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構建區域科技創新體系
時間:2022-12-19 11:28:00
導語:全面構建區域科技創新體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球新科技革命的時代主旋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一個區域能否掌握自身持續發展的命脈,能否應對空前激烈的國際競爭、區域競爭,將直接取決于其持續不斷地進行科技創新和駕馭不斷涌現的新技術、新知識的能力。
因此,能否抓住中部崛起的戰略機遇期,實現武漢在中部率先崛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是否擁有一個功能完善而強大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以及這個體系對科技資源的最大容納力、吸納力,取決于我們城市的整體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建設一個功能完善而強大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大幅度提升城市區域科技創新能力作為重大戰略,是加速提升武漢城市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也是武漢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武漢曾經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傳統工業的比重較大,傳統體制的慣性較大。從歷史積累的因素分析,武漢經濟運行模式中,存在著國有經濟比重較大,民營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和緩慢,傳統產業比重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相對緩慢,以及產業層次較低,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提升城市競爭力,必須實現經濟運行模式的根本轉軌:要通過企業和產業的再構造,實現由傳統工業為主導向以高新科技為主導的現代工業轉軌、由粗放型的資源消耗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向集約型和可持續發展型的知識經濟發展模式轉軌、由計劃經濟運行模式向現代市場經濟運行模式的轉軌。顯然,這種轉軌離開了完善而高效的科技創新系統的支持,是難以完成的。
首先,城市經濟結構特別是所有制結構的調整,主要依賴于大批量民營創業企業的誕生。民營創業企業發展了,國有經濟的比重就會逐漸縮小,城市的經濟活力和競爭力就會逐步增強。而沒有完善高效的科技創新系統,就無法源源不斷地提供高強度的創業支持,這樣勢必使得創業企業特別是民營科技創業企業的發展空間受到制約,進而延緩武漢的區域經濟結構特別是所有制結構調整進程。其次,完善而高效的科技創新系統,是城市產品結構、產業結構調整的發動機,是實現城市產品、產業結構調整的根本保證。沒有完善而高效的科技創新系統,就無法源源不斷地提供高強度的新技術、新產品和先進智力的支持,更無法建成一大批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能夠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充滿競爭活力的現代化企業,城市的產品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就可能淪為空談。
在全球“新經濟”大趨勢的推動下,為搶占高科技及其產業化發展的制高點、加速產業結構的優化與產業品質的升級,國內各主要省和中心城市都在調整經濟發展戰略,旨在建立一種以智力資源為依托、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知識(科技)創新為主導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對于武漢來說,抓住中央促進中部崛起戰略的契機,通過全面構建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極為優越的科技創新資源,深入推進科技興市戰略,對于加速建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知識經濟發展模式,進一步推動武漢經濟的快速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構建武漢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
全面構建武漢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就是要建立一種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符合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新的創新機制、新的創新體制、新的創新制度和新的創新環境。檢驗武漢城市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是否完善、體系建設的目標是否達到,主要要看兩個方面:一是科技資源在知識生產、知識流動與知識應用各環節是否得到合理配置,各創新主體大學與科研機構、企業、中介服務組織、政府之間是否實現良性互動、協同配套;二是這個體系能否最大限度地容納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能否最大限度地釋放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其直接標志是:在一定階段,有沒有一批充滿活力和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或企業群落誕生,有沒有一批新型的有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特別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涌現。
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立足當前、放眼長遠的戰略性工程。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協同推進,“十一五”期間應力爭在以下幾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第一、以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為突破口,加速區域科技創新資源大幅度向企業集中。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是整個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神經中樞,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狀況,決定著整個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功能發揮狀況。要區別不同行業領域、不同規模,不同技術層次,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加強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的扶持和引導。
對于在武漢工業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大中型企業,科技創新的重點是運用高新技術、先進技術進行技術改造,通過新產品開發調整產品結構。要通過其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打造若干個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上極具影響力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以此帶動武漢企業的整體技術創新水平的提高。由于高新技術開發的前瞻性和高風險性,在創新投入上,政府應予以重點扶持,要通過政府資助、風險資本和銀行貸款等形式加速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對于—般性的民營科技創業企業、區街鄉鎮企業,也要加強政策引導,通過建立公共創新服務平臺,提供多方面的創新支持。
針對武漢地區絕大多數科技創新資源集中在非市屬的高校和獨立科研機構這一體制特征,要采取積極的政策引導措施,推動區域科技創新資源向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集中。要抓住中央、省屬在漢科研院所轉制的重要機遇,充分利用其科技創新、創業資源優勢,推動其結構調整和人才分流,引導一批科技人才在本地區創業,引導—批成果在本地區轉化。在開發性院所全面轉制基礎上,繼續深化公益類和農業類院所的改革。通過實施“企業技術創新工程”,吸納、穩定一批科技人才隊伍。
第二,以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園區為創新、創業的戰略高地,大力發展高科技創業企業,推動現代高科技產業群的形成。
科技企業孵化器是培育科技創業企業的搖籃,也是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科技企業孵化器是促進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有效組織形式。要把科技企業孵化器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載體和科技人才創業的戰略基地。要充分發揮政府科技投入的杠桿作用,通過創業中心數量的擴張和素質的提升,創建更多的社會資本流向創業企業的機制,在更大更廣闊的空間上為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人才創業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加速實現本地區創新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在當前以政府為主導創辦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模式基礎上,充分發揮大型工業商業企業、金融投資銀行、外資財團、以及其他社會團體的資本優勢,全面整合社會閑置資本資源,發展各種產權組織形式的綜合孵化器、專業孵化器以及大學科技園、留學生科技園等科技創業孵化組織?,F代科技園區在本質上是當代先進生產力的集中地,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戰略基地。要加強園區與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對接,使科技園區成為創業企業產業化、規模化、集團化的戰略高地。
第三,以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為紐帶,推進“產學研”戰略聯盟,力爭在若干技術領域取得原創性突破。
作為區域性的科技創新體系,必須立足于產業技術創新為主的戰略選擇。要聚焦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技術領域,設立若干個能夠對武漢產業技術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是革命性突破的科技攻關項目,集中目標,進行攻關,力爭取得若干項原創性突破。要加強“產學研”戰略聯盟,充分調動有實力的企業、大學、研究機構的積極性,明確目標、精心組織、加大投入,通過項目的實施,帶動武漢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換代、科學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并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加強和完善創新體系建設。鼓勵各類企業特別是民營科技企業與高校、中央在漢科研院所共建研發中心或科研基地。鼓勵民營科技企業與中央在漢科研院所的合作開發、合作攻關。在“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基礎上,推動雙方共建科研生產聯合體。充分發揮高等院校、大型科研院所在知識創新,人才培養和知識傳播方面的重要作用,把高等院校,大型科研院所建設成為實現武漢區域性知識創新特別是原創性突破的戰略基地。
第四,大力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創新、創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科技創新的根本在人才。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根本大計是我們的產業政策導向以及由此建立起來的事業是否真正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要抓住中央加大對中部地區投入的契機,著力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做大做強支柱產業,運用先進技術、高新技術及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培育發展大型企業集團和名牌、名牌產品;大力發展民營科技企業集群,為人才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和用武之地。要有針對性地引進和培養一批科技創新各方面的領軍人物,并通過制定計劃,落實資金,明確政策,以項目為牽引,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一流的創新環境和舞臺,使他們愿意和能夠為武漢的科技創新發揮才能,體現價值。要進一步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新和創業的社會氛圍,創造、完善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人盡其才的政策、體制與法制環境,建立“產業導向”、“環境導向”和“資本導向”的人才配置新機制,逐步形成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滿足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第五,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完善公共創新服務平臺。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推動武漢科技創新,關鍵在于培植適合科技創新和科技創業企業生長的土壤。要進一步優化政策和制度環境,發揮政策對科技創新的引導和激勵作用,消除一切不利于科技創新和科技創業企業發展的制度障礙,為科技創新和科技創業企業的發展創建良好的制度平臺;要有效發揮政府的推動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著力打造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科技信息服務平臺、科技中介服務平臺、科技人才資源服務平臺,使其成為匯聚和凝聚人才、知識、資本的重要條件;要進一步完善投融資系統,培育創業資本市場,強化對創業企業的金融支持;要加強創新、創業文化建設,營造優良的創業人文環境。
精品范文
10全面風險管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