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在文化藝術座談會講話

時間:2022-05-23 11:00:00

導語:縣長在文化藝術座談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長在文化藝術座談會講話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在全縣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科學謀劃“十二五”發展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剛才,許多同志都結合各自工作實踐實事求是地為我縣文化事業的發展發表了一些意見和建議,這些意見和建議很有針對性和操作性,很有見地,今后,縣委縣政府將在決策層面認真考慮吸納這些意見和建議,積極推動我縣文化事業健康發展。

借這個機會,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多年來積極投身文化事業的同志們表示誠摯的問候和感謝!同時,我也談一下召開文化工作座談會的初衷和想法。

對于,在過去,從一些文字和與人的交往中,給我的感覺是: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學、書法愛好者眾多;是人文始祖的誕生地,古城紀治所所在地,也是飛將軍李廣、大詩人李白的故里;葫蘆河流經,千百年來也形成了與這一吉祥圖騰相關的葫蘆文化;1935年紅軍長征途經,宿營界石鋪,又留下了寶貴的紅色文化,等等。我來之后,好多對文化有研究和建樹的老同志和我交流提建議,分別從不同層面上談了各自對文化的探索和認識,提出要挖掘整理文化,形成體系等等,這使我對這片熱土、文化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但是通過這一年的了解,我覺得對于文化的挖掘和整理、體系框架的構成,以什么來統領文化?文化包含哪幾個方面?如何補充完善各個方面的歷史考證,補充實物內容等等,還需要發揮文化界各方面的人才力量,共同研究、一起探索。大家坐在一起暢談,百家爭鳴,每個人從各自研究的領域、方向和認識上進行交流,共同梳理。在此基礎上,對文化的整體框架、體系形成一個比較共同認可的東西更好。如果形不成,但起碼我們從各個方面、各個層次上對文化進行了研究、歸納,最后形成會議紀要,以后再不斷探索和補充。文化的發展過程,本來就是一個吐故納新、不斷調整、與時俱進的過程。

基于這個原因,我們今天召開各方面、各行業的文化愛好者、研究者的座談會,大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討文化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形成一個比較共同認可的體系,然后在此幾乎上進一步推介,宣傳、以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一、正確估價過去五年來的文化藝術工作取得的成績

過去的五年,是我縣歷史上經濟社會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是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最好、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也是我縣文化事業發展迅速的時期。這五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文化系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按照“普惠、共享、全覆蓋”的要求,大力實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都取得了顯著成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建立,服務功能日趨完善。“十一五”期間,全縣文化系統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原則,不斷加大文化建設投入力度,服務城鄉的公共文化體系初步建立。全縣建成界石鋪鎮和八里鎮兩個規范性綜合文化站,綜合文化站總數達到10個,總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建成農家書屋193家,配套圖書24.5萬冊;經營性文化娛樂網點158處;各類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健全,為城鄉各類文化藝術活動開展打造了良好平臺。

二是文藝創作日趨活躍,精品力作不斷涌現,形成了一支高水準、門類全、有活力的創作隊伍。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文藝創作活動一直非?;钴S,而且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尤其是文學創作和書法創作,在全市乃至全省,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文學創作上,我縣文學創作者的作品頻頻亮相在《人民文學》、《詩刊》《飛天》《星星詩刊》等國內中文核心期刊上,并且連續入選國內各種權威選本,省“黃河文學獎”第二屆、第三屆都有我縣作家作品獲獎,有一人入選了有中國詩歌界黃埔軍校之稱的詩刊社青春詩會,有12人出版了個人文學專著。書畫創作上,我縣共有國家級書畫協會會員7名,省級書畫家協會會員達19名,其中一人為省書協理事。近幾年,我縣書畫家的作品頻頻在省市及國家級書畫展覽中入選并獲獎。退休干部等人籌辦的伏羲書畫社等書畫創作團體,也團結了一批中老年書法家和書畫愛好者,他們自籌經費,編印書畫書籍,積極參與送文化下鄉等活動,極大地增強了書畫藝術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戲劇、音樂舞蹈創作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以本土題材為內容的戲劇《金果人家》、歌曲《成紀古城抒懷》、《的蘋果紅又甜》、《成紀贊歌》,舞蹈《女媧造人》等等,也都在省市獲得好評并獲獎。在去年的第三屆崆峒文藝獎評獎中,我縣文藝工作品獲獎達14件,名列全市前茅。

三是文化市場漸趨成熟,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全縣現有文化經營戶121家,從業人員1355人,其中網吧12家,娛樂場所3家,音像店4家,書店21家,印刷企業4家,業務劇團3家,打字復印部22家。文化市場管理按照“整頓規范、引導培育、控制總量、優化結構、合理布局、規范經營、規劃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以規范促發展,以管理促繁榮,每年組織網吧、音像等專項整治活動5次以上,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全縣社會文化從業人員700多人,年經濟收入1693萬元,實現利潤120萬元。

四是文化服務面向基層,文化活動豐富多采。堅持每年舉辦10次以上全縣性職工業余文藝匯演、文藝調演等大型活動。在大型活動的輻射、帶動下,鄉村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經常性開展圖書閱覽、社火表演、書畫交流展覽以及文體比賽等活動。堅持文化下鄉常規化,除縣上每年集中組織的“三下鄉”活動外,縣秦劇團每年送戲下鄉演出300場以上,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生活??h文聯組織的“春天送你一首詩”、“知名作家看”等活動,為文化創作搭建了一個交流平臺,營造了良好的文化藝術氛圍,向外界有效推介宣傳了。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育系統每年組織的校園藝術節、教師節等文藝演出,為培養文藝人才、營造文化氛圍做出了有效的探索和努力,今后要繼續提倡和支持。

以上這些成績的取得,既是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大力支持的結果,更是在座的各位藝術家辛勤努力、部門領導鼎力支持的結果。在這里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各位表示真誠的感謝!

二、客觀認識不足,準確分析把握當前文化工作面臨的形勢和機遇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應該清醒看到當前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和不足:一是文化投入總量過小。二是文化藝術人才嚴重短缺。三是文化體系沒有形成,亮點不夠明顯。四是文化深度開發短腿。以上四個問題,其實大家剛才的發言里都基本涉獵到了,我就不一一展開來說。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縣文化建設面臨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和許多有利條件:

一是近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工作,確定了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共同推進的“四位一體”發展戰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把文化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把加快發展文化產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工作,著力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剛剛閉幕的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了要以建設文化大省為目標,整合文化資源,加快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把文化產業培育成社會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這為我們做好文化工作提供了廣闊舞臺和發展空間。

二是去年以來,國家和省上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我省文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去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29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支持我省加快發展,建設“工業強省、文化大省、生態文明省”,將建設文化大省作為了三大主要目標之一。文化部貫徹落實國辦29號文件精神,出臺了進一步支持文化建設的意見,“十二五”時期將從資金、項目、人才、技術等方面對我省給予重點支持。省、市委把文化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與經濟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先后制定出臺了文化大省建設、戲劇大省建設、農村文化建設的具體實施意見,并將文化工作中涉及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項目列入為民辦實事內容,作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舉措,加大了支持力度。

三是隨著全省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十二五”時期,各級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不斷加強全省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擴大文化產業規模。今年,省級財政進一步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安排新增1000萬元文化產業發展改革專項資金,650萬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古籍普查修復出版資金,500萬元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發展資金,690萬元鄉鎮綜合文化站購置設備配套資金等,為進一步加快文化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可以說,當前,黨和政府對文化工作的重視是前所未有的,出臺了一系列的好政策,好措施,文化建設面臨著良好的機遇。在機遇面前,我們應該怎么辦?這是值得在座的各位思考的。

三、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扎實有效地做好今后的文化藝術工作

今后我縣的文化藝術工作,要以全國文化先進縣為動力,以實施“弘揚成紀文化、建設特色文化大縣”為發展戰略,按照“打造亮點、突出特色、深度開發”的原則,以項目為支撐,完善公共文化體系服務網絡,建設一批設計先進、建筑規范、質量可靠、功能完善的重點文化體育設施。發展文化產業,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健全各類文化市場,繁榮發展文學藝術,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抓好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推動全縣文體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生活豐富多采,優秀作品不斷涌現。

(一)、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做好文化產業項目的爭取和立項工作。

項目是帶動地方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引擎,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地處西部的財政供養縣來說,項目的帶動作用更是意義非凡。在地方經濟發展水平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縣文體廣電部門要克服等、靠、給的思想,充分利用國家和省上出臺的有關支持文化方面的政策措施,結合我們自身的特色和優勢,研究制定我縣文化發展規劃,積極申報、爭取一些文化項目立項實施,著力改善我縣基礎文化設施不足的問題。尤其是我縣在特色文化產業發展上,基本還處于一個空白階段,這就需要我們的文化管理人員思想上要解放、目光上要長遠、行動上要探索,和本地有合作意向的企業家能聯合起來,走研究、立項、開發、品牌化的路子,激活優勢存量資源,延伸文化產業鏈條。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刺繡、皮影、剪紙等民間工藝品的創新和發展,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和民間藝人自籌資金投資興辦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培育健康有序的文化產業市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突出地方特色,加大研究力度,著力打造地方文化名片。

新時期以來,一些有眼光的地方、政府都把打造地方文化名片、大力發展旅游業作為培育地方經濟新增長點的主要渠道之一,并且取得了不菲成績。我們都知道,“金果”的品牌,已經完全超越了原有的產業宣傳品牌,而上升到了一個地方文化品牌,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無可替代。像宣傳已久的“崆峒文化”、今年提出的“養生”品牌,充分說明了開發地方特色文化的優勢和重要性。就在不久之前,關心文化的人士可能看到了這樣一個消息,“貂蟬”商標在山西忻州、陜西米脂等地搶注的同時,卻被我們的臨洮注冊成功了,這樣一個傳說中的歷史人物,現狀炙手可熱的原因在哪?就是她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巨大的商業價值,這個事情值得我們借鑒和思考。

就我們來說,有著豐富的傳統歷史文化資源,既有歷史悠久的成紀文化、紅色文化、李氏文化、葫蘆文化,也有近些年興起的教育文化、蘋果文化等等,也是許多歷史名人的故地,都是很有特色的。但是我們對這些歷史文化的研究,對內我們自身的研究仍然處于淺條理、淺層面,不夠系統,不成系統,沒有真正深入進去開發省基本也是一片空白。如何挖掘、傳承和弘揚好這些特色文化,如何讓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我有個初步的想法,首先得解決一個問題,就是用什么來概括和統攬我們的文化的問題。伏羲文化天水已經做得風生水起,紅色文化會寧比我們更有優勢,葫蘆文化蘭州也很有特色……在這種情況下,我在想,能不能用成紀文化來統領我們的的文化,涵蓋我們的其他子文化。在以后的宣傳和開發中,著力塑造“成紀文化”這一名片,在此基礎上,分門別類,逐一開發和展示我們的紅色文化、葫蘆文化、李氏文化和教育文化、蘋果文化、等等。并由此帶動書畫、特色產品開發相關產業和物流的發展,從而起到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這個思路能不能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我們文化工作者責無旁貸,希望大家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真正擔負起挖掘、傳承和弘揚地方特色文化的歷史重任,群策群力,加快文化大縣向文化強縣邁進。

(三)、優化文藝生態,營造和諧氛圍,推動文學創作邁上新臺階。

文藝創作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這種環境,不僅僅來源于政策層面的支持,更多的需要我們文藝工作者和文藝隊伍從內部充分發揮自身能動作用,為文藝創作創建豐富、多樣、積極的生態環境。一方面,要營造一種聚精會神搞創作、專心致志敢爭先的風氣,要投入真情、心無旁騖搞創作;要有定力,不隨波逐流,要有責任與使命意識,謳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要有靜心,要凝神靜氣,潛心創作,精心磨礪,打造精品。另一方面,要形成一個各展所長、團結和諧的發展局面。要提倡兼容并蓄、和諧共生的文化生態環境,積極倡導文藝界的團結協作,。文體廣電部門要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引進一些編劇、音樂方面的專業人才,對現有的各類文化藝術人才要進行摸底建檔,建立文藝創作人才梯隊。對一些確實有文藝創作特長、有創作實力的好苗子,有關部門在生活和工作上給予必要的關愛和支持。相信廣大文藝工作者一定能珍惜時代和社會提供的難得機遇,堅守文化使命,樹立創新意識、精品意識、市場意識,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創作生產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文藝精品力作。

同志們:文化不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目標;不僅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而且直接關系民生幸福;不僅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越來越大,而且對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和經濟融合產生的綜合競爭力正成為一個地區最根本、最持久、最難替代的競爭優勢。讓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縣上的決策部署,以更加負責的態度、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務實的作風,團結一心,搶抓機遇,埋頭苦干,開拓創新,為加快我縣實現從文化大縣向文化強縣的跨越,推動全縣文化大繁榮和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