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在城鄉基層建設工作會發言

時間:2022-05-03 09:54:00

導語:書記在城鄉基層建設工作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書記在城鄉基層建設工作會發言

同志們,青年朋友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全市深化以“伙伴團隊”為抓手統籌城鄉團的基層組織建設推進會,主要任務是對全市共青團組織“伙伴團隊”建設的深化開展進行進一步的安排和部署。開展這項活動,目的是通過城鄉團組織“伙伴團隊”的形式,統籌建立健全城鄉團組織互幫互助機制,達到全市城鄉團組織之間相互聯接、融合互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目的。開展這項活動既是現實工作需要,更具有長遠意義;既是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城鄉統籌團建工作新格局的具體要求,也是實現團的工作全覆蓋的有效途徑,全面提升我市城鄉團建工作的整體水平,特別是加強基層團的組織建設,推動全市團建工作上水平、上臺階。下面,就深入推進這項活動,講三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統一思想,進一步深化以“伙伴團隊”為抓手統籌城鄉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大意義。

第一,要從歷史發展的深度來認識統籌城鄉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大意義。團的建設歷來與黨的建設緊密聯系在一起。黨的建設從來就是為完成黨的歷史使命和中心任務服務的。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歷程,就是圍繞農村改革中的任務而不斷推進的歷程。1982年,適應農村全面大包干后生產經營方式的變革,各級黨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組織整頓,大力做好農村黨員教育、調整和整頓農村基層組織領導班子。這個時期的共青團組織在黨的領導下,開展了大規模的組織整頓,以四化為中心活躍團的工作,加強“青年之家”建設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等等。1990年,針對實行村民自治后村治理機制的變化,各地按照中央“萊西會議”精神,切實加強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進一步鞏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共青團組織以基層為重點,工作到支部,全面抓落實。進入新世紀以來,各地緊密結合農村改革發展需要,大力開展“三級聯創”活動,積極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改革創新。團組織開展“五四紅旗團委創建”,縣(市)團委、基層團委、團支部三級聯創,團的領導機關抓基層團組織聯系點活動,服務新農村團建基礎工作等重要舉措。目前,我省、我市已經進入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發展的歷史階段。對共青團組織而言,就是要主動適應新形勢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新任務跳出傳統意義上的工作模式,把農村團的基層組織建設放在城鄉統籌大背景下去把握。就目前而言,我們就要以“伙伴團隊”為抓手,以增強基層團組織的凝聚力、發展力和服務力為基本目標,確立城鄉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在指導思想上相一致、工作目標上相協調、工作部署上相呼應、工作成效上相促進的思路,形成城鄉聯動、功能互補、雙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團的基層組織建設新格局。

第二,要從黨的建設的高度來認識統籌城鄉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大意義。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我市的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已全面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處于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關鍵時期。當前,已處在人均GDP5000——10000美元的新階段,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2006年城市化水平達61.1%,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城鄉二元結構尚未打破,發展的差距仍然存在,全省在召開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會議上,已經明確指出要著力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我市黨建工作也正在探索。所以,我們必須努力探索新時期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切實把以“伙伴團隊”為抓手統籌城鄉團的基層組織建設擺上重要的工作日程,探索規律,整合力量,科學推進全市共青團組織“伙伴團隊“活動。

第三,要從自身發展的角度來認識統籌城鄉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大意義。這些年來,我市共青團基層組織工作一屆接著一屆下功夫,下力氣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隨著我市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大橋時代的到來,和這些新形勢下的新要求相比,當前我市基層團的組織建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1、基層團的組織薄弱,人員渙散;2、團組織在青年心目中的地位急劇下降,團組織的社會價值、社會地位都在同時下降;3、團干部隊伍素質不適應時展;4、基層團組織資源比較稀缺,整合力量不足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需要我們好好思考,有一點事肯定的,與“區域分割、自成一體”的傳統團工作模式有關,我們要切實破解基層團工作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努力開創基層團組織建設新局面。必須要按構建城鄉統籌新格局的要求,從一體化大局出發,以“伙伴團隊”建設為工作抓手,探索“開放互聯”的實現途徑,通過區域聯動、工作協同、資源共享,形成城鄉團的基層組織在各方面的全面提高。

全市共青團組織“伙伴團隊”自去年在全市全面開展以來,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全市各級團組織“伙伴團隊”之間積極加強聯系與合作,進一步延伸了團組織觸角,開闊了團工作視野,充分發揮了廣大團員青年的主體作用,逐步擯棄了“單兵作戰”的團活動格局,推動了基層團組織的整體活躍,“伙伴團隊”建設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雖然我們在工作中取得初步成效,“伙伴團隊”的工作畢竟還剛剛起步,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全新課題,在實踐中還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有些城鄉團建二元思維模式沒有得到徹底改變,城市與農村在團的基層組織建設方面存在“兩張皮”的現象,整體上沒有形成“一盤棋”的局面;漁農村團建資源相對缺乏,城鄉團建資源不能互補,城鄉互動沒有經?;?,城鄉資源整合利用難度大;統籌城鄉團的基層組織形式、運行機制、動員方式、聯系途徑、工作保障等團建要素方面還需要不斷創新與整合,沒有真正建立城鄉互動機制,等等。因此,我們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通過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深化以“伙伴團隊“為抓手統籌城鄉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城鄉一體化團建工作新格局,在團建工作上體現城鄉統籌,在工作安排上實現城鄉同步,在服務方式上做到城鄉銜接,切實解決在基層團建工作中存在的各類突出問題,以此不斷提高全市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整體水平。

二、把握重點,開拓創新,扎實推進以“伙伴團隊”為抓手統籌城鄉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各項任務。

(一)立足當前,不斷豐富“伙伴團隊”工作內容

開展“伙伴團隊”建設工作,是我們統籌城鄉基層團建工作的一種有效形式,這一形式必須依靠實實在在的工作來支撐,否則就只會有其名無其實。我們從活動一開始就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要賦予“伙伴團隊”工作實實在在的內容,保證活動得以實實在在的推進,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伙伴團隊”,其核心體現在“共”字上,即:共建一個陣地(基地);共推一個項目;共辦一件實事;共聯一批青年;共組一次活動。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四點:第一是組織建設互促。要按照有利于團組織和團員青年作用的發揮,有利于擴大團的工作覆蓋面,有利于資源互補,共同促進的原則,在全市已經開展“伙伴團隊”共建的129個團組織之間拓展延伸團隊共建領域和形式,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各種形式多樣,操作靈活,內容豐富的伙伴團隊共建模式,增強共青團組織的工作活力,為共青團工作城鄉一體化發展打下堅實的組織基礎,在全市初步形成城鄉一體、層層相連、相互聯通的“伙伴團隊”網絡。第二是城鄉交流互聯。要根據自身實際,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如通過聯席會議制度等形式,搭建一座溝通合作的橋梁,通過共建項目規定的職責和權利,促進團隊之間資源的有效開發,推動團工作的創新和整合。省部屬、市屬單位要發揮資源優勢,加強技術交流幫扶指導力度;高校團委要進一步為漁農村引入輔助人才,進一步開展高質量培訓教育;鄉鎮、街道團組織要充分發揮主導和龍頭作用,抓好團的建設,不僅有利于加強鄉鎮、街道團的建設還可以影響和帶動整個社區(村)級團組織建設,從而形成城鄉雙方互通有無、相互支持、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第三是團員青年互動。要實現流動團員青年的覆蓋互動,圍繞流動團員青年需求開展服務,依托網絡、QQ群、青年自組織等形式和途徑,實現覆蓋外出、本地和外來團員青年的互動交流。要實現團干部和骨干青年的互動交流,不斷強化團干部作為活動策劃、參與的主人翁意識,擴大基層團干部的交流面和機關單位團干部對基層的熟悉程度,并加強與骨干青年兩者間的交流溝通,在互動中互相促進提高。要實現團組織之間的互動交流,更好地為項目推進提供智力支持,共同搭建區域內青年交流合作的平臺和渠道,發揮共青團、青聯、青年社團等青年組織聯系廣泛的優勢,豐富青年活動的載體和形式,為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更大的舞臺。第四是共建項目互補。要從各單位性質、高校特長、鄉鎮(街道)實際出發,精心確定共建項目,通過對共建項目的宣傳、交流和互動,實現共建項目互補。主要是與大學生寒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漁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實際相結合,在培訓漁農村技術人才,提升漁農村青年素質能力等方面著手,加強城鄉青年人才信息交流,為城鄉青年的有序流動,充分就業和創業牽線搭橋,提供服務,為漁農村青年的輸出和城市青年的輸入創造條件,在全市推進“伙伴團隊”統籌城鄉團的基層組織發展的進程中彰顯共青團的特點和作為。

(二)著眼長遠,著力構建“伙伴團隊”工作機制

“伙伴團隊”不是“一陣風”。城鄉統籌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的、不斷深化的過程;城鄉統籌團建工作,也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長期的、永續的課題。這對“伙伴團隊”提出了長期堅持、不斷深化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構建長效管用的工作機制是持久動力,因為制度建設最帶根本性、穩定性和長期性。要著重建立完善“四項機制”、“五項制度”?!八捻棛C制”即:一是建立資源共享的漁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保障機制。調整優化基層團的組織建設,有利于作用發揮,有利于活動開展,有利于吸引青年,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組織設置。積極探索以城帶鄉的實現形式和城鄉團建互幫互助的保障機制,統籌配置團建資源要素,推動城鄉團建資源雙向流動,特別是引導城市團建資源向漁農村流動。在活動陣地、教育培訓設施等方面,城鄉整合利用;在經驗、信息等方面,城鄉互學共享,充分發揮城鄉團建資源的整體效益。推行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社區團組織與漁農村團組織“伙伴團隊”共建,聯合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搭建城鄉交流的橋梁。二是建立城鄉一體的團員青年動態管理機制。當前,我市已進入城市化加速推進的新階段,大量漁農村團員青年離土離鄉,務工經商,在城鄉間頻繁流動,我們要按照“屬地為主、原籍為輔、伙伴互動、共同管理”的原則,完善流動團員多重管理辦法,實現從單向被動管理向多向互動服務轉變。建立伙伴團隊的協調聯動機制,完善流動團員青年的信息采集,建立屬地化流動團員青年信息庫。在城鄉大流動、大開放、大融合的趨勢下,進一步推動城鄉團員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訓、服務群眾等方面互動融合,不斷提高團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充分發揮他們在推動城鄉統籌發展中的先鋒模范作用,選準對象抓幫帶,積極培養漁農村青年成為致富帶頭人,充分發揮團組織“推優入黨”、“推干薦才”的作用。三、建立和諧互動的漁農村骨干青年協助黨員聯系群眾機制。把做好聯系青年和協助黨員聯系群眾工作作為“伙伴團隊”工作的重要內容,深化和拓展參與“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深化完善“兩項聯系制度”工作的意見,充分發揮團干部、漁農村骨干青年的作用,創新團員聯系、服務群眾的途徑和方式,要以“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工作模式,找準切入點,通過聯系服務網絡的調整完善,建立團干部、骨干青年協助黨員走村入戶全到位、聯系方式全公開、反映渠道全暢通、服務管理全覆蓋的工作格局,切實幫助廣大團員青年和群眾解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要結合漁農村低收入家庭青少年關愛行動、青年創業就業工作、義工(志愿者)服務等活動,為漁農村青年和群眾提供各方面的服務,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四是建立全面覆蓋的漁農村基層團組織網絡建設機制。同時依托鄉鎮(街道)——省部屬、市屬單位——高校院(系)團組織為主體的全市“伙伴團隊”組織網絡設置體系,不斷形成合力,推進基層團建要素的創新與整合,擴大團組織的覆蓋范圍,使得城鄉基層團建日益“活”起來“動“起來,“伙伴團隊”建設的效應日益“顯”出來,推動城鄉基層團組織實現整體活躍。繼續深化推行以網絡為平臺的團代會常任制建設,通過網上團務公開、網絡團代會常任制活動和網絡民主懇談等形式,克服時間空間對團組織與基層青年溝通帶來的阻礙,擴大團員青年對團務工作的知情權,提升團代表議事監督的參與率,提高團內民主意識?!拔屙椫贫取保杭匆皇且⒐ぷ骼龝贫?。要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參與對象為“伙伴團隊”三方組成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及有關人員,共建三方可按實際情況負責當期會議的召集、組織等工作,交流工作開展情況,查找存在的問題,安排下階段共建工作,協調有關事項和活動安排等,進一步增進伙伴團隊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二是要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各“伙伴團隊”要分別明確專人為聯絡員,定期溝通情況,互相及時反饋信息,每季度進行一次工作信息交流,始終保持聯系暢通,溝通情況,共同探討新形勢下加強共青團工作的方法,展示交流團工作開展過程中的先進經驗和成果,增強各團組織的活力,確保“伙伴團隊”工作長流水、不斷線。三是要建立工作推進制度。各團組織要發揮特色和優勢,充分利用各自資源,以加強聯系為渠道,以靈活多樣為原則,以共建互助為內容,實現城鄉互動,每一結對團組織每年至少要開展三次以上的共建活動,從而增強團員青年的參與意識,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參與的良好氛圍,促進團的各項事業的發展。四是要建立領導聯系制度。團市委書記班子將結合自己的分管工作分別在全市“伙伴團隊”中挑選一批各個不同層面的共建單位作為聯系點,通過深入調研和積極扶持、指導工作,認真聽取聯系點對“伙伴團隊”的意見和建議,幫助解決聯系點的實際困難,努力把聯系點建成全市有代表性、典型性、特色鮮明的示范點。五是要建立督查考評機制。伙伴團隊之間每年要簽訂工作目標責任書,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主動性;鄉鎮、街道團組織要及時將開展共建活動的情況記錄在冊,團市委將定期組織督查組,深入基層開展考評工作,并對年底各團組織的工作進行捆綁式評定。

三、加強探索,狠抓落實,不斷提升我市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水平。

一是強化責任,形成合力。各級團組織要把“伙伴團隊”統籌城鄉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到年初有計劃、年中有檢查、年底有考核,切實把工作任務、工作責任和工作要求落實到每一個具體環節、每一個具體人身上。健全完善“伙伴團隊“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加強伙伴成員單位團組織之間的溝通、協調與配合,充分發揮各成員單位的職能作用,全力推動基層團的組織建設的各項任務的落實。市域范圍內的各級共青團組織,包括省部屬單位、市屬單位、高校、鄉鎮(街道)團組織都是“伙伴團隊”建設的主體,負責“伙伴團隊”建設的具體推進和方案的實施。對工作措施扎實,工作成效明顯,工作推進有力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并將此結果作為年終評優評先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各縣(區)、各鄉鎮(街道)、各單位情況千差萬別,抓這項工作我們不求整齊劃一、千篇一律,如本島與外島,企業與市屬機關,漁業鄉鎮與農業鄉鎮,街道與鄉鎮等等,組織狀況、人口結構、基層基礎,產業機構各不相同。這就要求各單位要根據自身實際出發,研究工作思路,設計工作載體,切實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制定好推進的實施方案,確定切實可行的共建項目內容,確?;顒觾热輰嵲?,措施可行。要注意統籌兼顧,要善于把伙伴團隊之間的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思想上樹立長期共建的思想,杜絕虎頭蛇尾、前緊后松的現象,做到始終如一。

三、勇于探索,鼓勵創新。團的基層組織建設時一項常項工作,也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锇閳F隊為抓手的統籌城鄉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對全市團的工作來說是一個新課題。我們要緊緊圍繞這一新課題,特別是要始終堅持把加強團的基層建設放在工作的首位,要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廣大團員青年的根本需求,明確工作的主要領域和主攻方向,勇于探索,確定重點,抓出特色。要堅持活動與建設并舉的工作思路,從基礎性工作抓起,夯實團的工作根基,提高組織建設整體水平,促進基層團的建設和工作全面活躍。辦法來自基層,經驗來自實踐。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城鄉基層團組織要突出各自特點,拓展工作領域,豐富工作內容,創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機制,不斷激發城鄉基層團組織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是樹立典型,示范推動。實踐證明,典型能夠代表我們工作的高度,能夠成為引帶各項工作整體提升的旗幟。今年,要繼續選擇和培養一些典型,通過樹立典型來推動全面工作,這里的典型既包括工作典型也包括人物典型。工作典型既要有現實的基礎,又要能夠體現出項目工作的高要求,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具有較強的引帶能力和推廣的價值。人物典型要有時代特點,特別是共建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要是我們身邊可學可親可比的典范,除了原來就具備很好的基礎外,更需要組織上的精心培養?!盎锇閳F隊”示范點則要通過通過培育和培養,能夠在全市伙伴團隊中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能夠經受實踐檢驗、產生輻射作用,能夠把個體的優勢擴展為群體的優勢、實現以點帶面,帶動一片共同發展提高,從而不斷推進“伙伴團隊”向縱深發展。

同志們、青年朋友們,開展“伙伴團隊”活動,是新形勢下踐行科學發展觀、創新城鄉統籌團建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各級團組織要按照這次會議的要求,高度重視、積極組織、認真實施,把這項工作抓好抓實,既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探索新路子;又要求真務實,扎實推進,務求實效,為我市共青團事業的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