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地名公共服務信息工程 為建設生態市園林城服務
時間:2022-11-01 03:21:00
導語:抓好地名公共服務信息工程 為建設生態市園林城服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省××市民政局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搶抓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歷史機遇,提出了建設生態市園林城、綠色食品之都、裝備工業基地、生態旅游之鄉的發展定位,給我市地名管理工作提供了極好的拓展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04年國家民政部下發了《關于建立國家地名信息數據庫有關問題的通知》、省民政廳下發了《關于地名信息登記入庫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做出了建設地名公共信息服務工程的部署。我們認為這正是民政工作服務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有利時機。因此,我市自2004年5月開始,從服務于生態市園林城、綠色食品之都、裝備工業基地、生態旅游之鄉建設出發,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為契機,從加強領導、更新觀念、精心策劃、積極運作、克服困難、扎實推進入手,經過近一年的努力,于2005年4月成立了我市區劃地名信息中心,與網通公司合作開通了11688114地名咨詢臺,錄入地名信息30余萬條,向社會提供了街路名稱、樓門牌號碼、行車線路、旅游景點、企事業單位基本概況等信息服務,使地名管理工作服務領域不斷拓寬,服務方式不斷創新,服務內容不斷豐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初步實現了地名管理科學化,地名咨詢自動化,地名服務信息化。
一、更新觀念、形成共識,積極爭取領導的重視和支持
建立地名公共信息服務工程關系到城市的形象,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過去,我市在地名管理工作中由于思想解放不夠,改革創新意識不強,致使地名管理工作出現資料陳舊、服務落后等問題。為了完成好全國民政廳局長會議下達的關于啟動地名公共信息服務工程的任務和全省啟動地名信息服務工程哈爾濱現場會的部署,結合我市地名公共信息服務工程建設實際,做好我市的工作就必須更新觀念,形成共識,積極爭取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我局領導班子通過學習回良玉副總理的批示,王東華副省長的講話,全省啟動地名公共服務工程暨哈爾濱現場會議精神,國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廳的通知精神,形成了以下共識。一是建立地名公共服務信息工程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動經濟協調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二是建立地名公共服務信息工程是新形勢下政府履行公共服務的職能、提高公共信息化服務水平的客觀要求;是當今信息化時代對地名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地名工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社會的最佳途徑。三是地名信息是社會交往的基礎信息,是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地名信息工程建設,就能有效地為建設生態市園林城、綠色食品之都、裝備工業基地、生態旅游之鄉服務。因此,我們必須更新觀念,樹立創新意識,爭取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市民政局多次召開局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部署這項工作,將地名公共服務信息工程建設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之一,納入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局領導多次向市政府主管領導匯報,得到了市領導的重視和支持。2004年市政府第85次市長辦公會專門聽取了市民政局的匯報,并做出了具體部署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長為組長的齊齊哈市地名公共信息建設領導小組,下發了《××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成立××市地名公共服務信息領導小組的通知》(齊政辦文[2005]49號)和《××市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區劃地名信息查詢系統有關問題的通知》(齊政辦文[2005]19號),推動了我市信息工程建設工作的開展。
二、精心策劃、積極運作,力求地名公共信息工程建設工作扎實推進
搞好地名公共信息工程建設是完善城市功能、方便群眾交往、塑造城市形象、營造現代化城市氛圍的形象工程。為了確保地名公共信息工程建設工作順利開展,我們制定了《××地名公共信息工程建設實施方案》,從地名公共信息工程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到組織領導、時間安排,從實施步驟、責任分工到工作方法、經費安排都做了詳細周密的部署。在爭得領導重視的同時,我們重點抓了以下幾個關鍵環節的工作:
一是外出考察。借鑒經驗。為了學習先進,掌握科學有效的建立地名公共信息的有關方法、步驟,我們主動走出去,向好的典型學習,由主管領導帶隊,局區劃地名科工作人員參加的考察組先后到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湖南省長沙市、遼寧省沈陽市等省、市進行了考察學習,通過考察學習,我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了解并掌握了建立地名信息查詢系統的相關業務與技術,為這項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主動溝通,搞好配合。建立地名公共信息工程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配合與支持,在工作中我們主動與公安局、建設局、質量技術監督局、規劃局、財政局、郵政局、工商局、稅務局等有關部門取得聯系,爭取他們的支持和配合。在開展我市第三次樓門牌普查工作中,得到了市財政局的大力支持,在市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解決經費20萬元,辦公用房4間65平方米,配置了電腦3臺及辦公桌椅等設備,為開展地名普查,核準地名信息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新樓門牌制作安裝工作中得到了規劃局、建設局的大力支持,從2004年1月起,我市的規劃建設項目圖(包括9縣)報市民政局地名辦審核后方可實施,從源頭上制止了亂命名地名、善自編排樓門牌號現象的發生;在開展地名信息登記工作中得到了市信息產業局的大力支持,積極幫助我們解決技術方面的問題,使地名信息錄入工作順利開展。我們還與網通公司合作聯合開展地名查詢業務,網通公司設置了專線查詢號碼和咨詢網站,經過一段式運行得到了全社會的一致好評。
三是積極工作,落實經費。要建立地名公共信息服務工程,必須有資金作保障,必須把經費納入正常經費渠道。我們根據國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廳關于建立地名信息服務工程的通知精神,局一把手和主管局長及科長分別向市政府領導作了匯報,并起草了《關于建立全市地名公共信息工程所需經費的請示》。經過我們及時匯報和積極爭取,市政府領導對此項工作非常重視,在我市財力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市政府決定將建立全市地名公共信息工程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另外市政府還同意向社會征集有關地名信息的辦法,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地名信息錄入需要。
三、搞好普查、征集信息,建立地名公共服務信息庫
為了充分發揮地名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滿足人們在交往、旅游、經商、通訊對地名信息的需求,必須建立地名公共服務信息庫,而搞好地名普查廣泛征集錄入地名信息又是建立地名信息庫的基礎工作,我們從普查和征集兩方面耐心細致的開展工作。
一是搞好街路名稱、樓門牌普查。我市自1990年地名補查后,地名資料始終沒有系統更新,因此,用原來的資料建立地名信息庫是不可能的,經局黨委會討論決定向市政府匯報,得到了市領導的同意,市政府下發了《關于開展全市街路名稱、樓門牌號碼普查工作的通知》(齊政辦發[2003]117號)。為了給地名公共信息工程建設提供基礎材料,我們從2003年10月起對全市各類地名進行了普查。成立了由市民政局、建設局、技術監督局、財政局等10個部門參加的普查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民政局。各縣(市)區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我們通過招聘、培訓普查員,由普查員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填寫有關普查資料,實施繪圖、編碼等技術處理。在普查的基礎上安裝了國家統一標準的樓門牌標志,現在我市的主要街路新標準的樓門牌安裝率達80%。經過一年零兩個月的實地踏查、逐戶登記、實地編碼等項工作,將我市中心城區的127條街、111條路、158條胡同兩側坐落的建筑物、商服網點、居民住宅進行了分門別類的有序排列和技術處理。據統計,全市有樓房3,407棟,工商業、企事業21,000余個,樓房單元門11,644個,30余萬戶。通過普查,我們掌握了地名信息的最新資料。普查工作于2004年8月完成,為建立地名信息庫提供了基礎材料。
二是廣招人才,建立科學系統的地名公共信息庫。建立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工作,是一項非常細致而又十分繁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有素質好的高科技人才,才能很好的完成這項工作。我們通過人才市場招聘6名普查員經過培訓,自2004年5月開始到2005年4月市信息庫共登記入庫地名信息30余萬條。主要包括街路名稱、樓門牌號碼,這部分信息已于2004年底與網通公司合作設置了專線查詢業務和開設了信息網站,用戶可通過撥打專用電話或登錄網站即可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從2005年4月,我們開始征集錄入全市境內的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學術團體、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業戶及標志性建筑物、重要設施、旅游景點、鄉(鎮)概況等內容。目前,上述的部分信息已錄入完畢,并投放《××市區劃地名信息查詢臺》和《××地名網》,在全國各地用戶只要撥打045211688114或登錄××地名網即可查到所需要的區劃地名信息和想到達的地點、行車線路、里程、門牌號碼等相關信息。
四、加強宣傳、注重出版,用完善的地名信息為生態市園林城服務
搞好地名公共信息工程建設,是現代化城市建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承擔這項工作既是民政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大力普及相關知識提高全社會對地名公共信息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取得人民群眾的支持非常重要,也是確保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我們從以下兩方面做了扎實有效的工作。
一是加強宣傳,大造聲勢,提高全社會對地名信息工程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建立地名公共信息工程是今年全國民政廳局長會議提出的任務,回良玉副總理在重要批示中強調了加強地名管理和服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贊同以人為本、統籌安排、健全制度、規范管理。為了貫徹回良玉副總理的批示,省政府召開了全省啟動地名公共信息服務工程哈爾濱現場會,王東華副省長在會上對全省建立地名公共信息工程工作進行了部署。在我市建設地名公共信息工程涉及到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學術團體、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等。我們利用廣播、電視向社會進行宣傳。特別是市政府《關于建立區劃地名信息查詢系統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發后,有很多單位來電話咨詢,關于地名信息查詢臺和參加地名網站的有關情況。我們派出工作人員深入到各單位、各部門廣泛宣傳并印發了《關于錄入<××市地名信息查詢臺><××地名網>信息有關問題的說明》,使全社會對建設地名信息公共服務工程的重要性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許多單位主動向我們咨詢,還有的單位將本單位的情況以及必要概況連同圖片發給我們,極大的支持了我們地名信息錄入工作的開展。
二是編輯出版縣(市)行政區域界線圖。我市于2004年,先后被評為全國綠色食品之都、魅力城市的光榮稱號。幾年來,市政府舉全市之全力加強城市建設,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吸引了廣大外地客戶到我市投資經商辦企業。為了使我市地名信息庫能更廣泛、更全面地搜集地名信息,為招商引資服務,今年年初,市政府決定出版全市行政區劃圖。我市管轄1個市、8個縣,計劃出版行政區劃圖10幅,經過幾個月的工作,現已出版3幅,正在印制中的有3幅,今年底完成出版任務。該圖出版后填補了我市行政區域界線圖的空白,也是宣傳鶴城的一張名片,又為我市地名信息增添了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三是招商引資,借力開展地名工作。與北京新綠洲廣告公司簽定了改造街路地名標志的協議,引資96萬元。8月份,在“綠博會”召開之前中心城區街道安裝完成街路地名標志800塊,為鶴城增加了新靚點。與××市雪域廣告公司簽定了合作協議。引進資金10萬元,維修更換地名標志100個。與陜西三門峽市天曄廣告公司簽訂出版××市標準地名圖,引進資金15萬元。今年實現了地名管理工作總計招商引資121萬元。與雪域廣告公司對街路地名標志先后進行了3次聯合檢查,5次自檢,對存在標志被損、丟失現象隨時進行補作和維修。截止9月底,雪域廣告公司對街路地名標志維護、更換和管理投入了資金10萬元,使我市街路地名標志全部完成了國家和省、市下達的任務,地名標志完好率達100%,不斷方便我市居民的生產生活,滿足和服務于社會各界的需求。
我市的地名公共服務信息工程建設工作還剛剛起步,距民政部、省廳的要求,和兄弟地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在市場化運作、多元化籌資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探索。我們向兄弟單位學習,取長補短,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經驗、運用新手段、解決新問題,使我市地名管理信息化、科學化水平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