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暨業務培訓會上發言

時間:2022-06-02 05:35:00

導語:土地流轉暨業務培訓會上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土地流轉暨業務培訓會上發言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做法;成效;啟示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適應需要,創建市場、政府推動,加快建設、建設平臺,完善功能、健全機制,規范交易、創新了農村土地使用制度,促進了農村家庭承包基本經營制度的穩定和完善、實現了農村土地的規?;图s化,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實現了農業增長方式和組織形式的轉變,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組織化程度的提高、拉動了農村勞動力的有效轉移,促進了城鄉協調發展、創建農村土地流轉有形市場,引導農村土地進入市場自愿、依法、有償、規范流轉,既穩定了農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又活化了農村土地使用權、創建農村土地流轉有形市場,通過市場的有效配置和政府的示范、服務、引導,實現了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破解了家庭承包經營制度下實現土地集約化、規?;碾y題,加速了現代農業的進程、創建農村土地流轉有形市場,通過市場的有效配置作用,解決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人地矛盾、發展用地矛盾等現實問題,有利于農村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和農村社會的穩定、建設農村土地流轉有形市場離不開政府、農業部門的組織、引導和指導,為確保依法、有序、健康發展,應建立跨鄉鎮、跨縣(區、市)的土地流轉有形市場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為探索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化機制的實現形式,近年來,**在***個區(市)、***個鄉鎮開展創建農村土地流轉有形市場試點工作,在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前提下,推動農村土地有序流轉,找到了一條發展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建設現代農業的新路子。全市已有***個鄉鎮建立起土地流轉有形市場,有***個鄉鎮的市場正在建設中,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

一、做法

按照“制定方案、組織實施、完善提高”的總體思路,扎實穩妥地開展試點工作。

(一)適應需要,創建市場。試點中主要把握了以下三點:一是在工業化、城鎮化水平高,勞動力有充分轉移的地方創建。二是在人均土地面積較多的地方創建。三是結合國家土地治理和土地后備資源開發創建。

(二)政府推動,加快建設。一是加強領導和指導。試點區(市)、鄉(鎮)兩級黨委、政府都出臺了專門指導意見,成立了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每年都召開專題工作會議或現場會議予以推動,為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二是加大投入。各試點區(市)把推進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根本措施來抓。三是各級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二、三產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實施“陽光培訓”工程,轉移農村勞動力,擴大社會的土地流轉需求,為創建和繁榮土地流轉有形市場創造了條件。

(三)建設平臺,完善功能。試點單位都建設了檔次較高、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的交易服務大廳,各鎮(街)的有形市場以服務“三農”為中心,普遍開展了“六項”服務。即土地流轉交易、勞動力轉移、農產品供求信息、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農村財務委托等。

(四)健全機制,規范交易。主要體現在“三個一”,即有一套健全的市場管理機制,有一個流轉信息收集、反饋、網絡體系,有一套規范的市場交易程序。每個流轉市場固定交易日,整個交易工作由鎮(街)流轉信息聯絡員、收益評估員、合同鑒證員、村流轉信息員共同組織完成。

二、成效

一是創新了農村土地使用制度,促進了農村家庭承包基本經營制度的穩定和完善。一方面,通過市場的有效配置作用,使農村土地進入市場,依法、自愿、有償、規范流轉,既實現了土地的市場價值和保障功能,又實現了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實現了農村土地使用制度的創新,達到了“穩制活田”的目的。另一方面,農村土地有形市場的運營,市場發揮了配置土地資源的主導作用,政府主要起到示范、服務和引導作用,避免了建設現代農業中的不適當行政干預,避免了私自流轉形不成規模經濟,效益差、糾紛多等問題,保持了農村社會穩定。

二是實現了農村土地的規?;图s化,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通過土地流轉有形市場的運作,受讓土地的企業或種植大戶,為了獲取租地成本外的更大收益,不再從事傳統的糧食種植,而是通過技術、資金投入,集約發展高效益的現代農業,以實現其經營目的。

三是實現了農業增長方式和組織形式的轉變,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組織化程度的提高。土地的規?;鬓D為農業龍頭企業提供了標準化的生產基地,龍頭企業與基地經營業主簽訂合同,基地業主按合同約定進行標準化生產,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化利益聯接體。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促進了農業增長方式和組織形式的轉變,提升了農業產業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

四是拉動了農村勞動力的有效轉移,促進了城鄉協調發展。一方面,通過農村土地流轉有形市場的市場運作,不愿經營土地的農戶可以及時轉出土地,使流轉農戶“進”可以放心地進城務工經商,“退”可以憑借土地承包權,有穩定的流轉收益保障,避免了農村勞動力在城鄉之間來回流動,促進了城市化、工業化和二三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的規模流轉,能夠有效地吸納城市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城鄉協調發展。

五是實現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促進了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社會和諧發展。市場化的土地規模流轉,使農民的收入明顯增長,流轉土地的產出效益成倍增加,規模經營戶的收益豐厚,多方面的期望效益得以實現,土地流轉既健康有序,又避免了糾紛,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啟示

1、創建農村土地流轉有形市場,引導農村土地進入市場自愿、依法、有償、規范流轉,既穩定了農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又活化了農村土地使用權。這一流轉機制的建立,促進了農村基本經濟制度的穩定和完善。

2、創建農村土地流轉有形市場,通過市場的有效配置和政府的示范、服務、引導,實現了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破解了家庭承包經營制度下實現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的難題,加速了現代農業的進程。

3、創建農村土地流轉有形市場,通過市場的有效配置作用,解決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人地矛盾、發展用地矛盾等現實問題,有利于農村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和農村社會的穩定。

4、建設農村土地流轉有形市場離不開政府、農業部門的組織、引導和指導,為確保依法、有序、健康發展,應建立跨鄉鎮、跨縣(區、市)的土地流轉有形市場,進一步促進農業的規模經營,使土地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