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一致性
時間:2022-08-14 10:00:00
導語:正確認識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一致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是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精神的精辟概括,體現著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辯證統一。在現實的社會實踐中,只有把二者統一起來加以貫徹,才會有效地發揮其巨大的指導作用。
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一致性,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發展,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說明中國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歷史的必然。但是在世界歷史上,任何一種新生的社會制度的確立和完善,必然要有激烈、反復斗爭.要經歷長期的、曲折的發展過程。尤其我們正處于社會主義歷史進程的初始階段,更需要我們從中國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鄧小平同志指出:“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這就告誡我們,中國所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中并未給我們描繪出具體的藍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也沒有給我們提供現成經驗。這就需要我們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全面認識我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實際情
況,深人了解人民群眾的根本要求和愿望,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同時,又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因為,“生氣勃勃的創造性的社會主義是由人民群眾自己創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杜會主義改革的巨大成就雄辯證明:沒有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指導,就不會沖破落后、保守思想束縛,進行全面的社會主義改革;沒有人民群眾所迸發出來的改革熱情和創造力,改革也不會取得巨大成就。
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一致性是實現黨的宗旨的根本保證。同志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叭齻€代表”是統—的整體,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發展先進生產力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條件。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叭齻€代表”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立黨宗旨。這就決定了黨在履行她的義務和責任過程中,一刻也不能脫離人民群眾。一方面,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必須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又總是與社會發展進程、趨勢相一致的。這樣,黨就要不斷揭示社會發展的規律,集中反映人民群眾要求,指導人民群眾正確實踐從而帶領人民群眾不斷創造物質和精神的財富。另一方面,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必須克服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人們在認識上的主觀主義和工作中的官僚主義是與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相對立的,它直接阻礙黨的宗旨的切實貫徹。盡管造成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有諸多的客觀原因如事物發展過程的曲折性、社會現象的復雜性等,但是從主觀上來分析,割裂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有機聯系則是一個主要原因。由于狹隘、片面地理解實事求是的原則和群眾路線,往往把個別事實、局部現象、主觀經驗等作為求是的依據,并把在這一基礎上獲得的認識視為真理,盲目引導人民群眾違背自身的利益去行事,使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重大損失。所以說,實現黨的宗旨,從根本上要保證對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正確理解和貫徹。解決了這一問題,才會使我們黨的干部把黨和人民利益統一起來,才會全心全意依靠群眾,向群眾學習,關心群眾疾苦,把黨的宗旨落實體現在各項具體活動中。
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一致性也是科學決策的根本原則和正確方法。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的社會實踐中,由于制定和執行了符合中國實際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才使我們的事業得到重大發展。同時我們也承認,在具體工作指導和某些政策措施上也出現過缺點和失誤,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為此,要保證決策正確,執行有效,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建立和健全民主、科學的決策和執行程序。那么如何才能保證決策的科學化呢?“馬克思主義要求我們在確定任何重大政策的時候,必須以經得起精確的客觀檢驗的事實作為政策的基礎和依據。”同時,“政策應當是從千百萬人著眼,而不是從幾千人著眼。只有從千百萬人著眼才會有實事求是的政策?!边@再明白不過地表述了科學的決策,必須符合客觀實際情況,必須符合最大多數群眾利益,得到最大多數群眾的擁護。在進行決策過程中,決策的主體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客觀實際出發、深入到群眾中廣泛進行調查研究,全面傾聽群眾意見,經過民主地研究、討論加以比較、歸納和概括,初步提出可供選擇的各種決策方案最后,從中篩選,作出最佳決策。可見從決策的依據、方法來看,做到決策科學化,絲毫離不開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指導和貫徹。在貫徹執行決策過程中,同樣離不開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指導。為了使正確的決策達到最佳效果,不僅要對決策內容有深刻、全面的理解,而且,要從客觀實際出發,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和本部門的特點,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堅決加以貫徹。同時,又要扎扎實實地做好群眾的宣傳教育、組織發動工作,把決策的內容要求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對于決策實施效果的檢驗和反饋也是實施科學決策程序的重要環節。因為客觀實際情況是極其復雜和多變的,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活動深度和廣度也是不平衡的。這樣,就會使決策的預期目標和現實的實際結果總是存在著不一致之處,總要反映出一些新的問題和情況。這就要求決策主體深人實際,深人群眾,追蹤調查,試點分析,認真總結,并以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為標準加以衡量檢驗,以便對決策的內容及實施過程進行修改、完善以及糾正偏差,避免在社會實踐中造成重大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