國債和中央預算內投資10億元,支持資源節約、循環經濟和工業污染治理項目190個。下半年中央財政新增安排70億元,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可形成約35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三是加強重點領域節能。深入開展千家高耗能企業節能行動,推動重點耗能企業開展能源審計、編制節能規劃,公布千家企業能源審計和利用狀況報告,開展重點企業能效水平對標活動。頒布實施《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強化新建建筑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監管力度。推進太陽能熱水系統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應用。啟動實施單元式空調機組和洗衣機能效標識制度。組織開展中央國家機關空調、照明、鍋爐系統節能改造。繼續完善和大力推廣電力節能調度、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標識、節能產品認證等。
四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大力開展循環經濟試點,認真總結第一批試點的成效和經驗,抓緊部署實施第二批試點,加強試點經驗的交流和推廣,努力構建企業、企業間或園區、廢物回收及社會四個層面的循環經濟體系。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積極開展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建立鼓勵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的激勵機制,國家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導向目錄和評價指標體系。全面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積極鼓勵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廢舊家電回收處理和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組織編制重點行業循環經濟專項規劃,進一步明確各行業、領域發展循環經濟目標及分階段推進的重點任務。健全評價指標體系,逐步建立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機制。
五是逐步完善有利于節能減排的政策機制。價格政策方面,逐步調整成品油價格,下調小火電機組上網電價,實行鼓勵脫硫設施建設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電價政策,加大差別電價實施力度。財稅政策方面,調整煤炭、有色金屬、鐵礦石等礦產資源的資源稅額標準。提高成品油、大排量汽車、木制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等產品消費稅。取消高耗能、高排放等產品的出口退稅,降低出口退稅率,對鋼坯、焦炭等部分商品加征出口關稅。調整、節能產品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對部分節能產品由優先采購調整為強制采購。頒布實施新修訂的《國家鼓勵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
六是加強法制建設。加快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新修訂的《節約能源法》已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循環經濟法》本屆政府有望出臺。要加快民用建筑節能管理、廢舊家用電器回收處理管理等配套法規建設;制定和完善終端用能產品(設備)能效標準。加強稽察和執法監督。建立全國節能監察機構,開展節能監督檢查。繼續加大力度組織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的專項行動,對各類典型環境違法案件進行掛牌督辦。
七是繼續加大宣傳。認真組織開展全國節能宣傳周、“六·五”環境日專題宣傳活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大型主題宣傳活動及以節能減排為主題的科普活動,調動全社會參與節能減排的積極性,并長期堅持下去。為節能減排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逐步把節約能源、循環利用資源、保護環境變為全體公民共同建設生態文明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