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在縣級領導述職會發言

時間:2022-09-21 03:02:01

導語:書記在縣級領導述職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書記在縣級領導述職會發言

同志們:

經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今天用一天的時間召開全縣縣級領導干部工作述職大會,增強領導之間、上下之間工作的溝通、信息的溝通。上午,聽了縣委、縣政府班子成員的口頭述職,也認真看了縣人大、政協領導同志們的書面述職材料,我覺得很受鼓舞,很受教育。去年換屆以來,我們各位縣領導在各自的崗位上,認真履職、盡職盡責,為我縣打造核心增長極的重要戰略支點作出了重要貢獻,也使我們對做好下一步工作充滿了信心。下面,我就換屆以來縣政府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不足以及下半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談些個人意見。

去年換屆以來,作為縣政府主要領導,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在各鄉鎮、開發區、各部門的密切配合下,與政府班子成員一道,本著“系責于心、履責為民”的原則,創新開拓、務實奮進,較好地完成了政府工作的各項目標任務,為縣域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換屆以來政府主要工作成效

換屆以來,縣政府緊緊圍繞“拼爭全國五十強縣市、建設現代化綜合新城”戰略目標,強力推進大聚焦、大創新、大發展,努力構建核心增長極的重要戰略支點,全縣經濟社會保持了健康快速的發展勢頭。

(一)發展的勢頭愈加強勁。201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84.3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45.5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達到25.9億元。在全國百強縣排名中躍居第82位,連續四年進位趕超。今年上半年,從市統計局最終反饋的數字看,市政府下達我縣的16個考核指標全部完成目標任務,均實現“雙過半”,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分別完成30.5億元和18.5億元,連續兩年位居全省縣市區第一。(西湖區財政總收入按市統計口徑完成了30.9億元,列全市第一。但按省口徑我縣仍然是全省第一)。從總量看,規上工業增加值、500萬元以上固投、實際利用外資、實際利用內資、外貿出口等7個指標絕對值在全市13個縣區中位列前三,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實際利用內資位居全市縣區第一。從增速看,財政總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工業投資、外貿出口、地稅收入等5項指標增幅均在30%以上,增長最快的兩個指標是地稅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分別增長66.8%和44.8%。從占比看,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一般預算收入、規上工業增加值、實際利用外資等5個指標在今年上半年全市占比較去年同期分別提高了1、0.9、1.9、1.9和0.1個百分點,成績來之不易。

(二)發展的后勁愈加厚實。強力推動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雙引擎”,不斷增強發展的后勁。項目建設亮點多。不斷完善“六大指揮部、五位一體”的重大重點項目推進機制,推動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見效。特別是全縣廣大干部在“項目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抓手”的理念上形成了共識。我們的干部報項目、落項目、推項目的能力和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提高,這是非常欣喜的。在去年實施總投資286億元的136個重大重點項目的基礎上,今年又全力推進了總投資達395億元的226個重大重點項目建設。特別是今年以來,全縣項目開工實現常態化,分三批集中開工了總投資達110億元的43個重大產業項目,投資總量之大、綜合效益之高,為歷年集中開工項目之最。招商引資績效高。2011年,全縣實際利用外資、現匯進資、外貿出口均列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開放型經濟各項數據繼續全面飄紅,其中實際利用內資、現匯進資位居全市第一。上半年共引進項目50余個,投資40億元洪甬物流、20億元的尚榮醫療、20億元的閩發鋁業、10億元的海爾服務園等一大批投資額大、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簽約落戶。

(三)發展的支撐愈加穩固。堅持“三業并舉、三化聯動”,聚焦發展優質主導產業,強化發展的支撐。新型工業不斷做強。結合全市產業發展戰略,加速打造汽車及零部件、建筑兩大千億產業,食品和生物醫藥等500億產業集群,小藍開發區成為全省汽車、食品、生物醫藥三大產業基地,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增強。全力推進了效益好、占地少、污染少的千億建筑產業園建設。目前,江鈴30萬輛整車、益海嘉里二期等項目正加速推進,達利食品一期竣工投產。2011年,全縣實現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460億元,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110.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現已發展到200家?,F代服務業不斷做精。立足補齊三產短板,重點發展了商貿、物流、動漫三大服務產業。江鈴國際大廈、盛匯城市廣場等項目開工建設。向塘鐵路貨場項目正式簽約,征地拆遷等開工前期工作已經完成。國際動漫產業園、恒大五星級酒店、茵夢湖等商貿重大項目加速推進。一大批三產項目正在洽談、簽約,將有效地提升昌南組團商貿服務水平。特色農業不斷做優。發展完善“一帶兩園三區”產業布局,發展壯大蔬菜、家禽、特種水產、苗木等四個特色產業。2011年,全縣糧食總產超過20億斤,成為全國18個國家統籌城鄉改革試驗縣區之一。農業總產值、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和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數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傳統農業正在向現代農業華麗轉身。

(四)發展的載體愈加完備。堅持一手抓園區建設、一手抓城市建設,不斷拓展發展的空間。一是園區建設有突破。高度聚焦園區,夯實產業發展平臺。目前小藍開發區內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已集聚生產企業91家,食品和生物醫藥產業匯集了一批世界500強和國內知名企業。始終堅持把延伸產業鏈作為增強開發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大力實施“五年大提升”工程,建立完善了集約節約用地、項目重組、優化發展環境等支持園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推進了路網、電力、污水處理等配套建設,著力推動小藍開發區擴區升格。2011年,開發區工業總產值和主營業務收入雙雙突破400億元大關。與此同時,穩步推進了南新濱江工業集中區、武陽創業園建設。特別是編制了武陽創業園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規劃,下一步將重點推進武陽創業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土地申報、項目落戶等工作。加快推進了建華管樁、益海嘉里二期、海爾虛實網等項目建設,實現滾動發展。二是城市形象有提升。全縣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46平方公里,城鎮人口達到48萬,城鎮化率達到49%。進一步完善了昌南組團各項規劃,加快了五大片區路網和公建配套設施建設。特別是開展了全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房屋集中征收活動,截至7月27日,已拆除房屋32萬平方米,為下一步城市建設、項目落戶騰出了空間、創造了環境。同時不斷創新機制,對環衛、園林綠化等市政公用事業,實行管干分離、市場化運作,城市面貌不斷改觀。

(五)發展的保障愈加堅實。體現在改革創新上。重點深化了行政管理體制、農村綜合改革、縣鄉財政體制、投融資體制、項目準入、招商引資、征地拆遷和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等各類機制體制和配套制度改革,搭建加快發展的載體。體現在民生工程上。2011年,縣本級財政投入民生工程建設資金4.8億元,重點推進的8個方面61件民生實事基本完成。今年新增安排7億元,總量達17億元的8個方面69件實事正穩步推進。體現在社會穩定上。率先在全市開展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2011年實現了信訪總量、到市上訪量、來縣上訪量、集體訪量和重復訪量“五下降”。深入開展了安全穩定各項專項整治活動,加大了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全縣社會總體和諧穩定。

二、存在的不足

去年換屆以來,作為縣政府縣長,我和政府班子成員一道,雖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我縣致力構建戰略支點的目標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集中表現為“三個不夠”:

一是發展的速度還不夠快。雖然與第十一屆全國百強縣平均規模相比,2011年,我們的地區生產總值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速分別高出0.86和17.73個百分點,但其他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對比并不樂觀。今年上半年,雖然有5個指標增速在30%以上,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在可比的11個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上(2011年部分指標未納入統計或未反饋至縣區),僅有一般預算收入、規上工業增加值2個指標增速提高,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500萬以上固投、工業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限上批零住餐銷售額、實際利用外資、實際利用內資、外貿出口等9個指標增速均有所下降。其中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增速分別下降了0.7和1.3個百分點。從主要指標在全市的占比看,500萬以上固投、工業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利用內資、出口創匯等5個指標占比分別下降了0.5、0.1、2、0.7和0.4個百分點,形勢非常嚴峻。要實現進位趕超、拼爭全國五十強、打造戰略支點的目標,核心是發展,是經濟的加速發展。從全縣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來看,我們是喜憂參半,壓力巨大。我縣主要經濟指標占全市的比重要由當前的1/7上升到2015年的1/6,2020年接近1/5,初步測算,到2020年,我縣GDP、財政總收入、固定資產投資、規上工業增加值這幾個主要經濟指標要分別接近2283億元、412億元、3784億元和1188億元,增速要分別接近21.8%、27.8%、30.2%和30.7%。比照今年上半年上述4項指標增速情況,除財政總收入能達到要求,其他指標均有較大差距。

二是發展的保障還不夠強。一方面是硬件方面保障不強。目前,我縣產業發展的規劃、土地和園區等保障還不夠強,產業發展受到制約。規劃方面,我縣還沒有編制專門的構建戰略支點的發展規劃,也沒有編制汽車及零部件、建筑兩大千億產業以及食品和生物醫藥500億產業發展規劃,由于缺乏規劃引導,使產業發展相對粗放。土地方面,由于縣本級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不足,部分國家省市重大項目又占用我縣指標,導致很多重大重點項目無地可落,實際需求與計劃指標相比,缺口較大。園區方面,小藍汽車城原規劃面積22.9平方公里,企業落戶及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占用了19.4平方公里,剩余的用地遠不能滿足長遠發展的需要,急需拓展。另一方面是軟件方面保障不強。我們干部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更新還不夠;抓項目、抓招商、抓各項工作的能力水平、工作作風和服務意識離打造戰略支點的要求還有差距。

三是城市的功能還不夠全。與市區基礎設施尚未實現一體化建設,昌南新城與市區的路網并未真正實現對接,城鄉結合部較為明顯。同時,產業與城市的融合度不夠,第三產業發展仍然是我縣發展的短板。小藍開發區配套尤其是商業配套還不完善,和昌南新城商貿服務業發展緩慢,第三產業總量偏小,特色、亮點不多。特別是今年上半年,我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去年同期還下降了5.2億元。因此,現代化綜合新城建設任重而道遠。這些都是縣政府在今后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視并加以研究改進的。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和舉措

下半年,縣政府將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兩區兩基地”的戰略定位以及確定的奮斗目標,按照“半年有苗頭”的要求,加快推進生態經濟先導區建設,強力推進經濟運行、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城鄉統籌、房屋征收、民生工程等中心工作,確保完成市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主要在構建經濟發展、城鄉發展、和諧發展三大支撐點上見實效。

(一)堅持“四點”互動,在構建經濟發展支撐點上見實效

1.強攻項目抓重點。做好項目推進和招商引資兩篇文章。項目推進方面,按時間節點,積極上報爭取中央、省、市重大項目,力爭更大份額。超前謀劃明年全縣重大重點項目,確保一批項目從明年元月開始陸續開工建設。搶抓施工黃金季節,加快推進在建重大項目建設,在8月中旬前再集中開工一批產業項目,確保江鈴改裝廠車、斯麟電纜、益海嘉里二期、平蘭誠信物流中心等項目投產。招商引資方面,圍繞今年引進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總投資規模100億元的硬性目標要求,聚焦重點產業和重點區域,重點跟蹤對接可補缺、延伸我縣主導產業鏈條的重大重點項目,提升招商實效。

2.聚焦產業強支點。工業主攻汽車及零部件、建筑、食品和生物醫藥三大產業,以江鈴30萬輛整車、尚榮醫療等項目為龍頭,不斷拓展上下游配套項目,培育優勢塊狀經濟。確保小藍開發區工業總產值和主營業務收入雙雙突破500億元大關,千億建筑產業園項目建設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服務業與市區實行錯位發展,功能互補,在重點發展商貿、物流、動漫三大服務產業同時,改造提升“三大商圈”,不斷拓展服務業態,完善服務功能,力爭第三產業占經濟總量比重較去年提升3個百分點。農業致力培育特色,不斷優化“一帶兩園三區”產業布局,重點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圍繞打造“一點三線三片”,在全縣形成特色明顯的區域化、規?;?、專業化程度高的主導產業帶。重點推動蔣巷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進入農業部支持建設范疇,加快鑫和源等國家級蔬菜標準園創建工作,同時依托現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特別是抓住國旺公司等省級龍頭企業申報國家級龍頭企業契機,打造一批農業休閑觀光旅游點。

3.強化調度破難點。針對GDP、規上工業增加值等重點、難點經濟指標,加大調度力度,調動方方面面積極性,理順數據邏輯關系,研究挖掘指標增長潛力,確保完成市政府下達的全年目標任務。在此基礎上自我加壓,下半年,所有考核指標縣政府將按照縣委、縣政府下達的奮斗目標進行調度,特別是要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出臺的相關文件,加強對各鄉鎮、開發區(新區)、銀三角經濟運行的指導、督促和檢查。針對招商引資項目,強化項目落戶、推進等調度服務機制,提高項目簽約率、開工率。針對依舊嚴峻的電力供應形勢,重點在保障工業項目用電上下功夫,確保下半年完成小藍1號110千伏變電站建設,110千伏象湖變電站和220千伏東新變電站投入運行,加速推進南新變電站建設。

4.確?!叭础庇锌袋c。省、市分別將于9月和10月來我縣進行“三看”活動??h委、縣政府將重點高頻調度,對江鈴股份30萬輛整車、向塘鐵路貨場、茵夢湖、泰豪動漫等重點項目,全力推進其形象進度,打造精品參觀線路,彰顯我縣經濟發展成效。

(二)堅持“四化”聯動,在構建城鄉發展支撐點上見實效

1.科學化規劃??h委、縣政府對編制規劃工作高度重視,最近研究了一系列的總體規劃、控制性規劃,為縣里的發展打下了非常扎實的基礎,但我縣城鎮規劃、村鎮規劃仍非常滯后,日后將對我縣招商引資項目落戶、民生工作布局帶來限制。因此,下一步要主動加強與市級規劃對接,盡力將昌南組團五大片區納入生態經濟先導區規劃。完成全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以及武陽中小企業創業園、銀三角分區規劃;加快編制重點鄉鎮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規、全縣小城鎮“十二五”近期規劃以及農村自來水規劃,為城鎮建設、項目落戶拉開框架。

2.精品化建設。突出連通市區和串聯片區的路網對接,加快推進濱江大道、金沙大道南延工程,力爭昌南新城內10條主次干道竣工通車,確保工程質量。全力配合做好昌南大道東延、杭南長鐵路等省市重點工程建設。突出服務功能和提升品位的配套建設,加快農貿市場建設,完善公廁、垃圾中轉站、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特別是正進入關鍵期的房屋征收工作,各責任區要做到整體推進,按項目建設要求有序拆除,確保在穩定的前提下保質保量完成征收任務。同時加快農民安置房的施工設計、招投標步伐,確保早日開工、早日建成,讓征收戶早日搬進新居。

3.工程化推進。堅持以工程化思路推進村鎮建設。加快改革試驗工程,全力推進全國農村改革實驗區建設,力爭在農村產權制度、農村住房管理制度、社保制度等方面有創新、有突破。這里多說一句,我縣既是全國52個現代農業示范區,又是全國22個農村改革綜合試點區,還是全省統籌城鄉發展改革展試點區。我們特別是農口部門的同志,要充分利用好這三塊“金字招牌”,在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建設、農村改革各項工作中,敢闖敢想,先行先試。加快新農村建設工程,確保完成1個“五位一體”市級綜合示范村、4個縣級新農村示范點和180個村點;切實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整合涉農部門項目和資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推進“一大四小”工程,確保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

4.多元化運作。在城市管理上,建立網格化、數字化管理模式,繼續探索創新城市管護、整治、監管等機制,建立城市管理信息平臺,全力推進城區停車場建設、環境改造等工程。在資金籌措上,做大縣城投公司等融資平臺,繼續加強銀企對接,做大小額貸款擔保公司,積極爭取信貸支持。確保等重點企業上市融資,爭取醫療、草珊瑚科技盡快上市。走市場化運作的道路,采用BT、BOT等建設模式,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城市項目建設。

(三)堅持“四力”促動,在構建和諧發展支撐點上見實效

1.致力推進民生工程。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繼續加大民生工程實施力度,確保完成年初縣政府確定的十大民生工程,辦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69件實事。

2.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大力推進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穩步推進縣特殊學校、等縣城學校改擴建工程,加快開工2002年以來中小學未開工項目,實現鄉鎮公辦幼兒園全覆蓋。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做好迎接省級衛生縣城復審工作,爭取申報全國衛生縣城。大力繁榮文化事業,全面完成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加快推進小藍開發區污水管網延伸和雄溪河改造等工程,完成小藍污水處理廠二期建設。完成-姚灣等3條縣通鄉公路及新武大橋維修改造工程,完成獲市級補助剩余10座縣鄉村危橋改造任務;嚴格規范農民建房秩序,重拳打擊違法用地行為,強力控違拆違。

3.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堅持用群眾工作統領信訪工作,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不斷健全維穩工作機制和工作隊伍建設,嚴格落實民情家訪和領導干部公開接訪、掛點包片等工作。妥善處理房屋征收、非法采砂、違法建房等重點領域信訪事項,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深入開展安全穩定各類整治活動,以和諧穩定的政治局面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4.著力加強政府建設。按照“作風大轉變、效能大提速、環境大優化”的要求,全力推進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加強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試點工作,打造陽光政府,確保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切實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做到審批時間最短、手續最簡、效率最高、服務最優,增強縣域經濟發展的自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