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

時間:2022-07-16 10:39:00

導語: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

與時俱進,是新時期最突出的標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鮮明的時代精神。這種時代精神就是勇于實踐、勇于探索、勇于求真的改革創新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改革創新的事業,黨要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自身建設,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因而,既要把改革創新精神全面貫穿和體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階段的各個方面,又要作為今后相當長時期黨的建設應當堅持的一項重要原則。

以改革創新精神建設黨,就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著力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建設的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袄献孀诓荒軄G”,這是歷史的結論,是我們黨的建設的一條不可動搖的原則。但是,時代在發展,形勢在變化,馬克思主義也必須隨實踐的發展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領導中國人民探索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個開放的、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比較系統、科學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黨是一個什么樣的黨、如何建設這個黨等一系列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實踐和理論問題,從根本上保證了黨和國家的健康發展。黨的十六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在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深刻總結我國的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最新理論成果,為在新階段的黨的自身建設指明了方向。因此,以改革創新精神建設黨,最緊要的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這一最新成果來武裝全黨,增強全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切實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把全黨和全社會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自身建設的各個方面。

以改革創新精神建設黨,就要把重點放到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各級領導班子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上來。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關系黨的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把黨的建設的重點放到執政能力建設上來,這是世紀之交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遇到嚴重挫折給我們帶來的深刻啟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3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順利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經驗總結,是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所取得的重大理論與實踐成果。這一成果的重大意義在于:深刻揭示了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內在聯系,從而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和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執政的歷史經驗表明,執政黨的執政能力的強弱同執政成就的大小、執政地位的鞏固與否呈正相關關系。執政能力愈強,執政成就愈大、執政地位愈鞏固;反之亦然。這是因為,執政黨是現代化最主要的推動者和領導者。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主義國家現代化的成功與否根本上取決于執政黨能力總量的規模與水平。因此,以改革創新精神建設黨,就必須把黨的建設的重點放到執政能力建設上來,通過改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健全領導體制,不斷提高各級領導班子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和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只有如此,我們黨才能不辱使命,不負重托,領導全國人民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以改革創新精神建設黨,就要使黨的建設與黨內日益增長的民主意愿相適應,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著力增強黨的團結統一。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是黨的生機和活力的動力源泉。中國共產黨是應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爭得當家作主的內在要求而產生的,是嚴格按照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民主精神和民主原則建立和發展起來的。黨內民主不僅關系到黨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且還關系到黨所領導的整個革命和建設事業。黨內民主作為黨員在黨的生活中一律平等的直接或間接地參與黨內事務的根本制度,其要義在于激發、調動和凝聚全黨的力量,它不僅涉及黨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而且還涉及黨的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思想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階段,一方面黨員的民主意識和權利意識在日益生成和不斷增長;另一方面,黨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也要求黨必須不斷增強自身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感召力。這就要求通過發展黨內民主,激發作為黨的主體的黨員和黨的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黨的建設的經驗也充分證明,沒有黨內民主,就沒有黨的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沒有黨的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不會有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就不會有黨的生機和活力。黨內民主因而成為黨的生機和活力的動力源泉。不僅如此,黨內民主對人民民主還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帶動作用。黨所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的最終建成歸根到底要靠全國人民的創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創造性、積極性、主動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民民主的狀況。雖然黨內民主不同于人民民主,黨內民主也非國家形態的民主,但由于黨是執掌國家政權的執政黨,在國家制度層面上直接主導著人民民主的發展,所以對人民民主發展來說,黨內民主的狀況具有直接的決定作用。同時,作為一種國家形態的人民民主的建設和發展也將推動執政黨黨內民主的發展,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的良性互動,成為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動力資源。

以改革創新精神建設黨,就要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牢牢把握造就高素質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這個關鍵。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近30年的實踐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能不能鞏固和發展下去,中國能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持長盛不衰,關鍵是能不能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按照德才兼備、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原則,建設一支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特別是培養造就一批善于治黨治國治軍的優秀領導人才,是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大計。這一條做好了,就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痹诮ㄔO高素質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的工作中貫徹改革創新精神,一是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形成干部選拔任用科學機制。特別是要規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差額選舉辦法。二是要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增強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的科學性和真實性。加強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全過程監督。健全領導干部職務任期、回避、交流制度,完善公務員制度。三是要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按照德才兼備、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原則選拔干部,全面落實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四是要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統籌抓好以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的各級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激發各類人才創造活力和創業熱情,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新局面。

以改革創新精神建設黨,就要全面鞏固和發展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切實加強基層黨的建設,扎實抓好黨員隊伍建設這一基礎工程。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歷史的。黨在新階段的先進性是要靠千千萬萬高素質的黨員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實踐中的先鋒模范作用體現出來的。離開了黨員的先進性,黨的先進性就成了無源之水。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保持和發展共產黨員先進性,就是要促使廣大黨員認真學習和遵守黨章,增強黨員意識,同時建立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拓寬黨員服務群眾渠道,構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體系,健全讓黨員經常受教育、永葆先進性長效機制,使黨員真正成為牢記宗旨、心系群眾的先進分子。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此,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必須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的凝聚力,使黨的基層組織成為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要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全面推進農村、企業、城市社區和機關、學校、新社會組織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創新活動方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帶動其他各類基層組織建設。

以改革創新精神建設黨,就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反腐敗斗爭的緊迫性、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命。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經過近30年的改革發展,我國的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這一方面集中反映了黨領導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另一方面,也清楚地表明黨脫離群眾的危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大地增加了。非但如此,在實踐中我們也看到,在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干部生活作風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特別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一些黨員領導干部中存在的消極腐敗現象,已經嚴重損害了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損害了黨的形象,危及到了黨的執政地位。因此,堅持以時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反腐敗斗爭的緊迫性、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模范遵守黨紀國法,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

總之,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是黨的十七大全面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六大以來黨的建設實踐所得出的重要結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時代精神在黨的建設領域的具體體現,是黨的建設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應當堅持的一項重要原則。實踐表明,只有堅持改革創新精神,才能探索出一條解決新階段黨的建設領域中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的新路子,提出有效的新辦法,從而開創黨的建設的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