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后重建與生產救災大會發言
時間:2022-06-08 09:28:00
導語:災后重建與生產救災大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沖刺“雙過半”重要關口,全市防汛抗洪工作取得重大勝利的關鍵時刻。市委、市政府今天專門召開全市災后重建及生產救災工作視頻會議,主要任務是動員全市上下緊急行動起來,堅持一手抓抗洪搶險,一手抓災后重建,努力奪取抗洪救災工作的全面勝利。
市遭受了嚴重的洪澇災害,今年以來。突出表示為五個特點:一是雨量多。截至6月25日,全市平均降雨1390毫米,較多年均值偏多35%入汛后,降水量較歷年同期偏多44%比98年偏多35%二是時間長。今年全市共出現17次強降雨過程,連續不時,降雨天數達121天。三是強度大。6月17日到24日,市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17日至20日,全市平均降雨量226.6毫米,以銅鼓縣307.2毫米為最大,單站以銅鼓縣三都鎮三都站429.5毫米為最大。6月23日12時至25日8時,全市單站降雨量超50毫米的站有64個,超100毫米的站有9個,超150毫米的站有2個,單站以袁州區竹亭站171.9毫米為最大。四是水位高。暴雨洪水致使江河湖庫水位猛漲,贛江樟樹洪峰水位33.45米,超警戒0.45米;袁河站超警戒0.84米、洛湖站超警戒0.92米;372座水庫水位一度逾越汛限。五是災情重。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有185個鄉鎮359萬人受災,倒塌房屋8652間,農作物受災面積420萬畝,沖毀道路1876.5公里,直接經濟損失37.13億元,受災水平已經超越1998年。
防汛抗洪雖然取得了重大勝利,當前。天氣開始轉晴向好且進入后汛期,但是汛期未過,險情仍存,全市上下要堅持高度警惕,堅決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密切關注雨情、水情、汛情,繼續發揚不怕困難、頑強奮戰的抗洪精神,緊繃防汛這根弦不放松,進一步做好抗洪后續工作,防止發生新的災情的同時,將抓好災后重建及生產救災工作作為當前最緊迫的任務。當務之急要突出抓好三件大事:
對發現的隱患要及時排除,一是爭分奪秒搶修水毀設施。確保實現“四通一?!奔赐ㄋ⑼?、通電、通信、保開學。水利部門要加強水庫、堤防等防洪工程的平安檢查。確保水利工程運行平安。同時做好水庫科學調度,修復渠道、水閘、泵站等設施,確保農業灌溉。公路、交通部門要加大搶修、清理力度,確保公路橋梁暢通無阻。要增添人力和機械設備,爭分奪秒,加大公路橋梁的搶修力度,確保在2個月內恢復中斷的交通。依照“一事一議”方法,組織群眾盡快解決修復村級公路,確保群眾出行方便平安。供電部門要抓緊搶修受損電力線路和設施,盡快修復通電。通信部門要積極組織搶修受損通信線路和設備,確保災區通信疏通。教育部門要及時修復受災校舍,確保受災校舍的平安,保證九月份正常開學,確保不因災而出現退學失學的現象。對水、電、路、訊、校等基礎設施修復工作要區別情況,分類對待,分輕重緩急,合理調配力量,盡快恢復災區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其他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主動參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深入基層,二是千方百計開展生產自救。農業部門要盡快成立工作督導組和專家指導組。進村入戶,及時組織和指導農戶做好受淹農田的生產恢復工作,抓緊搶收、搶種、改種、補種。特別要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協調解決恢復生產所需的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供應,確保物資、技術和指導服務落到實處,促進災后農業生產迅速恢復發展。對災情嚴重的地方,要組織群眾改種經濟作物,做到水稻損失旱作物補、種植業損失養殖業補、農業損失工副業補,力爭農業不減產、農民不減收。林業部門要搞好“一大四小”工程通道綠化項目的災后管護,做好防澇排水,減少樹木損失。同時要做好抗旱準備工作,保證樹木在經受洪水考驗后安全度伏,確保滬昆、武吉兩條高速公路以及全市通道綠化成活率達到95%以上,通過省級檢查驗收,確保全市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進入全省先進行列。要迅速組成科技救災隊,深入到造林和育苗受損單位,指導林農加強對苗圃特別是油茶苗災后的管護以及今年新栽綠化大樹的管護,盡可能減少林農和育苗大戶的經濟損失。
要切實解決好災民的基本生活問題。繼續實行領導干部分片包干責任制,三是萬無一失保證災民生活。首先。依照“鄉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黨員包戶”要求,層層將群眾安排責任落實到位。各地要繼續采取集中安頓、分散安頓、投親靠友等方式,切實做好災民安排工作。財政、民政等部門要加大查災核災工作,并迅速組織救災資金和物資,盡快下撥到各受災鄉鎮辦事處,決不能出現災民缺水、缺糧、缺藥的情況。凡涉及群眾生活布置的救災款物,必需做到及時足額發放,民政、財政、金融和糧食等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認真履職,決不能出現救災款物滯留的現象。衛生部門要加強對受災地區飲用水和食品衛生監測,加大檢測頻次和力度,保證食品和飲用水衛生平安;大力開展群眾性維護國家利益衛生運動,迅速組織醫療衛生防疫隊伍赴受災地區開展救災防疫,全面做好衛生消殺工作;認真落實疫情演講制度,加強對重點污染病的預防,防范災后可能出現的食源性疾病和污染病疫情;切實保證防病防疫物資儲藏,多渠道籌集消殺藥品等災后防病急需物資。總之,要盡最大努力,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住處、有干凈的水喝、有病能醫、有學能上。其次,要切實解決災民的住房問題。對因住房倒塌無家可歸的災民,利用公用房屋或通過群眾互助先行安排基礎上,立即組織群眾恢復重建住房。要從實際出發,尊重群眾意愿,杜絕簡單化、一刀切的現象。對倒房成片或較為集中、適合建災民新村的鼓勵整合資源建設災民新村,每個災民新村要在10戶以上;對倒房較為分散、土地資源緊張以及其他條件尚不成熟的可采取分散建房。恢復重建工作要與新農村建設和小城鎮人居環境治理相結合,與扶貧開發工作和改善群眾生活相統一,與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相結合,選址要充分考慮防災減災因素,依照平安、經濟、適用和節約土地的原則,避開災害隱患點。偏遠山區要堅決防止新的切坡建房、靠河建房,再建土坯房,特別注意防范山洪、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確保恢復重建和發展經濟、維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要通過國家救濟、集體和社會捐助、銀行借貸、個人自籌等多渠道解決建房資金。對災民恢復建房的土地使用、手續審批等問題,各級、各部門要簡化手續、特事特辦,確保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災后重建任務。再者,要全力維護災區穩定。要加強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市場的監測管理,保證市場供應,穩定市場物價。民政、紅十字會等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廣泛動員,組織實施好募捐活動。高度重視平安穩定工作,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加大矛盾糾紛調處力度,全力維護災區穩定。繼續深入開展平安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嚴格落實各項平安生產責任制,及時消除事故隱患。突出抓好災民返家平安工作,對倒塌房屋要進行一次拉網式排查,經過衛生防疫消毒和平安鑒定之后,有序組織災民返鄉。加強輿論宣傳工作,各新聞媒體要正確引導群眾認識災情,做好宣傳報道,營造良好的抗災救災輿論氛圍。大力宣傳抗災救災的先進典型和事跡,凝聚人心,激勵斗志,更好地投入災后重建工作中。
時間緊、任務重,災后重建及生產救災。尤其是當前面臨“雙過半”各地要統籌兼顧,合理布置,有序推進。災后重建及生產救災工作中,各地、各部門務必確保“三個到位”
盡快成立災后重建恢復生產工作領導小組,一是確保組織領導到位。各地、各部門要把指導群眾開展生產自救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進一步強化和落實工作責任制,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具體抓,明確分工和責任,做到責任到領導、部門、個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各地要根據受災情況,研究制定救災和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工作的具體措施和方案,立即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深入災區,進一步了解災情,慰問受災群眾,指導救災工作,確保每個受災村都有干部走訪,每戶重災戶都有固定聯系干部。要大力發揚求真務實作風,把災后重建的過程作為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過程,作為樹立黨和政府、干部隊伍良好形象的過程,作為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過程。
各司其責,二是確保協調配合到位。各有關部門要自覺服從和服務于災后重建工作大局。協調配合,形成重建工作合力。特別是發改委、民政、國土、農業、水利、林業、公路、交通等部門要加強溝通銜接,認真細致做好災情統計核實工作,及時上報災情,反映有關困難。各縣(市、區)有關部門在向上報送災情損失時,要與市直對口部門和當地民政部門進行溝通,凡與民政部門有相同統計項目的要協調一致,統一口徑,確保災情數據報送準確。要以加快災后重建為契機,精心包裝、上報一批項目,爭取國家、省更多的資金和項目支持。如結合新農村建設和小城鎮建設,城鄉規劃建設部門就受損民房的恢復重建,要盡早謀劃、通盤考慮,統一選址、規劃建設;交通運輸、公路、農業、林業、電力、通訊等部門都要實地勘查,提出切實可行的災后重建項目,積極向上報送。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要加強救災款物的使用管理和監督,防止挪用、擠占救災款物,確保救災款物全部用于災民安排和災后重建工作。各地、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大災之后過緊日子、共渡難關的思想觀念,厲行節約,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救災復產、重建家園工作上。
災后重建和生產救災工作將納入今年農業農村工作考核內容,三是確保督促檢查到位。市委、市政府決定。并繼續保管和執行市級班子成員掛點督導各縣(市、區)各級工作組巡回督查的工作機制,重點由防汛抗洪轉向對災后恢復重建各環節進行督查。對那些恢復重建措施不力、進度緩慢而導致災區群眾重建家園、生產自救、恢復重建工作主動的要通報批評;對在重建工作中因責任不到位而造成損失的要嚴格依照有關規定,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要通過督促檢查,促使各地、各部門自覺抓好災后重建及生產救災工作,確保災區生產正常,經濟增長,社會穩定。
更是對全市各級領導干部工作作風、工作能力的檢閱。堅信,同志們經受了防汛抗洪斗爭的嚴峻考驗;災后重建和生產救災的全面開展。只要繼續發揚連續作戰、不怕困難的抗洪精神,全力以赴,爭分奪秒,真抓實干,就一定能奪取災后重建及生產救災工作的全面勝利!
- 上一篇:市行政審批辦年終總結與思路
- 下一篇:院長創評活動動員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