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境督察調研會上的發言材料

時間:2022-03-04 09:48:53

導語:在環境督察調研會上的發言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環境督察調研會上的發言材料

近年來,縣農業農村局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總要求,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規劃引領、政策引導、典型示范、項目推動為抓手,圍繞“農業節水、化肥減量增效、農藥減量控害、清潔地膜推廣、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六大重點工程,積極開展工作,現匯報如下:

一、積極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情況。我縣積極推廣農作物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燃料化等利用模式,近年來,我縣通過召開會議、舉辦培訓班、廣播、標語、公開欄宣傳等多種形式,加大對秸稈綜合利用的宣傳、培訓,樹立典型,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營造濃厚氛圍,有效杜絕了秸稈露天焚燒的現象,為加快我縣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建設奠定良好基礎。一是機械深耕精細化還田,全面推廣粉碎性裝置機械,將秸稈通過機械直接粉碎入田。二是翻埋還田,推廣免耕播種機械,既省時省力,又保護了土地自然環境,提高農業產量。三是過腹還田,即當作飼料養殖家畜,然后以動物糞便形成的農家肥還田。四是堆漚還田,即經過堆制形成腐熟有機肥還田。2019年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約84.2萬噸,全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

二、積極開展化肥減量使用行動。按照《縣2016-2020年化肥減量使用行動方案》方案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明確提出以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為重點,深入開展耕地質量提升與化肥減量增效、水肥一體化、推進精準施肥,改進施肥方式、推廣施肥新技術,實施秸稈還田和有機肥施用替代化肥的技術路徑,把化肥減量增效、提質增效落實到重點作物和重點環節上。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推進化肥減量增效??h土肥站上半年共不同作物配方6個。二是大力推廣施肥新技術。三是大力推廣有機肥,減少化肥使用量。通過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的推廣,全縣耕地地力提升和化肥減量增效技術覆蓋率達到了90%以上,配方肥料應用面積達耕地面積的70%以上。2017年化肥使用量46516.717噸,2018年化肥使用量42215.48噸。2018年有機肥(堆肥+商品有機肥)施用量是11.2萬噸,其中商品有機肥0.463萬噸;2019年有機肥(堆肥+商品有機肥)施用量是12.36萬噸,其中商品有機肥1.348萬噸。土壤肥力進一步提高,綜合土壤各項指標分析,2019年耕地質量比上一年度有所提高。

三、積極開展農藥減量使用行動。大力推廣植保無人機新型藥械及生物農藥等高效低毒農藥的使用,減少化學農藥使用,不斷降低農藥殘留水平。一是病蟲害智能監測預警系統提升了病蟲預報的準確率,結合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的逐年擴大,有效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頻次;二是應用綠色防控和綜合防治技術減少了對化學農藥的依賴;三是高效低毒農藥和新型噴藥機械的推廣應用減少了農藥使用量,大大降低了農藥對環境和土壤的污染及殘留。2016年農藥使用量360.31噸,專業化病蟲害防治面積49萬畝。2017年農藥使用量368.19噸,專業化病蟲害防治面積60萬畝。2018年農藥使用量442.32噸,專業化病蟲害防治面積66萬畝。同時,積極推進農藥包裝物回收處置。對標準化生產基地、化肥農藥銷售網點、統防統治、統一供種等使用的農藥包裝物加強管理,為此,我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與各農藥化肥銷售網點簽訂了回收管理協議,力爭做到全部回收

四、積極開展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情況??h是典型的農業縣,擁有魯西黃牛、小尾寒羊、青山羊、魯西斗雞等畜禽良種。全縣共有規模養殖場150家,其中大型規模養殖場50家,據2018年統計,全縣生豬存欄量27.13萬頭、牛存欄量2.9萬頭、羊存欄量38.66萬只、家禽存欄量720萬只;全縣生豬出欄量42.96萬頭、牛出欄量3.26萬頭、羊出欄量61.37萬只、家禽出欄量1950萬只。我縣大部分養殖場產生的糞便均用于灌溉附近農田。大型規模養殖場將糞污通過曝氣、氧化、發酵等綜合處理后,用于周邊農田施肥,為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村環境治理,我縣重點加快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進度,目前已全面啟動3家糞污處理中心、13家大型規模場和590家中小型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設施建設,開工率達到70%以上。從直聯直報系統顯示,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達96.67%,全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8.22%,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6.67%,大型規模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

五、積極推廣標準地膜,提高地膜回收率。加大對優質農用薄膜的宣傳推廣力度,推廣使用0.01mm以上標準地膜和可降解地膜,為作物后期回收地膜奠定基礎。積極推廣新型種植模式,減少農膜使用量。圍繞農業供給側改革,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改進耕作制度,科學減少農膜使用量。建立綠色高效示范區,推廣經營模式,逐步減少傳統塑料地膜應用面積。據統計縣2018年地膜使用量311.113噸,地膜回收量226噸,地膜回收率72.6%,地膜覆蓋總面積103455畝。

六、大力發展農業節水灌溉工程。2017年縣在項目區實施滴灌鋪設1802畝;2019年土肥站在項目區實施水肥一體化面積196畝;農技推廣站根據項目要求分別在鎮、鄉安裝固定和平移噴桿式水肥一體化2000畝,今年農技推廣站申報的水肥一體化項目正在籌備實施。2019年我縣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5.5萬畝,形成節水灌溉5.5萬畝。形成農田林網5.5萬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70以上。

七、下步工作:

1、加快構建綠色生態農業發展,立足區域資源條件和發展優勢,大力發展農牧結合、農林結合、林漁結合、菜漁結合、設施果蔬等農業模式,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2、拓展完善農業全產業鏈條,著力構建優質糧食生產、生態循環種養、高端蔬菜(食用菌)栽培種植的產業體系,形成一批特色突出產業。

3、加快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支持開展秸稈原料“收—儲—運—用”綜合性收購利用。整縣域實施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程,實現畜禽糞污全量化處理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形成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4、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項目和資金,不斷加大對生態循環農業的投入,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