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實踐啟示工作
時間:2022-09-17 03:22:00
導語:干部實踐啟示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造就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的科級后備干部隊伍,庫倫旗立足長遠,創新機制,實行公開選拔科級后備干部,通過廣泛宣傳,全旗報名參考人數達到527人,經過筆試、黨委(黨組)推薦、部辦會研究、常委會通過等程序,共產生了285名正副科級后備干部。重新確立了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為領導班子隊伍建設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儲備。
一、主要做法:
此次公開選拔科級后備干部,嚴格按照《黨政領導班子后備干部工作暫行規定》的有關要求,積極穩妥實施,著重做到“三個到位”、抓好“三個環節”、嚴把“三道關”、落實“三項措施”。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做到“三個到位”。一是精心準備到位。旗委組織部下發了《公開選拔科級后備干部實施方案》,將公開選拔工作分為調研摸底、宣傳發動、資格審查、組織考試、黨委(黨組)推薦、部辦會研究、常委會通過、確定人選、公示等九步程序運作,明確了“公開選拔”工作的資格條件、實施時間、方法步驟等。確保了公開選拔工作順利進行。二是組織領導到位。旗委組織部把此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旗委常委、組織部長張海明同志為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職責,負責組織和指導公開選拔科級后備干部工作。三是宣傳發動到位。通過下發方案,在庫倫旗電視臺、庫倫黨建網等媒體進行公告等方式。使公開選拔科級后備干部工作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公開選拔后備干部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把握原則,結合實際,抓好“三個環節”。一是深入基層,調查摸底。在公選之前,旗委組織部進行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面調查摸底,通過發放科級干部情況調查表、深入相關單位走訪等方式,廣泛爭求廣大領導干部意見,深入了解全旗目前科級干部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以及婦女干部、非黨干部結構等情況,全面掌握全旗科級干部隊伍的現狀,為下一步公選提供第一手資料。二是結合實際、制定方案。根據調研的實際情況,在多次討論的基礎上,制定了科學的實施方案,確定了公開選拔詳細日程,并對各個階段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責任落實到人,確保公開選拔工作萬無一失。三是公平公正、陽光操作。整個公開選拔工作,從公開報名、黨委推薦到人選確定,凡需要公開的內容都及時通過庫倫電視臺、庫倫黨建網站等媒體公開,接受廣大干部群眾和報考人員的監督,做到有疑問必查,有問題必究,有效地保證了公開選拔工作的公開性和公正性;同時,紀檢、監察部門全程監督,提高了公選工作的透明度。
(三)規范程序,按章操作,嚴把“三道關”。一是嚴把資格審查關。按照公選后備干部的資格條件,報名人員需經過“三審”,即:首先由所在單位黨委對報名人員資格進行“一審”,然后報系統黨委進行“二審”,系統黨委再統一報旗公開選拔科級后備干部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三審”,確保無弄虛作假現象的發生。二是嚴把推薦審核關。旗委組織部下發《組織推薦科級后備干部工作》的函,進一步明確后備干部的資格條件、推薦方式等。在審核時主要把握以下三關:(一)把好程序關。對各系統黨委(黨組)是否召開了職工會議,民主推薦情況如何;是否召開了黨組會議,集體討論如何,都要上報公選領導小組,確保程序公開透明。(二)把好條件關。公選領導小組辦公室結合報名情況,對各黨委(黨組)推薦的人選進行審核,確保人選是從參考人員中進行推薦的。(三)把好職數關。各黨委(黨組)以本系統領導職數為基礎,嚴格按照正科級后備干部1:2,副科級后備干部1:1的比例進行推薦。三是嚴把確定人選關。根據參選人員筆試成績和組織推薦情況,各系統黨委(黨組)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確定本系統的后備干部人選,并上報旗委組織部,組織部部辦會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確定全旗科級后備干部初步人選,并上報旗委常委會進行通過,確定最后人選,通過“三選”,確保把最優秀的人才吸收到后備干部隊伍中來。
(四)形成制度,以求長效,落實“三項措施”。為鞏固公開選拔后備干部成果,我們從建立長效機制入手,形成后備干部選拔、管理、使用的一整套制度。一抓動態管理。旗委組織部制定后備干部管理辦法,對后備干部進行定期考核和理論測試,并結合民主推薦和民主測評,選優汰劣,保持后備隊伍的經常更新。建立后備干部人才信息庫,將后備干部基本情況、考察材料、教育培訓等情況輸入電腦進行管理,為以后的任用提供依據。二抓培養鍛煉。旗委組織部制定后備干部培養總體規劃;各系統黨委(黨組)制定本系統的后備干部培養措施。同時,對新確立的后備干部分4期進行集中培訓,有計劃地加強理論培訓和實踐鍛煉。三抓備用結合。公選后,選派20名優秀后備干部到蘇木鎮掛職鍛煉。同時,確定了領導干部擬用人選必須是后備干部的原則,解決后備干部備而不用、備用脫節的問題。
二、取得成效
(一)陽光作業,擴大了群眾的“四權”。進一步擴大了干部群眾在后備干部選拔使用過程中的“四權”,在公選中,需要公開的全部向群眾公開,使干部群眾知悉整個工作的全過程,全方位接受群眾監督,提高了后備干部工作的民主程度,為今后進一步推進科級領導班子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打下了的基礎。
(二)賽場選馬,優化了后備干部隊伍結構。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這次公開選拔科級后備干部是我旗的干部制度改革的一次重要嘗試,據統計,全旗96%符合報名條件的年輕干部參加了本次公選,使全旗科級后備干部隊伍實現了“一優化、兩高、三合理”的目標,即年齡結構優化;文化程度高、綜合素質高;知識結構合理、性別結構合理、民族結構合理。同時,為了避免出現“重成績,輕能力”現象,在組織推薦中,我們采取了筆試成績和組織推薦相結合的方式,使一批平時思想好、表現優秀、積極進取的年輕人才脫穎而出,為全旗領導班子建設儲備了一支年輕化、知識化,開拓創新、朝氣蓬勃的后備力量。
(三)促進學習,提高后備干部隊伍整體素質。通過層層挑選,對科級后備干部的各方面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平時不注重學習的干部就過不了關,參加考試的人員普遍感到考高分不容易,需要平時認真學習積累,需要注重理論思考,需要對工作有高度的責任心、開闊的視野和長期實踐經驗的總結,從而使大家更加注重努力學習提高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