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會精神深入實戰推進交通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時間:2022-07-14 11:03:00

導語:領會精神深入實戰推進交通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領會精神深入實戰推進交通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遠發展,關系邊疆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首要的政治任務。下面結合工作實際,就如何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扎實抓好分管的交通工作談幾點體會和感受。

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從根本上打破交通瓶頸制約

黨的十六大以來,州委、州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加快發展這個主題不放松,通過前幾年的打基礎、調結構、促發展、保穩定,經濟已經駛上了科學發展、快速發展的軌道。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州交通現有路網技術標準低、結構不合理、路面質量差、抗災能力弱、通行能力小等問題也日益突現,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加快建設、打瓶瓶頸制約刻不容緩。

二、加快干線公路建設,提升全州路網和路面等級

中緬陸水聯運通道系“中國昆明—緬甸仰光伊洛瓦底江陸水聯運通道”的簡稱,指中國昆明—瑞麗—緬甸八莫港—仰光港,包括公路、伊洛瓦底江水路及水陸聯運中轉港的整個聯運系統。加快該通道的建設,可以開辟我國西入印度洋的出海通道,減少對南海航線的過度依賴,有利于中緬兩國睦鄰友好關系發展和經濟技術合作,有助于對接三大市場,構筑中緬印孟次區域經濟合作;全面提升320國道高速路及大瑞鐵路的投資效益,帶動滇西自然資源開發及邊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圍繞大通道建設對外開放戰略,我們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加快全州干線公路建設,提升路網和路面等級,做好與中緬陸水聯運大通道對接的準備。

根據規劃,我州公路網呈“334”公路網布局,即三條橫線三條縱線,四條主干線連接線形成主骨架網,另有27條支線組成區域路網,總規模2818公里。實現以上規劃需投資約469.695億元,其中主干線約405.601億元,支線64.094億元;2015年前需完成投資171.5億元(干線155.112億元、支線16.15億元);計劃新建和改建農村公路1546.96公里,需投資12.4億元。完成以上目標任務,當前要扎實抓好三項工作:

(一)加快龍陵至瑞麗高速公路建設進程。龍陵至瑞麗高速公路是GZ65線在我省境內的最尾端,是中國通往南亞、東南亞的重要路段,也是我州對內對外開放的主要通道。GZ65線除龍瑞高速尚未列項建設外,在全省境內都已實現高速化。該項目投資估算92億元,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省人民政府項目評審中心的審查。2007年10月15日,省交通廳已明確該項目的環境評價報告及土地預審等前期工作交由*州承辦,并于2008年6月前報送省交通廳。目前,交通部門已經與相關中介機構簽訂了環境評價報告編制協議,國土、交通部門準備近期召開一次協調會,加快土地預審報告編制工作,力爭項目于2009年完成前期工作并開工建設。

(二)盡快啟動省道騰沖至隴川段二級公路建設項目。騰沖至隴川(章鳳)二級公路是我州西三縣通往保山市連接國道主干線GZ65線進入內地的重要通道,也是云南省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交通干線。它連接著騰沖火山熱海、大盈江及瑞麗江三個國家級旅游風景名勝區,并使騰沖、瑞麗兩個國家一類口岸和盈江、章鳳兩個國家二類口岸形成區域整體,該路段沿線幅射人口近80萬,包括傣、景頗、阿昌、德昂、傈僳等各種少數民族。目前,該項目的項目建議書已通過省發改委審批,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已結束,待環評報告和土地預審后將盡快報送省發改委審批。同時,交通部門已經開始著手施工圖初步設計的招標工作。本段公路擬采用二級公路標準建設方案,推薦路線全長159.56公里,估算投資總金額19.4億元。

(三)抓好三條重要連接線的建設。一是潞西市(遮放)至隴川縣(章鳳)二級公路建設。該路不僅是規劃中的龍瑞高速公路和騰瑞二級公路的重要連接線,也是規劃中的中緬陸水聯運通道中國至緬甸八莫港口最直接、最便捷的通道。目前,該工程的主體結構已經基本完工,年底前可實現通車。二是潞西市(芒市)至梁河縣(勐養)公路改造。該路是規劃中的龍瑞高速公路和騰瑞二級公路在我州境內的主要連接線,于20世紀90年代末進行了改建,公路等級為三級,路基寬7.5米,現全線雖已鋪筑油路,但技術標準較低,彎急坡陡,通行能力較差。為使我州環州公路實現高等級化,需要對其進行改建,提高路面等級,同時,在風平芒別與高速路的交接點建設半立交橋,真正發揮其整體網絡功能,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三是梁河翁冷至隴川章鳳油路建設。

三、高度關注民生問題,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切實解決好農民出行難問題

交通是發展農村經濟、實現農民持續增收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重要基礎條件,在解決“三農”問題中作用至關重要。我州由于地域相對偏僻,自然條件惡劣,經濟發展滯后,社會發育程度低,導致交通基礎建設和農村客運起步晚、投入大、進展慢,農民出行難問題十分突出,急需加以解決,這也是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問題的具體體現。

(一)加大建設力度,改善農民出行條件?!笆晃濉逼陂g我州農村公路建設的目標是:以加強通鄉油路建設和實施農村通達工程為重點,新建和改建農村公路1547千米,至2010年,使全州農村公路總長達6434千米。改善153個建制村公路的通達狀況,建制村通公路的比例從2005年的71.9%提高到100%;新增20個鄉(鎮)通瀝青(水泥)路,使鄉(鎮)通瀝青(水泥)路的比例從2005年的60%提高到92%。建設鄉(鎮)客運站34個,使全州86%的鄉(鎮)有客運站;改造25個農村公路渡口,完成渡改橋8座。確保以上目標的實現,一是要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資金和專項資金支持;二是各級政府要想方設法從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的資金專項用于農村公路建設,盡最大力量減輕農民籌資的負擔;三是要堅持自愿原則,充分調動全社會和廣大農民群眾籌資修路的積極性,形成“人民公路人民建”、“人民公路人民養”的良好氛圍,盡力動員各方力量籌集農村公路建養資金。今年,我州共有在建交通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工程項目145個,目前各項建設任務進展順利。

(二)認真抓好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努力提高農村公路通行質量。2007年,省交通廳將我州列為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的試點州,從實踐情況看,效果很好。一是實施管養分離,解決了“養人不養路”問題。實施管養體制改革前,全州165名在職、離退休農村公路管理人員,有86人需要用養護資金支付工資,所需經費占到了當時省補養護資金的一半以上。今年實施管養體制改革后,管養進行了剝離,管理人員工資全額納入財政支付,養護工作整體進入市場。大量的養護資金從“養人”中節約出來,專項用于“養路”,對提高農村公路的養護質量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二是基本建立起了“有路必管、有路必養”的工作機制,解決了農村公路失管失養問題。三是加大了投入,加強了養護,“先天不足,后天營養不良”問題正得到有效解決。我州實施管養體制改革后,中央和省補養護資金增加了10.8倍,州和縣市地方政府財政投入也得到了加大,2007年共安排187.5萬元日常養護資金,很多過去無法實施的養護工程得于落實,農村公路的通行質量大輻提高,農民出行難問題得到很大改善。

(三)大力發展農村客運,切實解決好“農民出行乘車難”問題。大力發展農村客運,是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解決農民出行難問題的最終途徑。由于我州農村客運事業起步晚,市場發育不完善,公司化程度低,經濟效益差,大多數村寨至今未能開通客車,全州335個行政村客運班車通車率僅為53.7%。同時,由于農村客運發展滯后,農民出行乘坐非營運車輛、低速車輛現象較為普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加快發展農村客運,我認為要著重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制定出臺加快發展農村客運事業的扶持政策和規范性文件;二是加快農村客運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提高農村客運的公司化經營程度;四是加大政策和財政資金扶持力度,降低經營成本,讓農民乘得了車。解決農民出行難問題,必須走城市公交的扶持發展模式,通過減免農村客運車輛的稅費、加大財政補貼力度等手段,盡力降低經營成本,讓農民群眾乘上廉價車、低價車。

(四)加強運輸安全監管,切實保護農民出行的生命財產安全。要加強對農民的安全乘車教育,增強防范意識。要建立交警、交通、農機、安監等相關部門聯合執法的運行機制,堅決打擊和取締非法客運車輛。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村客運風險金制度,確保農村客運車輛發生事故后農民能及時得到補償。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客運企業內部的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體系建設,切實做好從源頭上預防重特大事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