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規范檢察機關執法行為與構建和諧社會幾點關系的思考
時間:2022-07-04 06:31:00
導語:關于規范檢察機關執法行為與構建和諧社會幾點關系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和諧社會是黨的十六大確定的重要目標之一,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是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穩定有序的社會。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確保社會政治穩定,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徑,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我們檢察機關不斷的規范執法行為,提升法律監督的能力,處理好人民群眾內部矛盾,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本文將就規范檢察機關執法行為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幾點關系角度,對此加以分析。
一、要正確處理好規范執法行為與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的關系,不斷更新執法觀念
檢察機關要在促進社會和諧中提高工作能力發揮好職能作用,就要首先認真正確分析群眾訴求的問題是來自社會的哪個方面,產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只有從根本上找到了問題存在根源,才能對癥找到解決處理的辦法。當前群眾訴求的問題集中表現為各種利益沖突,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這些利益沖突屬于人民內部矛盾,其中有的是由于政府決策失當造成的;有的是由于行政執法機關工作人員,故意或者不作為行為造成的;有的是由于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執法不嚴肅或錯誤決定造成的。這其中,也涉及對檢察機關的反映。特別是一些群眾的合理訴求,因部分檢察院和檢察干警的執法觀念的偏差而未得到有效解決。這就要求我們檢察機關牢固樹立“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正確執法觀,敢于監督,善于監督,促進嚴格執法。要清醒的認識到,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權是由國家法律賦予的強制性權力,是檢察機關必需履行的職責,不敢于監督就是矢職,甚至是瀆職;所以,樹立正確的執法觀,才能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為人民的利益敢于為維護司法公正而依法監督。同時,檢察機關加強法律監督能力建設必須正確處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關系,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關系,辦案數量與質量的關系,事后監督與主動監督的關系,執行實體法與執行程序法的關系,檢察工作的全局與局部的關系?!敝挥姓嬲斫?,處理好這幾方面的關系才能提高監督的質量,強化監督的效果,保證法律監督達到預期目的。進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要正確處理好規范執法行為與司法效果的關系,不斷提高執法水平
檢察機關要減少人民群眾訴求數量,減少一些社會矛盾的產生,就要做到從源頭上加以預防,做好預防工作。在此項工作中,我們檢察機關必須認真貫徹好“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是要做到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檢察機關在開展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開展各項工作時,首先要考慮群眾的利益,要正確反映并妥善處理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關系,特別是著重維護困難群體的利益,同時也要體現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這是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重大問題,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和“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本質要求,“群眾利益無小事”政府部門、行政執法部門、司法機關做出的決策、決定,都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大問題,我們檢察機關必須不斷加強執法監督工作力度,監督工作要到位,對損害群眾利益的,必須堅決予以糾正;工作中還要努力解決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準確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善于在政策法規教育中做好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的工作,使人民群眾在學習和運用政策法規中,提高政策法制觀念,規范行為,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只有廣大群眾掌握和理解了政策,統一了思想認識,發揮好政策法規的作用,解決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沖突和矛盾,及時消除不穩定因素,把矛盾化解在基層,。二是要堅持依法履行職責,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努力提高履行檢察職能,打擊刑事犯罪,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依法打擊預防職務犯罪,促進廉政建設的能力;全面履行檢察職能。按照高檢院“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正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的檢察工作總體要求,全力抓好各項檢察業務工作。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和國家安全、穩定意識,充分發揮批捕起訴和控告申訴職能,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和擾亂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抓好集中處理涉法涉訴工作,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堅決貫徹中央關于反腐敗斗爭的部署,始終把查辦職務犯罪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進一步加大查辦和預防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等職務犯罪工作力度,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深入開展。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和法律監督的薄弱環節,全面強化立案監督、偵查監督、審判監督和刑罰執行監督工作,依法糾正訴訟活動中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等突出問題,維護司法公正和司法權威。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三、要正確處理好規范執法行為與司法效率的關系,注重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處理矛盾
當前人民群眾訴求的問題表現形式十分復雜,尤其是群體性事件,往往是參與者的合理訴求與表達的不合法手段交織在一起,多數人的合理合法要求與少數人的無理取鬧交織在一起,群眾的自發行為與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插手利用交織在一起,處理起來難度很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十分講究策略和方法,防止因為處置不當或者官僚主義作風,造成矛盾激化,影響社會穩定。首先,要堅持積極疏導的方針。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加強疏導,就是對于群眾的意見、愿望和呼聲要主動聽取,對于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要主動解決,對于群眾提出的合理要求要主動辦理。要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尊重和保護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熱情。堅持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以暢通社情民意為主旨,以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為核心,切實保護群眾正當利益的訴求,依法規范信訪工作。進一步建立完善領導接訪、定期接訪制度,堅持有訪必接、有信必復,做好“三個百分之百”工作。要不斷提高重要信訪的按時辦結率、當事人息訴率和群眾滿意率。要依法保護人民群眾正當的信訪權利,對于群眾的無序上訪,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教育、疏導和勸阻。其次,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調解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重要方式。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勢下,切實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改進和提高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和服務群眾的本領,也要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和引導,不斷提高群眾執行政策法規的自覺性;既要引導群眾正確對待自身利益,擺正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又要引導群眾按程序、依據政策法律去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要以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為工作重點,善于運用說服教育、示范引導和提供服務的方法,多做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的工作,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工作,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再次,要有效防范和妥善處置各類群體性事件。主要是立足于防范,及時發現苗頭,完善處置預案,并采取措施盡快解決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矛盾和問題。
四、要正確處理好規范執法行為與接受監督的關系,用監督力量促進檢察機關公正執法
當前,主要是以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為重點,大力推進檢察改革,努力實現法律監督體制和工作機制創新。中央政法委書記羅干強調,要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從群眾反映最突出、制約司法公正的關鍵環節入手,積極穩妥地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在改革中,要堅持四項基本原理,堅持從國情出發,堅持循序漸進,堅持依法辦事。政法部門的執法行為必須規范,執法活動必須公開,執法責任必須明確。檢察機關應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和上級指示精神,既要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又要扎實穩妥,慎重有序,確保各項改革措施順利進行,推動檢察工作創新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一要主動接受黨對檢察工作的領導。堅持重大事項和重要問題向黨委請示報告制度,依靠黨委排除執法活動中的干擾和阻力。二要主動接受人大的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決貫徹執行人大及常委會的決定、決議,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人大及常委會報告檢察工作或有關專項工作,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監督員視察檢察院工作。三要繼續深入推進人民監督員制度試點工作,不斷完善對“三類案件”的有效監督,確保人民監督員獨立公正地行使監督權。四要主動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繼續推行檢務公開,對有影響的涉檢信訪案件進行公開審查,增強檢察工作的透明度,以公開促公正規范執法行為。
本文試論了規范執法行為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幾點關系,這方面要注意的事項還很多,比如要關要健全矛盾糾紛預警和應對機制,立足于“治早”、“治小”、“治好”,建立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要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情報信息網絡,及時準確地掌握各種社會矛盾和不安定因素等等。如此等等,都要求我們通過不斷提高監督能力,規范執法行為,讓人民看到客觀公正的過程,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檢察機關的優勢和力量。