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農村黨組織設置實施黨員分類管理

時間:2022-07-13 06:35:00

導語:創新農村黨組織設置實施黨員分類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農村黨組織設置實施黨員分類管理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的基礎,是農村基層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是黨聯系農民群眾的紐帶,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我縣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把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按照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的目標,努力探索總結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新做法、新經驗,勇于創新,全面推行了以分類設置黨組織、分類教育黨員和分類設崗定責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黨員分類管理。

一、基層黨組織設置情況

我縣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嚴格堅持《黨章》要求,以便于黨員接受黨組織領導、教育、管理和監督為準則,依據工作需要和黨員數量,按照黨員的生產、工作地和行政區劃屬地管理原則,合理設立基層黨組織。*年末,中共五河縣委共設30個基層黨委,142個黨總支,992個黨支部,黨員22920名,平均每個黨支部有黨員23名。其中,鄉鎮基層黨委15個,黨總支121個,黨支部487個;非公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建立黨委2個,支部9個,黨員124名;事業單位和民辦非企業法人單位建立黨委3個,總支6個,支部118個;行業協會黨支部31個,黨員3900名。

二、主要做法

1、合理設置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堡壘作用

近年來,隨著新經濟組織的不斷發展壯大,五河縣非公企業和個體工商不斷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黨建工作點。為加強對非公企業等新社會階層黨建工作領導,五河縣積極探索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新途徑,切實加強對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管理。一是在從業人員50人以上和單獨建立黨組織的非公企業選派黨建聯絡員,指導非公企業開展黨建工作,幫助符合建立黨組織條件的非公企業建立黨組織;二是在凡黨員人數達到50人以上,經濟發展具有一定規?;虍a業結構調整有一定特色的村,設立黨總支,按產業構架特點分企業、產業、行業協會等類型設置專業黨支部;截止*年底,全縣有蔬菜、種稻、林果、花生等種植業協會黨支部11個,有水產養殖、畜牧養殖等養殖業協會黨支部11個,有糧食加工等加工業協會黨支部5個,有商貿流通協會黨支部3個,有運輸業協會黨支部1個。全縣有各類專業黨小組445個。通過實施“雙培雙帶”先鋒工程和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全縣基層黨組織設置更加合理,黨組織建設不斷加強,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進一步體現,逐步適應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有效推進了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2、探索新模式,切實加強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

針對流動黨員去向難掌握、管理難落實、活動難開展、作用難發揮等問題,著力探索流動黨員管理新模式,規范和加強了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基礎,增強黨的凝聚力。一是在外出務工黨員集中地建立黨組織。*年,全縣已在江蘇、浙江等地建立流動黨員黨支部4個,黨小組19個,設立流動黨員聯絡站1個,流動黨組織管理黨員418人。二是建立流動黨員信息庫。為全縣1344名流動黨員登記造冊,建立動態管理臺帳,并實現了網絡化管理。三是對流動黨員全程教育。對黨員外出前、外出期間、返回時實行全程管理。四是實施“鳳還巢”工程。聘請流動黨員為致富信息員,引導鼓勵流動黨員中成功人士回鄉辦廠創業,帶動家鄉經濟發展。

3、創新基層黨組織活動方式,豐富活動內容

為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雙帶”作用,我縣緊緊圍繞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需要,積極探索基層黨組織活動新方式,不斷豐富黨組織活動內容。一是按照各地的產業優勢,走“支部+協會”、“黨員+農戶”發展模式,在黨總支(支部)的領導下建立各種行業協會。目前,全縣共組建蔬菜、花生、養殖、糧食加工等各類產業協會31個,經常在會員之間積極開展技術交流,實現產供銷一條龍服務,保障農戶的權益,實現了農產品銷售市場化運作;二是以實施“雙培雙帶”先鋒工程為契機,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設崗、明確職責、量才定位的原則,在全縣農村無職務黨員中開展設崗定責活動,原則上設置參政議政(政策宣傳)崗、民意收集反饋崗、村組政務財務監督崗、集體經濟項目發包監督崗、村規民約監督執行崗、社會治安維護崗、科技示范崗、雙帶示范崗、信息咨詢服務崗等4大類19個崗。目前,我縣已有4200名無職黨員簽訂了崗位管理目標責任書,占農村無職黨員總數的一半以上。據統計,設崗定責以來,五河縣農村無職黨員共為群眾辦好事、實事465件,有260多名農民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書。使農村黨員丟掉“無事牌”,積極參與農村經濟社會事業建設。

三、取得成效

1、黨建工作與經濟發展找到結合點,推動了經濟發展。按產業類型設置黨組織后,使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更好地適應了當前農村市場經濟和產業化的發展趨勢。對從事同一產業類型的黨員集中進行管理,便于黨員活動創造性地融入生產經營當中,既充實了黨員活動的內容,又解決了產業發展中的難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朱頂鎮三塘村荒山開發協會黨支部書記由三塘村黨總支書記蔡飛兼任,蔡飛書記帶領廣大黨員和群眾向村里的荒山要效益,通過幾年苦干,硬是把光禿禿的荒山變成碩果累累的花果山,如今,荒山開發基地種植冬棗1200畝,油桃400畝,畝產鮮果500公斤,戶均年增收1800元。

2、黨員之間有交流發展的平臺,增強了黨組織的活力。分類管理后,參加活動的對象都具有共同的群體性特點,特別是同一產業的黨員在一起活動,有了共同的話題,關心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具有一致性,在活動中可以相互交流致富經驗,分析掌握市場行情,探討產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達到共同進步、共同致富的目的,因而黨員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提高,黨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明顯增強。朱頂鎮張許村是遠近聞名的“汽車村”,全村有汽車160多輛,以前各運輸戶各自為政,運輸效益不是太好。自該村道路運輸協會及協會黨支部成立之后,協會黨支部為廣大運輸戶提供車輛入戶、保險、繳費、辦證、維修、聯系貨源等各種服務,幫助解決各種運輸糾紛,為運輸戶提供法律服務,使廣大運輸戶能夠安心生產,運輸效益大幅度增加。

3、架起了幫帶致富的橋梁,發揮了黨員的先進性和先鋒模范作用。分類管理后,同一產業中的黨員以黨組織為紐帶,在黨員產業帶頭人的帶動下,通過幫聯活動,在更大范圍內加強了幫帶培養的力度和學習交流的機會,既在致富能人中培養發展了新黨員,又加大了扶貧幫困的力度,同時還培養扶持了一批新的致富典型,在黨員致富能人中培養了一批后備干部隊伍,形成了“雙培”和“雙帶”的良性互動機制。2002年,城關鎮溝東村酥梨專業黨小組長陳龍從外地引進優質高效“黃金梨”,他帶頭示范種植,并將種植技術手把手地教給其他種植戶。經過幾年的發展,“黃金梨”種植面積擴大到800畝,畝均效益比普通酥梨增加300元以上。今年以來,全縣各類專業協會黨組織舉辦各種科技培訓班620多期,培訓黨員、群眾13000多人次。

4、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應運而生,加快了產業化發展步伐。分類管理后,產業發展有規模、有特色的村,依托產業黨組織發動群眾積極組建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了農民群眾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促進了基層黨組織領導方式的轉變。我縣武橋鎮界溝蛋雞養殖協會有會員79人,黨員7人,協會黨支部圍繞產、供、銷等環節為養殖戶提供“四統一”服務,即統一選種、統一配飼料、統一防病、統一銷售雞蛋,使該村養殖業形成了規模、技術含量較高。今年以來,該協會黨支部舉辦養殖培訓班6期,參訓人員達600多人次,為養殖戶提供銷售信息30多條。截止目前,全村共發展蛋雞養殖戶71戶,其中2000只以上的養殖大戶有58戶,協會會員養殖蛋雞達20多萬只,年產雞蛋1500噸,純收入92萬元,戶均純收入達15000元,有力地促進了當地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致富,該村也成為名副其實的蛋雞養殖專業村、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和“蚌埠市菜籃子”工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