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時間:2022-02-11 10:23:00
導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縮小城鄉差別、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戰略,是實現全體公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一大德政。改革開放的先發地廣東,同時也是城鄉收入差距較大的省份。在推動科學發展的新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一、因地制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在“十一五”期間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重大決策,具有深刻的歷史背景:一是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農村,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二是我國二元社會結構的弊端不斷凸現,使貧窮落后的鄉村與現代文明的城鎮處于對立之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為了消除城鄉分割和城鄉對立,構建城鄉和諧社會。三是隨著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鄉社會深層次突出問題逐漸顯露,特別是由“三農”問題引發的各種矛盾越來越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廣東得益于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但是,城鄉經濟社會嚴重失衡的狀態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城鄉差距擴大的勢頭沒有得到根本遏制,這是構建和諧廣東、推進城鄉協調發展的突出問題。為此,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于我省推進城鄉協調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我省加快建設新農村的主要內容有:一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二是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三是推進農村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事業社會事業繁榮發展;四是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范圍,加快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整治村容村貌;五是抓好農村社會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長治久安;六是在農民中樹立起勤勞、自強、互助精神,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七是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強基層組織管理服務效能;八是加強農村兩委班子建設,健全完善各項民主管理制度。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模式上,必須實事求是、因地制宜。
如韓國“新村運動”著力于在農民中樹立起來“勤勉、協同、互助”的精神,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設美好家園。江西省贛州市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經濟組織、塑造新風貌、創建好班子的“五新一好”的經驗,以及海南省生態文明村建設的經驗,都值得我們學習。目前我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大體有如下幾種模式:一是珠江三角洲推進新農村建設與當地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相銜接的模式,二是徐聞、德慶縣和云浮市云城區農村以生態文明建設為重點的模式,三是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農村以解決“一保五難”為重點的模式,四是部分農村以社會綜合治理、創建平安為重點的模式,等等。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能孤軍推進
最近,省委省政府起草了《關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定(初稿)》。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思路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方略,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規劃先行、分步實施、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保護耕地、節約用地,尊重農民意愿,不搞強迫命令,整治村容村貌,推進農村各項事業發展,充分依靠農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建設具有現代氣息、經濟發展、農民富裕、文化繁榮、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社會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當前我省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區域發展不平衡,農民增收難,農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民等、靠、要思想觀念嚴重,農村基礎設施較差。
針對這些問題,我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重點大體有五個方面:一是解決農村“一保五難”的問題。二是教育農民逐步樹立“勤勞、自強、互助”的精神。三是大力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四是加強村容村貌整治,重點是抓好改路、改水、改房、改廁、改灶的五改。五是加強農村兩委班子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能孤軍推進,必須納入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考慮和統籌安排,增強城關鎮、中心鎮以及專業鎮的功能,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和城鎮轉移,全面提高我省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的水平,輻射、帶動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各項建設。
為了配合新農村建設,必須加快鄉鎮綜合配套改革,主要是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理順鄉鎮管理體制;科學設置鄉鎮機構,提高鄉鎮政府的效能和辦事效率;推進鄉鎮事業機構改革,增強事業單位社會服務效能;進一步理順縣、鎮財政管理體制,推進公共財政對農村生產生活設施建設的延伸;加強鄉鎮民主政治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使鄉鎮管理體制更有效地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必須廣泛發動群眾建設新家園
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必須依靠廣大農民群眾、尊重農民意愿和首創精神,發動農民群眾,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這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一是發揮村黨支部、村委會領導班子的作用,發揮農村黨員、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對農民做深入的思想發動工作,使農民懂得建設新家園的重要意義,開展文明建設的好處,達到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把黨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策轉化為農民建設新家園的自覺行動。二是抓好典型示范,使農民看到新農村建設的美景,從而激發農民群眾建設新農村的熱情,把蘊藏在農民群眾中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三是用政策引導和鼓勵建設新農村,對建設新農村積極性、主動性高的村,政府應給予扶持,把政府推動建設新農村轉變為農民主動要求建設新農村。治理農村臟亂差,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僅僅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方面的工作。
建設新農村必須與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結合起來,做到在治理村容村貌中促進集體經濟發展、農民增加收入,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在村容村貌整治中建新房,在拆舊房以及建設用地整治中,增加的土地轉化為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建設用地。二是在新農村建設中,鼓勵利用傳統文化資源、自然風景資源,以及人文生態資源,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經濟項目和旅游項目。三是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效益農業,爭創農業名優品牌,增強農民競爭力。四是把農業園區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整治土地,引進良種良法,推廣機械化耕種,采取科學管理方式,加快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五是加大職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就業技能,大力轉移富余勞動力,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四、五年基本完成村容村貌整治任務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該以村委會為主體,進行通盤考慮,因為村委會下面還有若干個自然村,要進行全面的規劃,實現資源共享,集約用地、節約用地。以村委會為主體,充分體現廣大農民的主人翁精神。但是各級政府,特別是縣、鎮兩級政府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重點抓好如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強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工作,要根據農村的實際,幫助和指導農村編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二是加強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指導,縣、鎮政府要派出得力干部,深入各個農村檢查、指導、督促新農村建設。三是切實解決新農村建設的困難和問題,重點是解決農村飲水難、走路難、住房難、看病難、讀書難以及村莊建設中的硬底化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困難問題。在政府的主導和必要的支持下,使村委會更好地完成新農村建設的各項任務。為更好地指導和全面推進我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加快制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研究制定十一五期間新農村建設發展綱要,在適當的時候召開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場會,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各市縣要選擇若干個村開展試點。我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以村委會為單位,在完成村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每個村每年完成20%的自然村的改造任務,通過五年的努力,基本完成農村村容村貌的整治任務。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和提高,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與現代文明城鎮的協調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縮小城鄉差別、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戰略,是實現全體公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一大德政。改革開放的先發地廣東,同時也是城鄉收入差距較大的省份。在推動科學發展的新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一、因地制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在“十一五”期間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重大決策,具有深刻的歷史背景:一是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農村,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二是我國二元社會結構的弊端不斷凸現,使貧窮落后的鄉村與現代文明的城鎮處于對立之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為了消除城鄉分割和城鄉對立,構建城鄉和諧社會。三是隨著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鄉社會深層次突出問題逐漸顯露,特別是由“三農”問題引發的各種矛盾越來越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廣東得益于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但是,城鄉經濟社會嚴重失衡的狀態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城鄉差距擴大的勢頭沒有得到根本遏制,這是構建和諧廣東、推進城鄉協調發展的突出問題。為此,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于我省推進城鄉協調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我省加快建設新農村的主要內容有:一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二是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三是推進農村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事業社會事業繁榮發展;四是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范圍,加快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整治村容村貌;五是抓好農村社會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長治久安;六是在農民中樹立起勤勞、自強、互助精神,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七是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強基層組織管理服務效能;八是加強農村兩委班子建設,健全完善各項民主管理制度。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模式上,必須實事求是、因地制宜。
如韓國“新村運動”著力于在農民中樹立起來“勤勉、協同、互助”的精神,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設美好家園。江西省贛州市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經濟組織、塑造新風貌、創建好班子的“五新一好”的經驗,以及海南省生態文明村建設的經驗,都值得我們學習。目前我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大體有如下幾種模式:一是珠江三角洲推進新農村建設與當地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相銜接的模式,二是徐聞、德慶縣和云浮市云城區農村以生態文明建設為重點的模式,三是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農村以解決“一保五難”為重點的模式,四是部分農村以社會綜合治理、創建平安為重點的模式,等等。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能孤軍推進
最近,省委省政府起草了《關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定(初稿)》。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思路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方略,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規劃先行、分步實施、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保護耕地、節約用地,尊重農民意愿,不搞強迫命令,整治村容村貌,推進農村各項事業發展,充分依靠農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建設具有現代氣息、經濟發展、農民富裕、文化繁榮、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社會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當前我省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區域發展不平衡,農民增收難,農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民等、靠、要思想觀念嚴重,農村基礎設施較差。
針對這些問題,我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重點大體有五個方面:一是解決農村“一保五難”的問題。二是教育農民逐步樹立“勤勞、自強、互助”的精神。三是大力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四是加強村容村貌整治,重點是抓好改路、改水、改房、改廁、改灶的五改。五是加強農村兩委班子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能孤軍推進,必須納入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考慮和統籌安排,增強城關鎮、中心鎮以及專業鎮的功能,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和城鎮轉移,全面提高我省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的水平,輻射、帶動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各項建設。
為了配合新農村建設,必須加快鄉鎮綜合配套改革,主要是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理順鄉鎮管理體制;科學設置鄉鎮機構,提高鄉鎮政府的效能和辦事效率;推進鄉鎮事業機構改革,增強事業單位社會服務效能;進一步理順縣、鎮財政管理體制,推進公共財政對農村生產生活設施建設的延伸;加強鄉鎮民主政治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使鄉鎮管理體制更有效地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必須廣泛發動群眾建設新家園
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必須依靠廣大農民群眾、尊重農民意愿和首創精神,發動農民群眾,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這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一是發揮村黨支部、村委會領導班子的作用,發揮農村黨員、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對農民做深入的思想發動工作,使農民懂得建設新家園的重要意義,開展文明建設的好處,達到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把黨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策轉化為農民建設新家園的自覺行動。二是抓好典型示范,使農民看到新農村建設的美景,從而激發農民群眾建設新農村的熱情,把蘊藏在農民群眾中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三是用政策引導和鼓勵建設新農村,對建設新農村積極性、主動性高的村,政府應給予扶持,把政府推動建設新農村轉變為農民主動要求建設新農村。治理農村臟亂差,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僅僅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方面的工作。
建設新農村必須與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結合起來,做到在治理村容村貌中促進集體經濟發展、農民增加收入,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在村容村貌整治中建新房,在拆舊房以及建設用地整治中,增加的土地轉化為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建設用地。二是在新農村建設中,鼓勵利用傳統文化資源、自然風景資源,以及人文生態資源,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經濟項目和旅游項目。三是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效益農業,爭創農業名優品牌,增強農民競爭力。四是把農業園區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整治土地,引進良種良法,推廣機械化耕種,采取科學管理方式,加快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五是加大職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就業技能,大力轉移富余勞動力,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四、五年基本完成村容村貌整治任務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該以村委會為主體,進行通盤考慮,因為村委會下面還有若干個自然村,要進行全面的規劃,實現資源共享,集約用地、節約用地。以村委會為主體,充分體現廣大農民的主人翁精神。但是各級政府,特別是縣、鎮兩級政府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重點抓好如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強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工作,要根據農村的實際,幫助和指導農村編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二是加強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指導,縣、鎮政府要派出得力干部,深入各個農村檢查、指導、督促新農村建設。三是切實解決新農村建設的困難和問題,重點是解決農村飲水難、走路難、住房難、看病難、讀書難以及村莊建設中的硬底化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困難問題。在政府的主導和必要的支持下,使村委會更好地完成新農村建設的各項任務。為更好地指導和全面推進我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加快制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研究制定十一五期間新農村建設發展綱要,在適當的時候召開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場會,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各市縣要選擇若干個村開展試點。我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以村委會為單位,在完成村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每個村每年完成20%的自然村的改造任務,通過五年的努力,基本完成農村村容村貌的整治任務。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和提高,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與現代文明城鎮的協調發展。
精品范文
10全面風險管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