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涉農資源統籌城鄉發展

時間:2022-07-16 04:42:00

導語:整合涉農資源統籌城鄉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整合涉農資源統籌城鄉發展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省情,決定了新農村建設應該走統籌城鄉發展,“統一規劃、集中布局、集約發展”的新路子。要在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市場和城鄉社會管理方面逐步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

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的現代化。*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省情,決定了新農村建設應該走統籌城鄉發展,“統一規劃、集中布局、集約發展”的新路子。要在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市場和社會管理方面逐步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

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

*省土地面積約3.5萬平方公里,人口830萬。陸地面積僅占全國陸地面積的0.36%,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0.62%;按2005年底全國地級行政區劃333個計算,全國平均每個地級區劃土地面積為2.88萬平方公里,人口390萬人。*省土地面積僅略多于全國地級行政區劃平均水平,人口比地級行政區劃平均水平高出一倍。特殊的省情決定了考慮*農村發展問題,必須堅持“統一規劃、集中布局、集約發展”,把*當作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統籌規劃,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局面。黨的十七大報告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之一,更加堅定了*走城鄉一體化道路的決心。

統籌城鄉發展,一是發展規劃的一體化,不能城市搞城市的,農村搞農村的,要根據*的實際情況,把城鄉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把全省當成一個“大城市”來經營;二是產業發展一體化,要樹立大產業大空間思想,統籌全省產業布局。防止簡單以地理空間為依據,割裂三大產業間的有機聯系,注重根據各市、縣資源稟賦不同,規劃全省產業發展。要特別注意發揮*旅游資源豐富、熱帶農業優勢明顯的有利條件,規劃發展好涉農產業。*特色產業,如旅游業、熱帶作物加工業等本身就植根于農村這片沃土,客觀上也要求*產業發展一體化;三是基礎設施一體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要向農村延伸。如果把*當作一個“大城市”來經營,那么海口和三亞就是這個“大城市”的兩個中心。受自然環境的制約,??诩叭齺喲睾0毒€帶狀分布的城區現實,決定了*城市化發展路徑不能照搬大城市外延平鋪式的發展模式,而應該走中心城市帶動衛星城市發展的道路,為此,*基礎設施建設要樹立全省一盤棋思想,道路、供水、電力、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數字電視等一體化的公共設施要不斷地向鄉鎮延伸。隨著??谥寥齺喅请H高速鐵路的建成通車,東海岸城鎮群建設速度加快,*城市化建設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四是公共服務一體化,力爭做到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教育、醫療、最低社會保障等農民熱切昐望的基本公共服務應逐步納入公共財政范疇;五是就業市場一體化,應盡快實現戶籍制度的改革,讓長期在城市生活工作的農民工能夠在城市落戶。目前,我國已經有個別地方試點戶籍制度改革,*無論從自然地理特點、人口數量、產業狀況以及體制優勢等各方面都有條件邁開這一步,為統籌城鄉發展夯實制度基礎;六是城鄉社會管理一體化。要改變以“證”管人的傳統社會管理模式,轉變為以“房”管人,以“事”管人,在社會治安、社區服務等各方面統籌城鄉管理。

要從統籌城鄉發展的高度,研究和把握省直管市縣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把涉及社會管理與服務以及在全省產業發展規劃框架內發展地方經濟的權力放下去,同時也要把涉及規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權力強化起來。權力下放要考慮我省市、縣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對涉及技術、知識、人才等領域的管理,應視時機成熟情況,逐步下放管理權力。

整合涉農經濟管理部門

在行政管理體制層面,涉及農村經濟發展的管理部門眾多,種植業歸農業部門管;養殖業歸畜牧部門管;水產養殖歸漁業部門管;林木歸林業部門管;農田水利設施歸水利部門管,等等,政出多門。目前,財政支農資金分散在10多個部門,分散管理的弊端日益突出。以治蟲為例,如果蟲子在天上,農業部門要管;在樹上,林業部門要管;在草地里,畜牧部門要管;在公園里,城建部門要管。這種多頭管理的格局,政策上缺乏統一規劃,不僅造成資金渠道的分散,也造成資金使用上的浪費。

*建省辦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擁有地方立法權,為*探索充滿活力的行政管理體制機制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建省初期,*實行“小政府、大社會”,根據相近職能組建具有“大部制”特點的省級管理部門,走在了全國改革的前列,積累了較為成功的經驗。今天,統籌城鄉發展,無論是從*自身特點,還是從發展農村經濟客觀需要出發,都應該在理順管理體制、整合涉農行政資源方面邁開體制機制創新的步伐,先行先試,盡快形成發展農村經濟的合力。

以項目開發為平臺整合支農資源

當前,影響我省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原因是缺資金、缺技術以及農村市場組織化程度較低。實際上,三者是有機聯系的一個整體,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影響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在當前農業經濟效益普遍不高,涉農貸款風險較大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對農村信貸持謹慎態度是可以理解的。如何有效化解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是對我們各級政府執政能力的一種檢驗。從有利于整合資源形成支農力量合力出發,應該在搞好行業管理的同時,重視涉農項目開發工作。建議以有關廳局為主,聯合金融機構、科技服務部門和市場流通企業成立綜合性的農業項目開發服務機構(以下簡稱項目辦)。政府涉農財政資金注入項目辦,以項目開發為運作平臺,整合支農資源,提高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益,統籌解決農民發展生產所需資金、技術和市場流通問題。如項目辦根據我省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確定優先發展的農業項目和每年資助的項目數量,明確項目申請條件,符合條件的農民自主申報。項目辦對納入項目管理的農民,在發展生產所需資金的貸款擔保、所需技術支持和農產品銷售等方面實行一條龍管理。農民發展經濟由過去的面對多口管理變成“一站式”服務,一方面大大方便了農民,解除了農民發展生產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也明確了科技部門和金融機構的重點服務對象,降低了他們的管理成本,減少了貸款風險。

設立大學生農村創業基金

最近,中組部決定在全國選派10萬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基層當“村官”,充實農村一線管理隊伍,這是黨中央加強農村工作的重要舉措??紤]到農村技術人才狀況和大學生就業需要,結合中組部“大學生村官”項目,設立*農村創業基金,扶持愿意到農村從事種養殖業創業的大學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它既可以拓寬當前大學生的就業渠道,又可以為農村送去急需的種養殖技術人才,還可以通過項目配套資金,解決生產發展的資金問題,同時,實現種養殖業的規模化運作,解決農產品市場銷售問題。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主要針對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基金機構,通過征集評估創業項目,確定資助對象,配備創業導師,全程跟蹤創業過程,收到很好成效。我省發展熱帶高效農業具有內地省份無可比擬的資源優勢,如果能夠通過創業基金項目的方式,把支農資金、各級農業技術部門的扶持、市場銷售等因素整合到項目中去,必能發揮較好的合力效應,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市場組織化程度較低的問題,提高*農村產業化水平,帶動全省農村經濟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