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政管理講話

時間:2022-02-10 08:16:00

導語:政府行政管理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府行政管理講話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積極推進行政管理創新,不僅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迫切需要,也是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借這次“中國改革高層論壇”成功舉辦的機會,我結合湖北省的初步探索,就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創新,談幾點粗淺的認識和體會。敬請批評指正。

一、實行政企分開,是行政管理創新的重要前提。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推進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創新,必須轉變政府職能,真正實行政企分開,把政府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交給企業、市場和社會中介組織,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與效率。湖北作為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較深,政企不分的問題比較突出。從20*年起,我們按照“全面清理、分步實施、分類處理、分級負責”的原則,首先從省直黨政機關開始,與所辦經濟實體和管理的直屬企業脫鉤。同時,每年籌措5-7億元資金,支持省屬企業加快改革步伐。并先后將一批企業下放屬地管理。目前,省屬國有企業大多數已明確了由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市縣屬企業基本完成了改革轉制。理順政企關系,既調動了方方面面的積極性,盤活壯大了企業,也為政府把主要精力用于為市場主體服務和改善發展環境創造了條件。

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創新的關鍵環節。審批經濟是傳統體制的特征。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對審批制度進行改革。這幾年,省里按照“凡是可以下放的權力一律下放,凡是可以取消的收費一律取消,凡是可以精簡的審批一律精簡”的原則,公布取消、下放、轉移行政審批事項1000多項,減幅達50%以上。同時,對確需設立行政許可的項目,實行規范管理、嚴格監督。全省大力推進行政服務中心建設,把咨詢、受理、協調、服務、審批、收費等事項全部納入中心,推行“一樓式辦公、一窗式收費、一站式服務”。審批制度改革,既方便了企業和群眾,也促進了行政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三、解決多頭多層執法,是推進行政管理創新的緊迫任務。堅持依法行政,公平公正執法,是政府履行管理職能、建設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需要。依法行政既要重視行政立法,也要規范行政執法。針對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多頭執法、多層執法問題,我們結合開展機關“學、查、改”活動,按照“屬地管理為主、適當下移執法重心”的原則,著眼于從體制上解決問題,對涉及工商、稅務、物價、食品、衛生、城管等方面29項多頭執法和36項多層執法行為進行規范,撤銷交叉重復的執法機構,明確了執法行為主體。同時,在大中城市開展相對集中處罰權、推進綜合執法試點,有力地推動了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和依法行政的深入實施。

四、合理劃分財權事權,是支持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創新的必要條件。從某種意義上講,現代政府是有限政府,有限政府必然是分權政府。近兩年來,我們不斷加大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擴大縣(市)發展自主權和決策權,賦予35個縣(市)地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對52個縣(市)實行省管縣財政體制。同時,堅持“缺口上移、財力下移”,調整財力分配結構,將新增財力重點投向基層、農村,尤其是社會事業和公共設施等領域,以此為各級政府更好地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提供了重要的財力支持。

五、科學民主決策和政務公開,是實現行政管理創新的重要內容。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推進政務公開,是落實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行政理念的制度保障。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有利于規范政府的決策行為和行政行為。為此,我們通過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對決策的程序、方式、考核、監督、責任等進行了全面規范;把推進政務公開作為方便群眾獲取政務信息、擴大公眾參與、接受群眾監督的大事來抓,建立了信息公開和省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這些措施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促進了政府行政方式的轉變和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規范化。

六、深化鄉鎮綜合配套改革,是行政管理創新的重要基礎?;鶎诱嘟M織作用的充分發揮,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基礎?!盎A不牢,地動山搖?!蓖菩修r村稅費改革之后,廣大鄉鎮面臨機構職能、工作方式、運轉保障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不適應的現象”比較普遍。針對這種情況,我省于20*年選擇7個縣(市)進行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然后總結經驗在全省推開。改革的核心是,明確鄉鎮政府職能,精簡機構人員,建立農村社會服務和公益事業發展新機制。鄉鎮領導班子實行交叉任職,鄉鎮內設機構合并為“三辦一所”(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財政所),鄉鎮行政編制按規模分別控制在45名、40名、35名以內。鄉鎮直屬事業單位逐步轉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或中介服務機構。政府承擔的農村公益服務分別采取“服務項目招標制、定崗服務招聘制、縣級行政主管部門派出制”等三種模式,實現由“養人”向“養事”的轉變。通過改革,全省鄉鎮將有7萬人走上企業化、市場化、社會化服務的路子。實踐表明,鄉鎮綜合配套改革,既是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從源頭上和制度上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維護農村穩定的一項根本措施,又是政府行政管理創新的基礎環節。

推進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一項長期任務。我們將借這次論壇東風,進一步加大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創新的力度,加快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為突破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體制性障礙提供堅實的制度保證。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