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時間:2022-10-10 02:19:00

導語: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保護

××*民族文化已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資源,但在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旅游業可能會削弱民族文化,導致民族文化商品化、庸俗化以及價值觀的退化與遺失,因此在開發××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同時,應注重對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

一、外來文化對旅游地區民族文化的潛移

首先,旅游者到一個地方旅游,不僅要親眼目睹,還要親自參與當地人的活動,觀看歌舞表演,品嘗地方食品,購買民族手工藝品等。與此同時,必然也把自己的文化帶到旅游點,這樣當地文化就容易被影響、被侵蝕、被破壞。盡管旅游業的發展是一種雙向性活動,旅游者與旅游文化間的交流和影響是相互的,但事實上,旅游者對旅游地社會的影響遠大于他們所接受到的旅游地社會的影響。一方面,就××目前的民族旅游地區而言,旅游者一般來自經濟較發達地區,而大多數旅游者傳承的是漢民族文化。而民族旅游地區是經濟相對落后地區,所以旅游者所帶來的漢文化對當地文化有較大的沖擊力;另一方面,旅游者與當地居民的接觸短暫而相對膚淺,接觸范圍有限。但對當地居民來說,他們同旅游者的接觸是長期不斷的,他們接觸的不是某個旅游者,而是不同時期前來旅游的旅游者群體。所以民族文化相對于外地漢文化而言,往往成為弱勢文化。在整個文化交流中,旅游地的民族衣著風格、建筑形式、飲食習慣、思想觀念都因吸收著外來文化中的某些成份而發生較大的改變。他們向旅游者吸收得越多,向旅游者傳輸得就越少,文化的不平等交流由此產生。這種不對等交流還會因旅游者的個人動機、文化特征、旅游者與當地居民的交流時間和空間等因素的變化而不同。特別是大規模的旅游開發,將經濟運行模式、科學管理文化和現代觀念帶進當地,對當地的民族文化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如××旅游業發達地區××*等地的青年已普遍著穿漢裝,使用塑料、金屬制日用品,而且,價值觀、生活方式也因現代用品的進入而發生變化。因此,旅游業的開發勢必使外來文化對當地少數民族文化形態、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帶來沖擊,導致民族文化的蛻變和消失。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旅游者對民族文化的向往,使當地居民發現自己文化的價值,意識到自己文化的重要性,而旅游帶來的利益促使當地居民開始修建歷史建筑;開始搶占那些瀕臨滅絕的傳統文化:他們開始穿起節日盛裝,向旅游者展示和表演歌舞,而這些歌舞表演以前要在特殊的場合和節日才舉行;他們開始創造和重新發展手工藝品,這些手工藝品以前只是為滿足生活所需而制作的,但現在完全是為了滿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制作;他們開始舉行一些儀式,這些儀式對當地人來說具有神圣的意義,但現在也是為了滿足旅游者的愉悅??傊?,他們創造或再現的種種文化,都因為迎合旅游者的喜好而有所變化,失去了往日原文化中的某些意義,有時僅僅是一種形式。如傣族的潑水節原是一典型的宗教儀式,每年的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都穿起盛裝,把清水潑向佛寺和佛像,然后彼此潑水,因為他們相信潑水能除去邪氣而給他們帶來吉祥與幸福。節日期間,到處充滿喜慶氣氛,熱鬧非凡。電視畫面里的潑水節場面對各地的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使人產生到西雙版納旅游的欲望。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潑水節已變成一種群眾性的民俗文化活動,且由于它的表現形式有趣,人們往往將傣族文化與潑水節聯系在一起,提到傣族便想到了潑水節。為了滿足一年四季到西雙版納的旅游者的需要,形成了“每日潑水節”,這種形式上的潑水節僅僅是表演性質的,有限的幾個演員的表演無法再現節日的盛況與氣氛,更不可能表現宗教意義。因此,“每日潑水節”的活動削弱了旅游者對這一儀式的向往和期望。

總而言之,旅游開發所帶來的外來文化從各方面不斷地滲入到民族文化中,對民族文化造成影響,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在開發旅游業時,應該如何有效地對民族文化加以保護呢?

二、旅游開發過程中民族文化的保護策略

(一)民族物質特征的趨勢和保留

在旅游業中,民族文化因素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服飾、飲食、器皿等物質特征滿足了旅游者求新求美求異的精神文化需求,激發了其前來旅游觀光的熱情,這使旅游業帶來的外來文化或多或少的削弱了民族特色。但旅游業的發展,帶來經濟水平的提高,使少數民族居民必然采借先進的生活技術和便利的生活設施。我們不能阻擋這種趨勢,但能對傳統文化中失去存在價值的部分做有益的保留,并賦以其新的功能——旅游吸引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對傳統文化中正在趨同的物質特征進行保留,如傳統的民族服飾,先進的生活用具、建筑形式等。在這方面,麗江的經驗值得借鑒。麗江在大地震后重建納西古城時,完全保留了納西民居的建筑特點,連原來用水泥鋪蓋的路面也鏟掉,重新換上了五彩斑爛的彩石路,當旅游者腳踩石夾路,在流水潺潺的街頭漫步的時候,莫不感到身處古城的新奇與愉悅;此外,××在保留民族服飾方面做得很成功,讓學生統一著裝民族服飾,既避免了與成年人同時著裝民族服裝的尷尬,又使納西服飾自然出現在街頭巷尾。正是自然、濃郁的民族特色使麗江成為旅游熱點,并保持著強勁的可持續發展勢頭。

(二)民族精神文化因素的趨勢與保留。

少數民族的節日禮儀、風俗習慣、宗教儀式等屬精神文化因素。旅游業的發展對宗教儀式、節日禮儀的表現形式和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原本只有在特定時間、場合并按傳統內容和方式才能舉行的儀式經過舞臺化、程序化的包裝,打破了傳統的規定被出售給旅游者。而且,內容上也被壓縮,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內涵。那么如何做到出售文化形式,但保存原文化的內在精神呢?應采取“分離”的措施,“分離”是指出售給游客的文化內容與真正存在本地居民間的文化形式相區別,以防止傳統文化形式的內含價值受到扭曲削弱。把出售的傳統舞蹈和儀式作恰當的修改,使其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意義。如大理的“三道茶”因其與深刻的人生哲理“一苦、二甜、三回味”相聯系,成為大理旅游產品中的一重要的文化形式之一。旅游者蕩揚在洱海上邊觀看歌舞表演,邊品嘗“三道茶”時,回味無窮,印象深刻。所以恰當的修改可以使民族文化得到加強與保護。

總之,開發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大有可為,但開發必須合理有度,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才能使云南旅游具有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