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長在財稅暨民生會講話
時間:2022-07-31 09:32:11
導語:副市長在財稅暨民生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2011年工作回顧
2011年,是市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是撤區設市重大體制調整變革之年,更是與等高對接、推進跨越發展的開啟之年。一年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科學發展的主題,積極搶抓行政區劃調整重大機遇,高度重視財稅及民生工作,圍繞既定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了全年各項工作任務,為“十二五”財稅和民生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財稅收入增長迅猛。2011年,面對國家房地產調控、結構性減稅等政策性減收因素的影響,各級財稅部門依法征管,各涉稅部門積極參與,超額完成了年度財政收入目標。全年累計完成財政總收入10.47億元,完成年預算的118.39%,增長42.09%,其中地方收入完成6.57億元,增長31.9%。全市稅收收入9.96億元,其中國稅4.53億元、增長55.06%,地稅4.87億元,增長32.5%,均超額完成考核目標。主體稅種全部實現增收,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累計入庫較上年同期增長50%以上,散兵鎮財政收入更是突破了2億元!2011年全市累計支出21.51億元,增長44.68%。其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等民生支出達到17.31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0%以上。財政政策的引導效應和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在支持云海鎂業、中材水泥、中糧集團等重點項目建設的同時,積極促成中糧產業園、建華管樁、中建材石膏等重大項目落地,為我市經濟發展培育了新的增長點。
(二)財稅體制平穩過渡。區劃調整后,財稅部門主動作為,在摸清區域內稅源情況的基礎上,與市財稅部門無縫對接,完成新的納稅戶戶籍劃分和國庫級次變更調整工作。積極與省財政廳對接,完成了省直管縣財政體制調整,調整后各項工作運行平穩。在市直134個預算單位全部實施國庫集中支付的基礎上,對財政性資金專戶進行了清理整頓,積極配合國庫集中收付改革,共撤并專戶113個。平穩有序地將契稅和耕地占用稅“兩稅”征管職能劃轉到地稅部門,自2012年1月1日起,由地稅部門負責征管。國稅部門順利完成了稅源專業化管理試點工作,今年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三)民生工程建設再創佳績。各級各部門堅持把民生工程作為社會建設的重點,不斷完善政府統一領導、財政組織協調、部門牽頭實施、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強化資金保障,狠抓項目實施,嚴格工程質量,努力把每一項民生工程都建成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群眾滿意度和知曉率明顯提高。33項民生工程共投入資金3.92億元,及時足額發放各類補助資金2.81億元,共批復工程類項目建設點470個,當年要求完工420個,開工率和完工率均達到百分之百。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提標擴面,做到應保盡保,享受低保人數超過2萬人,保障標準由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1360。將全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合并統一管理,有效緩解城鄉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全面啟動城鄉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計劃,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在2011年度市市直部門的年終單項考核中,全市33個民生工程考核項目有8項名列第一、5項名列第二,市文廣新局負責的綜合文化站項目獲得了省級表彰。
客觀的說,2011年全市的財稅和民生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了廣大干部的心血,是大家辛勤工作,努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財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一些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和重點產業的發展壯大還需要財政給予必要的支撐和保障,民生領域對財政的資金需求和期望愈來愈高,“小財政”與“大民生”的矛盾相當突出,我們要在今后的工作積極應對,保證稅收持續增長,促進經濟發展,讓全市人民更多地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二、2012年工作安排
今年,我市將按照市委、市政府對發展的新定位和新要求,以“全面轉型、加速崛起、富民強市”為主線,深入推進“工業強市、生態立市、城鄉統籌、項目帶動”四大戰略。全市財稅和民生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兩個確?!保创_保完成財政收入25.8億元(其中地方收入15.4億元),確保40項民生工程按時按質按量完成。
(一)多措并舉,促進財稅快速增長。今年,全市國稅收入目標為11.86億元,地稅收入目標為11.86億元,財政部門收入目標為2.08億元。市政府將嚴格執行財政收入增長目標考核辦法,實行按月調度,定期通報。各級、各征管部門要對照目標任務,抓緊分解落實,制定有力措施,確保完成任務。一是狠抓財源建設。抓好財源建設是逐步扭轉我市財政狀況的一項根本性措施,要充分認識做好財源建設的重大意義,優化提高現有財源,扶持新型財源,夯實財源基礎,優化收入結構,切實做大、做好財政“蛋糕”。采取質押擔保財政貼息、協調貸款等辦法加大對我市現有財源企業的扶持力度,進一步清理規范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建立效益評價機制和雙向約束機制。啟動金融機構財政性資金存款與貸款掛鉤管理辦法,嚴格金融服務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考核,鼓勵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我市貸款投放力度。二是狠抓依法征管。稅務部門要嚴格稅收管理,堅決做到依法征稅,應收盡收。要積極抓好當前稅收清查整頓的重點工作,對石灰石礦山企業稅收進行清理整頓,對全市私房出租稅收進行深入調研,并提出整改意見。全面加強非稅征管,積極推行建設項目收費“一表制”,嚴禁越權減免收費。三是狠抓稅改研究。財稅部門要密切跟蹤國家稅制改革動向,結合我市實際,做好基礎性工作,重點關注即將推行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征收房產稅等試點工作,以及正在醞釀的消費稅、資源稅、環境保護稅等,不斷提高我市財稅征收和管理水平。
(二)穩步推進,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要繼續深入推進財政重點改革。一是深化部門綜合預算編制改革。初步建立由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痤A算相互銜接的政府“四大預算”體系,出臺預算公開評審和預算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使財政工作制度化、規范化。二是完善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并軌,今年9月底前,將教育和衛生系統所有預算單位納入國庫集中支付范圍。健全財政信息網絡系統,完善國庫支付流程,進一步清理財政性資金賬戶,撤銷會計核算中心、教育經費分中心和基層醫療衛生核算中心結算賬戶,將所有財政性資金全部納入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統一運作。結合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公務卡制度改革,增強財務支出透明度,出臺《市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公務卡結算財務管理暫行辦法》,力爭年內實現公務卡結算全覆蓋。三是實施市屬國有資產管理改革。把分散沉淀的國有資產轉化成高效流動的國有資本,建立國有資源、資產、資本、資金良性循環的運營體系,充分激活存量資產,不斷挖掘資產潛能,實現國有資本裂變擴張、最大程度地保值增值,進一步增強政府調控經濟和投融資能力。
(三)精益求精,持續保障改善民生。要認真抓好省政府繼續實施的33項民生工程和市新增的7項民生工程,按照“保二爭一”的目標要求,努力在省、市考核中實現爭先進位。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增強推進民生工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細化職責分工,完善工作舉措,切實做到“精心組織、精細管理”。一是完善推進落實機制。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責任追究制、督查通報制,嚴格實行完工承諾制和工期倒排制,為實現我市民生工程規范實施提供制度保障。要健全協調推進機制,定期召開民生工程實施協調會和工程進度現場調度會,形成“上下聯動、橫向互動、合力攻堅”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落實民生工程一把手負責制,繼續對民生工程年度實施情況進行考核評比,嚴格兌現獎懲,充分調動廣大干部工作創新和爭先進位的積極性。對民生工程組織實施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對省、市考評倒數或媒體負面曝光的單位和鄉鎮進行通報批評。進一步完善民生工程督查機制,對民生工程組織實施、資金落實、工程進展等情況進行綜合性、及時性和隨機性的明察暗訪。強化執法監察和審計監督,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輿論監督,實現民生工程監督常態化。三是增強資源有效整合。要結合工作實際,發揮同類型項目的資金整合和政策疊加效應,統籌安排,合理使用,集中力量辦大事、辦好事,不斷提升民生工程建設科學化、系統化水平。結合新農村建設,將農村民生工程和其他基礎設施集中規劃、集中建設,形成集聚效應。圍繞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標,從就業提升、創業富民、民生普惠等多個方面,建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收入增長機制,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四是鞏固建后管養機制。堅持建管并舉,建立健全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民生工程長效管理機制,明確管養責任,安排必要的保障經費,管理好、運營好已建成的項目和設施,杜絕“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切實發揮民生工程的綜合效益。積極開展民生工程“回頭看”,總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努力提高民生工程的受益面和覆蓋率。五是營造濃厚工作氛圍。要創新宣傳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把重點宣傳和常態宣傳、集中宣傳和分散宣傳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開展“民生工程集中宣傳月”,在媒體開辟專欄,表彰先進個人和先進事跡,曝光工作不力等,不斷提高全社會對民生工程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努力提升群眾對民生工程的支持率和滿意率。
- 上一篇:副市長在治安巡邏會講話
- 下一篇:副市長在全市交通總結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