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五四活動紀實

時間:2022-06-29 05:45:00

導語:共青團五四活動紀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共青團五四活動紀實

為了增強廣大青年干部的使命感,學習革命先烈的愛國主義熱情,進一步弘揚我黨悠久歷史傳統,林業局團支部一致討論,經局黨組批準通過。決定“五四”青年節前赴紅色革命根據地江西井岡山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月日,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

經過個小時的汽車顛簸,我們來到了江西省井岡山市。井岡山,不僅是中國人心中的圣地,更是見證中國歷史偉大轉折的一座不朽豐碑。

于是,在我們的心中,這個日子便不再普通了。

峰巒疊嶂、松杉蔥蘢。井岡山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一片濃得抹也抹不開的綠色。清新的空氣、整潔的環境,使我們的精神為之一振。顧不上休整,我們便匯入了參觀的人流中。

革命紅軍非常簡陋的造幣廠、犧牲了一百多名紅軍重傷員的小井紅軍醫院、陳列著萬多名革命烈士名錄、邊界黨政軍領導人照片和老紅軍骨灰的革命烈士陵園、那面白色的無字大理石紀念碑、還有那塊被反動派炮轟、燒毀而剩下的那面殘墻。都在深深的震撼我們的心靈。

井岡山斗爭,從年月到年月,共計兩年零四個月,時間雖然不長,卻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那就是以“堅定信念,敢闖新路”為核心的井岡山精神。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無論是在壁立千仞、云霧茫茫的黃洋界哨口,還是在白墻青瓦、奇樹參天的大井朱毛故居;無論是在朱毛勝利會師共商革命大計的龍江書院,還是在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等光輝著作的八角樓,我們都能感受到當年民心向黨、眾志成城的革命斗爭場景。

在這里,深入群眾,開展土地革命,使農民真正成為土地的主人,井岡山農民最早喊出了“共產黨萬歲!”的口號;在這里,提出“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紅軍秋毫無犯,出現了母送子、妻送郎參加紅軍的感人場面……

龍江書院內,親擬的“白軍里將校尉飲食不同,紅軍中官兵伕薪餉一樣”的對聯,道出了工農紅軍官兵平等、萬眾一心;黃洋界上,那條不足一米寬的挑糧小路反映了、與根據地軍民同甘共苦,風雨同舟…………為了群眾的利益,為了人民的解放,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拋頭顱、灑熱血;人民群眾把紅軍當靠山、當后盾、當親人。這種骨肉相聯,魚水情深的黨群、干群關系,是我們黨和軍隊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

三天時間不長,可我們的靈魂受到了一次深深的洗禮。終于明白“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它是革命先烈們艱苦奮斗、浴血奮戰換來的”這一句名言的深刻含義。也終于理解“有了堅定的革命信念,我們過去什么困難都能戰勝,今后也一定能戰勝任何困難”這句話的內涵。

別了,井岡山,別了,心中的革命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