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工業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9-30 11:06:00

導語:全縣工業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縣工業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這次推進工業化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全市推進工業化工作會議精神,認真分析總結我縣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安排部署推進全縣工業化的具體措施。等會,#書記還將作重要講話,大家一定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上來,統一到這次會議精神上來,切實按照會議提出的要求,抓好各項工作落實。下面,我根據縣委常委會議研究的意見,先講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認清形勢,鼓足干勁,切實增強推進我縣工業化進程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工業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由傳統農業經濟為主導向現代工業經濟為主導轉變的歷史過程,是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從貧弱走向富強的必經之路。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規律表明,工業化程度越高,經濟就越發達,城市化進程就越快。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無一不是工業大國、工業強國??梢哉f,工業化是世界各國走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是實現現代化一個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黨的十六大把基本實現工業化,作為我國本世紀頭二十年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明確提出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當前,全國各地特別是山東、江蘇、廣東、上海等經濟發達省市,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等經濟活躍區,都把加快工業化發展作為自己的戰略重點,掀起了推進工業化建設的熱潮,呈現****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局面。發達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于工業的增長,他們提出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都是以強有力的工業發展為支撐的。工業方面的差距是我們同發達地區的主要差距。形勢逼人,不進則退。

近年來,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推進工業化進程的戰略部署,堅持按照科學發展觀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緊緊圍繞“工業立縣、產業興縣”發展戰略,切實加大領導和工作力度,千方百計加快工業發展,工業經濟呈現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實施工業強縣,形成了大抓工業的氛圍。2001年縣委、縣政府確立“工業強縣”的指導思想,全縣上下堅持在實踐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共識,形成了合力興工、大抓工業的良好局面??h委、縣政府始終把發展工業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既有總體部署,又有具體落實,多次組織相關人員到外地考察學習,組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視察縣內園區建設及工業企業。各級各部門圍繞工業強縣的目標,盡心竭力為工業發展作貢獻,盡職盡責為企業解難題、搞服務。社會各界越來越關心工業,支持工業,積極為工業發展獻計出力。現在,工業在我縣“三化”中的核心地位和對經濟社會的主導作用已經深入人心,全縣上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發展工業,一個加快推進工業化的濃厚氛圍的社會環境業已形成。

(二)注重因地制宜,拓寬了工業發展的路子。近年來,全縣立足實際,發揮優勢,大膽突破,多形式、多途徑探索興工強工之路。一是圍繞園區建設,構筑了工業發展載體。依托較好的區位優勢,按照“工業向園區集中”的原則,堅持“市場運作、園區主體”的方式,精心打造工業發展平臺,突出抓了沱江、碼市和河路口工業園區建設。沱江工業園集中力量抓好園區內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配套,新開發工業用地400畝。河路口、碼市工業項目區重點抓了基礎設施建設和解決用電緊張問題,硬環境進一步優化,為發展園區經濟奠定基礎。沱江工業園主要突出以竹木林紙、化工為主導產業,河路口、碼市工業項目區主要以礦產、冶煉為主導產業。通過政策帶動和資源牽引,降低入園門檻,各類效益型項目開始向園區集中。投資1200萬元的雙龍紙業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元的順達金剛石制品廠、投資1800萬元的湖南輝煌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規模企業已入園。2005年底,我縣工業園區共有工業企業24家,全年實現稅收859萬元。園區經濟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全縣經濟增長、財政增收、勞動力就業和城鎮建設。二是通過改制嫁接,實現了借力發展。為適應市場經濟規律,促進經濟發展,我縣全面加大改革力度,重組催生一批民營企業。通過改革改制,一批骨干企業迅速壯大,一批困難企業重現生機,其中金華造紙、京華水泥、福湘人造板、姑山磷復肥等一批改制企業運行狀況良好,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民營經濟成為工業增長的骨干力量,2005年全縣非公有制企業達6213家,實現稅收3845萬元。三是突出資源開發,培育了特色產業。農林產品加工業發展較快。按照“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和藥材加工企業。引進和培育了一批以豆腐乳、珍珠椒、山野菜、瑤家臘味、松脂、山蒼籽、厚樸、畜禽產品等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珍珠椒、山野菜、王氏腐乳等綠色食品逐步打開國內市場;開發了以白芒營、濤圩、大圩為主的蔬菜基地,逐步構建和延伸農業產業鏈。小水電產業方興未艾。“十五”期間累計完成投資10.8億元,總裝機13.1萬千瓦,比“十五”初期增加9.5萬千瓦,在建的小水電裝機12.7萬千瓦。全縣70%的村完成了低壓配電網絡的改造,特別是通過建成林區獨立地方電網,結束了林區10個鄉鎮15萬多人口世代缺電的歷史,水電已成為我縣的一大支柱產業,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能源支撐。冶金建材業迅速發展。河路口硅錳合金、鴻意冶金、碼市工業硅等冶煉企業運行狀況良好,利稅成倍增長。四是發揮區位優勢,利用與兩廣毗鄰的有利條件,主動承接沿海產業。瞄準廣東、福建沿海地區有外遷意向的毛紡、服裝等產業,主動出擊,積極引進,借勢發展新的產業,全縣現有紡織針織企業近30家,安排就業2000余人。為進一步擴大招商力度,拓展產業,我們在工業園提供土地40余畝,為宏昌玻璃纖維公司發展創造條件,宏昌玻璃纖維公司完成了廠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短切氈年生產能力達到2000噸。新增的年產3000噸表面氈、鉑金坩堝生產線也已正常運行。同時還利用煙廠的閑置土地和廠房,引進雙龍紙業入駐,進一步增強了園區的輻射力和帶動力。

(三)突出工作重點,加大了發展工業的力度。發展工業成為發展經濟的主戰場,抓工業的力量進一步加強。領導親自掛帥、部門具體協調、個人責任明確的工業改革和發展機制不斷完善。各級各部門負責人經常帶著重大項目赴省進京匯報招商引資首選工業項目,經常下企業調研指導,協調解決矛盾問題,所有縣級領導、鄉鎮、縣直部門負責人都聯系了改制企業或工業發展

項目。對財源建設重點項目,實行目標管理考核,責任到人,適時監督。圍繞加快工業發展,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先后制定出臺了加快工業改革和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項目用地和建設上給予最大傾斜,在財政扶持、投融資、下崗職工再就業等多方面給予大力扶持。由于興工強工的政策導向十分明確,重點十分突出,政策效應日益顯現。

(四)工業發展初見成效,促進了縣域經濟整體素質提高。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全縣工業經濟總量逐步擴大,結構趨于優化,效益明顯提高。2005年,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10.68億元,工業增加值3.27億元,分別比“九五”期末的2000年增加了3.48億元和0.82億元,年均遞增10.4%和5.9%?,F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9家,完成總產值4.1億元,完成增加值1.31億元。工業產品的產銷率達99.8%。工業的快速增長,有效的促進了財政增長,擴大了城鄉就業,提升了縣域經濟整體素質。200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民營經濟創稅6015萬元,比2000年增長114.7%,占財政總收入的66.6%。工業企業從業人數達3.2萬人,比2000年增長48.2%。產業結構正朝著不斷優化的方向改善,“十五”期間,一產業比重下降了15個百分點,二產業提高了4個百分點,這一增一減說明,工業對經濟的拉動力正在增強。

發展成績喜人,更需正視差距。近幾年我們在推進工業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自己跟自己比確實有了很大發展,但與發達地區和省內、市內兄弟縣區比差距仍然很大,而且有繼續拉大的趨勢。一是發展速度不快,工業經濟總量偏小。2005年全縣完成工業增加值3.27億元,只相當于全市的4%,工業經濟總量相當小。二是園區規劃布局起點不高、環境不優。園區缺乏系統科學的規劃,布局不盡合理,功能定位不明確,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難以適應長遠展和產業集聚的需要;入園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較低;園區優惠政策難兌現、部門服務不到位、管理不規范等也嚴重制約了園區經濟發展。三是缺少大企業、大項目支撐。目前全縣只有中型企業1家,僅占全市的6.2%;沒有1家總產值過億元的企業。四是具有特色的支柱產業尚未形成。除水電開發外,我縣礦產、食品、竹木加工等富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大多處于初創階段,加工層次淺,產業鏈條短,產品檔次低,高科技、高附加值企業少。對此,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清醒的認識,絕不能盲目樂觀,滿足于現有成績,一定要看到差距、正視差距,切實增強加快我縣工業化進程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工業是第一要務的重中之重”思想,牢固樹立“無工不快、無工不富、無工不強”的思想,把工業經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大力實施“工業立縣”戰略,舉全縣之力抓工業,實現工業經濟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以工業經濟的大發展引領國民經濟的大發展。

二、突出重點,破解難題,努力實現全縣工業發展的提質增速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縣工業發展盡管存在著很多困難因素,但總體上已進入工業化初期向中期的提升階段,處在蓄勢待發的關鍵時期。我們一定要抓住國家實施中部崛起和沿海地區新一輪產業轉移的戰略機遇,抓住湘西開發的契機,抓住我縣交通、城鎮等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的有利時機,認真貫徹全市推進工業化工作會議精神,圍繞落實市委、市政府“加油鼓勁上臺階,提整提質上水平”的決策部署,統一思想,集中力量,突出重點,破解難題,努力加快工業發展步伐,提升工業化發展水平。2006年要實現工業總產值12.9億元,同比增長20%,工業增加值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根據上述目標要求,我縣“十一五”工業發展的大體設想是:完善園區規劃和基礎設施配套,創新體制,優化環境,著力引進一批大項目、大企業;加大改造力度,促進企業上規模,產品上檔次,增強傳統支柱產業的支撐作用。著力抓好水電、林產、冶金化工、制造、食品加工等五大產業。要培育產值過億元的企業4個(包括縣水電開發公司、鐵合金公司、宏昌玻璃纖維公司、金華林紙公司),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6個(包括姑山磷復肥公司、林氏礦業、十八灣運標鐵礦、江誠聯鑄、鴻意公司、大林江水電公司),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20個,500萬元以上的企業20個。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和自主創新并舉,加速產品更新換代,主攻礦產、建材、制藥等三大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具體講,要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提升水平建園區?,F代意義上的工業園區,不只是企業的安身之所,更是興工強縣主戰場、產業集聚的大載體和機制創新的示范區、城鎮建設的新亮點、后發趕超的增長極。我們一定要站在這樣的高度,按照這樣的要求,以新的發展理念,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準服務、高效率經營和高水平管理,精心打造現代工業園區。

一是規劃要先行。園區建設是百年大計。要提升工業園區水平,首先就要高度重視規劃設計。從一定意義上講,工業園區規劃的檔次和水平,決定著園區建設的成功與否。不重視規劃,導致無序開發、盲目開發,勢必造成低水平的重復和浪費。我們必須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下決心完善規劃,提升規劃。必須高度重視這件大事,要舍得拿錢搞規劃,該拿的錢一定要拿,絕不能目光短淺,因小失大。要聘請高水平的專業規劃編制力量來承擔規劃設計任務,修改完善園區規劃必須依據我縣產業布局總體規劃,充分體現新型工業化的理念,立足我縣區位、交通、資源以及工業園和項目區的具體條件等,充分體現前瞻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園區內要注重功能分區,布局合理。規劃一經確定,就要嚴格按規劃分步實施。

二是建設要超前。首先,園區建設的規模要適度超前。必須以發展眼光,開闊的視野謀劃園區建設,合理確定園區開發規模,滿足園區產業集群和長遠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們要集中力量重點規劃建設沱江工業園,實現建成面積達3平方公里的目標,今年內必須建設好1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其次,園區建設和標準要適度超前。園區內的水、電、路、訊和一切建設項目都要立足較高的起點和標準,把園區建設和城區拓展有機結合起來,園區主干道堅持城區景觀、道路標準、硬化、綠化、亮化一次性到位,綜合管線最好下地,廠房建設要力求標準化,年內要建設好1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再次園區設施配套要適度超前。外地園區基礎設施強調“七通一平”,我們至少要做到園區的供水、供電、通訊等設施及時配套跟進,并留有一定的余地,滿足未來的發展需要。此外,還要考慮配套建設廢氣廢渣治理,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沱江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要與縣城城西開發統籌考慮,銜接配套;河路口工業項目區和碼市工業項目區基礎設施建設要與當地小城鎮開發相銜接。

三是機制要創新。一要創新開發機制。實行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既“筑巢引鳳”又“引鳳筑巢”。特別要學習借鑒道縣經驗,“以商招商,引商建園”,引進外來投資者承擔部分基礎設施配套任務。也可以推行股份制開發模式,以存量換增量,以土地換投入,在工業園區中劃定專業區,供客商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建廠。二要創新投入機制。要完善政府引導機制。今年,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將陸續投放,要把這筆資金用好用活,發揮引導作用;要形成以企業投入為主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要強化經營性單位在園區建設中的投入職責,到園區的公用電網、自來水、通信等設施建設,原則上由相關部門承擔;要積極爭取交通、城建、水利等專項資金,并有計劃地向園區傾斜;要立足以地生財,園區內國有土地出讓的收入和土地增值收入,應全部用于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這里要強調的是,國土部門和工業園區管委會要進一步加大對臘樹腳工業項目區土地清查力度,上半年必須清查處理完畢,并將所收資金全部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三要創新管理機制。要按照“小機構,大服務”的模式設置精干高效的管理機構,成立江華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行使行政管理職能,并成立園區有限責任公司,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統一負責江華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對外招商和協調服務等。

四是定位要明晰??h委、縣政府的指導思想很明確,工業園區要名副其實,要突出工業項目,突出工業發展。因此各園區要咬定工業不放松,圍繞工業建園區,圍繞工業引項目,圍繞工業搞服務。決不能借工業園之名搞房地產開發。今年沱江工業園要引進規模企業3-5家,其中要有1家產值過億元的企業;河路口、碼市工業項目區分別至少引進規模企業2家,其中河路口工業項目區至少引進產值過億元企業1家。要明晰產業定位。堅持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以自身資源條件為依托,努力培育產業特色,形成各自優勢。沱江工業園要依托縣城的發展,主動對接沿海產業轉移,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型、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和產業;河路口、碼市工業項目區要充分依托當地資源,突出資源招商,大力引進資源深加工型企業和產業,促進資源高效利用、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

(二)千方百計抓項目。項目是興工的關鍵、發展的核心。有項目才能有快速發展的希望,才能有后續發展的基礎??梢哉f,抓住了項目,就抓住了根本,就抓住了工業發展的主動權。各級各部門必須強化意識、切實增強抓項目的自覺性和緊迫感,解放思想、放寬視野、拓寬思路、創新辦法,真正把項目作為經濟工作特別是工業發展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來抓。

一要對接產業轉移抓項目。要抓住沿海地區產業結構全面升級,產業內移步伐明顯加快的難得機遇,充分利用我縣緊臨“珠三角”和交通狀況改善、區位優勢提升的有利條件,先人一步,快人一著,真正發揮“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效應。要瞄準對接產業轉移的領域。由于沿海地區資源、環境承載的限制和綜合成本的攀升,大批加工貿易型、資源依賴型的企業和產業,勢必轉向中西部腹地。我們要認真研究“珠三角”產業轉移特點,適應產業轉移的規律,想方設法把項目引進來,加快我縣工業發展。要繼續加大力度開展招商引資活動,鉚足對接產業轉移的勁頭,開展專題招商、系列招商、小分隊常年駐地招商,結合以節會招商、以親朋招商、以中介機構招商和網絡招商等形式,努力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的招商引資新機制。要敢于拉下面子,放下架子,磨破嘴皮子,以費盡千言萬語,踏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歷盡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引進一批新的外資項目,尤其要以港、澳、臺客商為主攻對象,讓更多的客商落戶江華。要繼續實行招商引資工作目標管理考核制度,實行獎罰兌現,重獎有功人員。今年要實現審批合同外資1800萬美元,到位1000萬美元;到位內資3.3億元人民幣;外貿自營進出口20萬美元。

二要立足資源優勢抓項目。一方面,要認真研究吃透上級大政方針,圍繞政策傾斜、重點扶持的方面抓項目。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整合我縣豐富的水能、礦產、林木、藥材、旅游等優勢資源抓項目。要建設一批能夠整體帶動結構調整、提升經濟發展水平的經營性項目,促進土地、房產等存量資產的盤活利用和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力求把資源優勢變成項目優勢,把項目優勢變成發展優勢。要加大礦產品資源加工項目的開發建設,對稀土、錳、鐵、高嶺土、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要從依法規范開采入手,堅持引進有資金和技術實力的大企業、大老板,盡快從賣原料,搞初級產品的低層次開發中走出來,運用先進技術和工藝,開展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企業規模,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力爭每個礦種引進1-2個產值過億元的規模企業和主導產業。要加大農、林產品精深加工力度,圍繞發展竹木、蔬菜、食品等三大產業,深度開發項目,培育發展加工龍頭企業。要加大制藥項目的開發建設,利用我縣豐富的中草藥資源,引進一批新項目,盡快把制藥業培育成我縣新的工業支柱。

三要吃透政策抓項目。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投入,省里也在加快實施湘西開發戰略。我們要抓住這些機遇,抓緊研究政策,吃透政策,把握政策,圍繞產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規劃和開發一批好項目、大項目。對于已經上報并有一定基礎的項目,要專人進行跟蹤爭取,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不惜一切努力將更多的項目擠入國家和省里計劃的籠子。

四要利用打工能人多的優勢抓項目。我縣外出打工人員眾多。一方面,不少人外出打工多年,見識廣、朋友多、信息靈,且人熟地熟,動員他們引老板、引資金、引項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這些打工能人在外面闖蕩市場,學到了技術,積累了資金,有不少人有回鄉創業發展的愿望。我們要因勢利導,完善政策措施,將工作做深做細,吸引他們帶資金、帶技術、帶項目回鄉創業。通過努力,使打工能人成為促進我縣工業發展的生力軍,使“歸雁經濟”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三)強化措施促落實。推進全縣工業化進程,完成各項目標任務,事關全縣長遠發展之策。全縣各級各部門要認真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切實將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一是領導責任要到位。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工業強縣的思想,切實把發展工業經濟當作全縣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主要領導親力親為抓,分管領導不遺余力抓,部門領導竭盡全力抓,各級干部齊心協力抓的工作格局。從現在開始,縣委常委、縣人大和政協主要領導、縣政府分管工業的副縣長,按重點發展的產業分成若干協調領導小組,組成精兵強將,務必抓成一、兩個大項目。在這里我要明確表示,無論是縣直各部門還是各鄉鎮,今后在抓大項目的過程中,凡是需要我出面協調的,我在所不辭。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定期聽取和研究工業建設的情況匯報,并及時協調解決項目用地、資金、環境等方面的重大問題。

二是優惠政策要到位。今年我們已經出臺了《江華瑤族自治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鼓勵投資興辦江華工業園區的若干規定》,各級各部門必須不折不扣地遵照執行各項規定。對工業園區的投資企業只收取省、市以上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工本費,縣級行政和事業性收費全免,真正實行“無費區”管理。無論是縣政府的塊塊部門還是中央省市的條條部門,都要樹立為江華長遠發展作貢獻的思想。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短期的讓利,是為了長遠的發展,沒有全局的發展之本,就沒有部門的增收之源。因此要堅決克服以條條框框抵制優惠政策的做法,更不能因利益驅動,搞殺雞取卵、“關門打狗”那一套??h委、縣政府態度十分堅決:對違反優惠政策的單位,除由紀檢、監察部門對違反單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責任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外,由縣財政負責在年終結算時,按收取費用額加倍從收取單位的經費中扣還給被收企業。對工業園區投資企業未經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作出行政處罰,法院不得受理和執行行政處罰。

三是工作服務要到位。一個快捷高效的服務環境,就是最好的招商廣告。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在管理上保持“遠距離”不越位,在服務上保持“零距離”要到位,把客商的事當作大事、份內事、最要緊的事,竭盡全力做到份內事情立即辦,份外事情協助辦,重大事情上門辦,一切事情創新辦。對涉及工業園區項目建設和企業經營至關重要的商務、工商、稅務、規劃、國土、環保等部門,要完善聯合辦公制度,要建立“一條龍”服務的工作機制。要堅決實行工業園區“十不準”的規定。縣優化辦要成為工業園區的“經濟110”,對工作人員服務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各種投訴,及時從嚴查處,為客商撐起“保護傘”,為企業配好“護身符”,在全縣范圍內營造全民支持、全民服務的良好氛圍。

四是考核兌現要到位。要根據這次會議的部署和要求,進一步完善對鄉(鎮、場)和縣直部門的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內容要突出工業發展,尤其是工業園區建設,以及項目開發引進和跟蹤落實??己朔椒ㄒM一步改進,真正做到實事求是,看實效、重結果,真正把獎勵獎給有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形成促進全縣經濟發展的良性激勵約束機制。

同志們,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是創造后發優勢、建設速度江華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更是全縣人民的殷切期盼,任務艱巨,使命光榮。各級各部門一定要真抓實干,狠抓落實,大力推進全縣工業化進程,為江華經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