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怎么走

時間:2022-08-14 09:17:00

導語:群眾路線怎么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選拔干部要走群眾路線,注意群眾公認——這是誰都明白、

誰都擁護的道理。然而,實際工作中落實得怎么樣呢?在一些

部門和單位恐怕就很難令人樂觀了。個中原因,除了學風不正、

言行不一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走群眾路線缺乏可操

作性,既無硬指標衡量,又無必不可少的程序約束。

歷史的經驗表明,無論是實現戰略宏圖,還是完成戰役目

標,都不能僅限于大而化之、籠而統之地提口號、發指示,而

必須具體分解,細化量化。一具體就深入,一具體就容易落實。

毫無疑問,選拔干部走群眾路線,也必須具體化。只有具體化,

才談得上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抓落實,也才好檢驗你究竟

是不是真心實意貫徹黨的群眾路線。

黨的群眾路線的核心,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黨的群眾

路線的實質,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工作方法和思

想方法上的體現。選拔干部走群眾路線,也就是在干部選拔中

相信群眾的眼光,依靠群眾的能力,體現群眾的意志。既然一

切權力歸于人民,既然社會主人有權選擇社會公仆,那么,圍

繞干部選拔使用,群眾就應當享有四種權利:知情權、參與權、

選擇權、監督權。

知情權,就是向群眾公開,增強透明度。人事代謝是自然

而然的事,選拔干部是正大光明的事,完全沒有必要藏著掩著,

弄得神神秘秘。就一個單位而言,缺哪一級的干部,有幾個名

額,條件是什么,什么時候選拔,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應當讓

群眾心中有數。只有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干部工作才有活力。

過去那種少數人操作,廣大群眾不知情的狀況,再也不能繼續

下去了。

參與權,就是讓群眾介入,體現主人翁地位。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群眾當家作主體現在哪里呢?體現在依法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上。而參與干部的選拔任用,則是重要的政治權利,也是主人翁地位的集中體現。一方面承認群眾是社會主人,干部是社會公仆,另一方面在選拔社會公仆時卻把社會主人拒之門外,讓主人成了看客,豈非咄咄怪事!只有讓群眾參與重大事務的管理,才能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群眾的創造性,從而有利于我們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選擇權,就是請群眾表態,體現民意。知情和參與,都不是結果,而是前提,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選出合格的、德才兼備的、受到群眾歡迎和擁護的干部,才是最終結果和最終目的。為此,就要給群眾以選擇權,不但讓群眾說話,而且說話算數。我們的干部任用,自然是在黨委統一領導下的。處理好領導意見和群眾意見、黨委決定權和群眾選擇權的關系,既是個現實問題,也是個難題。應當追求領導意見和群眾意見的和諧一致??捶ㄉ系姆制绠斎皇请y以避免的,但如果領導和群眾總是分歧,那就值得研究了;如果領導意見和群眾意見截然對立,那就更值得考慮了。

監督權,就是讓群眾當“紀委”,始終有效地對干部實施監督。干部選拔是個系統工程,不能重使用、輕培養,更不能只任命、不監督。放棄對干部的監督,只會害了干部。領導上的監督,有關部門的監督,當然是必要的,然而最直接、最廣泛、最有力的監督,還是來自群眾的監督。只要群眾有權給干部打分,有權根據干部平時的表現決定干部的進退去留和獎勵懲罰,有權把干部“舉”上去,也有權把干部“拉”下來,那么,干部肯定會謹慎得多。有些干部為什么不把群眾放在眼里?為什么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就是因為群眾不能決定他的

命運,群眾對他來說無足輕重。

總而言之,選拔干部必須將黨的群眾路線程序化、制度化。在這方面,干部工作改革的任務是艱巨的,也是大有可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