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森林旅游開發中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時間:2022-04-17 10:13:00

導語:淺議森林旅游開發中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議森林旅游開發中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淺議森林旅游開發中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上世紀90年代初全球旅游總收入就已超過石油工業和軍火工業。在2004年,全球國際旅游收入達6220億美元,入境過夜旅游人數達到7.6億人次,同比增長均達10%;全球旅游就業人數達2.12億,約占全球就業總人數的7.5%;國際旅游收入占全球服務貿易額的29.6%,相當于全球GDP的1.53%。[1]這組數據顯示旅游業是全球最大的產業,促進了全球經濟的巨大發展。同時,也加速了旅游業的發展,而在進行旅游開發時,也對一些國家的生態系統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這其中就有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問題。為此,相關部門開展了旅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研究。本文從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出發,提出森林旅游開發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若干建議以供商榷。

1.生物多樣性的涵義

生物多樣性(biologicaldiversity或biodiversity)是指生命有機體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態復合體的多樣性和變異體,確切地說,生物多樣性是所有生物種類,種內遺傳變異和它們生存環境的總稱,包括不同種類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們擁有的基因,它們與生存環境所組成的生態系統[2],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3]。遺傳多樣性,即指所有遺傳信息的總和,它包含在動植物和微生物個體的基因內;物種多樣性,即生命機體的變化和多樣化;生態系統多樣性,即棲息地、生物群落和生物圈內生態過程的多樣性[4~6];景觀多樣性指的是由不同類型的景觀要素或生態系統構成的景觀在空間結構、功能機制和動態方面的多樣性或變異性[7]。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核以生存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與人類社會持續發展息息相關的最重要因素和人類生活、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衡量尺度[8]。生物多樣性對人類有著巨大的價值,傅伯杰等(2001)認為生物多樣性的具有利用價值及內在價值,將生物多樣性的利用價值分為直接利用價值、生態價值、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利用價值就是指為人類消費提供的那部分的生物資源價值。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價值主要體現于其維持生物圈的功能[7]。1995—1997年王健民等在《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中提出生物多樣性總經濟價值包括直接使用價值、間接價值、潛在使用價值和存在價值四個方面,并進行了評估約為40萬億元(如表1)[9]。

從表1可見,生物多樣性最重要的價值在于其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相聯系的間接使用價值,占其總價值的約95%。這一部分價值也正是生態旅游存在并大行其道的資源基礎。例如,生態旅游的目的地是自然生態環境——以景觀多樣性為基礎;生態旅游欣賞的對象是自然景觀、自然植被、自然中重要的動植物類群、特定的物種、有特色的區域文化和特殊的生活方式——以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文化多樣性為欣賞對象。

表1中國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初步評估結果

價值類別

價值(元)

直接使用價值

產品及加工品年凈價值

1.02×1012

直接服務價值

0.78×1012

小計

1.80×1012

間接使用價值

有機質生產價值

23.3×1012

CO2固定價值

3.27×1012

O2釋放價值

3.11×1012

營養物質循環與貯存價值

0.32×1012

土壤保護價值

6.64×1012

涵養水源價值

0.27×1012

凈化污染物價值

0.40×1012

小計

37.31×1012

潛在使用價值

選擇使用價值

0.09×1012

保留使用價值

0.13×1012

小計

0.22×1012

合計

39.33×1012

摘自《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1998。

2.森林旅游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森林旅游就是以良好的森林自然生態環境為主體,利用森林生物的多樣性、多功能,輔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經過科學保護和適應開發,為旅游者提供游覽、休閑、度假、保健療養、文化娛樂和科學教育等旅游服務。[12]

生物多樣性不僅為森林旅游提供基礎資源——生物資源,又為森林旅游提供美學價值,為此對森林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是森林旅游得以持續、成功發展的根本所在。但是隨著森林旅游的無序、盲目的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我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的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據我國數次森林資源清查的資料顯示,第一次森林資源清查(1973~1976)時,我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的壓力指數為100;第三次森林資源清查(1984~1988)時,我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的壓力指數為133.73;第五次森林資源清查(1994~1998)時,我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的壓力指數為178.63,增長了1.9倍[8][10]。森林旅游對森林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也日益顯現出來,由于森林生物多樣性存在不確知性(Uncertainly-Known)的特性,人們還不清楚森林中到底有多少物種,加上森林生物多樣性作為一種資源或一個系統,本身也處在發展變化之中[11]。所以,人們還不能確切評估森林旅游對生物多樣性影響大小,大部分專家是采用定性的方法來評價。

經營者以自然景觀旅游資源為憑借,以旅游設施為條件,向旅游者提供各種服務的森林旅游,目的是使經營者自己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這必然生態系統提供更多的能流和物流,對系統內的生物種類組成、種群數量比例和土壤的外部形態等產生一定的影響。[13]據韓也良(1991)研究,旅游區一項基礎設施建設對山體和植被的直接破壞,往往是其基本建筑面積的幾倍和幾十倍。[14]森林旅游對森林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森林生物個體的影響。大量涌入的游客的活動使動植物的繁殖習性變得紊亂,使個體的生命周期被干擾甚至阻斷,影響到物種種群的繁衍進程,改變種群結構,嚴重的會造成物種的滅絕。

(2)對森林生態環境的影響。反復的旅游踐踏會破壞土壤物理結構,降低土壤層厚度,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地力衰退,從而破壞動植物生活的基礎環境。另外,旅游活動在自然環境中造成大量的垃圾堆放,會導致景區土壤化學性質的改變,并阻塞空氣和光線,從而造成土壤營養狀態的改變,使生態系統受到損害。特別是不可降解甚至有毒物質的產生,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更為嚴重。

(3)對森林景觀多樣性的影響。旅游設施建設過程中大量伐除植物,改變了植被覆蓋率或植被結構性質,造成景觀破碎度加大,導致景觀多樣性的降低[7]。

(4)頻繁的旅游交通為外來種入侵森林生態系統提供便利,另外,大面積建筑物或公路阻隔了兩個生境之間物種交換,從而影響到本地的生物多樣性。

3.旅游區生物多樣性保護

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隨著森林旅游活動的開展,其生物多樣性面臨著嚴峻考驗,而且旅游手段越現代化、旅游密度越高,產生的負作用就越大[15][16]。由于政府過去對環境問題的不重視以及對游客教育的忽視,使得生物多樣性迅速衰減,造成無可挽回的巨大損失,生物多樣性保護已刻不容緩。

3.1保護措施

生物多樣性保護可分為以物種為中心和以生態系統為中心的兩種保護途徑[17],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是從物種保護開始的,但經驗表明,單一的物種保護很少能夠達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的[18]。為此,我們必須進一步設法保護物種的生存環境——生態系統和景觀。在對森林生態旅游區規劃的過程中,應當注重物種生存環境的保護。比如,在較大范圍的自然區域內開發生態旅游項目,應注意規劃出的游覽區和游徑區域一旦有較大強度的人類活動(與自然狀態相比較),是否會影響已建立的自然區域內自然保護區網作用的發揮。要求堅持對保護區網外緩沖帶以內區域(包括核心保護區、生境走廊、內緩沖帶)的嚴格保護,應將人類活動都限制在外緩沖帶及以外的范圍內,以免由于人類活動區的不科學規劃,造成區域內物種基因、能量、物質流通渠道的損壞,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威脅與破壞;其二,應建立相應的物種監測體系,對每個物種建立檔案,以便于多樣性保護措施的實施。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旅游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1)將森林旅游區分為中心活動區和生態緩沖區兩部分。在生態緩沖區內嚴禁破壞森林資源。

(2)采用高設計標準使園內建筑物風格與周圍的自然和文化環境相協調。

(3)把對環境影響大的不適宜商業活動及設施集中到中心活動區或敏感環境區域外。

(4)在上馬娛樂項目時要考慮到生態效應,使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不能只考慮經濟效益。

(5)對旅游者普及生態教育,自覺以生態意識貫穿整個旅游活動,并且能夠自覺保護旅游資源。

(6)設立醒目而生動有趣的保護動植物資源和生態環境標識牌。

(7)將垃圾分類別(玻璃、塑料、紙品、易拉罐)收集,統一處理。

3.2應處理好的問題

雖然森林旅游對森林生物多樣性造成較大的影響,但是我們不能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森林旅游割離開來,而應該借助森林旅游進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通過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以促進森林旅游的持續發展。所以在進行森林旅游開發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時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森林旅游應同保護生物多樣性教育結合起來,通過寓教于游,寓教于樂等多種形式,向游人傳播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生物多樣性與環境的科學知識,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增強人們的生態環境意識和法制觀念,以達到保護生物多樣性之效果。為此,旅游管理部門和旅游經營者可以在森林旅游地建立動植物標本檔案,供游客參觀。還可在森林旅游區設置一些解釋大自然奧秘、保護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大自然標牌等教育標志。還可通過發放環保宣傳單、導游員生動解說等,讓游客在愉悅中增強環保意識,使森林旅游區成為提高人們環境意識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的天然大課堂。

2.依據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開展森林旅游,維護生物生存環境。大部分森林是無效旅游資源,游客一般集中在旅游線路附近,因此應該考慮旅游資源的環境承載力。所謂旅游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保持旅游資源質量的前提下,某地區的自然環境所承受的最大限度的旅游活動量[19]。根據旅游環境承載力來控制游客量,可以避免對資源的過度利用,避免開發經營后“人滿為患”對生物資源造成破壞。因此,旅游環境承載力應加強研究,加強管理監控,采用景區分流、價格分流等有效的人員分流方法,嚴格控制超容量吸引游人,進行科學管理,提高旅游科學文化品位和生態經濟效益,實現生態保護和旅游持續發展的雙贏目標。

4.討論

對于森林旅游區而言,保護生物多樣性是極其重要的,也是維護其自身持續發展的一種手段。但是,如何分析生物多樣性與其環境的關系,如何找出影響生物多樣性與發展旅游的關系,如何找出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因素,不但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還是對森林旅游區的經營,同樣是迫切需要在經營與設計中解決的問題。把保護與經濟發展,把保護與持續利用目標相結合,使保護成為一種積極手段。

參考文獻:

1.邵琪偉.在河南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上的講話.旅游調研.2005,(10)

2.陳靈芝.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其對策.見:錢迎倩,馬克平主編.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原理與方法.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3~15

3.馬克平,試論生物多樣性的概念.生物多樣性,1993,1(1):20~22

4.McNeelyJA,MillerKRetal.Conservingtheworld.Biologicaldiversity.Gland,Switzerland,1990

5.SouleME.Conservation:tacticsforaconstantcrisis.Science,1991,253:744~750

6.NAS(NationalResearchCouncil).Conservingbiodiversity:aresearchagendafordevelopmentagencies.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yPress,1992

7.傅伯杰,陳利頂,馬克明,王仰麟.景觀生態學原理及應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8.左家哺.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及其意義.湖南林業.199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