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新農村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12-09 04:02:00
導語:縣新農村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及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和縣委十二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回顧總結20*年“三農”工作情況,研究部署20*年新農村建設工作任務,進一步動員全縣廣大干群圍繞“奮戰四年全面達小康,爭先蘇北躍進前八強”的宏偉目標,凝心聚力、乘勢而上,扎實工作,奮勇爭先,全面加快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h委、縣政府對開好這次會議高度重視,會前專門組織了調研并專題研究了今后一段時期推進全縣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各項政策、措施。今天會上,縣委、縣政府對20*年全縣農業農村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將進行表彰,縣農業局等5個單位和個人要進行交流發言,會議結束前縣委王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請大家按照王書記的要求和這次會議精神,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根據縣委、縣政府研究的精神,我先講兩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堅定信心,不斷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20*年,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大力實施高效農業“雙百”、“雙千”工程和“強龍行動計劃”,加快農村勞動力內轉外輸,組織實施“十大工程”和農村新五件實事,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傮w上,全縣農業農村發展態勢良好,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一是農村經濟健康發展??箵袅酥卮髣又参镆卟 ⑾募竞闈?、龍卷風等多重災害侵襲。全年實現種植業產值21.84億元,林業產值0.8億元,畜牧業產值20.45億元,漁業產值9.7億元,同比分別增9.64%、9.56%、6.19%、8.62%。實現農業增加值25.46億元,比上年增6.27%。二是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支農惠農政策使農民得到更多實惠。全縣落實強農扶農惠農補貼資金5570.66萬元。勞務經濟撐起農民收入半壁江山。大力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組織勞動力內轉外輸,全縣完成勞動力培訓12060人,新增轉移22731人,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23.06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64%,“阜寧船員”、“阜寧建筑”被評為全國優秀勞務品牌。農民人均純收入5392元,比上年增10.2%。三是高效農業取得進展。全縣新建蔬菜大棚8985座,建成300座連片大棚和500畝以上連片高效種植基地19個,高效農作物種植面積35.5萬畝,高效農業比例16.8%;建成萬頭豬場、10萬羽禽場10個,在建的9個,建成千頭豬場39個,萬羽禽場20個,生豬、禽類規模養殖率分別達38%、75%。新建、擴建高效漁業面積1萬畝。四是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得到提升。大力開展農業招商,加快農業重點項目建設。全年新上投入30萬元以上的農業項目116個,其中50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項目18個,實現農業利用“三資”3.64億元、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江蘇寧富食品有限公司被認定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培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15個,其中專業合作社106個、協會9個,累計入社社(會)員37500人。創建農業“三品”16個,大亞木業、“南山”面粉填補了我縣國家級名牌產品的空白,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稻麥標準化生產基地縣創建工作一次性通過國家驗收,是全省首批、全市唯一。五是農村社會全面進步。始終堅持以新農村建設為統攬,統籌做好農村各項工作。大力培植試點村,重點抓了王樓、合東兩個市級小康示范村和全縣20個重點示范村建設,突出抓好規劃編制,支柱產業培植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農戶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組織實施清潔水源、清潔村莊、清潔生產和植樹造林“三清一綠”工程,新建戶用沼氣池3400只,新栽苗木206.8萬株,折實成片林4萬畝。扎實開展農村水利建設,全年共疏??h鄉河道96條,挖土610萬方,完成省下達任務的124%;完成82個村莊河塘整治工作任務,累計挖土258萬方,占任務數的113%;啟動實施投入近億元的射陽河切灘工程。改造中低產田3萬畝,新增復墾整理耕地1.3萬畝;新增插秧機192臺、收割機31臺,農機化綜合作業水平71.5%;實施農村公路建設項目247個、860公里。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深入發展,低生育水平得到鞏固,人口自然增長率2.3‰。扎實抓好農村五保戶關愛工程建設,新增床位1200張,成功籌建縣慈善總會,募集資金2300多萬元,創全市之最。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戶堅持按標施保,全縣共有9813戶17043人納入農村低保,實現了應保盡保。
20*年我縣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勞務輸出工作示范縣、全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示范縣、全市耕地保護先進集體、全市水利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我縣還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農業農村工作先進集體、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先進集體、高效農業“雙百”工程先進集體、漁業翻番工程工作先進集體、農村清潔能源工程建設工作先進集體和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先進縣。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縣各級黨政組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的結果,是全縣廣大干群銳意進取、奮力拼搏的結果,是全縣各涉農部門轉變職能、強化服務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長期奮戰在全縣“三農”工作一線的廣大干部群眾,向關心、支持我縣“三農”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親切的慰問!
在看到“三農”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三農”工作的問題與不足:雖然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成效顯著,但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雖然農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長,但農民增收渠道不寬、持續增收難度加大的矛盾日益突出;雖然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促進了農民增收,但務農勞動力整體素質呈結構性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生產;雖然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但農村居民利益多樣化也使統籌兼顧各方利益和鄉村治理的難度加大。同時,我們還要看到,按照到201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全縣還有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農村人均鋼筋、磚木結構住房面積、森林覆蓋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比重、恩格爾系數、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等9項指標目前未能達時序要求。2006年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在全省52個縣排名第36位、全市排名第5位,農村人均鋼筋、磚木結構住房面積全省第35位、全市第4位,恩格爾系數全省第37位,森林覆蓋率全省第26位,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全省第35位、全市第5位,尤其是農民人均純收入與小康要求差距較大。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392元,要實現2011年達到人均1000美元的小康目標,今后四年每年還要增650元。分析我縣“三農”工作的現狀,對照目標要求,對照周邊形勢,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務艱巨,壓力千鈞,刻不容緩。
黨的十七大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出發,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總體要求、目標路徑、首要任務、重點工作,對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年12月5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后,從中央到省、市,都相繼召開了規格高、規模大的農村工作會議,“三農”問題被各級政府作為事關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擺到突出位置加以解決。2004年以來,中央已經連續五年下發了關于“三農”的一號文件。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三個明顯高于”、“三個調整”、“三個繼續加大”、“三個提高”和“三個大幅度”等政策措施,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成為政策的焦點??梢灶A見,從中央到省、市一系列強農惠農的利好政策將陸續出臺。深入分析、研究政策,我縣新農村建設正面臨重大戰略機遇期,特別是生豬產業、農業龍頭企業、農田水利建設等完全可以乘風趁勢,借力提升。我們必須搶抓新機遇,堅定信心、鼓舞士氣,兩步并作一步走,一天干成兩天事,以嶄新的精神面貌、飽滿的工作熱情,全面推進我縣新農村建設進程。
二、明確任務,突出重點,全面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責任和關鍵舉措
20*年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縣委十二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以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為目標,按照“奮戰四年全面達小康,爭先蘇北躍進前八強”的總體要求,以“人人學技能、戶戶忙調整、家家辦實業”活動為主抓手,全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新貌,加快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農業經營產業化、農民增收多元化、城鄉建設一體化、村務管理民主化、鄉風民俗文明化,努力構建“民富、村強、環境美、風氣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總體目標是:20*年繼續保持農村經濟快速增長,農村實事加快推進,農村環境持續改善,實現一產增加值27.5億元、同比增6.6%,農民人均純收入6000元、增長11.3%。
1、切實轉變工作方法,用抓工業的理念謀劃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紛繁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正在建設的小康社會,是新農村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個階段性的目標。建設惠及全縣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其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我們應該看到,從解放初期發展農村合作社,到上世紀80年代實行家庭聯產承包,我國農村經過幾輪的發展,目前已進入到新一輪發展期。面對新的時期、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我們如果仍然沿襲一些老思路、舊辦法,要么成效不明顯,要么根本就行不通。首要的必須解放思想,跳出舊有的思維模式,切實轉變工作理念,以抓工業的理念來謀劃農業,以工業化的生產手段裝備農業,以先進的科學技術提升農業,以社會化的服務體系支持農業,以科學的經營理念管理農業,走以“三化”帶“三農”之路,推進城鄉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社保、領導體制“五個一體化”。抓農民增收,必須抓農業產業化、抓合作經濟組織去帶動農民,通過抓流通來促生產;抓高效農業,必須以產業化來引領和帶動規?;?,用抓開發區的辦法來辦園區;抓為農服務,必須把服務體系建在產業鏈上、建在合作經濟組織上、建在龍頭企業里,服務才能更加有效;解決農村發展中面臨的土地、資金等瓶頸制約,也要通過改革的思路和創新的辦法,大膽探索,勇于開拓??梢哉f,沒有農村土地流轉的突破,規模農業就難以突破;沒有農村金融改革的突破,全民創業和高效農業就難以突破;沒有合作經濟組織、農民經紀人、龍頭企業和農村流通的大發展,農產品附加值、農業外向度和農民組織化程度就不可能提高;沒有“三資”投資農業,農業的產出率就不會大幅度提高。面對農業農村新形勢、市場經濟新要求和農民群眾新期盼,我們有必要在全縣“三農”戰線和農村基層干部中推進新一輪思想大解放,以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新辦法來推動農村新發展。
2、始終突出農民增收這一核心,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多渠道實現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也是最艱巨的工作任務,要按照縣委擴大會的要求,在全縣上下廣泛開展“人人學技能、戶戶忙調整、家家辦實業”活動,加快實現產業富民、創業富民、就業富民。一要大力調整種養結構,增加農民生產性收入。結構調整既是一項當務之急的富民工程,也是一項永不竣工的發展工程,更是貫穿20*年我縣“三農”工作始終的一項重點工作,各地、各部門要緊抓不放。各地要科學引導農村人口向集鎮集中、土地向大戶集中、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集中,為高效農業發展創造條件。20*年全縣新增設施栽培面積2萬畝、新增畝效益2000元以上高效農業種植面積8萬畝,新建20個萬頭豬場或10萬羽禽場,新建千頭豬場150個,養殖大戶1500戶;各鎮年內必須建成2個500座連片大棚和千畝連片高效農業種植基地,建成一個萬頭豬場或10萬羽禽場,各村爭取建成1個千頭豬場。高效種植業比例比上年提高6%,規模養殖率新增8%,高效漁業基地占有率新增15%。要按照“三調五變”的思路大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叭{”即:調品種。解決種什么養什么的問題。20*年小麥主推淮麥20,水稻主推徐稻3號、徐稻4號,油菜主推秦優7號,蔬菜主推新黑田五寸胡蘿卜、杭椒、中雜9號西紅柿和早春紅玉西瓜,畜禽上主推三元雜交豬、青殼蛋雞、AA肉雞、新揚州鵝、黑白花奶牛和波爾山羊等優質品種。調模式。解決怎么種怎么養的問題。相關主管部門要結合我縣實際,研究推廣立體高效種養模式。種植上著力推進設施栽培和連片經濟作物種植,重點推廣反季節蔬菜、設施食用菌種植、大棚蕃茄與水稻輪作、大蒜與菜用玉米輪作、洋蔥與黃瓜輪作等模式,水產上主推“雙機餌”高效漁業養殖模式,畜禽上重點推廣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的養殖模式。要落實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的各項關鍵措施,保障畜禽業健康發展。要集中開展春季、夏季、秋季集中免疫行動。春季集中免疫行動重點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新城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的基礎免疫工作。調布局。解決種哪里養哪里的問題。要依托各地區域資源稟賦,打造一批高效農業經濟帶:重點建成沿灌溉總渠畜禽養殖,阜益線設施蔬菜產業帶,射陽河沿線食用菌產業帶,西南地區出口加工蔬菜產業帶,沿蕩低洼地區特水養殖和水生蔬菜產業帶,沿廢黃河地區林果藥材和“四青”雜糧產業帶。新南現代農業示范區,要盤活資產,提升形象,大力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對面上高效農業發展起示范帶動作用。要大力實施“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工程,重點抓好10個特色鎮和40個專業村建設?!拔遄儭奔矗阂e極引導農業生產由粗放型生產向集約型生產轉變,提高生產效率;由大宗農作物生產向高效經濟作物生產轉變,提高經濟效益;由露天生產向設施生產轉變,開發冬季農業;由先產后銷向先銷后產轉變,發展定單農業,規避市場風險;由小戶分散生產向大戶規模生產轉變,積極流轉土地,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二要積極創辦實業,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大力實施“強龍行動計劃”,按照“強龍頭、建基地、重合作、活流通、樹品牌”方針,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強龍頭。加強農業招商,培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全年農業利用“三資”3.5億元,力爭4億元,實施投入超500萬元農產品加工項目20個以上(含倉儲物流、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每個主導產業都要培植一批加工型龍頭企業,建成一到兩個帶動能力強的骨干企業,做強做特糧食、蔬菜、畜禽、水產、林業五條龍型經濟,全年農產品加工產值達到40億元,比上年增30%以上。重點抓好投入超千萬元的、列入全縣十大類重點工程的東溝麥芽加工和郭墅百順糧食倉儲加工等11個農業項目。寧富、海馬爭創國家級龍頭企業,把寧富培植為全省禽肉制品的單打冠軍,銀河飛業、大亞、豐裕、海星爭創省級龍頭企業,加快發展一批市級龍頭企業。要重點招引大型稻米加工、生豬肉制品加工、意楊大徑材加工項目,填空補缺。建基地。引導龍頭企業建立自己的原料生產基地,節約生產成本,保障原料供給。加快建成寧富公司的千萬羽禽養殖、萬盛加工廠10萬頭豬、海馬公司3萬畝鮰魚、銀河30萬畝優質小麥,西南10萬畝出口加工蔬菜、古越龍山的2萬畝粳糯出口酒原料等一批大型基地建設。重合作。強化企農利益聯結,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聯農、帶農、惠農作用。積極推行“公司+基地+農戶”、“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的經營模式,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發展訂單生產、保護價收購。大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農民資金互助合作。以農業龍頭企業和優勢產業為依托,新培植農民專業合作社40家,實現農民專業合作全覆蓋?;盍魍?。積極培植和發展農產品專業市場,充分發揮我縣外設農產品市場和農產品運銷大戶多的優勢,建立農副產品購銷網絡,搞活加工流通,實現產銷對接,為農民提供產、加、銷各環節的服務,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進入市場的能力。樹品牌。挖掘傳統創品牌。做好碩集卜頁、益林醬油、東溝豆油、板湖茶干等傳統特色產業品牌申報工作。轉換商標創品牌。各地、各有關企業單位要完成阜寧傳統名特優品牌商標轉換工作,防止品牌流失。申報“三品”創品牌。加強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按照生產基地規?;?、產地環境無害化、生產加工規范化、產品流通標識化、質量管理制度化的要求,開展農業標準化工作。引導龍頭企業與合作組織開展“三品”申報工作,年內再創農產品品牌20個,爭取有機品牌實現零的突破。大力實施品牌營銷戰略,提高品牌使用效益,著力解決品牌創而不用的問題。同時,要認真宣傳落實各項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營造政府支持創業、社會鼓勵創業、民眾勇于創業的良好氛圍,引導農民創業。大力發展三工五匠,鼓勵農民經營小店堂、小作坊、小商鋪,發展農機大戶,在服務農業生產中實現增收。引導農民從事農副產品經紀、貯藏、運輸、加工、銷售,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三要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結合縣內企業用工需要,整合縣內30多家培訓機構,采取更為便民的培訓制度和模式,加強高、初中畢業生“兩后”培訓和農民技能培訓。進一步完善培訓券制度,打擊假培訓,注重培訓質量,加大培訓補貼,調動農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全年完成勞動力技能培訓1萬人次,轉移輸出1.5萬人,其中出國勞務4300人。放大“阜寧船員”、“阜寧建筑”勞務品牌,組織勞動力向國外和高收入行業轉移,提高勞動力收入水平。進一步強化輸出勞動力的維權服務工作,保護外出勞務人員的權益。
3、高度重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一要全面抓好“三農”發展規劃。要編制新農村建設四年規劃綱要??h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奮戰四年全面達小康,爭先蘇北躍進前八強”的要求,編制新農村建設20*年至2011年四年規劃綱要,重點在種植業、林牧漁業、農業產業化、村鎮建設、農田水利建設、生態環境建設、農村道路建設、農民教育培訓、文體衛生工程、扶貧開發和社會保障等十一個方面,建立健全我縣新農村建設規劃體系,將新農村建設各項指標分解到鎮村、落實到項目,制定切實可行的推進措施。要實施城鄉建設規劃全覆蓋。各地、各部門要遵循科學合理、節約資源、彰顯特色、適度超前的原則,按照鎮為主體、群眾參與、專家指導、政府審定的程序,制定鎮村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村莊建設規劃、社會事業規劃和全民創業規劃,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重點基礎設施規劃相配套,相銜接,達到規劃全覆蓋。要抓好中心村規劃建設工作??h國土、建設部門要加強中心村建設規劃管理,以規劃推行“三個集中”,以規劃指導和約束農民建房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著力抓好全縣809個農民集中居住區的建設詳規和平面規劃,各鎮區要新建1個50戶以上規模農民集中居住區,全縣創建2個市級環境優美鎮和5個康居示范村。要積極引導城郊村、鎮關村農民向城鎮集中,騰出空間加快發展工業化、城市化。這里再強調一點,要堅決杜絕以中心村建設之名行房地產開發之實,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要形成總體規劃和建設詳規,有條件的村要搞好總體規劃,所有村都要做好平面規劃。二要扎實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農村發展后勁,這是今年中央1號文件的精髓。要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和土地復墾整理力度。組織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世行三灌項目和黃河故道開發項目,全年改造中低產田3.9萬畝,完成投資1867.3萬元,新增耕地5000畝。加快農業機械化步伐,提高農機作業水平。加大插秧機、高性能聯合收割機等新型農業機械推廣力度,新增插秧機200臺,機插面積15萬畝。加快實施農村道路通達工程。以“交通突破年”活動為抓手,新建農村等級公路200公里,盡快使農村等級公路通達到每個農民集中居住點,并形成網絡。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繼續推行“三清一綠”和“一池三改”,完成農村水利土方1043萬立方米,加固圩堤158公里,疏??h鄉河道91條,整治村莊河塘214處。新建農村沼氣池3000座、農村衛生戶廁8000座,突出抓好70個村環境綜合整治。瞄準創建“全國綠色小康縣”目標,按照“三年目標兩年干”的要求,大搞植樹造林,全年新栽喬木613萬株,森林覆蓋率提高3%。
4、認真落實農村各項政策,做好為農服務工作。一要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堅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切實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認真開展延包后續完善工作,加強農村土地承包規范管理,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健全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繼續發揮財政打包資金的杠桿作用,整合資金集中使用,投資大項目,扶持大產業。繼續增加對“三農”的信貸投入,積極探索農民資金互助合作模式,為農業發展消除資金制約。認真落實各項補貼政策。嚴格按照中央、省、市要求,把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增支綜合補貼、購買農機具補貼、農業保險、能繁母豬補貼及保險等各項扶農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到位,讓農民共享發展成果。嚴格控減農民負擔。一事一議、以資籌勞資金要全部規范使用,杜絕涉及農民負擔赴京到省上訪。進一步加強農村計劃生育工作,全年確保計劃生育率98%,爭創全省人口協調發展先進縣。加快農村殯葬改革步伐,確?;鸹?00%。加大開發式扶貧力度,加快農村貧困人口聯合致富。加強對農村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高度重視來信、來訪工作,對群眾的信訪要有一件查一件,有一件處理一件,防止重復上訪、越級上訪、集體群訪,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打造良好環境。二要加強農村公共服務。加大農民教育培訓力度,免費印發高效種植業、養殖業實用技術手冊,加強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全年實用技術培訓3萬人次。重點抓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免除學雜費、書本費和貧困生補助工作。實施農民健康工程。繼續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開展鎮級合格衛生院建設和衛生進農村、社區活動。建立健全覆蓋廣大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6%,參合農民醫療費補助標準提高到40%;完善城鄉醫療救助機制,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封頂線由3萬元提高到6萬元。開展農村文化工程建設,三年內鎮文化站全面達標,繼續開展文化“三送工程”,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逐步改變城鄉文化資源嚴重失衡的狀況。進一步強化農技服務體系建設。加快農業信息“四電一報”工程建設,推進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業節目進村入戶建設,構建現代農業信息服務平臺。積極引導農資經銷商、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村基層黨政組織開展多元化農業信息服務。實施農村社會保障工程。對受災戶、病殘戶、困難戶,建立農村低保和農村五保戶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努力做到按標施保,應保盡保。實施千村萬戶幫扶工程,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努力構建和諧農村。
同志們,做好“三農”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我們一定要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振奮精神,扎實工作,努力開創新農村建設工作新局面,為“奮戰四年全面達小康,爭先蘇北躍進前八強”作出積極的貢獻!
- 上一篇:轉基因作物可專利性研究論文
- 下一篇:月季病蟲害防治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