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化是農民增收的必然選擇
時間:2022-02-12 09:39:00
導語:農業產業化是農民增收的必然選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常德市的農民收入增長不快,“三農”問題還很突出,與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有較大關系。一是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龍頭企業的建設規模不大,與基地的發展規模不相適應,產業分布不均,對財稅的支撐能力和對農業的帶動能力不強等。二是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低。全市農業產業化雖然形成了多種聯結形式,但多數聯結是松散型的,產業化組織與農民之間沒有結成互惠互利、唇齒相依的利益共同體,既影響了農民收益,又制約了產業化組織的發展,降低了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益。三是產業服務體系不健全。由于對農業產業化各主要要素的管理存在多頭分散、職責不清、互不協調等問題,缺乏有效的行業指導和一體化的系列化服務。缺乏暢通的流通銷售服務體系,缺乏融資擔保和風險防范體系等。因此,要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加快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首先應當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
一、在開拓經營規模和質量方面要力求三個突破
一是引導土地流轉上求突破。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主的傳統模式已經表現出發展產業化的局限性,必須按照依法、有償、自愿的原則,采取轉讓、轉包、租賃、互換、折價入股等形式,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逐步建立規范的土地資源使用權流轉機制,使生產要素得到最佳組合。大膽組織聯戶以承包方式進行集約經營,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或引進商家進村承包經營,擴大經營規模。
二是開展示范建設上求突破。深化“五個百萬畝”工程建設,圍繞優勢農產品區域建設和龍頭加工企業,大力推進農業基地的規范化和規?;ㄔO,建立一批新品種展示基地,加大新品種展示力度。在3—5年內,圍繞主導特色產業推廣普及一大批新品種、新技術,使農產品的優質率和生產水平大幅提高,為企業提供充足穩定的原料基地。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上求突破。依靠科技進步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實現農業增產增效的根本動力。各級部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積極推進農科教結合,搞好農業科技示范和培訓,著力在農業科技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科技隊伍建設上下功夫,提高我市農業的整體素質。
二、在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方面要做強三個環節
第一,圍繞重點產業,集中力量上規模、上檔次。我市已形成糧食、油料、棉花、蔬菜、水果、茶葉、苧麻等七大農業主導特色產業。因此,在一定時期內應當圍繞這些產業,培育、扶持5個左右上規模、上水平,具有區域性、全國性競爭力的重點龍頭企業,充分利用其在資金、技術、管理及品牌等方面優勢,開發利用市內豐富的農業資源。
第二,積極鼓勵、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按照多樣化、多元化、多層次發展的方針,圍繞糧食、蔬菜、果品等農產品的深加工、貯運、保鮮、營銷,積極抓好龍頭企業建設。一是堅持加工、銷售、服務一起發展,既抓加工型龍頭企業,又抓農副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和中介服務組織建設。二是堅持國有、集體、個體私營、外資、股份制一起發展,特別是把鄉鎮企業“二次創業”、供銷社改革和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緊密結合起來,多種成份一齊上,培育有影響力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三是堅持大、中、小并舉,改、擴、建結合,使全市不同層次的龍頭企業都有發展。
第三,加強農業龍頭企業自身建設,拓市場、創品牌。農業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牛鼻子”,其經濟實力和帶動能力的大小決定著產業化經營的最終成效。因此,自身建設十分關鍵。要善于從國際國內同行業競爭角度來認識和把握自身,確定經營發展方向和目標。要善于用現代營銷理念和手段去創品牌,相關部門要積極指導和幫助龍頭企業和規模實體開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認證和申請工作,爭創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開拓國內外市場。要善于處理企業與基地、農戶之間的關系,建立健全一體化的利益共享機制,使農戶與企業之間真正形成利益共同體。要善于引進和應用新技術、新成果來改造和提升自身,擴大生產規模,提高企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三、在拓展市場方面要把握三個重點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一是加快農業信息網絡建設。完善信息服務,運用現代化手段搞好市場預測和銷售。健全信息網絡,力爭用四年時間在全市各基層鄉鎮農技站建立網絡終端,使部、省、市、縣、鄉五級信息聯網和資源共享,實現全市重點龍頭企業和專業批發市場、農民經紀人和部分種養大戶上網,形成左右互聯、上下貫通的網絡體系,開展好網絡銷售。
二培育壯大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按照“積極引導、群眾自愿、因地制宜、形式多樣、民主管理、制度規范”的原則,鼓勵和支持不同經濟主體興辦和發展各種協會、合作社,農產品運銷組織、信息服務機構、經紀人隊伍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市場中介組織,特別是支持農民運銷隊伍和農民經紀人隊伍的發展,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促進農產品流通。
三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拓展國內國際市場。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擴大規模、重點培植、提高知名度”的發展思路,加強市級農產品大市場建設,在主導產業集中產區培育一批較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同時,通過對農產品推行制、連鎖經營、配送銷售、電子商務等現代營銷方式,組織、舉辦多種形式的產銷銜接、產銷直掛活動,積極搶占國內市場,努力開拓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