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培訓講義
時間:2022-02-07 05:54:00
導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培訓講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總書記的講話全面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祔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則和主要任務,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標志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六個更加”,就是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黨的文件第一次將“和諧”二字寫進了報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個決定中國未來發展主線目標,在今年春天被勾勒得日漸清晰,一個指導繪制和諧社會的重要文件——《講話》,在炎炎夏日出臺,并在各大新聞媒體上播發。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藍圖上,“和諧”成為人們追求的最高境界。自從“和諧”一詞提出后,一浪高過一浪,成為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主旋律,最近省委出臺了文件?;仡櫂嫿ㄉ鐣髁x和諧社會的提出,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了執政能力的五大任務,其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黨的執政能力。2005年2月19日,中央舉辦和諧社會高級干部專題研討班,總書記作了重點講話。2005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組織20次集中學習,重點研究和諧社會的問題。60多位專家走進中南海講課。2005年3月,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總理作了報告,圍繞樹立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作了重點講話。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和改善對構建和諧社會各項工作的領導,指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認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和突出問題,不斷認識和把握新形勢下和諧社會建設的特點和規律。下面講三個問題:
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和特征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和諧”的思想非常豐富。在老一代典籍中,“和”被廣泛應用到家庭、國家、天下等方面,用以描述內部治理良好、上下協調一致的狀態?!爸C”,有協調、融洽的含義??鬃犹岢觥昂蜑橘F”,從治理國家的角度肯定“和”的作用。荀子提出“和則一,一則多力”,認為在一個組織內部人們和諧相處,就能取得一致,力量就會增大。孟子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能無往而不勝。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思想,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心里也產生了深刻影響?!昂椭怨矟?、“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等,已經成為掛在中國老百姓嘴邊的格言和生活準則。西方的和諧思想源遠流長。畢達哥拉斯學派有兩句著名的哲學名言:一句是“什么是最智慧的——數”;另一句是“什么是最美的——和諧”。他們認為,數是萬物本原,由數產生點,由點產生面,由面產生體,由體產生水、火、土、氣四種元素,進而產生世界萬物。
恩格斯有過關于未來社會的論述,“我們的目的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這種制度將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閑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彼麖娬{在這個社會里,一是所有人的平等,勞動、工作的機會及物質精神的享受都平等;二是人的充分自由,“自由的人就是共產主義者”。當然,要實現這兩點,有兩個前提,一是產品極大豐富,即物質文明建設;二是人的覺悟極大提高,即精神文明建設。到那時,勞動不是為賺錢糊口,而是享受。社會的維系也不是國家機器,而是“自由人”聯合體。國家、法律都已消亡,靠道德就可維系社會運轉。當然這是遙遠的,最理想的共產主義的和諧社會。
在專題研討班上指出,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恩格斯設想的社會相比,是一個初級階段,這個階段是一個目標和一個過程。
我們所要的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六句話二十八個字。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概括起來是“五個統一”,就是民主與法制的統一,公平與效益的統一,活力與秩序的統一,科學與人文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
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的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全面把握和體現。
二、影響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矛盾及原因
我們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穩定的,但是不安定的因素隱患還真是不少。主要表現有:
第一,收差距持續拉大,令人擔憂。首先是城鄉之間的差距。1978年是25:1,2003年是6:1.農民苦,農村窮,農業弱。連續七年人均收入沒有超過5%,而城市人均收入增長8%。初步統計,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幅有可能在4.5-5%之間,實現全年5%的預期增長目仍有相當難度。
城市建設得象歐洲,農村建設象非洲。有記者問總理最牽掛的是什么?溫總理回答就是GDP數字。杭州蕭山市(縣級市)2002年GDP700億元,而湖北省只有250億元。群體之間的差距在拉大。最富的人財富是最窮的7倍,在中國20%的人,掌握了80%的存款。關注的三大問題:收入差距、社會治安、官員腐敗。
第二,階級階層分化快速,流動性很大,多元性很強。企業決策層(金領層)年薪上百萬元,管理層(白領層)有權力,年薪幾十萬元,執行層(藍領層)工人幾萬元,普通員工、下崗工人(無領層)幾千元。農民階層也發生了分化,也在進行重組。農民與城里人比較有十四個不平等。私營經濟發展很快,中國私營經濟增長,從1978年到現在增長了33倍,每年提供上千億元的稅收。資(錢財)本家與知(知識技術)本家。
第三,就業形勢矛盾尖銳。失業與通貨膨脹相比更危險。
第四,群體性上訪事件大幅度上升。農村稅費改革之前,農村工作是“問君能有幾多愁,計生水利三提留”。原因在于,發展不夠,富生和,窮生斗,體制改革不夠,許多矛盾的產生是由于差距過大,體制真空,斷層。沒有保障別想改革,義務教育就是農民教育,因教致貧,培養一名大學生至少得花十幾萬元,這個數目不是一般的貧困家庭能支付得了的。中央財政蒸蒸日上,省級財政喜氣洋洋,縣級財政晃晃,鄉級財政空空蕩蕩。中央是神,地方是人,下面是鬼。信訪不信法,信上不信下,越級上訪,上訪對象有工人、農民、軍人、艾滋病人。政策落實不夠,80%上訪是有道理的,截留政策、截留財政。官僚主義和腐敗扼制不夠。踢、推、拖,“三拍”干部,決策拍腦袋,表態拍胸脯,失誤拍屁股。干部的能力提高不夠。湖北省花幾百萬元,選派青年干部到美國、新西蘭等國家學習鍛煉,喝洋墨水。
現在的青年干部,對鄧小平三卷每卷的核心內容不清楚,學習不系統,假學、厭學、反學。理論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我們青年干部對黨史有了解但了解不深入,到基層鍛煉但缺乏嚴格的磨煉,缺乏駕馭復雜局勢的能力,比如處理的問題,硬辦法會用,軟辦法不會用。國民的素質低下,基層干部從雞叫忙到鬼叫,從天明忙到熄燈。我們的任務是教育干部、教育學生、還要教育農民。
三、構建和諧社會化解矛盾的思路
一是以發展求和諧。
湖北省農民均純收中部第一位,全國第十二位。人均CUP中部第二位。職工工次,中部第四位。湖北四個短版:品牌經濟短板,擺在全國第十四位;縣域經濟短板,仙桃在全國經濟百強縣市中排名第97位,湖北省僅一個縣市入圍;區位經濟是短板,武漢是中國地圖的圓心,中心效益顯現不出來;民營經濟是短板。
今年7月下旬,市委三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市委書記喻楚林作了報告,報告的題目是:統一思想,加快發展,為建設湖北經濟強市和和諧漢川而努力奮斗。會議的任務是,傳達貫徹省委、孝感市委會議精神,組織動員全市上下學習借鑒外地經驗,大力發展工業集群經濟和鄉鎮經濟為重點,盯緊目標,堅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動經濟旺盛增長和社會協調發展,齊心協力為建設湖北經濟強市、構建和諧祔協調發展,齊心協力為建設湖北經濟強市、構建和諧漢川而奮斗。喻書記在統一思想認識,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方面,講了四點要求,一是要高度統一發展目標的認識。孝感市委書記曹世佑講,全孝感都在趕超漢川,漢川趕超誰?漢川要有自己的發展目標。市委、市政府分析漢川發的形勢,把握新的發展機遇,按照自加壓力,銳意進取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要求,慎重決策,提出了“趕仙桃,超潛江,努力建設湖北經濟強市”的奮斗目標。其根本目的就是動員全市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實現經濟旺盛增長和社會協調發展突破,讓漢川的發展速度更快、質量效益更優、發展后勁更足,更重要的是讓全市上下加快發展的氛圍更濃、干勁更足。二是要積極創造加快經濟旺盛增長的小氣候。四月下旬的贛浙的考察,大家感受最深的是他們的思想解放、觀念新。“環境是最大的品牌”、“開明比精明更重要、軟環境比硬環境更重要、誠信比承諾更重要、感情投放比政策優惠更重要”,“工業向園區集中”,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會上發了《關于加快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三是要大力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加快發展。主要指“一線三區”的鄉鎮,要快一拍,領先一步。四是要廣泛營造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工作氛圍。對那些“要逸官”、“混官”、“糊涂官”要堅決予以調整??傊l展才是硬道理,以發展求和諧。
二是以改革促和諧。
今年是改革攻堅年。上半年,各項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特別是一些多年醞釀的重點項目領域改革取得進展。不失時機的推進改革,注重用改革的辦法解決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性問題,是我們在實踐中積累的一條重要經驗。以改革促和諧,要圍繞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進一步推進重點領域體制改革,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強勁的動力和體制保障。當前要進一步鞏固稅費改革成果,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試點,抓緊組建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做好農信社改革和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加快推進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和壟斷行業改革。調整進出口退稅辦法,積極做好內外資所得綜合并立法工作,研究在全國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方案,完善保護資源環境、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的稅收制度。繼續做好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組織實施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積極穩妥推進股分置改革試點。完善投資體制改革的相關配套措施。積極穩妥推進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改革,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繼續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三是以廉政保和諧。
重點放在領導層面,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反腐,運動反腐敗,權力反腐敗,制度反腐敗。必須徹底解決“要想富動干部,只研究不公布”的腐敗問題。
四是以文化求和諧。
中央提出“把文化發展的著力點放在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激活中國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以嶄新的風貌和青春的姿態擁抱生活,謳歌祖國和時代。
以文化求和諧,必須把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根本目的。要堅持承繼與創新相統一,從博大精深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從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寶庫中吸收營養,在觀念、形式及表現手法上大膽探索創新,極大地豐富精神文明產品的內容、風格、樣式和品種。要鼓勵文化工作者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著力表現人民的大情大義,生動反映家庭親情、人間友情、社會真情,創作生產出更多倡導和諧理念、謳歌真善美的精神文化產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必然選擇。
以文化求和諧,必須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面向基層、面向群眾。維護和保障最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基層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強調以人為本、社會公平,對文化工作來說,就是保障全體人民共享文化建設的成果。要堅持重心下移,降低文化消費門檻,千方百計服務基層、服務農民、服務困難群體,多生產他們買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產品,多舉辦他們愿意參與的文化活動,多提供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文化水平群眾需求的文化服務,做到活躍基層,服務群眾。
五是以本領謀和諧。
激發活力的本領,管理社會的本領,協調利益的本領,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本領,開展群眾工作的本領,維護社會穩定的本領。對重大理論問題的研究和探索和總結。
要有抓落實的本領。要制定謀和諧的具體措施,落實到人,分頭去抓,開始要署,中間要檢查,最后要驗收,一環扣一環,推進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關于本領問題,我想講三個三:“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第一個就是“三學”,向書本(包括網絡、電視)學知識,向領導學方法,向群眾學經驗。
第二個就是“三有”,有為才有位,有失才有得,有本才有錢(錢,指政績,業績)。
第三個就是“三心”,放心,一把手對班子成員放心,用人不疑人,不放心,不放手,不放權,是不稱職的領導,會當領導就會用人,野心,當負職的要對一把手負責,成績歸于組織,過失敢于承擔并迅速加以改正,真心,班子成員之間交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