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新農村建設

時間:2022-09-17 10:29:00

導語: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進新農村建設

近年來,**縣針對外來人才相對較少的實際情況,大力開發鄉土人才資源,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一、注重選拔管理,營造鄉土人才開發濃厚氛圍

一是加大組織領導力度。成立由縣委組織部牽頭,人事部門負責,科技、科協、教育、勞動、農業、林業等部門參與的鄉土人才資源開發領導工作機構。將鄉土人才資源開發列為“人才強縣”戰略的重要內容,納入全縣人才工作“十一五”規劃。下發《**縣鄉土人才資源開發工作意見》,明確規定將此項工作納入縣直單位、鄉鎮和村(居)年度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年終分級督促考核。鄉鎮建立鄉土人才開發工作站,村(居)設立聯系點,明確專人負責轄區內鄉土人才的選用和管理。二是健全選拔管理機制。出臺《**縣鄉土人才選拔評審制度》,明確了選拔的對象與范圍、程序與方法等,要求村、鄉鎮、縣對照鄉土人才選拔條件,逐級選拔,成熟一個納入一個。建立《**縣鄉土人才檔案》,將鄉土人才劃分生產型、經營型、管理型、技術型四類,實行分類管理;出臺《**縣鄉土人才實踐崗位目標考核制度》,將鄉土人才的實踐考核與職稱評審、有關待遇、晉級與退出掛鉤,在各個環節都實行動態管理。三是完善相關保障措施。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從**年起,縣財政逐年增加鄉土人才開發工作專項經費,提高該項工作經費在整個人才工作經費預算中的比例。近三年來共列支專項經費61萬多元,僅**年就安排專項資金23萬元。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圍繞鄉土人才的發現、培養、管理、使用等開發環節,建立了《**縣鄉土人才服務保障制度》等4項制度?!?*縣鄉土人才服務保障制度》明確提出,凡納入鄉土人才庫的對象,可以優先發展為黨員和推薦提拔進入村級班子;創業時,可以在資金籌措、土地征用、水電安裝、技術攻關等方面享受優惠政策待遇,得到重點扶持幫助。對科技示范戶實行掛牌保護,對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或在農業技術上有重大發明創造的鄉土人才予以重獎。近年來,縣里每年都隆重表彰一批有突出貢獻的鄉土人才,給受到表彰的對象每人發獎金1萬元。

二、注重培育鍛煉,提高鄉土人才隊伍整體素質

一是利用教育基地培育鍛煉。依托湘北職業中專、縣經貿學校、縣電腦進修學校及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等一批素質教育基地,定向培養專業型鄉土人才。利用農村黨建工作示范基地、新農村建設示范點、農業結構調整示范基地、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示范基地等,引導鄉鎮站所涉農技術人員和農村經濟大戶領辦或創辦實體和產業協會組織,通過做給鄉土人才看、帶著鄉土人才干,提高了他們推廣運用新技術的水平。定期組織省、市、縣有關專家對鄉土人才進行集中培訓,講授實用技術,輔導實用理論,近年來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00多期,培訓骨干鄉土人才11000多人次。二是拓寬學習渠道培育鍛煉。與湖南文理學院等5所高等院校建立長期的人才培養合作關系,近年來先后送訓1200多名鄉土人才,幫助他們取得了大專以上文憑。2005年起,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每年選送100名在職村干部、經濟大戶參加繼續教育,提高了他們的實用技術水平。以縣、鄉鎮或村(居)為單位,每年有針對性地組織鄉土人才走出去,到經濟發達地區、產業結構比較合理的地區參觀學習,使他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三是聯系農村實際培育鍛煉。結合創建“學習型”社會,出臺評定技術職稱、實行物質和精神獎勵等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鄉土人才學好技術、用好技術,促使鄉土人才不斷涌現,不斷成熟。以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為契機,組織黨員鄉土人才開展“定崗定責、聯戶幫帶”活動,把市場信息和高效實用技術送到農家,取得既服務農民又提升素質的雙贏效果。結合農村全面取消農業稅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新任務,在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村社會發展和構建社會和諧新農村中培育鍛煉鄉土人才。充分發揮縣柑橘協會、縣茶葉協會、縣高山蔬菜協會等產業協會的紐帶作用,為鄉土人才創造了發展、交流和合作的平臺。按照新興農業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采取多種形式在農村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為相關產業打造一批能人。從資金、技術和生產物資上扶持一些專業特長人員,培育一批特色專業戶,實現產業發展與鄉土人才培育的良性互動。

三、注重引導激勵,搭建鄉土人才發揮作用舞臺

一是圍繞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讓鄉土人才成為農村各項事業的主心骨。我們注重把鄉土人才培養成黨員,把思想政治素質好、懂經營、會管理、熱心村級事務的鄉土人才納入村干部后備隊伍視野,重點培養,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特別優秀的及時推上支村兩委工作崗位。近三年來,全縣200多名優秀鄉土人才在村“兩委”班子中任職,其中192名擔任村支書,改善了村干部的素質結構,激發了村干部隊伍的活力,增強了農村基層組織服務經濟、領導經濟的能力。二是圍繞加快農民致富步伐,讓鄉土人才成為農村經濟建設的領跑者。我們充分利用鄉土人才思維開闊、技術好、信息準、銷路暢的優勢,引導和幫助鄉土人才牽頭成立協會,讓他們與廣大農民結成資源共享、技術共享、信息共享、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合體,當好農民發家致富的參謀。近年來,全縣成立了75個由鄉土人才牽頭發起、以鄉土人才為中堅力量的農業產業協會,其中縣級協會有8個。我縣先后被評為“中國柑橘之鄉”、“全國早熟蜜橘第一縣”、“全國馬頭羊生產基地縣”、“全國有機茶生產基地縣”。在扶持鄉土人才帶頭致富、做大做強產業的同時,我們還引導鄉土人才傳幫帶,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東山峰管理區青年農民劉建軍在縣鄉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起3000畝高山蘿卜基地,打造了“**縣高山蘿卜”品牌,經濟效益可觀。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鄰近5個鄉鎮的1200多個農戶種植高山蘿卜,總面積達8000多畝,成為我縣農業特色產業。三是圍繞構建和諧新農村,讓鄉土人才成為農村全面發展的引路人。我們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在全縣農村大力開展“雙爭創五好、共建新農村”主題實踐活動,號召和支持鄉土人才擴大社會影響,帶動群眾共建共亨新農村。此外,我們還首建常德市縣級農村人才市場,每年舉辦一次縣級鄉土人才市場交流會,引導鄉土人才有序流動,為他們更好地服務和諧新農村建設搭建舞臺。近年來,已有3000多名生產型、經營型、管理型、技術型等類型的鄉土人才找到了展示自已才能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