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鄉村運動的方向之爭

時間:2022-02-12 11:45:00

導語:中國新鄉村運動的方向之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新鄉村運動的方向之爭

是自上而下由官方來推動,還是自下而上由農民自己來進行?就在中國鄉村運動呈現明顯的方向之爭的時候,《南風窗》主筆章敬平的新著《南平寓言》嘗試著給出了一個已被驗證的答案。出版此書的浙江人民出版社宣稱,或可在政界學界新聞界引起軒然大波的《南平寓言》,以“中國農民問題是個球”為隱喻,倡導了一種解決中國農民問題的新思維。這本繼《我向總理說實話》后三農領域的另一力作,在中國新鄉村運動的方向之爭上,既反對簡單的自上而下,又不同意純粹的自下而上。

近年,中國最顯赫的經濟智囊,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一直在大張旗鼓地號召中國進行一場“新鄉村運動”,以改變鄉村的落后情境。主張“新鄉村運動”的人們很多,只是在路徑和方向上存在著明顯的分歧。一般而言,處江湖之遠的“在野派”學者主張“自下而上”。居廟堂之高的官方學者倡導“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論”是國際上頗具影響的“通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等西方經濟學家們都有過充分的論證。農民的問題是窮,但窮的問題又是什么?部分中國精英知識分子的基本認識是,我們的制度設計有問題,農民沒有民主,沒有國民待遇。應該給農民以民主,讓他們用民主的方式組織起來,以市場經濟的規則發家致富。

“自上而下論”是官員階層廣泛流行的“共識”。他們認為,民主,國民待遇這些制度要素不能在一夜間還給農民。在政治素質文化素質最為底下的農民階層享受最高層次的民主,并不能解決中國的農民問題。過去的經驗告訴他們,自上而下是執政黨歷史上屢試不爽的辦法,從1960年代初葉體制下放、搞“隊為基礎”以后必然進行的“四清”,到1980年代大包干推行以后隨即進行的“清財”,都證明這種觀點的實用和有效。正如著名三農專家溫鐵軍所說,由于我國仍然具有其他發展中國家沒有的“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因此,只要黨中央重視,讓下去的干部帶著資金、技術等農村稀缺資源,即可收立竿見影之功。

章敬平在考察執政黨主導的南平實驗后,于《南平寓言》中倡導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南平經驗”。三度考察過南平實驗的溫鐵軍認為,自上而下論的缺陷在于,與我國當前仍然維持“集中統一”的政治體制和“黨管農村”的政治傳統,確有本質上難以協調的問題,且時間太長,對于迫在眉睫的、日益嚴峻的“三農問題”,也可能有遠水不解近渴之虞?!白陨隙抡摗钡娜毕菰谟冢赡芷鹱饔糜谝粫r,難以維持長遠。而南平實驗恰恰在于創造性地把這兩個不同辦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自上而下地派干部為手段,以幫助農民自下而上地建立基層民主制度為目標。此外,下派干部把資金、技術等在農村屬于高度稀缺的要素帶下去,能夠啟動農村過剩資源加快向資本轉化,同時以執政黨的制度建設保證農民分享資本化的收益。

《南平寓言》的可愛之處,在于它沒有像溫鐵軍等學者的論說那樣晦澀,也不是像西學背景深厚的人們論述的那么浪漫,希望把歷史寫得像小說一樣生動的章敬平,經由跌宕起伏的故事沖突和人物命運,將中國新鄉村運動的方向詮釋得簡單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